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江苏沿海地区发展规划文本.doc

26页
  • 卖家[上传人]:人***
  • 文档编号:485662549
  • 上传时间:2024-03-02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192.50KB
  • / 26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省沿海开发总体规划 / 目录序言1第一章开发条件与目标2第一节开发基础2第二节 机遇和挑战2第三节战略定位3第四节开发思路和原则4第五节空间开发格局和发展目标4第二章海岸带功能分区5第六节 海岸带功能分区5第三章港口建设与发展7第七节港口建设7第八节提升港口综合功能9第四章产业发展10第九节新能源产业发展与布局10第十节临港产业发展与布局10第十一节海洋特色产业发展与布局11第十二节高效农业发展与布局11第十三节传统优势产业发展13第五章产业园区布局与建设14第十四节产业园区布局14第十五节产业园区建设15第六章基础设施建设与布局15第十六节综合交通运输建设与布局16第十七节电网设施建设17第十八节水利建设与布局17第十九节通信设施建设17第七章人口集聚与城镇发展18第二十节中心城市发展18第二十一节县〔市〕城区发展18第二十二节临港城镇发展19第八章资源开发和环境保护19第二十三节限制和禁止开发区域19第二十四节滩涂开发与利用19第二十五节沿海重要资源保护20第二十六节生态功能区建设20第二十七节污染防治20第二十八节环境管理21第二十九节海洋灾害防治22第九章开发保障与规划实施22第三十节加快开放步伐22第三十一节制定完善扶持政策23第三十二节实施重大战略工程24第三十三节强化组织保障24省沿海开发总体规划文本序 言沿海地区是全省最具发展潜力的区域之一,是发展的重要增长极。

      省委、省政府作出沿海开发的战略决策,对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优化全省生产力布局,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实现"两个率先"目标意义重大沿海开发区域包括、和三市市区以及赣榆、东海、灌云、灌南、响水、滨海、射阳、大丰、东台、海安、如东、通州、海门、启东等14个县〔市〕沿海开发影响围包括、和三市的全部区域20XX,本区人口1712.74万,面积2.84万平方公里,地区生产总值2596.82亿元,分别占全省的22.9%、27.7%和14.2%,人均地区生产总值15167元,相当于全省平均水平的61.8%;三次产业增加值比例为15.9:50.7:33.4  加快沿海开发将使本区与沿沪宁线、沿江、沿东陇海线共同构建全省生产力布局的主体框架,形成区域联动发展态势,促进中、北快速发展编制沿海开发总体规划,主要是阐明政府战略意图,明确开发目标、任务、重点和措施,规开发秩序,引导市场主体行为,凝聚力量,形成共识,促进发展沿海开发总体规划以《中华人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及《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为编制依据,充分吸收了《省沿海地区地质环境评价报告》、《省海洋功能区划〔2006-2010〕》的相关成果,并与《全国海洋经济发展规划纲要》、《全国沿海港口布局规划》、《省沿江开发总体规划》、《省沿东陇海线产业带建设总体规划》等进行衔接。

      本规划以20XX为基期,2015年为规划目标期,重点明确"十一五"期间的开发任务,是沿海开发的指导性文件,其空间布局要求具有约束性第一章 开发条件与目标第一节 开发基础  1.区位条件战略地位重要,区位优势突出本区位于我国沿海地区中部,是我国沿海、沿江、沿陇海线生产力布局主轴线的交汇区域南部毗邻我国最大的经济中心,是长江三角洲的重要组成部分;北部拥有新亚欧大陆桥东桥头堡,是陇海—兰新地区的重要出海门户;东与日本、国隔海相望  2.资源环境土地资源较为丰富,后备资源得天独厚本区人均土地面积2.31亩,比全省平均水平多0.23亩;沿海滩涂面积1031万亩,约占全国的1/4;有近百万亩低效盐田,通过结构调整可用于其他产业发展沿海潮流通畅,风速大,风力资源丰富拥有亚洲最大的海岸滩涂湿地,具有调节气候、减缓风暴潮灾害和净化环境等功能临海地带人口密度低,仅为全省平均水平的1/2,开发空间较大海岸类型多样,自然景观独特,拥有国家级珍禽自然保护区和麋鹿自然保护区,多处可建深水海港海洋生物资源种类多、数量大,吕四渔场和海州湾渔场为全国重要渔场,海洋资源综合指数居全国第四位,是全国海洋资源富集区域之一  3.产业基础。

      本区劳动力资源较为丰富,基础设施体系初步形成农业比较发达,是我省重要的大宗农产品和水产品生产基地;工业初具规模,纺织、机械、汽车、化工等已成为主导产业;建筑业较为发达,旅游业特色鲜明,海洋产业在部分领域具备明显的比较优势  4.存在问题发展定位不够明确,布局缺乏统一规划,港口、城镇、产业发展互动不够;建港条件不够优越,港口功能较弱,布局比较分散;产业规模偏小,层次偏低,关联度不大;临海区域交通基础设施通达性较差;沿海城镇体系不够完善,缺乏带动力强的中心城市;沿海地区土壤盐碱度较高,淡水资源相对缺乏等   第二节 机遇和挑战  5.21世纪头20年,对我国来说,是一个必须紧紧抓住并且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这是党中央作出的具有重大指导意义的科学判断随着居民消费结构升级和城市化的快速推进,重化工产品的需求增长相对较快,能源和原材料消费需求将继续增加,大规模利用世界资源的趋势日益明显本区土地资源较为丰富,拥有建设大型深水海港的条件,为国能源资源的区际调动和国外资源的进口提供了便利的通道,将成为我国重要的国际资源进口、储备、加工基地同时,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化,国际和区域产业转移步伐加快,将直接推动本区经济加快发展。

        长江三角洲地区和发展被提升到战略高度国家明确长江三角洲为我国综合实力最强的经济中心、亚太地区重要的国际门户、全球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基地和我国率先跻身世界级城市群的地区关于的发展,温家宝总理指出:"南连长三角,北接渤海湾,隔临东北亚,又通过陇海铁路西连中西部地区以至中亚,是连接东西南北的纽带,在我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中具有重要战略地位搞好港口建设任务重大、前途光明,要做好规划、加快发展"  环渤海湾地区和中西部地区加快发展,为沿海开发提供了契机国务院出台了《关于推进XX滨海新区开发开放有关问题的意见》〔国发〔2006〕20号〕,环渤海湾地区发展势头强劲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和中部崛起战略,我省沿海港口作为中西部地区重要的出海门户,发展动力进一步增强与此同时,国家进一步优化沿海港口功能定位和布局,东部沿海地区整体开发开放优势得到强化,为本区开发提供了良好的外部条件  沿海开发时机趋于成熟省委、省政府进一步明确了扶持北发展的政策和重点,北地区工业化显著加快;沿江开发战略深入实施,江海联动发展的态势越发明显;随着通大桥、沿海高速公路、新长铁路等一批重大交通基础设施的建成运营,本区与、南地区的联系更加紧密,区位优势进一步凸显。

        专栏1:兄弟省市沿海开发情况简介  近年来,沿海省市依托深水港口,加快布局临海产业,沿海开发步伐明显加快  在港口发展方面:洋山港到2020年将建成50多个大型集装箱泊位,年吞吐量预计可达到2500万标准箱以上到20XXXX港货物吞吐量将超过3亿吨,集装箱超过1000万标箱"十一五"期间,省沿海港口规划投资244亿元,新建万吨级以上泊位82个,新增吞吐能力3.27亿吨,其中集装箱900万标箱到20XX港港口吞吐量达到3.2亿吨,集装箱运输1200万标箱  在临港产业发展方面:到20XX,省环湾石化产业销售额将超过2500亿元"十一五"末,XX滨海新区将形成1亿部、1200万台显示器、160万件芯片和100万辆汽车、3000万吨炼油、120万吨乙烯、260万吨无缝钢管、1000万吨板材、100万吨高档金属制品的生产能力1000万吨原油加工项目已开工建设,100万吨乙烯项目正在报批,35万吨芳烃竣工在即,并将形成318万吨载重吨造船能力  6.沿海开发既面临难得的发展机遇,也面临较为严峻的挑战和压力国际能源和原材料价格不断上涨,国土地、劳动力成本持续上升,增加了本区开发的成本;东南亚国家发展势头迅猛,吸引了大量国际资本,加大了本区引进境外资本的难度;国沿海大部分地区临海工业发展规模较大,港口发展处于较高平台,集聚要素的能力进一步增强,对本区加快开发形成了较大压力。

      因此,在沿海开发过程中,必须创新开发模式,创新体制机制,规开发秩序,提高开发效益,走出一条符合科学发展要求的开发之路第三节 战略定位  7.沿海开发的战略定位:区域性国际航运中心,新能源和临港产业基地,农业和海洋特色产业基地,重要的旅游和生态功能区  区域性国际航运中心:紧紧抓住本区和腹地集装箱生成量和货物需求量不断增长的机遇,以港和港等为主体,加快深水泊位建设,完善航空、公路、铁路、陆水运、油气管网等衔接配套的集疏运体系,建立依托陇海—兰新沿线地区和北地区、面向亚洲和太平洋主要国家和地区的腹地型区域性国际航运枢纽  新能源和临港产业基地:利用沿海丰富的资源条件,大力发展风电、核电、液化天然气发电和生物质能发电,有序布局火力发电依托沿海港口,大力发展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石化、装备制造、物流等产业,形成临港产业基地  农业和海洋特色产业基地:发挥海洋资源丰富、产业基础良好的优势,大力发展海水增养殖、海洋食品、海洋医药、海洋机械和海洋化工等特色产业,提高产业的规模化水平积极发展高效、外向、生态、安全农业,提高优质特色农业的附加值  重要的旅游和生态功能区:利用本区沿海湿地规模较大的优势,发挥调节气候、发展生物多样性、保护珍稀动植物资源、维护水系等重要的生态功能,建设若干个自然保护区,形成具有区际影响的湿地、鸟类迁徙和珍稀动物栖息等生态功能区。

      充分利用生态资源优势,积极发展海滨、湿地、海岛等特色旅游第四节 开发思路和原则  8.沿海开发的基本思路:按照建设大港口、引进大项目、发展大产业、构建沿海经济带的总体要求,实施港口、产业、城镇三位一体联动开发,提高开发水平积极创造条件,加快建设沿海深水大港;推进重大项目建设,大力发展临港产业;加强中心城市和县城镇功能建设,促进人口和产业集聚,使沿海地区成为全省重要的经济增长极  9.沿海开发的原则:  〔1〕坚持集约开发对拥有深水港口的地区,实施节点开发,强化基础设施建设和临港产业布局,促进临港经济发展推进城镇集聚发展,产业集中布局,资源节约利用,提高沿海开发的集聚效应  〔2〕坚持环保优先优先考虑环保因素,把环境保护作为沿海开发的重要前提,创新开发模式,按产业链引导布局,积极推广循环经济模式,严把环保准入关口,努力降低和减少污染物排放  〔3〕坚持开放开发充分利用国际国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积极创新体制机制,加快形成与国际惯例接轨的管理和服务体系,营造沿海开发的良好环境  〔4〕坚持互动开发推进港口、产业、城镇互动,实施海洋与陆地、沿海与沿江、区与区外、城市与农村联动,提高开发的整体效率。

      第五节 空间开发格局和发展目标  10.沿海空间开发格局:以、和三市的市区为依托,促进要素集聚,加快城市化进程;以沿海地区主要交通运输通道为纽带,进一步强化腹地产业优势,注重发展特色产业;以临近深水海港的区域为节点,加快布局临港产业,建设临港工业集中区和物流园区,培育和壮大重点城镇,形成"三极一带多节点"的空间开发格局  "三极":重点加快、和三个中心城市建设,扩大城市规模,完善城市功能加强中心城市之间以及与周边城镇的联系,增强辐射带动作用以开发区为依托,以大产业、大企业、大项目为载体,以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为抓手,不断提升产业发展层次和水平  "一带":依托沿海高速公路、沿海铁路、通榆河等主要通道,继续完善沿海重大基础设施,重点发展新能源、石化、车船、林纸、纺织、机械、特种装备。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