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界面聚合技术在微胶囊制备中的应用.ppt
19页界面聚合技术在微胶囊制备中的应用界面聚合技术在微胶囊制备中的应用原理 界面聚合的基本原理是将两种带不同活性基团的单体或聚合物分别溶于两种互不相溶的溶剂中当一种溶液分散到另一种溶液中时,这两种不相溶的液相在界面处或接近界面处进行聚合反应,形成包囊材料,最后此包囊材料就包覆在囊心物质的周围,从而形成单个的外形呈球状的半透性微胶囊利用界面聚合法可使疏水材料的溶液或分散液滴微胶囊化,也可使亲水材料的水溶液或分散液微胶囊化它是制备疏水性固体芯材微胶囊的主要制备方法反应类型 类型Ⅰ 一种反应单体溶于有机相中,而另一种反应单体溶于水相中常用的活性单体有多元醇、多元胺、多元酚和多元酰氯、多元异氰酸酯等其中,多元醇、多元胺和多元酚可溶于水相,多元酰氯和多元异氰酸酯则可溶于有机溶剂(油)相,反应后分别形成聚酰胺、聚酯、聚脲或聚氨酯,典型的有机相单体是具有多官能团的异氰酸酯,水相中的单体为多官能团的胺,界面聚合在室温下能快速进行 类型Ⅱ 在这类加工过程中,单体都溶于油相中,当单体为多官能团的异氰酸酯时,通过加热可以在界面发生聚合反应;当单体为氨基塑料时,通过加热或加入具有表面活性的酸性催化剂进行界面聚合。
影响因素(1)反应速率(2)多聚物的沉淀(3)杂质(4)二胺分配系数和界面转移速率(5)反应物浓度比(6)搅拌(7)二胺氯的水解(8)盐转移速率(9)溶剂极性、密度和毒性(10)表面活性剂(11)温度(1)反应速度快缩聚反应甚至可在几分钟内完成2)反应条件温和在室温下即可进行反应,并且能得相对分子质量很高的产物有的缩聚反应产物的数均相对分子质量可达50万3) 对反应单体纯度要求不高即使单体中含有杂质也可以得到相对分子质量很高的产物4)对两种反应单体的原料配比要求不严即使原料比例与反应比例差别较大,对产物相对分子质量影响也不大5)由于反应物可以从界面断取走,因此反应是不可逆的所以界面缩聚反应无需像其它方法的缩聚反应那样用抽真空或其它方法取出反应产生的小分子副产物,以利缩聚反应正向进行优点不足(1)此法制备的微胶囊,不可避免夹杂一些未反应的单体(2)由于单体和囊心发生副反应,会造成囊心性能破坏或失去生物活性注意事项(1)副反应的影响副反应包括囊心与界面聚合反应的单体发生反应2)线性聚合物膜和交联聚合物膜的选择3) 对于不耐酸的囊心,不适合用酰氯做缩聚反应的单体,因为反应后会产生副产物盐酸。
4)界面聚合反应形成的微胶囊膜,一般是两种不同反应单体聚合形成的单层膜,但也可能是通过多次界面聚合反应形成的复合膜5)根据实际需要,有时也可把界面聚合反应与其它一些制备微胶囊技术结合起来,得到多层壁膜的产物生产工艺流程连续式操作间歇式操作控制反应速度保证微胶囊粒子符合要求界面聚合技术在微胶囊制备中的应用 微胶囊农药可以减轻高毒性化学物质对哺乳类动物的毒害,延长相同剂量农药的持效期,减少溶剂用量,节约药剂的消耗量,降低对植物的毒性,减轻对环境的污染,提高药物的选择性1 制备农药微胶囊材料 冯鹏等将三油酸甘油酯、氰基丙烯酸正丁酯溶入乙醇中形成有机相,在一定的搅拌速度下,将含有三油酸甘油酯、氰基丙烯酸正丁酯的乙醇有机相缓缓滴加至含有葡聚糖、吐温的无机水相中,滴加完毕后再于室温反应,得乳白色悬浮液体,于20℃真空旋转蒸发浓缩制得聚α-氰基丙烯酸正丁酯毫微囊 严敖金等先在反应器中加入一定量的含有适量乳化剂001PVA水溶液,搅拌,再把含有适量倍硫磷、LINV和氰戊菊酯的二甲苯充分混匀后迅速加入反应容器,搅拌,待油滴分散均匀后加入适量乙二胺水溶液,继续反应1 h,然后用乙酸溶液调整反应物料pH值至弱酸性,得到聚胺酯壁氰戊菊酯——倍硫磷微胶囊剂。
阻燃剂的微胶囊化技术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对阻燃剂加以改善:(1)可直接与聚合物掺混加工;(2)可增加与聚合物的相容性;(3)可减少液体阻燃剂在聚合物内部的迁移以及由于液体的挥发而导致聚合物材料中阻燃剂的损失;(4)可减少阻燃剂中有毒成分在聚合物加工过程中的释放量;(5)可屏蔽阻燃剂的刺激性气味并改变其色泽(6)可改变阻燃剂的密度、容积等物性制备阻燃微胶囊材料 刘亚青等将一定量水倒入反应器中,在高速搅拌下,将溶有环状氯化磷腈和2,4二异氰酸酯的甲苯溶液倒入反应器中,再加入定量的十二烷基苯磺酸钠溶液、分散剂纳米二氧化硅,乳化分散均匀,然后向反应器中缓慢加入已配制好的己二胺水溶液,待油-水界面反应完全,静置1h,过滤,干燥,即得到囊芯为环状氯化磷腈、囊壁为聚脲、粒径为15μm左右的微胶囊阻燃剂 赵贵哲以红磷、邻苯二甲酸二丁酯、十二烷基苯磺酸钠、二月硅酸二丁基锡、甲苯二异氰酸酯混合组成油相,以水、稳定剂、乙二酸组成水相,使油相和水相在界面进行反应,然后经过抽滤、冷却得到红磷微胶囊制备微胶囊相变材料 微胶囊相变材料(MCPCM)是应用微胶囊技术在固-液相变材料微粒表面包覆一层性能稳定的高分子膜而构成的具有核壳结构的新型复合相变材料。
MCPCM在相变过程中,作为内核的相变材料发生固-相转变,而其外层的高分子膜始终保持为固态 Cho J S等在乳液体系中通过界面聚合法合成了以正十八烷为核、聚脲为壳的微胶囊,产品粒径约为1μm,且表面光滑、分布均匀,相变温度与单纯正十八烷的相同,而其相变焓却略小于单纯正十八烷的 Zou Guanglong等用界面聚合法制备的含有相转移材料的聚脲胶囊可以承受约300℃的高温而不破坏,微胶囊化的石蜡在50次操作循环后仍具有储存能量的能力制备智能型微胶囊材料 采用环境感应式微囊作为智能化靶向式药物载体,可以实现药物释放的定点、定时、定量控制,如智能化靶向式环境感应微囊载体,可根据环境物理或化学信号的变化而实现其内所载药物的控制释放 谢瑞等首先使用不同孔径的SPG膜,在不同操作压力下将煤油作为分散相进行膜乳化,然后进行界面聚合制备微囊膜,制备出具有多孔结构的微囊再用SPG膜乳化和界面聚合法相结合,对苯二甲酰氯的苯、二甲苯混合物和1,2-乙二胺溶液进行界面聚合制备单分散多孔微囊膜如果应用单分散载体,药物的释放动力特性能够得到有效控制,从而可以更容易地构造较复杂的释放系统。
Gao Haixiang等采用界面聚合制备了空气湿度有响应而产生颜色、用于智能功能纸张中的微胶囊,它在一定时间后能够自变色微胶囊产生颜色需要的时间随着所用的丙三醇异丙醇溶液数量或微胶囊中FeSO4含量的增加而延长谢谢!谢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