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部编版小学语文古诗文《七律·长征》原文+注释+翻译+赏析+试题.docx
4页七律·长征体裁:诗题文: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作者:名字:毛泽东年代:近现代描述:毛泽东(1893 年 12 月 26 日-1976 年 9 月 9 日),字润之(原作咏芝,后改润芝),笔名子任湖南湘潭人中国人民的领袖,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诗人,书法家[1] 1949 至 1976 年,毛泽东担任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领导人他对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发展、军事理论的贡献以及对共产党的理论贡献被称为毛泽东思想因毛泽东担任过的主要职务几乎全部称为主席,所以也被人们尊称为“毛主席”毛泽东被视为现代世界历史中最重要的人物之一,《时代》杂志也将他评为 20 世纪最具影响 100 人之一翻译:原文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译文:红军不怕万里长征路上的一切艰难困苦,把千山万水都看得极为平常原文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译文:绵延不断的五岭,在红军看来只不过是微波细浪在起伏,而气势雄伟的乌蒙山,在红军眼里也不过是一颗泥丸。
原文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译文:金沙江浊浪滔天,拍击着高耸入云的峭壁悬崖,热气腾腾大渡河险桥横架,晃动着凌空高悬的根根铁索,寒意阵阵原文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译文:更加令人喜悦的是踏上千里积雪的岷山,红军翻越过去以后个个笑逐颜开赏析:赏析一:创作背景《七律·长征》写于 1935 年 9 月下旬,10 月定稿这首七律是作于红军战士越过岷山后,长征即将胜利结束前不久的途中作为红军的领导人,毛泽东在经受了无数次考验后,如今,曙光在前,胜利在望,他心潮澎湃,满怀豪情地写下了这首壮丽的诗篇赏析二:思想内容全诗生动地概述了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艰难历程,记叙二万五千里长征这一震惊全球的历史事件,讴歌了中国工农红军长征途中所表现出的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赏析三:艺术特色“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首联开门见山赞美了红军不怕困难,勇敢顽强的革命精神,这是全篇的中心思想,也是全诗的艺术基调它是全诗精神的开端,也是全诗意境的结穴不怕”二字是全诗的诗眼,“只等闲”强化、重申了“不怕”;“远征难”包举了这一段非凡的历史过程,“万水千山”则概写了“难”的内外蕴涵这一联如高山坠石,滚滚而下,牵动着全篇,也笼罩着全诗。
只等闲”举重若轻,显示了诗人视自然之敌若梯米,玩社会之敌于股掌的统帅风度只”加强了坚定的语气,具有强烈的感情色彩颔联、颈联四句分别从山和水两方面写红军对困难的战胜,它是承上文“千山”和“万水”而来诗人按照红军长征的路线,选取了四个具有典型意义的地理名称,它们都是著名的天险,高度地概括了红军长征途中的“万水千山”强调红军对困难的蔑视,是红军指战员内心世界的呈现,所以描写红军是隐态的,借山水来反衬红军的壮举腾”、“走”两个动词使山化静为动,是红军精神的外显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由于有“不怕远征难”的精神,绵亘于江西、湖南、广西等之间“逶迤”的、峰峦起伏的五岭,在红军的脚下,只不过像河里泛起的细浪;气势“磅礴”,广大无边的乌蒙山,在红军的脚下,只不过像滚动着小小的“泥丸”以山写人,含蓄隽永,洋溢着一种革命豪情诗人居高临下,极目万里,将整个的五岭、整个的乌蒙山纳入眼帘,视野是如此的开阔,境界是如 此的浩大,气势是如此的雄浑,情感是如此的豪放本来是红军在沿着五岭、乌蒙山攀登前进,本来是红军在翻越,在动,而五岭、乌蒙山是处于静止状态的现在诗人不写红军之动,而写五岭、乌蒙山之动,这种以甲写乙,此显彼藏,变静为动的艺术表现手法,大大丰富了诗句的内涵,增强了表达能力。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由于有“不怕远征难”的精神,滩多流急,惊涛拍岸,浪花飞溅,水雾蒸腾,势若山崩的金沙江和只剩下十三根铁索的大渡河上的泸定桥都先后渡过了,在彼岸企图阻挡我红军渡江过河的敌军被击溃了颈联两句虽然只是写江之险,写桥之险,从侧面具体描绘红军是如何巧渡金沙江、飞夺泸定桥的,红军坚韧不拔,英勇顽强,所挡者破,所击者败的英雄形象都得到了充分的展示颈联中的“暖”和“寒”这一对反义词,是诗人精心设计的两个感情穴位暖”字温馨喜悦,表现的是战胜困难的激动;“寒”字冷峻严酷,传递的是九死一生后的回味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是对首联的回应开端言“不怕”,结尾压“更喜”,强化了主题,升华了诗旨更喜”承上文而来,也是对上文的感情收束尽开颜”写三军的欢笑,这是最后胜利即将到来的欢笑,以此作结,遂使全诗的乐观主义精神得到了进一步的兀现赏析四:语言赏析《七律·长征》境界浩大,气象阔远,意境雄浑,语言气势磅礴,感情奔放,构思奇伟它是浩瀚诗海中一颗熠熠发光的明珠,是中国文学史上一首不可多得的歌咏重大历史事件的史诗赏析五:诗歌结构从首联开始,全诗就展开了两条思维线,构造了两个时空域,一个是客观的、现实的:“远征难”,有“万水千山”之多之险;一个是主观的、心理的:“不怕”“只等闲”。
这样就构成了强烈的对比反衬,熔铸了全诗浩大的物理空间和壮阔的心理空间,奠定了全诗雄浑博大的基调考点:一、必背名句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解释:关键词:难艰难险阻关键词:等闲不怕困难,不可阻止关键词:五岭大庾岭,骑田岭,都庞岭,萌渚岭,越城岭,横亘在江西、湖南、两广之间 关键词:逶迤形容道路、山脉、河流等弯弯曲曲,连绵不断的样子关键词:云崖暖是指浪花拍打悬崖峭壁,溅起阵阵雾水,在红军的眼中像是冒出的蒸汽一样关键词:寒影射敌人的冷酷与形势的严峻关键词:尽开颜红军的长征到达目的地了,他们取得了胜利,所以个个都笑逐颜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