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一单元 1.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_人教新课标.docx
4页第一单元 四那么运算单元教学总述本单元的主要内容包括加、减法的意义和各局部间的关系;乘、除法的意义和各局部间的关系;有关0的运算;含有括号的四那么混合运算及解决问题四那么运算是?数学课程标准?数与代数领域“数的运算〞中的重要内容 ,本单元的内容是整数四那么运算体系中的重要一环 ,它既是对前面所学的加减法、乘除法计算的稳固和扩展 ,又是对整数四那么运算的归纳和总结 ,对开展学生的数感、培养学生的估计意识具有重要的意义本单元旨在帮助学生建立并完善四那么运算的意义 ,进而在学会按从左往右的顺序计算两步式题的根底上 ,学习并掌握含有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为学习小数、分数四那么运算的意义和关系 ,代数运算及领悟优化思想 ,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打下坚实的根底1.结合具体情境 ,理解加、减、乘、除四那么运算的意义 ,掌握四那么运算中各局部间的关系 ,能对四那么运算的知识进行比拟系统的概括和总结2.认识中括号 ,掌握含有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计算3.掌握0在四那么运算中的特性 ,体会0在四那么运算中的地位和作用4.经历解决租船问题的过程 ,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 ,体会优化思想重点:1.理解四那么运算的意义。
2.掌握含有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并能正确计算难点:1.理解减法、除法的意义2.正确地计算与解决实际问题课时教学设计1.加、减法的意义和各局部间的关系教学设计表学科:数学 年级:四年级 册次:下 学校: 教师:课题加、减法的意义和各局部间的关系〔P2例1〕课型新授课方案学时1教学内容分析例1 的第(1)题是运用数形结合的思想 ,让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解决问题 ,在此根底上概括出加法的意义;第(2)、(3)题引导学生概括出减法的意义 ,并通过比照引导学生明确加、减法各局部间的关系 承前启后整数四那么运算→加、减法的意义和各局部之间的关系→小数、分数四那么混合运算教学目标1.理解加、减法的意义 ,知道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2.掌握加、减法各局部间的关系 ,能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 ,体会数形结合的思想在数学学习中的应用3.经历探究和交流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 ,培养学生抽象概括的能力重难点重点:加、减法的意义和各局部间的关系难点:概括减法的意义化解措施数形结合 ,归纳概括教学设计思路创设情境 ,提出问题→比照观察 ,探索新知→稳固应用 ,提升能力→课堂小结 ,拓展延伸教学准备教师准备:PPT课件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同步检测一、创设情境 ,提出问题。
〔5分钟〕1.引导学生观察我国的铁路路线图 ,提问:你们知道被称为通往拉萨的“天路〞指的是哪一条铁路线吗?2.课件重点显示青藏铁路线 ,突出从西宁经格尔木到达拉萨这一段铁路线 ,并标注出西宁到格尔木的铁路长814 km ,格尔木到拉萨的铁路长1142 km3.引导学生根据图中的信息提出问题1.观察铁路路线图 ,汇报:我国的铁路路线图像一张蜘蛛网一样 ,遍布全国各地;我知道有一条通往拉萨的“天路〞就是青藏铁路2.认真观图并收集有关数据 ,思考可以提出什么问题1.列竖式计算486+1207=1693 4 8 6+ 1 2 01 7 1 6 9 33180-138=3042 3 1 8 0- 1 3 8 3 0 4 2二、比照观察 ,探索新知〔20分钟〕1. 加法算式的意义和各局部的名称〔1〕课件出例如1〔1〕 ,引导学生理解题意 ,列出算式〔2〕组织学生独立解答教师巡视)〔3〕组织学生汇报 ,并说一说加法算式中每个数表示的意义〔4〕引导学生思考加法的意义 ,并根据学生的汇报小结〔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 ,叫作加法〕〔5〕介绍加法各局部的名称2.减法算式的意义和各局部的名称〔1〕结合例1〔1〕 ,引导学生根据814+1142=1956中的三个数提出用减法解决的问题。
〔课件出例如1第〔2〕、〔3〕题〕〔2〕组织学生独立解答〔3〕引导学生比照观察:第(1)、(2)和(3)题的三道算式 ,有什么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4〕引导学生总结减法的意义〔两个数的和与其中的一个加数 ,求另一个加数的运算 ,叫作减法〕〔5〕介绍减法算式中各局部的名称3.引导学生梳理加、减法各局部间的关系1.〔1〕找出条件和所求问题并列出算式:814+1142〔2〕用自己喜欢的方法独立解答口算或笔算)〔3〕汇报 ,并说出每个数表示的意义814表示西宁到格尔木的铁路长 ,1142表示格尔木到拉萨的铁路长 ,1956表示西宁到拉萨的铁路长)〔4〕 先独立思考 ,再在小组中相互交流 ,最后汇报〔5〕知道加法算式各局部的名称相加的两个数叫作加数 ,加得的数叫作和)2.〔1〕提出用减法解决的问题预设:格尔木到拉萨的铁路长多少千米?西宁到格尔木的铁路长多少千米?〔2〕独立解答例1〔2〕:1956-814=1142(km) 例1〔3〕:1956-1142=814(km)〔3〕观察三道算式之后汇报 ,相同之处:这三道算式都是由814 ,1142和1956这三个数组成的不同之处:数的位置不同 ,表示的意义也不同;在加法中 ,814和1142都是加数 ,1956是和;在减法中 ,814 ,1142是减数或差 ,1956是被减数。
〔4〕明确减法的意义〔5〕知道减法算式各局部的名称3.梳理加、减法各局部间的关系和=加数+加数加数=和-另一个加数差=被减数-减数减数=被减数-差被减数=减数+差2.看图写算式254+418=672〔人〕672-254=418〔人〕3.游泳馆原来有66人 ,现在又来了85人现在游泳馆共有多少人?66+85=151〔人〕答:现在游泳馆共有151人4.在一个减法算式中 ,被减数、减数与差三个数的和是628 ,你知道被减数是多少吗?被减数:628÷2=3145.看一看下面哪个数量关系适用于“621+□=735〞这道算式中□的求法 ,在正确的选项后面的( )里画“√〞A.减数=被减数-差( )B.加数=和-另一个加数(√)C.被减数=减数+差( )三、稳固应用 ,提升能力〔10分钟〕1.完成教材第3页“做一做〞2.完成教材第4页第2题1.独立完成 ,并思考是根据什么直接写出得数的2.独立完成 ,并表达写出等式的理由4 6.在□里填上适宜的数1 5 8 11 + 6 1 3 2四、课堂小结 ,拓展延伸〔5分钟〕1.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引导学生回忆总结。
2.加法验算可以用交换加数的位置再加一遍的方法 ,也可以用和减去其中一个加数 ,看是否等于另一个加数的方法教师个人补充意见:板书设计加、减法的意义和各局部间的关系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和=加数+加数 加数=和-另一个加数差=被减数-减数 减数=被减数-差 被减数=减数+差培优作业在一道减法算式中 ,被减数、减数与差的和是540 ,其中减数比被减数少40 ,减数是多少?被减数:540÷2=270减数:270-40=230答:减数是230教学反思四年级的学生已有一定的知识根底和生活经验 ,因此 ,在教学中可采取“合作探究〞的教学方式 ,利用学生已有的经验 ,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 ,切实做到“以学定教〞 ,充分表达?数学课程标准?所倡导的“学生为主体 ,教师为主导〞的原那么 ,实现课堂教学的有效、高效微课设计点教师可围绕“加、减法各局部间的关系〞设计微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