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京地区黑莓主要害虫及其防治措施.pdf
3页76? ? ?林业科技开发?2007年第 21卷第 3期南京地区黑莓主要害虫及其防治措施吴文龙? 胡淼? 李维林? 闾连飞(江苏省 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 (南京中山植物园 ) )摘? 要:调查发现南京地区为害黑莓的害虫主要有 3类, 即金龟子类、 蛾类和蝽类, 有 110余种, 其中 20多种给黑莓造成较为严重的危害防治黑莓害虫应实行?预防为主, 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 以采用农业与生态措施和保护利用天敌的方法防治为主, 化学防治为辅化学防治应在充分调查的基础上, 选用高效、 低毒、 低残留农药, 并注意轮换用药, 按无公害要求防治黑莓害虫关键词:黑莓; 金龟子; 蛾; 蝽; 南京地区收稿日期: 2007-01- 01 基金项目: 科技部农业科技成果转化项目 ? 黑莓优良品种及无公害栽 培技术示范? ( 04EFN213200108); 江苏省农业科技成果示范推广项目 ? 黑莓优良新品种及无公害生产技术示范基地建设? ( BC2006325) 第一作者简介: 吴文龙 ( 1964- ), 男, 高级实验师, 主要从事黑莓等小 果类果树的引种栽培与加工利用研究 黑莓 ( B lackberry)是世界上四大小果类之一, 因其营养丰富, 色泽艳丽, 风味独特, 深受世界各地消费者的喜爱。
江苏省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于 1986年 开始引种黑莓[ 1], 1994年起在南京的丘陵地区推广种植到目前为止, 南京地区已种植黑莓 2 000h m2以上, 鲜果年产量 1万多 ,t 2006年农民销售黑莓收 入达到 5 000余万元, 累计实现种植收入 1?4亿元黑莓产业为当地农民增收、 农业增效作出了突出贡献随着种植面积的扩大, 黑莓病虫害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冻果产品出口时, 对农药残留有严格的标准 要求, 因此采用科学、 合理的病虫害防治技术, 进行无公害栽培, 生产无公害果品是非常必要的黑莓推广后, 江苏省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黑莓课题组从1995年开始, 即开展黑莓害虫的调查工作, 现已基本 掌握南京黑莓基地的虫害情况, 并制定出了相应的防治措施笔者就其主要害虫的发生与危害习性及其防治技术进行报道 1? 黑莓害虫的种类与为害习性1. 1? 金龟子类害虫及其为害特点[ 2]金龟子类害虫的成虫食害黑莓幼嫩叶片、 花、 蕾和果实, 个别年份金龟子成虫可以将整片黑莓园的叶 片吃光, 严重影响浆果的产量和品质其幼虫 (蛴螬 )啃食黑莓的根, 为害黑莓植株的生长, 严重的可导致植株死亡经调查发现, 为害黑莓的金龟子有 20余种, 其中以下几种金龟子对黑莓的为害较大。
1)东南大黑鳃金龟 (Holotrichia sauteri Moser):分布长江以南地区, 1年 1代, 成虫 6月下旬至 8月上旬发生, 黄昏后飞到树上食害叶片溧水黑莓园受害较重, 幼虫为害根部, 可造成整株死亡 2) 琉 璃弧 丽 金龟 ( Popillia flavosellata Fair -maire): 1年 1代, 成虫于 5~ 10月发生, 5月下旬至 8月上旬虫量最大中午前后活动频繁, 主要食害黑莓花器, 亦食嫩叶和熟果, 与小青花金龟、 棉弧丽金龟习性相似 3)铜绿丽金龟 (Anomala corpulenta Motsch. ): 1年 1代, 成虫 6~ 7月间盛发, 夜间食害叶片大发生时有群飞习性, 幼虫为害根部, 可造成整株死亡 4)深绿丽金龟 (Anomala heydeni Friealdszky): 1年 1代, 成虫 5月上旬始见, 7月盛发, 黄昏后上树食害叶片, 发生较重, 幼虫为害黑莓根部, 可造成整株死亡 5) 斑喙丽金龟 (Adoretus tenuimaculatus Water -house): 1年 2代, 第 1代成虫发生于 5~ 7月, 第 2代发生于 8~ 9月, 发生重, 密度大而分散, 有隐蔽性, 躲在叶背或 2叶之间啃食叶肉, 天暖时昼夜在树上取食。
初时吃成长圆形洞孔, 久之全树叶片仅剩网状叶脉该虫是溧水黑莓产区金龟子种类中在黑莓树上停留时期最长、 虫口密度最高、 总取食量最大的 1种金龟子 6 ) 斑青花金龟 ( Oxycetonia bealiaeGory etPer-cheron): 成虫在 4~ 5月间发生, 食害黑莓花和嫩叶,密度不大1. 2? 蛾类害虫及其危害特点[ 3]共查获蛾类害虫 70余种, 已鉴定出其中 51种,大致可分为食叶、 蛀果、 吸果和蛀干 4类 1)棉褐带卷蛾 (Adoxophyes orana Fischervon Ro -slerstamm ): 1年发生 2~ 3代, 卷叶为害, 5~ 6月间可技 术开发?? 林业科技开发?2007年第 21卷第 3期77? ? ?兼害花蕾, 7月间兼害嫩果幼虫吐丝粘缀果穗, 居间取食, 剥食果肉, 露出种核, 粪泄其间, 导致被害果穗不能正常生长, 干热天气时为害加剧 ( 2)黄刺蛾 (Cnidocampa flavescensW alker)、 桑褐刺蛾 ( Setora postornata H ampson)、 扁 刺蛾 ( ThoseasinensisW alker)、 背刺蛾 (Belippa horrida W alker): 除背刺蛾外 1年均可发生 2代, 黄刺蛾在干旱年份或园 区发生加重, 扁刺蛾的发生危害最为普遍。
背刺蛾 1年 1代, 以老熟幼虫入土结茧越冬, 翌春化蛹, 6月间羽化, 成虫卵散产, 6月底始见初龄幼虫幼虫头部 埋入胸下, 足退化消失, 身体分节不明, 全体光滑作毛玻璃状, 无论从背面或四周看, 都呈珠贝状为阳性昆虫, 在叶正面取食和栖息, 中低龄幼虫剥食叶肉, 残留膜状下表皮, 大龄幼虫绿叶吃成缺刻除取食外, 一般不移动, 8月下旬至 9月上旬老熟 3) 梨剑纹夜蛾 ( Acronicta rum icis L innaens): 1年可发生 3代, 幼虫 4~ 10月间为害, 以中老龄幼虫 在枯枝落叶等处越冬卵块孵出的幼虫团先剥食背面叶肉, 残留膜状上表皮 3龄后扩散为害, 亦可危害幼嫩蕾花序, 分布广泛, 局部较重 4)桥夜蛾 (Anom ism esogona Walker): 1年发生 3~ 4代幼虫 6月下旬始见, 9月下旬至 10月中旬绝见各代卵历期 5~ 7 d 幼虫期 15~ 20 d , 蛹期 7~ 10 d 幼虫绿色, 匀长, 第一、 二对腹足退化, 行止作尺蠖形黑莓种植后的前 2~ 3 a发生严重幼虫 食害嫩芽、 嫩叶, 咬断叶柄及嫩梢, 大量嫩芽嫩梢被食, 导致树势衰弱, 影响产量。
卵期和幼虫期天敌种类较多, 对发生有明显控制作用室内饲养时, 幼虫 和蛹不能越冬, 成虫亦在 12月底前死亡, 推测可能有迁飞习性, 成虫吸果 5)折带黄毒蛾 (Euproctis flava Bremer): 1年发生 3~ 4代, 以 4~ 5月间 1代幼虫发生最多 4龄前 攀丝结网, 群集为害, 食害嫩叶、 嫩芽及幼嫩花序, 1个枝条吃完后再群集转移为害它枝; 5~ 6龄时分散为害, 以后各代主要因天敌控制而下降 ( 6) 桃蛀野螟 (Dichocrocis punctiferalis Guenee):幼虫吐丝缀连果穗, 并在果粒间形成丝质走道, 剥食未成熟的果肉, 粪泄其间, 常使整个果穗被毁 1个果穗内常生有 1~ 2条幼虫, 果软熟后蛀入果心, 取食 非浆质的柔软组织幼虫于 5~ 11月间蛀食黑莓枝条, 以 7~ 10月最重, 蛀孔处附着许多粪屑发生普遍, 干旱时为害加剧所蛀枝条较细, 但发生数量较 多, 且常转枝为害, 故不应忽视 7)桃白条紫斑螟 (Calguia def iguralisW alker):主要为害未成熟果, 幼虫吐丝缀连果穗, 1个果穗内可有 1~ 5条或更多的幼虫, 啃食果肉, 使种核露出。
干热天时发生严重, 为害加剧 8)小造桥夜蛾 (Anomis flava Fabricius): 成虫于7月夜间吸食黑莓浆果, 一般仅吸食单粒小浆果, 危害程度较轻, 但有时虫量甚多 ( 9)石榴巾夜蛾 ( Dysgonia stuposa Fabricius): 成虫是黑莓的重要吸果夜蛾, 虫体较大, 吸口也较大, 喙可深入果心部, 有时白天也在荫蔽处吸食 ( 10 ) 玫 瑰 巾 夜 蛾( ParalleliaarctotaeniaGuenee): 成虫是黑莓吸果夜蛾的最主要种类, 黄昏入园, 黎明离去, 危害严重 11)鸟嘴壶夜蛾 (Oraesia excavata Butler): 吸果 夜蛾分布面广, 常使黑莓受害较重 12)果肖毛翅夜蛾 (Lagoptera juno Dal m an): 成虫体型大, 强壮, 是黑莓上常见的吸果夜蛾浆果被 刺吸后, 果心组织瓦解, 果面呈坏豆沙色, 容易腐败脱落, 被害果完全没有利用价值 13)咖啡豹蠹蛾 (Zeuzera coffee Nietner): 幼虫于6~ 7月间开始发生, 自叶柄基部等处蛀入, 造成蛀孔 以上枝干枯萎, 果穗不能成熟。
幼虫常选择生长旺的枝干或主干蛀害, 造成严重减产不同年份危害轻重有差异1. 3? 蝽类害虫及其发生危害特点[ 4]共发现危害黑莓的蝽类害虫有 19种, 以其刺吸式口器为害黑莓, 造成植株上嫩芽、 幼叶枯死, 新梢?破头疯 ?, 幼嫩浆果呈畸形, 成熟浆果汁液被吸, 失 去光泽 1)斑须蝽 (Dolycoris baccarum Linnaeus): 是黑莓上种群密度最大, 为害最严重的蝽类1年 3代, 成虫在枯枝落叶及根际附近、 建筑物缝隙及树皮缝隙等 处越冬黑莓园 5月上旬始见成虫, 在黑莓上完成 2个世代 5~ 7月是危害盛期, 成、 若虫喜栖息于果穗间, 刺吸果汁, 有时一果上有 4头成、 若虫争食青嫩 幼果受害时, 被害果粒不能正常发育膨大, 成为畸形果; 成熟浆果被刺吸汁液, 晴旱天果粒萎瘪, 光泽度差, 遇雨水或重露时果粒褪色变质, 口感恶化, 丧失商品价值成虫和若虫还可刺吸黑莓侧芽和叶片, 造成 侧芽发黄甚至枯死 2)茶翅蝽 (Halyomorpha picus Fabricius): 是黑莓园中最常见的蝽类害虫之一 1年 2代越冬代 成虫在黑莓园中 5月上旬始见, 5月中旬始卵, 5月下?技术 开发78? ? ?林业科技开发?2007年第 21卷第 3期旬始见若虫, 成、 若虫刺吸黑莓芽、 蕾、 果穗和叶片。
发生量比斑须蝽少, 个别年份虫量接近危害习性与斑须蝽相似 ( 3) 绿盲蝽 ( Lygocoris (Lygus) lucoru m M eyer -Dur): 是黑莓上盲蝽科中的主要种类成、 若虫均刺吸黑莓嫩芽、 幼叶, 1个嫩芽上栖居若虫 1至数头, 刺吸未展开的幼叶, 被刺伤的叶组织初呈水渍状透明小 点, 1~ 2 d后变成锈褐色小点, 叶片展开后变成许多小洞孔, 叶片皱缩畸形, 1个嫩梢上所有叶片受害, 为? 破头疯 ? 2? 黑莓害虫的防治要点黑莓害虫的防治应全面贯彻 ?预防为主, 综合防治 ?和可持续防治的植保方针, 要以改善黑莓园生态环境、 加强栽培管理为基础, 优先选用农业和生态调 控措施, 注意保护利用天敌, 充分发挥天敌的自然控制作用进行化学防治时, 应选用高效生物制剂和低毒低残留化学农药, 并注意轮换用药, 改进施药技术, 最大限度地降低农药用量, 以减少污染和残留, 将病虫害控制在经济阈值以下, 保证黑莓果品质量符合无公害标准[ 5]2. 1? 农业与生态防治 ( 1)清洁果园结合冬剪, 剪除病虫枝, 修剪结束并引蔓上架后, 彻底清除落叶、 杂草, 并集中烧毁或深埋, 以消灭在其中越冬的病虫。
2)结合冬季翻地施肥和早春锄地除草, 杀灭土 中越冬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