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创伤后的重生.doc
3页第 3 页 共 3 页《创伤的重生之路》郑州市涵博心理咨询公司首席咨询师 郭国旗 :66993311创伤是把双刃剑,可以让人重生也可以让人毁灭,但是在大多的时候,它让人不死不活让人毁灭、让人不死不活的例子太多太多,多到无须再去讲述,而让人重生的创伤也有很多很多,多到人们认为那不是自己能够做到的心理创伤是一个因子的话,那么创伤的另一主体,人就是一个变量,而结果就是二者的化学反应,反应的公式不同,结果也不同心理创伤之后的自我否定是个体的一种自然地保护性防御,是一种人之常情的常态,是一种自我否定对创伤的再次平衡,这种否定是需要人们认可而无可指责的,它是合乎情理的,是人们对创伤后的一种悲泣和悼念,是一种不能忽视和否定的存在,否则的话,会让人第二次的再度受伤可是,为什么大多创伤的人不能再次站起来而恢复呢?这其中的原因太多,但是“过度的防御”却是让人滑入自我毁灭的深渊和走上自我重生之路的分水岭,正如萨士比亚的名句所言:“生或死是一个选择的问题”没有选择的拖延就是一种过度防御的自我伤害这就是说,人不管受到什么样的创伤,无论其大小,创伤的原理是一样的大的创伤可以让人死掉,但小的创伤依然可以让人慢性的死掉,同理,大的创伤让人可以更坚强的活着,而小的创伤会成为某些人的家常便饭。
那么了解创伤及其过程,然后结合着我们,可以让人们更加能够面对创伤,而不是再造一个人为的创伤当人们受到创伤时,最常见的反应过程是这样的在罗斯所著的《论死亡和濒临死亡》中详细了阐述了所有的创伤或着丧失都共有的五种反应方式丧失和创伤的第一种反应是否认与隔绝,最常见的语句就是:“这是不可能的,不可能是我,一定是错了……”,否认是一种临时的缓冲保护,正如亚洛姆所说过的:“我们不可能长久的注视着太阳,我们也无法始终面对死亡”,这种否认给人时间来做面对的准备当时买这本书时还有一个小插曲,看到这本书很好,我买回来很多,我觉得我需要、我觉得好的书,别人也会觉得很好,于是我就把这本书卖给我认识的很多人,但我很难多卖出去几本,因为它的名字让人感到不舒服,因为人们不想知道真相,更不想认真的去面对,所以人对死的丧失是要否定的不懂得这一切的我还觉得别人亵渎了我的真诚,现在想想,自己根本不了解别人,也不了解自己自己能够有一点面对死亡是因为自己的一些特殊经历,但别人却是很少有这样经历的丧失和创伤的第二种反应是愤怒,当初始的否认无济于事时,愤怒、狂躁、嫉妒和怨恨随及出现,“为什么会是我?”,这个时候,一切自己不能得到的都会让人愤怒。
看到别人谈情说爱、快快乐乐、亲子天伦……,自己都会感到愤怒,想要粗暴的去剥夺他们享受的一切所以在这个时候,很多人们都会避开创伤的人,正如俗话所说:“失意人面前不说得意事”,因为一种无形的敏感会冲大这种感觉,让人因愤怒而做出事后极度后悔的失控的事情这种愤怒的力量会让人去做一些伤害别人的事情,伤害到别人后,自己并没有因此而变得快乐丧失和创伤的第三种反应是交涉,“如果……我就会……”,这种交涉是人们一种习惯而世俗的反应,不过这种交易的对象不是其它的人,而是一种无形的命运,不知道有没有实际的命运之神存在,如果存在的话,命运之神真的开眼给人一种交易,那么这种承诺从来不会实现,因为人们会马上随着自身的解脱而忘掉自己的承诺,不是人们不去总现承诺,而是人们无力无能去兑现丧失和创伤的第四种反应是抑郁,这种抑郁有一个变化过程,开始的时候是一种反应性抑郁,接着会出现一种准备性抑郁,这是一个个体的准备过程,是一种悲凄而必然的过程,这种过程对任何没有丧失的人是一个巨大的心理压力,人们为了缓解这种压力带来的痛苦痉挛,因受不了这种沉重的忧伤,所以总会来干扰,会不由自主地用各种方式来劝解忧伤的人开心一点,说是为了忧伤的人,其实是为了自己,周围的人让抑郁的人快乐起来可能是人最自私的反应。
那是个体自己的忧郁,让他慢慢的经历,一个真正爱的人只须陪伴着这个人,自己同他一起在经历丧失和创伤的第五种反应是接受,接受并不意味着幸福,但那意味着一切尘埃落定的结束或者一种新的开始了解了丧失和创伤的反应过程,那么我们就先谈创伤后的否定,如何最终转换为自我肯定人在受伤创后,常有三种自我否定的反应第一反应是对自己的责任感的否定,比如说:“我不行”、我有某种问题“、我不能那样做”……,明明可以伸出自己的手抓住别人自己就可以走出来,但是人们莫名的就是不去抓住那双救命的手,为什么呢?因为创伤的指示方向就是毁灭,人们不愿接受自己部分的丧失,也不允许,所以情愿失掉一点就全部失去在生活现象中,很多追求完美的人不容许自己做事情出现瑕疵,否则就推到重来,这种情结在这里遭受的是心理的创伤和丧失,很少有能够推到重来的机会所以这种对自我责任的否定就是一种心不甘情不愿的直接反应第二种反应是对自己的安全感的否定,比如说:“我忘记了所有”、“我处在危险之中”……,这种强化不安全或忘掉一切,正是个体不让自己再次受伤的一种本能反应,但正是这种长期的对安全感的否定让人会再次陷入不安全的感觉中,让自己对自己产生无限的爱怜而让从新站起来的机会一个一个的从身边溜走,从而让自己少的不能再少的能量重新布置在自己杯弓蛇影的无效的地方,从而让伤痛长驱直入的撑动伤痛。
第三种反应是对自我调节的否定,比如说:“我什么都不能做”、“ 我无能为力”等”那么谁来做呢?潜意识里就是认定是周围人的错,就要由他们来帮自己恢复,来赔付自己的损失,自己是不情愿自己来自认倒霉来承担的如果你倾听,你很容易地会发现这种否定的声音是一种多么熟悉的声音人为什么在受创伤的时候,要进行这种自我否定呢?因为痛苦超越了人所能承受和接受的,所以否认这种创伤会让人们有一种精神的缓冲,会慢慢地认识到自己的丧失,从而成为一种转折的拐点,但是一个人往往会沉浸在这种否定之中,因为自身一生中积压的许多怨恨和不满也会掺入到悲惨的创伤之中,从而让自我否定持续的感受而难以自拔,直到事情不再发生逆转,这可能是自我否定中最让人容易毁灭的一个关键点,很多人们并不知道这个点所能产生的毁灭力量因为自我否定本身常常就是非常难以逆转的,……其难以转化的可能的原因之一,是和人的内在能量存储相关,这关乎到平时自身的能力成长,这里就不再多阐述了原因之二,是和人的记忆系统相关下面我就深一个层次的谈一下人的记忆系统在人的大脑中有两个地方,大脑的杏仁核和海马体,分别主管着人的两大记忆系统一个是大脑的杏仁核,主要存储情绪记忆、身体感觉记忆、行动记忆等非言语记忆,属于内隐的记忆,它没有时间概念,所以很难区分过去、现在和未来,你很难感知它,但它却无时无刻地影响着你,人们常说的无意识驱动就是这些,比如你对某个人天生的反感,但你却说不出自己为什么如此,还有就是早年早己忘掉的事情刺激,却以某种无法言说的形式影响着自己。
因为在幼年的时候记忆主要是这种内隐性的记忆大脑另外的一个地方,主要是外显记忆,是从三岁开始随着语言功能形成的系统,主要内容包含有“事件记忆的自传生活的记忆”“自身经验的记忆”外显记忆的一个大特点,它有时间概念,也有逻辑的关联在我们谈及的心理创伤中,它主要保存在右脑的杏仁核中,成为内隐记忆,创伤以强烈的身体感觉、图像和情绪的形态储存起来,这种状态是一种碎片化的,让人难以组合成完整的故事情节,它可能也是梦的主体人的生理机体中的记忆和人创伤后的心理防御反应,以及其它各种对创伤的应激,就造成了复杂难解的创伤尽管人的内心深处是渴望重生的,但重生的路标能否找到是个关键,找不到就很难走上……求取转换之路上对于人来说,有各种各样的强大的无形的力量拉着人们滑向深渊,比如说心理创伤在生活中时时刻刻都会发生,事故,犯罪,和疾病以及伤害等,这是无法避免也无法防范的,所以对创伤的逃避、粉饰以及各种各样的不面对,时时发生的压力和焦虑,过去累积的怨恨和自责,无数个挫折之后的自欺和英雄的幻化扭曲,以及无穷无尽的心理渴望造成的现实的分离……都会造成心理创伤的叠加,长期以来,各种类型的创伤叠加会形成不同形式的各种压力的变形,以及无法形容出来的各种纠结的力量,让我们始终处于一种自生自灭的状态。
我们怎么办呢?很多人就是通过不同形式的自我麻醉方式,让自己创造一个主观的世界,让自己有一种虚假的控制感,从而避开思索人生真正的面目还有很多人通过各种有形无形的心理暗示和迷信,让自己执著于许多碎片式的格言式的人生,这样自己就可以割裂的应对世界的各种形式,尽管矛盾重重,自己就是在表层上让自己感受到世界就是这样的,从而生活自己永远正确的世界里,在不断的丧失掉自己重要的关系和价值感中,陷在冲突的漩涡中沉溺还有更多的人是用各种游戏的方式找寻存在的感觉:“我痛我存在”,于是就有了亲情之间无边无际的折磨和纠缠,生命在这种纠葛中大量的损毁和变形只有很少的人,真正的面对人生,而不断地让自己成长,而积累能量,重生一次而真正的活在当下如何达到这样的境界呢?对于人本身来说,有双重的力量治衡着,一种是自毁的力量,一种是自生的力量所以,在我们的身上也同样的有着一种再生的渴望拉着我们,走出创伤再建的重生之路,我们说不出这种重生的力量是什么,但我们可以感受的到,这也就是人们不愿意轻易放弃而祈祷着新的奇迹的希望心态如果走出创伤的沼泽呢?借用屈原在《离骚》中的名句:“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这是一段不平凡的路程,也因此是阻断了无数人前行的路程,正如但丁在神曲中所描述的,达到天堂的路途中,是要由炼狱而行的。
同样的借用屈原的经历也是一样毛泽东曾评价说,“屈原如果继续当官,他的文章就没有了因为丢了官,才有可能接近下层生活,才有可能产生像《离骚》这样好的文学作品同样的道理,他也点评历史而指出“刘邦为什么能打败项羽,因为刘邦同贵族出身的项羽不同,比较熟悉社会生活,了解人民心理同样,我们反观毛泽东,他是一个从哲学层面来透视世界的伟人,不管他的战争艺术和外交战略,无不是如此,战争中在变化中求生存的智慧,在外交中看透后无畏的民族精神真正的走出创伤,只有一个途径,化解个体强大的意识,因为个体的意识太强大,强大到自己可以忽视一切,漠视一切等到命运的清算时刻到来,遵循着创伤的五个步骤而结束自己的生命却不是重生当命运的创伤来临,我们个体意识的强大让我们始终不能放下一切,我们无法把无意识的痛苦意识化,我们更无法缩短我们的自我防御而让我们站起来我们也没有真正的储备一个和我们心心相联而存在的陪伴者,一个真正的陪伴者,可以让人坚持的走出创伤的沼泽,为什么不备呢?凡事预则立极低的成本换来极大的利益,人们却从不为之陪伴和心在”这是走向自我肯定的一个带抚手的楼梯,真正的陪伴和心在是无以量价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