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作为社会上弱势群体中的弱势群体.doc
4页摘要作为社会上弱势群体中的弱势群体,农村空巢老人的数量迅猛增加,本文对现有文献进行梳理从农村空巢老人的概念界定、分类、成因、现状及对策等五方面进行了探讨和思考,见仁见智,可供借鉴和参考0 引言我国是世界上老年人口最多的国家,80%的人口生活在农村,农村的空巢老人的数量也日益增多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显示,生活在空巢家庭中的老年人 2339.73 万人,占 65 岁及以上老年人口的 26.51 %其中,农村老年空巢家庭数量在 1117.90 万户,占老年空巢家庭户总数的 71.58 %; 农村空巢家庭老人 1632.90 万人, 占空巢老人的 69.79%(国务院人口普查办公室,2002)现有的有关空巢老人的文献 ,对农村空巢老人的研究较少,作为弱势群体中的弱势群体,农村空巢老人应该得到整个社会给予更多的关注与重视本文通过对近五年来为关于农村空巢老人研究的文献进行梳理,以供借鉴和参考1 农村空巢老人的界定及分类1.1 农村空巢老人的界定到目前为止,对农村空巢老人的界定还没有统一的标准,学者们往往根据研究对象的不同有各自不同的界定如李锋清把农村空巢老人界定为与子女分居在不同的村落的那些年龄超过 65 岁的独居老年人(李锋清 ,2009)。
梁艳认为农村空巢老人是指子女长大离开家庭独立居住谋生之后,由留下的的中年夫妇或老年夫妇所组成的农村家庭(梁艳,2007) 黄羿友对农村空巢老人的定义是年龄在 65 周岁及以上,且子女不在本地工作和生活,孙辈也不在老人身边或虽在老人身边但仍需老人照顾的农村老人(黄羿友,2009)与李锋清所界定的定义相比,后两者对农村空巢老人的界定都没有把农村的没有子女的老人界定在内,界定范围部分缩小1.2 农村空巢老人的分类关于农村空巢老人的分类,学者们根据不同的标准分成了不同的类别姚引妹按老人的意愿把农村空巢老人分为三类:第一类,自愿型空巢老人第二类,被迫型空巢老人第三类,无奈型空巢老人(姚引妹,2006)陈兰兰则根据空巢老人的生活状况把农村空巢老人分为二大群体:一是一般空巢家庭;二是困难空巢家庭(陈兰兰,2007)2 关于农村空巢老人成因的分析农村空巢老人成因的原因,总的来说不外乎这几点:国家的计划生育政策; 现代化、城市化、工业化的发展和户籍制度的改革所带来的农村劳动力的流动,个人的价值观念的改变李明顺认为农村空巢老人数量日增,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是独生子女政策有效地控制了人口增长 ,但同时也带来了中国社会的老龄化。
二是随着工业化发展,农村劳动力流动加快,农村青壮年多在城市打工三是转移到城市中的劳动力由于户籍制度等的差异,收入少,无法将父母接往城市同住,使老人被迫留守家中(李明顺,2009)陈兰兰在分析农村空巢家庭出现和增多的原因的时候指出,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城镇化进程的加快,户籍制度改革,大量的农村劳动力涌向城市,最终导致了农村空巢老人的增多(陈兰兰,2007)姚引妹将导致农村空巢老人的原因归为三点:一是农村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施,为农民走向高效率的就业岗位提供了可能性;二是农村城市化、工业化进程加快,“身份制”和“户籍制度”松动,农村剩余劳动力流动就业更自由;三是计划生育政策使家庭子女数量减少,家庭规模小型化(姚引妹,2006)3 对农村空巢老人研究的内容从所搜集的文献来看,对农村空巢老人进行的研究主要有两方面,一方面是日常生活状况,另一方面是养老方面前者主要涉及到经济状况、日常生活照料和精神慰藉等方面 3.1 日常生活状况的研究赵华硕等,把生存质量分为八个维度:生理职能、生理功能、躯体疼痛、总体健康、精力、社会功能、情感职能和精神健康,对徐州市农村空巢老人进行调查时发现:空巢老人生存质量各维度得分较非空巢老人低;在生存质量各维度评分上夫妻同住的空巢老人比独居空巢老人有较高的得分(赵华硕等,2009)。
孟昉等认为农村空巢老人的生存状况不容乐观,面临的主要问题是劳动和经济负担较重、生活与疾病缺乏照料以及子女外出导致空巢老人的孤独感增强(孟昉,2008) 袁金霞注意到隔代教育导致老人心理负担过重,青壮年大多在外务工,孙子辈的教育任务就落在老人身上,所以老人们的心理负担很重(袁金霞,2009) 陈星宇观察到传统的“反哺”或“反馈”的老年人赡养模式在农村还依然存在,致使农村空巢老人的经济供养处于不太稳定的状态;与非空巢老人相比,空巢老人感受中的家庭关系、对子女生活照顾的满意度、社会适应性情况三项主观指标的水平都明显低于非空巢老人与城市空巢老人相比,农村老年人的休闲生活比较单一,健康水平偏低,同时又没有足够的经济能力承受就医费用,医疗保障方面的问题比较严重(陈星宇,2009) 通过对以上文献的梳理可以发现,总的来说,农村空巢老人的日常生活状况不容乐观,所面临的主要问题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劳动与经济负担较重; 二是生活与疾病缺乏亲情的照顾;三是精神慰藉严重缺乏,倍感孤独3.2 养老现状的研究与城市老人相比,农村老人最大的差别就是就是他们没有退休金,养老保险金等经济保障,这也使得农村“空巢”老人的养老状况愈加严峻。
姚引妹认为农村空巢老人的养老危机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首先是农村空巢老人家庭生活质量低于农村人口的平均生活水平; 其次是无钱看病和看病无人陪已成为农村空巢老年人生活中最困难的事情;最后是农村空巢老人的日常生活照顾缺位的现象日趋增多(姚引妹,2006) 李明顺指出农村空巢老人的养老困境主要是农村养老保障制度体系不健全 ;农村劳动力“空洞化” 问题突出; 老人劳动强度普遍较大; 土地经营和农业生产分散化,使土地很难发挥其保障作用(李明顺,2009)谢慧娟认为农村空巢老人养老面临的问题是:家庭结构转型,家庭养老负担加大; 传统家庭伦理观念淡化,家庭养老功能弱化;社会养老保障制度不健全,农村空巢老人的生活需求得不到保障(谢慧娟,2006)从以上对农村空巢老人养老现状问题的文献分析中,不难看出,当前农村空巢老人所面临的养老困境可以用“三缺”来概括:缺钱供给、缺人照顾、缺制度保障,从而看出农村空巢老人的养老前景仍较艰巨4 对策建议研究随着农村空巢老人的增多,以及农村空巢老人所面临的诸多需要解决的问题的出现,这需要整个社会去关注、帮助他们为此,学者们提出了针对性建议陈兰兰从现实实际出发,指出目前在农村必须立即建立改进和完善农村养老保障制度。
认为最行之有效的方式就是建立社区和乡村养老模式(陈兰兰,2007) 孟昉等从家庭、社区、制度、个人四个方面出发提出解决农村空巢老人养老问题建议:充分发挥家庭养老的作用;广泛开展社区养老 ; 逐步建立农村养老制度 (孟昉,2008)洪业庆则从社会工作的视角,探讨了解决农村空巢老人养老的措施,宏观层面就是推动相关社会政策体系完善微观层面就是直接面向老人提供各种福利服务(洪业庆,2008) 不可否认,从所搜集的文献中可以发现,针对农村空巢老人的困难所提出的具体措施确实不少,但具体操作起来难度也很大,可行性较差所以我们所需要的是更多切实可行的建议,从而真正在以人为本和科学发展观的理念下,切实关注农村空巢老本篇文章来源于 计算机毕业设计网() 原文出处:城市空巢老人的生活状况与社会支持实证研究——以徐州市为个案李爱芹 【摘要】:人口的老龄化趋势与家庭结构的演变使城市空巢家庭大量增加以徐州市为个案的调查和研究显示,部分空巢老人面临着经济困难、缺乏照料、精神孤独等生存危机空巢老人的社会支持体系应以老年人自助互助为原则,以家庭支助为基础,以社区服务为依托,以国家和政府的法规、政策为保障作者单位】: 徐州师范大学社会学系 【关键词】: 空巢现象 生活状况 社会支持 【分类号】:C916;D669.6【正文快照】: 一、研究背景与方法空巢家庭指无子女或虽有子女,但子女长大成人后离开老人另立门户,剩下老人独自居住的老年家庭(黄润龙,2005) 。
在家庭生命周期理论中 ,空巢期一般被看作是家庭生命周期发展的最后一个阶段目前,城市空巢家庭呈迅猛增长的趋势2002 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第一,政府统筹,营建社区教育网络主要做这样几项工作:首先,要根据 2004 年颁布的《教育部关于推进社区教育工作的若干意见》,各地要把社区教育作为社区建设的重要内容纳入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建立有相关部门负责人参加的社区教育工作领导机构,明确各有关部门的职责和分工,并落实相应的管理机构、人员和经费在此基础上,把社区教育作为一项重要工作布置到农村基层单位,让相关人员真正重视起来,让社区教育落到实处、经费专款专用 第二,建立一支由各行业各类人员组成的社区教育队伍根据各地方情况可以设置专职人员、兼职人员或者招募一部分志愿者在管理上,专职人员可以归属教育行政部门,兼职人员既可是在岗专业教师,也可以是其他行业工作人员在业务水平上,所有专兼职教师应该都是各领域骨干,既会练,也会讲,并且具有极强的服务意识,真正能够、愿意服务农村建设,这里当然不能缺少老年心理教育专家和伦理学家去做相关心理疏导和伦理渗透 第三,以就业问题为核心,逐步全面推展农村社区教育为此,必须针对农民实际情况和切实需要,抓好各类短期培训活动。
比如冀南农村可以组织家庭妇女学习基本草编工艺、或者做精工布鞋,就地取材、发扬本地文化传统优势;还可以进行就业面比较宽的厨师培训、焊工培训、礼仪培训等,一方面提升农民再就业能力,另一方面提升农民就业质量再次,注意结合本地经济特点,拓展当地就业空间,比如种植养殖技术、小菜制作、各种熟食加工等,成本不会很大,但迎合当地居民所需,利润也比较可观,并且不用远走他乡,可以照顾到父母家人,空巢老人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 第四,加强基层干部培训,强化其服务意识村委会干部服务意识如何,关系到农村社区教育能否真正落实许多村干部只管自己的腰包,不管老百姓生计,甚至有个被别村支书思想观念陈旧,仇富心理严重,不支持甚至阻碍群众自主创业所以,提高基层干部素质、提高其服务意义是关键一环这种服务性主要包括:积极搜集致富信息、打通致富渠道、做好社区教育组织工作、做好本村老人赡养宣传、为老年人提供良好休养场所等 第五,发挥学校优势其一,把社区纳入学生课堂学习过程,设立乡土课程,提高下一代人的职业素养,在课堂和社区发展之间搭建起理想的桥梁其二,学校向社会开放,节假日或晚上提供教育场所 毕业论文搜集整理:毕业论文网本文来自: 毕业论文网() 全文阅读敬请登陆:。






![河南新冠肺炎文件-豫建科[2020]63号+豫建科〔2019〕282号](http://img.jinchutou.com/static_www/Images/s.gif)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