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同治帝的病情和死因.doc

4页
  • 卖家[上传人]:平***
  • 文档编号:11998033
  • 上传时间:2017-10-16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23.86KB
  • / 4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同治帝的病情和死因【关键词】同治皇帝;《翁同龢日记》 ;《万岁爷用药进药底簿》 ;天花清人关后第八代皇帝同治是咸丰皇帝的唯一的儿子,一八五六年叶赫那拉氏(慈禧)所生,一八六一年登基称帝,时年六岁,一八七三年亲政亲政后不到两年,即于同治十三年十二月初五日(1875 年 1 月)病逝关于同治帝的死因,官方说是死于天花,野史说是死于梅毒,也有说是死于疥疮的,众说纷纭,莫衷一是那到底同治帝的死因是什么?《翁同龢日记》和《万岁爷进药用药底簿》都是我们今天得以分析研究同治究竟死于何病的第一手宝贵史料《翁同龢日记》对同治得病到死亡,每日都有记载他是同治的汉文师傅之一, 《日记》所记都是亲历之事,比之传闻,具有第一手史料价值 《万岁爷进药用药底簿》属子洽代皇帝脉案档簿(以下简称“脉簿”)它比较详细地记录了自同治十三年十月三一十画一下午载淳得病,召御医季德立、庄守和入宫请脉起,直至于二月初五日夜载淳病死,前后三十七天的脉案,所开的处方、共用了一百零六服药的情况这本“脉簿”是敬事房太监根据当时御医李德立、庄守和每天请脉记录和所开的方子,誊抄汇辑成册的它们都是宝贵的第一手史料《日记》所记,同治帝于 1874 年 12 月 8 日(同治十三年十月三十日)得病卧床的。

      “连日圣体违和,预备召见者皆撤廿一日西苑受凉,今日发疹今日于养心殿见枢臣也 ”【1】 《翁同龢日记》 十月二十一日 1073 正如“脉簿”中所记载的,当天下午,太医院院判李德立和御医庄守和诊断的情况是:“脉息浮数而细系风瘟闭束,阴气不足,不能外透之症以致发热头眩,胸满烦闷,身疫腿软,皮肤发出疹形未透,有时气堵作厥 ”【2】 《翁同龢日记》 十月二十一日 107312 月 10 日(十一月初二日) ,翁同龢与其他汉文师傅,清早到内务府大臣坐处,即按皇帝出天花时大臣都得换穿花衣,悬红绢于胸的规矩易服, “托案上人请安,送天喜” ,上午约 9 点钟,会见请脉后回来的御医李德立、庄守和,得知皇帝自患天花 3 天来“脉沉细,口渴腰疼,懊恼,四日不得大便,项颈稠密,色紫滞干艳,证属重险云云不思食咽痛作呕 ”【3】 《翁同龢日记》 十一月初二 1074 是昨天申时确认为同治帝得了天花他察看了昨、今两日的处方,都用芦根、元参、蝉衣、金银花等,吉更、牛蒡、紫草、葛根、酒军等药,皆“凉润之品” 【4】 《翁同龢日记》 十一月初二 1074从 12 月 11 日(十一月初三) ,从《日记》称:“天明后同人始集,先至案上请安,知昨日申初大便已通,进鸭粥二次,得眠,咽痛亦减。

      见昨晚方,有渐见光润之语,不胜喜跃 ”待至辰初二请脉翁抄得药方:“脉案言大便已通,胃口渐开,诸症皆减,惟顶陷板实,色带紫滞,毒尚未清,阴分不足,故皮根未能松绽云云方大致如昨(翁小注:芦根、牛蒡、酒军二千,吉更、元参,馀不记,引用蚯蚓 )遂出 ”【4】 《翁同龢日记》 十一月初三 1074 从《日记》中可以看出同治帝伴有咽痛、便秘溺赤痘粒颜色紫滞的病症,而这些经现代医学已经证明是疹痘传染病的一些症状翁同龢每天进宫问安,回寓后必在日记中详述脉案和药方皇帝病情似有起色,天花渐见放白行浆 “脉案云,脉气浮数,天花六朝,渐有放白之象,亦渐光润 ”【5】 《翁同龢日记》 十一月初五 107512 月 14 号(十一月初六日)同治帝的天花逐渐发出,但是同治帝的体质仍然虚弱 “脉案云,天花七日渐已行浆,亦见饱满,而根晕未收,饮食亦佳,唯咽痛音哑,咳呛堵塞,由于花过稠密,气滞胸中,进清咽化毒 ”【6】 《翁同龢日记》 十一月初六 107512 月 16 日(十一月初八日)传下圣旨令翁同龠禾与军机大臣,御前大臣等同起进见这是自同治帝得病以来,翁同龠禾第一次被召见,也是军机、御前大臣第一次被召见他和诸臣先至养心殿东暖阁,见两宫太后正坐于御榻,手持蜡烛在察看皇帝天花病况。

      太后命诸臣上前瞻仰,同治帝舒臂令观, “微语曰:谁来此伏见?天颜温蒣,偃卧向外,花极稠密,目光微露瞻仰毕,略奏数语皆退” 【7】 《翁同龢日记》 十一月初八 1076 同治帝确信自己得的是天花,所以无需在重要大臣面前遮遮掩掩,这说明同治帝患的是天花而非梅毒第二天 17 日(初九日) ,皇帝与太后又在东暖阁召见翁同龢与军机、御前大臣 “上起坐,气色皆盛,头面皆灌浆饱满,声音有力 ”【8】 《翁同龢日记》 十一月初九 1076 在这个描述中,貌似同治帝的病情好转,其实并不然,天花未能正常发出,正是因为同治帝从表面的身体虚弱逐渐向着热毒内扰方向转化此时的同治帝,已是向着每况愈下的方向发展了同治帝的症状不断恶化,到了 28 号(十一月二十日) ,已经是“头眩发热均惟徐毒乘虚袭入筋络,腰间肿痛作痈流脓”了, “项领臂膝皆有溃烂处” , 【9】《翁同龢日记》 十一月二十日 1080 按照御医李德立、庄守和分析的原因是:上述病症皆由“停浆外剥之时,毒陷经络公耘聚所致” , ,因此又相当疲顽所以,到此地步,同治帝已是生机难转,卧以待毙了在 12 月 31 号(十一月二十三日) , “脉簿”中御医李德立曾说“莫蔓溃陷透膜为要” ,也就是说,如果是烂穿了,皇帝就会立即丧命的。

      结果到 1 月 2 号(十一月二十五日) , “腰臀流汁未消,漫肿串溃,外口小而内溃大” 【10】 《翁同龢日记》 一月二十五日 1082 经过几番熨洗,至 1 月 5 号(十一月二十八日) ,也没有使腰部等溃处的脓血有所提换相反, “腰间溃处如碗,其口在边上,揭膏药则汁如箭激 ”【11】 《翁同龢日记》 十一月二十八日 1083“气腥,漫肿一片,腰以卞皆平,色微紫,视之可骇” 【12】 《翁同龢日记》 十一月二十九 1083 病情不断恶化,空荡的宫殿仿佛传来了死神临近的脚步声御医们也对同治帝的病束手无策,死神已至,只待时辰,这已是宫廷上下心照不宣的事了捱至 1 月 12 日(十二月初五日)同治帝终于无药可救,一命呜呼,年仅 19 岁通过《翁同龢日记》等资料的分析与研究,我们可以确信同治帝是死于天花但为什么在稗史和野史中会有同治帝死于花柳病这种说法呢?俗话说“无风不起浪” ,同治帝生活放荡,常常微服私行,纵欲取乐这主要是因为同治帝无家庭之乐同治有一后三妃,其中皇后的人选:慈安皇太后喜欢侍讲崇绮的女儿阿鲁特氏,慈禧皇太后则喜欢员外郎凤秀的女儿富察氏两宫太后,意见不一,要同治自选。

      同治选定蒙古正蓝旗崇绮的女儿阿鲁特氏同治十一年(1872 年)九月,册立阿鲁特氏为皇后,她被册为皇后,同治帝很喜爱她,也很敬重她,据说不久怀有身孕慈禧皇太后不喜欢这个皇后儿媳妇,常找碴儿难为这位小皇后慈禧不许她与同治皇帝同房,而要同治对慧妃好同治帝不敢违抗,但他不喜欢慧妃,只好赌气独宿养心殿,生活寂寞寡欢慈禧经常干涉帝、后亲热乃至夫妻生活的传闻,这种说法并不过分传说慈禧经常告诫儿子“毋辄至宫中,致妨政务,且阴使内监时时监视之” ,搞得皇帝极为反感, “于是终岁独宿乾清宫” 【12】穆宗立后之暗潮,清朝野史大观,第一册,80可是同治帝是一个 18、19 岁的青年,精力旺盛又无法发泄,那就只能别寻他途,逍遥取乐也在情理之中事实上,同治帝的放浪不止那些跟随他的小太监知道,还有恭亲王奕盉的儿子载贗所以当奕盉劝阻修圆明园,君臣发生争执,皇帝坚持要他说出指责自己微服私行有何证据时,奕盉以“臣子载贗”对,并指出了时间、地点,皇帝为之语塞虽然同治帝私生活上放浪,但这与同治帝最后直接死于花柳病却没有关系但是同治帝却因为“西苑受凉”而最后得天花而死,可见同治帝的身体有多差了,正是由于他常常在夜间“微服私行” ,寻花问柳,把自己的身体搞垮了,不然作为一个 19 岁的皇上,平时有那么多的补药补着,生病时有良好的医疗条件,是绝对不会被天花打垮的。

      正如《翁同龢日记》中所记载的“阴分不足” 、“气滞胸中” ,气虚肾亏使他根本没有能力去抵抗天花所以说,纵情淫乐在某种程度上葬送了同治帝年轻的生命。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