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读后感--徐少娜.doc

4页
  • 卖家[上传人]:re****.1
  • 文档编号:537921923
  • 上传时间:2023-06-15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15.01KB
  • / 4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有感于“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潮安县实验学校 徐少娜教育家陶行知有一句名言“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我们经常常看到这句名言作为一位教师,读了陶先生的文章,我受益不浅,现在谈一谈几点体会:一、陶先生是热爱学习的楷模“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从陶先生的作品中随处可见他对好教师的殷切期望他对自身成长提出了四个问题,叫做“每天四问”陶先生认为道德是做人的根本,“根本一坏,纵然使你有一些学问和本领也无甚用处建筑人格长城的基础,就是道德一个集体的成员,若人人以集体利益为重,注意自己的每一个行动都为集体着想,则这个集体会越来越壮大,这个集体定是有希望的集体否则,多数人只顾个人私利,不顾集体利益,则集体的根本必然动摇陶先生的“每天四问”即身体有没有进步?学问有没有进步?工作有没有进步?道德有没有进步?为人们提供了进德修业的参考,当作一面镜子,时刻对照自己, “必然可以见出每一个人身体健康上有着大的进步,学问上有着大的进步,工作效能上有着大的进步,道德品格上有着大的进步,显出水到渠成的进步”作为一名教师,“要教人求真,首先要教己求真,求真的知识,真的本领,真的道德。

      俗话说:“活到老,学到老现在的社会日新月异,我们周围时刻充满着变化一个有强烈使命感的人,应有一种危机感怎样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而不被社会所淘汰呢?答案只有一个,那就是心怀进取心,下苦功夫学正如陶先生说的那样:“学习,学习,学习,学到人所不知,人所不能……我们要虚心的跟一切人学,跟先生学,跟大众学,跟小孩学,跟朋友学,跟大自然学,也跟大社会学,要学的专,也要学的博 人类发展永无止境,科学永无止境,肩负着生产新知识,传递新知识的教师队伍建设永无止境教师要适应知识经济的需要,就要时时更新自己的观念,及时获取相关的信息,不断进取,发展自己,完善自己二、陶行知是热爱学生的典范读陶行知文章,他的平易近人、热爱学生,在书中处处能感受到在《实际生活是我们的指南针》一文中他说道:“我虽觉得我有好多地方可以帮助诸位,但指志针确是有些不敢当我和诸位同是在乡村里摸路的人我们的真正指南针只是实际生活一席话,不仅使人感到他非常谦虚,更体现陶先生求真、务实的态度,既不夸大自己的作用,也不轻视自己的作用在给《吴立邦小朋友的信》中,他写到:“平时得了小孩子的一封信,如获奇宝:看过了即刻就写回信:回了信就把它好好地收藏起来。

      每逢疲倦的时候,又把它打开一读,精神就立刻加增十倍小朋友的信啊,你是我精神泉源!”一个不是真心关心儿童、从内心爱护儿童的成年人是不会有这样的感受的一个孩子给他的信,陶先生都给予这样认真的回复,待人之诚恳、做事之认真可见一般三、陶行知所倡导的教育理论和方法与新课程理念不谋而合陶先生提出“教学合一”,“先生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而在教学生学”、“教的法子必须根据学的法子”、“先生须一面教一面学”认为好的老师不是教书,也不是教学生,而是教学生学教学一方面要老师负指导的责任,一方面要学生负学习的责任对于一个问题,不是要老师全现成的解决方法来传授学生,而是要把这个解决方法如何找来的过程,组织好,指导学生,使学生以最短的时间,经过类似的经验,自己将这个方法找出来,并且能够利用这种经验来找别的方法,解决别的问题有了这种经验,学生才能自己去探求知识,成为主动学习者教师应不断研究,才能时常找到新理,只有学而不厌,然后才能诲人不倦如今,新课程倡导的也正是这种教育理念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确,选择了教育,就选择了奉献有人将教师比作园丁,但是,“园丁的汗水,在绿叶上闪光,教师的汗水,在心灵中结果园丁的梦境,常常是花的芳香,叶的浓荫,教师的梦境,常常是雅甜的笑脸,朗朗的书声。

      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惟独从心里发出来,才能打到心灵的深处没有爱就没有教育你若把你的生命放在学生的生命里,把你和你学生的生命放在大众的生命里,这才算是尽了教师的天职陶行知为了使大众掌握文化知识,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开展文化教育活动在我们前辈中间,也有许许多多平凡的教育工作者,无怨无悔地把自己的青春和一生精力挥洒在教书育人这块神圣的土地上没有流芳百世,没有权力财富,有的只是年复一年的耕耘,有的只是清贫与艰辛作为一名教师,我将永远牢记陶先生的教诲,不断更新教育观念,以陶行知先生的理论为指导思想,引导学生手脑并用,学会过硬的技能,使学生的素质全面发展,成为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有用人才 2009-8-20。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