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近代人物萧子升简介.docx

6页
  • 卖家[上传人]:拖***
  • 文档编号:266369502
  • 上传时间:2022-03-15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17.65KB
  • / 6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本文格式为Word版,下载可任意编辑近代人物萧子升简介 萧子升别名萧瑜,与蔡和森、毛泽东同为杨昌济老师的得意门生,人称"湘江三友'下面我就带大家一起来细致了解下吧   萧子升人物简介 萧子升别名萧瑜,与蔡和森、毛泽东同为杨昌济老师的得意门生,人称"湘江三友',但最终他与另外二人因政见不同而分道扬镳萧子升是无政府主义者,他之后在国民党任职,承担《民报》总编辑、中法大学教授、国立历史博物馆馆长等职位1949年后跟随国民党到台湾,后来去了乌拉圭从事教导事业,直至1976年去世   萧子升人物生平 萧子升比毛泽东小一岁,却比毛泽东高三届,是湖南省立一师的高材生是留洋教师萧岳英的儿子,出名诗人萧三的哥哥,1894年8月22日生,湖南省湘乡市萧家冲人1910年在湘乡县东山高等小学堂读书1913年考入湖南省立第一师范,于1915年秋毕业后,到长沙楚怡学校教1919年赴法国勤工俭学,是民国初年湖南青年加入赴法勤工俭学的主要组织者之一;在全国性的勤工俭学运动中他亦扮演重要角色1924年回国,任国民党北平市党务指导委员、《民报》总编辑、中法大学教授、国立北京大学委员兼农学院院长、华北大学校长及国民政府农矿部次长、国立历史博物馆馆长等职。

      大陆解放后,随国民党政府去台湾,后来又到法国、瑞士1952 年去南美乌拉圭,从事教导事业 杨昌济老师有三位得意弟子:萧子升、蔡和森与毛泽东他们品学兼优、志趣相投,人称"湘江三友',毛泽东、蔡和森两位后来采纳了了马克思主义理论,都成了中国共产党与中国革命的领导人,而青年时代的激进分子萧子升那么坚持信仰无政府主义,解放后长期旅居国外从事文字教导事业 相识 他们在这里同窗共读只半年时间,但志趣一致,感情深厚1911年两人先后又到了长沙,萧子升考入了省立第一师范,毛泽东先是进入湘乡驻省中学,1913年也考入了省立第一师范,萧子升1915年秋毕业,毛泽东1918年毕业,与萧子升在一师同学两年多,他们结成了最亲近的挚友,并于1918年共同创立了新民学会,萧子升还承担过学会的总干事 解散前 毛泽东与萧子升发生过强烈讨论萧子升力主保存新民学会,并以无政府主义作新民学会的指导思想;而毛泽东那么看法解散新民学会,先进青年可以参与共产党和社会青年团组织由于观法不和,信仰不同,他们最终谁也没有压服谁,最终,他们分道扬镳 与毛泽东分手后按照他自己的意愿走了下去,终究在国民党政府任职,1926年后与毛泽东中断了来往。

      1976年11月21日,萧子升在乌拉圭去世,终年83岁生前曾留下遗嘱:"死后骨灰和萧夫人骨灰同放一处,如有可能,运回湖南湘乡祖坟处与原配夫人遗骨同葬一处' 1959年 萧子升在国外出版了一本关于他与毛泽东交往的书(中译本书名:《我与毛泽东的一段曲折体验》,昆仑出版社出版),之中,细致描写了他与毛泽东俩人一文不名而步行游走湖南省内长沙、宁乡、安化、益阳、沅江五个县的传奇体验 谈话 青年毛泽东与好友萧瑜曾有过一次关于中国家族制度的谈话 毛认为,中国人的家族观念太重,所以人们缺乏民族感情 萧也认为,把儿子完全当作家庭的私产是错误的,但也并不完全属于国家的,浮夸国家的观念和浮夸家庭的观念一样是有害的 毛认为萧对子女的观念有些古怪,并认为国家应高于一切在一个梦想的国家儿童将由国家扶养和教导最重要的是应有一个强有力的好政府 好玩的是两个风华正茂,胸怀大志,忧国忧民的年青人,谁也没有试图将自己的观点强加给对方,更未为此而翻脸两人一生都在实践着自己的理念 毛在中国这片古老的土地上,创立了一个国家利益至上的崭新社会,建立了一个强有力的好政府,让内受军阀涂炭,外受异族凌辱的中华民族好生扬眉吐气了一回。

      萧也贸然走上了一条自选的无政府主义的道路,既反对国民党,也未因好友的成就而放弃自己的看法,一生流落于欧洲、美洲让人慨叹不已   萧子升为何和毛决裂 毛泽东与萧子升发生过强烈讨论萧子升力主保存新民学会,并以无政府主义作新民学会的指导思想;而毛泽东那么看法解散新民学会,先进青年可以参与共产党和社会青年团组织由于观法不和,信仰不同,他们最终谁也没有压服谁,最终,他们分道扬镳 与毛泽东分手后按照他自己的意愿走了下去,终究在国民党政府任职,1926年后与毛泽东中断了来往1976年11月21日,萧子升在乌拉圭去世,终年83岁生前曾留下遗嘱:"死后骨灰和萧夫人骨灰同放一处,如有可能,运回湖南湘乡祖坟处与原配夫人遗骨同葬一处' 青年毛泽东与好友萧瑜曾有过一次关于中国家族制度的谈话 毛认为,中国人的家族观念太重,所以人们缺乏民族感情 萧也认为,把儿子完全当作家庭的私产是错误的,但也并不完全属于国家的,浮夸国家的观念和浮夸家庭的观念一样是有害的 毛认为萧对子女的观念有些古怪,并认为国家应高于一切在一个梦想的国家儿童将由国家扶养和教导最重要的是应有一个强有力的好政府 好玩的是两个风华正茂,胸怀大志,忧国忧民的年青人,谁也没有试图将自己的观点强加给对方,更未为此而翻脸。

      两人一生都在实践着自己的理念 毛在中国这片古老的土地上,创立了一个国家利益至上的崭新社会,建立了一个强有力的好政府,让内受军阀涂炭,外受异族凌辱的中华民族好生扬眉吐气了一回 萧也贸然走上了一条自选的无政府主义的道路,既反对国民党,也未因好友的成就而放弃自己的看法,一生流落于欧洲、美洲让人慨叹不已   萧子升给毛泽东的信 萧子升在国外出版了一本关于他与毛泽东交往的书(中译本书名:《我与毛泽东的一段曲折体验》,昆仑出版社出版),之中,细致描写了他与毛泽东俩人一文不名而步行游走湖南省内长沙、宁乡、安化、益阳、沅江五个县的传奇体验   萧子升为什么不回国 与毛泽东分手后按照他自己的意愿走了下去,终究在国民党政府任职,1926年后与毛泽东中断了来往大陆解放后,随国民党政府去台湾,后来又到法国、瑞士1952 年去南美乌拉圭,从事教导事业1976年11月21日,萧子升在乌拉圭去世,终年83岁 — 6 —。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