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专转本语文文学常识部分(中国古代+文学体裁).doc
28页语文—文学常识一、中国古代文学常识先秦时期1)上古文学:A、周代-《山海经》里记载的神话传说:精卫填海、刑天争帝、夸父逐日、天有十日、月有十二......鲧禹治水、黄帝战蚩尤 B、 《淮南子》里记载的神话传说有:后羿射日、女娲救世.. 2)《诗经》:记录里从西周中期-春秋中叶的诗歌305篇 --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 --“六义”:风、雅、颂、赋、比、兴 ①、风、雅、颂三类都是按音乐舞蹈分的 ②、赋、比、兴是三种表现手法3)先秦的历史散文:a、夏-春秋时期:《尚书》:本称“书”,六经之一【特】:“六经”指诗、书、礼、易、乐、春秋,又称“六艺” “六艺”的另一含义指礼、乐、射、御、书、数-六种技能 即礼法、奏乐、射箭、驾驭战车、写字、通历法术数 《春秋》:我国现存的第一部编年体史书 总结历史经验、为执政者提供借鉴的目的 春秋笔法,微言大义-记事只是片段记录,语言过于简单,类似后世的新闻标题 春秋三转:(解释《春秋》):《左转》:我国第一部编年体断代史 《公羊传》 《谷梁传》 b、春秋末-战国初:《左转》:配合《春秋》的编年史,所记史事比《春秋》多13年。
不仅是一部史书,也是一部散文名著 《国语》:我国现存的第一部国别体史书 c、战国中后期:《战国策》:A、约秦汉间人杂采战国各国史官和私人所记存的史料编纂成的一部国别体史书 B、西汉末,刘向加以整理,重新编订《战国策》 C、全书分:东、西周及秦、齐、楚、赵、魏、韩、燕、宋、卫、中山12国策 D、出自其中的成语、寓言:狐假虎威、画蛇添足、惊弓之鸟 E、主要内容:记载当时谋臣、策士游说各国或相互论辩时所提出政治主张和斗争策略4)先秦的诸子散文: a、春秋末、战国初:《论语》-记录孔子及其门人、时人言行的语录体著作 -旨在记言,多用口语,通俗浅显 孔子:名丘,字仲尼鲁国陬邑人 政治家、思想家、教育家 整理《诗》、《书》、《礼》、《义》、《乐》《春秋》 第一个开办私学教育的人。
思想核心:“仁”与“礼” 《墨子》-墨子后学整理先师的言论、笔记而成语录体 - 提出著名的“三表法”;为文立论要“上本 之于古者圣王之事”、“下察百姓人民之利” 墨子:名翟, 提倡:兼爱、非攻、尚贤、尚同、节用、节葬、非乐、非命.... 反应当时中下阶层的愿望b、战国中期:《孟子》-记载孟子及其弟子言行的语录体散文 -文章雄辩,充满论战性质;注意论辩技巧,刚柔并济 -语言:词彩华赡,痛快流利、感情强烈,气势磅礴 富于鼓动性 -出自其中的成语:明察秋毫、水深火热、出尔反尔、出类拔萃、心悦诚服、一曝十寒 五十步笑百步-《梁惠王上》 揠苗助长-《公孙丑上》 孟子:名轲,字子舆,战国时期的思想家、散文家主张:王道、仁政;“民贵君轻”;“性善” 《庄子》-通过形象的比喻和情节性强的寓言故事说理。
-想象丰富,构思奇特,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 -出自其中的成语:触蛮之争、庖丁解牛 -造语新词:逍遥、混沌、造化、志怪、小说、寓言、运斤成风、游刃有余、邯郸学步、东施效颦 庄子:主张:清静无为,顺应自然,提倡齐万物、一死生,追求绝对的精神自由;宣扬不谴是非、与世俗处c、战国后期:《荀子》-专题论文;长于比喻而少用寓言,论点鲜明,结构严谨,逻辑性强 荀子:名况,尊号“卿”主张:以礼客法,反对天命迷信,强调天人相分和“制天命而用之”、“性恶论” 《韩非子》-专题论文 -逻辑严密,分析透彻,条理分明,深刻明确, 词锋犀利,风格俊俏 -出自其中的成语:守株待兔、郑人买履、买椟还珠、自相矛盾、智子疑邻、老马识途 韩非:法家学派代表人物d、其它:《老子》又名《道德经》,老子;李耳;道家学派创始人。
春秋时期特:“三教九流”-“三教”:儒教、佛教、道教 “九流”:儒家、道家、阴阳家、法家、名家、墨家、纵横家、杂家、农家孔子:提倡仁义礼乐 《论语》:简括平易、迂徐含蓄墨子:提倡兼爱尚贤 《墨子》:质朴明快、善于类推庄子:提倡自然无为 《孟子》:气势恢宏、词锋雄辩韩非子:大倡法术势 《庄子》:汪洋恣意、文思奇幻 《荀子》:浑厚缜密、比喻繁富 《韩非子》:严峻峭拔、论辩透析5)“楚辞”的含义-诗歌的体裁 -诗歌总集的名称 “楚辞”体的诗歌总集:西汉刘向在前人的基础上辑录的一部 收入战国楚人:屈原、宋玉 汉代:贾谊、淮南小山、庄忌、东方朔、王褒、刘向诸人的仿骚作品 最早的注本:东汉,王逸《楚辞章句》 屈原:名平,字原,有名正则,字灵均—“楚辞”的创始者 --我国第一位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
作品:《离骚》-我国古代最长的政治抒情诗 -浪漫主义杰作《九歌》、《九章》、《天问》 宋玉:战国末期,楚国人 代表作品:《九辩》-善于写景,情景交融 -对于秋景的出色描写,被后人称为“宋玉悲秋” 【补】:“世界四大文化名人”:①波兰的哥白尼、②英国的莎士比亚、③意大利的但丁、④中国的屈原秦朝: 1、《吕氏春秋》:秦相吕不韦召集门客辑合百家九流编写而成 产生于战国晚期 特点:a、八览六论十二纪,组成“法天地”的完整体系 b、风格不完全统一,文章精炼短小,文风平实畅达,用事说理生动 c、创作丰富多彩的寓言 2、李斯:散文-《谏逐客书》:评价:有汉代词赋之丽,极强的理论说服力和艺术感染力,为后世奏疏的楷模 -刻石文:四字为句,文章整饬简洁、朗朗上口。
西汉: 1、贾谊:(西汉初年) A、政论文:①、专题政论文:代表作《过秦论》 ②、就具体问题所写的疏牍文:《论积贮疏》-建议重视农业生产 《陈政事疏》-阐述治国主张 B、词赋:《吊屈原赋》-骚体抒怀,表达对屈原同情和尊敬,揭露造成诗人不幸的社会现实 《鵩鸟赋》-阐明作者对生死、祸福的达观态度,感慨社会、人生时表现出鲜明的道家倾向 2、晁错:著名政论散文家,时号“智囊”;著名政论文《论贵粟疏》 --关于重视粮食储备、发展农业生产的奏疏l 西汉的其他词赋大家: a、枚乘:-梁园文学群体的代表;字叔 代表作:《七发》-劝诫膏粱子弟的成功之作 -辞藻丰富,多用比喻和叠词,叙事写物为主 标志着汉赋体制的正式确立;开创“七体”(七段为一篇文章) b、司马相如:代表作《子虚赋》和《上林赋》{二者实为一篇} 内容:主要人物是虚构的:子虚先生、乌有先生、亡(wú)氏公三人。
通过三人讲述齐、楚和天子 猎德状况,他们对此事的态度,结成作品基本骨架 特点:①、极其夸张和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②、结构:散文领起-韵文铺叙-散文结尾 ③、句法:灵活,排比夹杂长短句 其它作品:《长门赋》-骚体写成,宫怨之作 《哀二世赋》、《大人赋》、《美人赋》 c、王褒(西汉中后期):《洞箫赋》、《甘泉赋》 d、扬雄:《反离骚》、《蜀都赋》-开后世京都赋的先河 扬雄四赋-《甘泉赋》、《河东赋》、《羽猎赋》、《长杨赋》2、《淮南子》:原名《淮南鸿烈》-以道家思想为主杂以多家,紧密结合实际,用历史、神话、传说、故事来说理,行文铺张但有序(论说散文集) 淮南王,刘安招致门客编成3、董仲舒:西汉大儒《贤良对策》3篇-策对叙录,提出政治、思想上的治国主张政论散文)4、刘向:西汉后期的经学家、目录学家 ①、由他编纂的《战国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