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瑞典的市场经济模式.pdf
1页口春风妒 瑞奠的市场经济漠式 (一)独特的混合经济社民 党从功能社会主义的理论出发,注 重对私人资本功能的限制和改造 而不是将其实行国有化,因此瑞典 商业之85%.制造业之94%在社民 党执政40多年后仍属私人所有 同时政府建立了庞大的社会保险 和社会服务机构,并通过公共部门 对65名左右的国民收入总值进行 社会再分配这种生产领域内的高 度发达的市场经济与分配领域内 的高度计划调节相结合形成了瑞 典模式的最大特点 (二)高就业与高效益相结 合由于社民党在重视发展生产的 同时.创造并坚定执行积极的劳动 就业政策使得瑞典成人就业率60 年代即跃居西方国家首位,l 982 年又上升到81.2名,远远超过了 0ECD平均水平(69.3名),而其失 业率长期保持在2%上下但瑞典 并没有因此而牺牲企业效益,而是 利用税收、工资和劳动就业政策等 积极推动科学技术进步和经济结 构变革,从而使瑞典这个小国出现 了十多家大型跨国公司,其中有六 家之主要产品在国际市场上曾经 长期占有较大份额 (三)全面的社会保障社民 党把建立全面的社会福利作为实 现社会主义的“中间站”,并随着经 济的发展逐步将其推广到人生的 全过程和全国人民。
企业每年按法 律为职工交纳社会保险费后即不 必再为其生老病死操心而职工无 论干什么工作或居住在什么地方 都可享受到大体相同的社会保障, 因而对经济结构变革和社会变革 持欢迎态度 (四)社会差距较小长期以 来瑞典在个人所得税中实行超额 累进制(最高时边际税率曾达 85%),在收入政策上照顾低收入 者,加上福利制度中一些扶贫措 施,从而有效地抑制了社会两极分 化1977年瑞典全国收入最高的 1Ojl;的入和最低的lO%的入的收 入差距经税收和福利相平衡后由 l0比1降到大约4比l这一政 策使国民收入分配产生了有利于 劳方的变化,劳动所得(工资加雇 主为其支付的相当工资总额约 40%的社会保险金)与资方所得 (利润加折旧费)相比已由战后初 期的1比1,上升为六十年代的2 比1和七十年代的3比1,有些年 头甚至达到4比1这种发展使财 产占有的差距也在缩小1930年 至1970年间占家庭总数1%的最 富有者的财产占家庭总财产的比 例由47%降到23%社会结构因此 开始由传统的金字塔型向枣核型 演变 (五)劳动人民组织程度高 由于劳动人民生活不断有所改善, 瑞典总工会会员5O多年来持续 增长约9O名的蓝领工人(22O万 人)和80%(13O万)的职员分别组 织在统一的工会组织中,瑞典劳动 人民因此成为发达国家中最有组 织的一支队伍。
社民党1OO万党 员中75%是集体入党的工会会员 瑞典工人运动“这棵大树上的两个 主干”的血肉相连的关系使得它 们相互依存,共同团结职员中央组 织(白领工会),与私人资本及其代 表既斗争又妥协推动了社会变迁 大体上朝着有利于劳动人民方向 发展 社民党长期执政并坚持进行 社会变革的结果使瑞典在西方国 家中成为社会差距最小、社会再分 配程度最高,而工资和奖金收益之 类的市场收入占职工可支配收入 比例最低的国家社会主义因素 较多是瑞典模式的另一个显著特 点口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