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按最佳发展期设课 创最近发展区施教.doc
15页按最佳发展期设课 创最近发展区施教——上海市静安区教育学院附属学校“十二五”课程规划静安区教育学院附属学校前身是海防中学和江宁路第三小学,1998年起由静安区教育学院承办,成为一所九年一贯制学校学校位于上海市中心城区,分中学部、小学部两个校区有36个教学班,学生1300余名,教职工130余名学校先后荣获“全国教育系统先进单位”、“上海市文明单位”、“上海市中小学行为规范示范学校”、“上海市普教系统德育先进集体”、“上海市双语教学实验学校”、“上海市艺术特色学校”、“上海市教育科研先进集体”和“少先队全国红旗大队”、“全国雏鹰大队”、上海市中小学活力大队、“上海市五四特色团组织”先进集体等称号办学十余年,学校的课程教学改革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2010年底,聚焦课堂教学的后“茶馆式”教学研究,获得国家教育部首届基础教育改革课程教学成果一等奖学校成为上海市教师教育暨师范生培养基地,校长领衔成为上海市的名校长培养和德育实训基地、国家教育部影子校长培训基地,长三角名校长培训基地等2004年7月8日起,解放日报先后五次以“轻负担照样高质量”为主题报道了学校加强素质教育、切实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的做法,引起中央领导的关注。
一、学校背景分析学校通过十多年课程教学改革,坚持轻负担、高质量、探索办高效能学校的信念,取得的成绩得到了社会、家长广泛的肯定,也引起了教育界内部的关注,以及中央领导的重视解放日报头版头条报道了我校课程改革中《“轻负担”照样“高质量”》的文章后,中共中央宣传部长刘云山,国务委员陈至立等领导都作了重要批示按照中央领导的要求,中央教科所、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分别派出调查组于2005年和2007年两次到学校深入调研,得出“这个学校提出了一个重大的教育问题”的结论按学生最佳发展期设课”的理念指导学校课程改革在上海市和全国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作为与地位——学校课程整体改革的研究》荣获市教委第八届教育科研成果评比“一等奖”,2009年10月国家教育部作为全国课改典型案例推出聚焦课堂的后“茶馆式”教学在全国引起极大的反响,吸引着全国各地同行来校参观、学习也吸引了国外著名媒体、教育专家,报道、研究我校课程教学改革静教院附校的教育改革在上海市乃至全国已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学校的德育,以“校本化、课程化、系统化”为推进策略,进行了研究和实践涉及了基础型德育课程,拓展型、研究型德育课程和学科德育各个方面学校承担的《构建学校德育课程体系的研究》获市教委第九届教育科研成果评比“二等奖”。
德育研究与实践,也为市教委认可,学校被评为“上海市德育骨干教师实训基地” (一)经验与优势1.十多年来学校坚持追求“绿色”学业、“绿色升学率”的办学目标,不仅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更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全面发展2004年起,学校每年进行学生生活质量调查,绝大部分学生喜欢学校生活,绝大部分学生睡眠时间充足,作业负担不重与此同时,作为九年一贯制学校,初中毕业学生成绩全部合格,升入重点高中的学生保持70~80%,其中进入市重点高中学生达50~60%2.学校拥有一支富有事业心和奉献精神的年轻教师队伍,师资结构趋向合理,教师专业化水平得到了较大的提高,平均年龄35.5岁,学历超过上海市标准中学高级教师19%,中学一级及小学高级教师61%各级各类教学评选、课题研究等获奖教师达三十多人次有十二位教师参加市名师、名校长和德育实训基地培训,十多位成为区学科带头人、名师和教育明星等区骨干教师,各学科都有区的兼职教研员初中语文教研组成为区首批学科实训基地,初中语文、小学英语学科组是区的名学科,数学等学科组被评为优秀教研组等教师教育的方法也有一定创新2009年初评通过了“上海教师专业化发展学校”。
雄厚的师资力量,以及先进的教育理念,保证了学校不使用各类缺乏针对性的教辅材料,几年积累,逐步完善了适合本校学生的学科训练体系3.学生主要来自于学校附近社区、本区及周边区域,大部分家庭重视孩子发展,80%以上的家长为大专及以上学历学生有强烈的求知欲望,乐于参加各种学习实践活动,频频在各项市级、区级学科、艺术和体育等比赛中获奖4.学校以科研为先导,指导学校的课程教学改革几年来,学校承担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家和市级教育教学课题研究,连续三年,在上海市教育科研成果评选中获奖目前,正在研究的市教委重点课题《提高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业效能的研究》是2008年度上海市中、小学中唯一一项重点课题,即将进入结题阶段5.办学之初,学校调整了基础型课程,开发了一批有影响的特色课程,如“做中学”、“新德育”等,并已对外辐射至部分省市6.学校尽管场地小,但教学设备、设施齐全过去十多年,学校创设有利于学生充分发展的空间和时间,克服困难,坚持组织学生长跑,保证每人每天一小时的体育锻炼;坚持每周一次全校性的学生自主组织的艺术表演“明星闪亮”活动;近百门校本课程供学生选择在艺术、体育和科技方面屡次获得了市级、国家级的大奖,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7. 教育部“建立中小学生学业质量分析、反馈与指导系统”项目组对我校连续几年测试的数据表明:学校与自我比较学业成绩不断提高,学生的睡眠时间增加、体育锻炼时间增加,学业压力还在减轻,喜欢和非常喜欢学校的学生超过90%二)困难与问题1.十多年改革学校只是提出了一个需要教育回答的问题,学校初步建立了九年一贯制学校的课程系统但是建设适合九年一贯制学校中小学各年龄发展阶段、相互促进、优势互补的课程,依靠一所学校是不能够解决的,任重而道远,需要不断探索2.学校坚持的“高质量低负担”是系统工程,特别在课堂教学改革方面,以后“茶馆式”教学实现课堂转型,取得了突破但社会上,包括家长在内的人群对“减负”的认识有很大差异,这对学校的推进形成了阻力,需要社会对此有高度的认同3.后“茶馆式”教学尽管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但如何使优秀的教学方法更有利传播,更有利教师的实施,值得探讨深入课堂的精细层面,研究教学的每个环节,探索切实提高教学有效性的策略和方法,还有很多问题需要研究另外,限制学校发展最大的障碍是学校场地小,学生人数多,特别是“十二五”恰逢学生入学高峰,学区生源,已经超过了学校能够容纳的程度势必出现学生活动空间少,安全、教学等困难。
受分中小学两个校区之限,对发挥九年一贯制学校的教育资源优势也带来了不少困难二、学校课程目标学校的“十二五”发展规划,确定了:为每一个学生的全面发展、个性发展、终身发展奠定基础的办学目标在总结过去五年办学积累的基础上,遵照《上海市普通中小学课程方案》的课程总目标和阶段目标,学校确定以下目标作为发展方向:(一)课程建设目标进一步探讨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的优化策略和方法探索校本课程建设的深化,使学校开设的校本课程更加规范,不在于编写教材,而是完善课程要素,从开发背景、课程目标,到实施方法以及评价方式等全面规范文本二)学生培养目标每一个学生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全面发展,并具有一定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能适应未来社会发展需求的新型人才,有终身发展学习的能力,奠定成功的人生基础三、课程设置(一)学校课程设置与课时安排1、课程安排经过教育研究人员和教师的反复研究、争论和论证,学校于1998年底制订了《静安区教育学院附属学校转制办学方案》经过十年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按最佳发展期设课”的理念在实践中不断丰富与完善,并取得了非常有效的成果在此基础上以《上海市普通中小学课程方案》、《上海市中小学2008学年课程计划》为依据,拟定“十二五”学校课程系统,以此指导确定年度各年级课程设置与课时安排计划。
表1 小学部课程计划年级 周课时课程、科目一二三四五备注基础型课程语 文99666一年级入学初,各学科设置2至4周的学习准备期数 学0(3-3)3(4-1)455外 语3(2+1)4(2+2)455自然(做中学)3(2+1)2222品德与社会(新德育)1(2-1)1(2-1)22(3-1)3唱游/音乐2/2//2/2/2美 术22211体育与健身33333信息科技2劳动技术11周课时数23(25-2)262727(28-1)28拓展型课程限定拓展与自主拓展85555学科拓展使用校本拓展教材,兴趣活动由学生自主选择校班团队活动11111社区服务社会实践每学年1至2周每学年2周周末及假期以班级、小队为单位活动周课时数9(6+3)6(5+1)6(5+1)6(5+1)6(5+1)探究型课程112(1+1)21“游游”以IT为载体,进行项目研究午会及专题教育每天15-20分钟体育锻炼每天一小时包括开心一刻广播操、眼保健操、长跑周总课时量33(32+1)33(32+1)35(33+2)35(34+1)35(34+1)每课时按35分钟计说明:一年级入学初,设置2~4周的学习准备期,整合课程,围绕熟悉环境——“我喜欢新同学、新老师、新学校”,身份认同——“我是小学生”,行为规范——“学习习惯和行为”等内容,以“新德育”以及所有的学科课程为学生提供充分的学习准备。
表2 中学部课程计划 年级 周课时课程 科目六七八九备注基础型课程语 文4444六年级科学课程从期中开始进行“做中学”课程项目教学研究,其中一节课为中午活动时间,用于学生自主实验社会课程的一半课时以在假期开展社会调查等实践活动数 学4445外 语4444思想品德0(1-1)0(1-1)0(2-2)2新德育育1(0+1)1(0+1)2(0+2)科 学2(2+1)3物 理22化 学2生命科学20(1-1)地 理22历 史22社 会(2-1)音 乐111(0+1)美 术111(0+1)艺 术(2-2)2体育与健身3333劳动技术1(实验)3(实验)信息科技2周课时数24(26-2)25(26-1)2727拓展型课程校班团队活动1111学科拓展与兴趣活动5555学科拓展完成教材(数学)拓展部分及校本(语文、英语)教材,兴趣活动学生自主选修心 理11专题教育午间活动英语长廊、明星闪亮、健康教育、影片观摩(科技、史地、英语原版)、棋类、钢琴吧、十分钟队会等中午时间社区服务社会实践每学年2周每学年1-2周(周末或假期)周课时数7(6+1)7(6+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