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与变革的冲突与融合-西方大学改革二百年.docx
7页传统与变革的冲突与融合西方大学改革二百年 2.十九世纪下半叶英国大学改革 英国大学长期为牛津和剑桥所垄断,两校可谓忠实继承了中世纪大学的传统1828年,伦敦大学创办,打破了牛桥两校一统天下的局面,彻底改变了英国高等教育的传统结构十九世纪下半叶英国的高等教育进入快速发展时期,城市学院的兴起为高等教育注入了新的活力,牛津大学和剑桥大学经过改革从古典迈入现代,新老大学拓宽服务对象,工人阶级和女性开始获得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 (1)城市学院的兴起十九世纪中叶英国实现了工业化和城市化,不断壮大的中产阶级队伍迫切需要接受新式高等教育以适应工业社会的快速发展,城市学院应运而生城市学院的课程比较现代化,涉及面宽泛,培养的是企业经理、设计师、工业技术开发人员及推销员,学习费用低于牛津和剑桥这类传统大学在诸多因素共同作用下,城市学院在英国得到快速发展城市学院的出现和发展改变了英国高等教育的结构,英国高等教育开始步入新的历史阶段 (2)牛津和剑桥大学的改革十九世纪后半期,面对伦敦大学和众多城市学院的竞争,为保持古典大学的地位,牛津、剑桥两校也进行了一些重大改革,主要内容涉及:改革大学与学院的关系,实现两者在管理、财政等方面的权力平衡;改革教师任职体制,建立高质量、稳定的师资队伍,以提高本科教学水平;重视学术研究,加强科技教育,使科学研究成为牛津和剑桥大学的重要职能,等等。
通过改革,牛津和剑桥大学这两所古典大学焕发了青春,具备了现代大学的特征,在与新型高等教育机构竞争中保持了自己的地位 (3)大学推广运动大学推广运动的出现是传统大学对社会改革压力的一种应对,其奠基人是剑桥大学三一学院的詹姆斯斯图亚特在斯图亚特的推动下,1873年剑桥大学在莱彻斯特、诺丁汉两城市及德贝郡开设课程,揭开了大学推广运动的序幕,到1890年,大学推广运动已覆盖全英格兰大学推广运动开设的课程非常广泛,主要涉及文学、历史、经济等每门课程的上课时间都很短,但内容分量不轻除听课外,学员有规定的阅读,书面作业,还有讨论课和总结课通过结业考试的学员可获得结业证书大学推广运动的社会意义是巨大的,它为妇女、专业人员、商人、小学教师、工匠等提供了接受大学教育的机会,开创了成人高等教育的先河 十九世纪后半叶英美等西方诸国的大学改革再次体现出在近代大学发展过程中,正确认识和处理传统与变革及其关系对大学的自我更新和完善所具有的重要意义南北战争后美国的高等教育变革,一方面是对业已引领世界高等教育潮流的德国大学传统的吸收与借鉴,另一方面也是对日趋保守、难以适应工业社会需要的殖民地学院传统的批判和创新秉承实用主义理念的美国人没有拒绝新人文主义主导的德国大学传统,而后者直接推动了研究型大学的产生;同时又将本民族的实用主义理念发挥到极致,结合社会需求创办了赠地学院(农工学院),最终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美国高等教育体制。
美国学者鲁迪(S.WillisRudy)认为:“这些年中,新世界土壤的土生力量与来自西欧的影响相结合,产生了一种高等教育机构,它包括许多源于英国学院和德国大学的要素,经融合和改造,成为世界教育史上独一无二的机构[5] 其实,这种兼济传统与变革、在继承传统中寻求变革、在变革探索中延续传统的大学改革不独为美国所有,十九世纪后半期英国的大学改革亦具有相似的特征牛桥两校旨在加强科研职能的改革很大程度上受到了德国大学办学模式的影响,与此同时,两校在行政结构、师资队伍、课程及考试等领域进行的改革则显然是对其固有教学职能的强化教学与科研——这两种分别代表大学的传统与创新的职能,经过这样一场改革运动,在大学中实现了有机结合,推动了英国高等教育的现代化历程 三、二战后西方大学改革 二战结束后,西方各国的大学在经济快速增长、科技迅猛发展等因素的共同推动下迎来了新的改革高峰,多样化发展趋势日益显著,高等教育作为社会进步核心推动力的地位也愈加稳固 1.二战后美国大学改革 二战之后,与苏联在世界范围内所开展的全方位竞争为美国大学改革提供了重要动力研究型大学由于在高层次人才培养和高水平科学研究领域所具有的独特优势,而被推到了这一时期美国高等教育改革的中心。
二战后美国研究型大学改革集中于以下两个方面: 第一、科研职能的强化二战期间,美国军事实力的提高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大学的科研活动,这使美国政府更加直接地认识到大学科研职能的重要性1945年《科学:无止境的疆界》报告明确了政府在支持大学加强科研活动方面的责任,而1958颁布的《国防教育法》则为此提供了法律保障在《国防教育法》的推动下,联邦政府提供给大学的科研经费与日俱增,据统计,1964年联邦政府对大学研究的支持经费是1959年的200%[6]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美国进一步加强了政府对大学科研活动的支持,政府提供给大学的研发经费也有了较大幅度的增长,由1980年的58.13亿美元增加到1990年的85.5亿美元,涨幅达47%[7] 研究型大学科研职能的加强进一步巩固和提高了美国在全球科技竞争中的领先地位,使美国经济与社会发展获得了充足的动力 第二、本科教育改革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美国社会要求实施教育改革、提高教育质量的呼声波及大学切实提高大学的教育质量,尤其是研究型大学本科教育质量,成为大学改革的主题哈佛大学的“核心课程”改革集中代表了同时期研究型大学在提高本科教育质量方面所作的努力九十年代之后,研究型大学的本科教育问题再次引起人们的关注。
1998年,卡内基教育促进基金会发表《重建本科教育:美国研究型大学发展蓝图》,对研究型大学的本科教育状况进行了总结,并就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较为切实的改革建议报告发表后不久,很多知名大学相继公布了自己的改革计划,展示了跨世纪本科教育的发展蓝图,标志着研究型大学的本科教育进入了新的阶段值得注意的是,美国二十世纪后半期,本科教育改革中的许多措施,如“核心课程”计划,通识教育理念,研究性学习等等,都很好地体现了传统与变革的融合 二战后美国研究型大学在加强科研职能和提高本科教育质量方面所作的改革努力,进一步巩固了美国高等教育的全球领导地位研究型大学是美国高等教育的典范和代表,其自十九世纪后期经由学习德国大学理念,结合自身特点而形成的致力于高水平科学研究和高质量人才培养的大学传统,在二战后数十年间的改革中日益稳固可见,这场变革不是对传统的反复,相反,经过变革淬炼的大学传统以更适应现代社会需要的形式继续显示出更加旺盛的生命力 2.二战后德国大学改革 二战后的德国经历了两个阶段,一是1945-1990年东西德分立时期,二是1990年至今两德统一时期受政治、经济与社会发展等因素的影响,德国大学在不同阶段呈现出不同的改革与发展特点。
前一阶段,联邦德国的高等教育一方面继承洪堡传统,一方面适应二十世纪后期国内外经济发展和科技进步的需要,做出了相应的改革,较好地满足了社会需求后一阶段,随着国家政治格局与经济状况的改变,德国大学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在探索适应新世纪政治、经济和文化需要的高等教育发展模式方面进行了有益的尝试 (1)1945-1990年联邦德国大学改革二战使德国高等教育遭受重创,因此战后面临的首要任务是在战争的废墟上恢复和重建高等教育高等教育的重建在1960年前后结束重建是“威廉洪堡和魏玛时代的光复”,[8]基本保持了洪堡创建的大学的特色但这种传统大学制度是为向少数精英提供科学教育而设计,远远不能满足德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需要,且明显落后于其他发达国家这种背景下,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德国大学启动了新一轮改革,主要内容包括:扩大高等教育规模,加快高等教育民主化进程;大力发展高等专科学校,推动高等教育的多样化进程;改革大学内部结构,建立高等教育民主管理机制等1976年德国政府颁布的《高等学校总纲法》集中反映了前一阶段大学改革的成果,“在一定程度上是对新高等院校体制近十年的试验阶段的了结[9] 进入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之后,针对前一阶段改革出现的问题,德国大学掀起了新一轮改革。
在这轮改革中,德国大学教学与科研相结合的传统得到进一步加强,科研特别是基础研究在大学中的地位日益巩固,校际学术交流频繁,大学的国际化程度稳步提高 (2)统一后德国大学的改革1990年10月,德国在分裂四十多年后终于实现了统一在两德统一后的社会转型时期,随着国家政治格局与经济状况的改变,德国大学的发展也出现了新的问题,如高等教育结构的一体化、大学财政危机等,在迈向二十一世纪的进程中,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全球化、国际化和知识化趋势对德国大学提出了新的挑战为应对这些挑战,德国大学进行了一系列改革,主要有:改革高校管理体制,实现东西部高等教育体制的一体化;恢复(原东德大学)科研与教学相结合的传统,保证科研与教学自由;[10]引入市场机制,不断增强大学竞争力;实现办学资源多元化,增加高等教育机构的私有化成分;加快高等教育国际化进程,提高德国大学的国际竞争力[11]经过改革,德国大学在建立一体化的高等教育体系、提高大学竞争力和国际化水平、吸收社会多方面资源等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较为成功地实现了改革的预期目标当然,改革绝非是对德国大学传统的颠覆,相反,德国大学自十九世纪初延续下来的崇尚学术自由和科学研究的传统经由改革而得到进一步充实和发扬。
四、传统与变革——西方大学改革的永恒主题 自十九世纪初以来,西方大学在变革中走过了二百年的历程纵观西方大学二百年改革历程,可明显发现,正确认识、处理大学的传统与变革及其相互关系,是大学保持生命力的关键所在正如弗莱克斯纳所说:“现代世界无论有多新,总是扎根于过去过去是我们赖以生长的土壤……只有蠢人才会忽视过去另一方面,稳步增长的科学的、民主的和其他方面的力量正在创造一个不同的世界,对此大学必须加以考虑[12]可以说,传统与变革的互动,构成了十九世纪以来西方大学改革的永恒主题 在一般的逻辑认识中,传统与变革似乎是存有矛盾的为什么变革?变革是因为传统对外部和时代需求的不适应;变革什么?变革的对象就是不适应外部和时代需求的传统不过,这一认识至少对近二百年来的西方大学史而言是值得商榷的在大学这种独特的机构中,“传统是一个复杂的统一体,有着若干固有的纬度它可以包含统一性的永久存在,或者只是相似性的永久存在……这种相似性包括教学方法、校舍和建筑风格、头衔和学位礼服的理解,以及教师和学生的地位结构[13]或许就是因为传统的这种相似性的永久存在,大学才成为“所有公共机构中变化最少的机构”[14]传统对于大学的意义由此可见一斑。
既然传统对于大学而言已经强大到成为维系大学存在的重要因素的地步,那西方大学近二百年来持续不断的变革的意义究竟何在?大学为何而变?变革了什么?在变革中传统扮演了什么角色?实际上,当我们仔细审视过去二百年西方大学的改革史时,便会得出这样的结论:变革恰恰是大学为延续其传统而进行的自我更新与完善经过变革,大学的传统不仅未被削弱,反而更为充实和丰富,甚至变革本身也成为大学传统的内在组成部分——正是通过柏林大学的改革,洪堡所倡导的学术精神才成为现代大学最为核心的传统内容由此看来,至少对大学而言,变革是一种使其传统以更具活力的形式适应社会和时代变迁,进而保持大学传统生命力的发展方式诚如克拉克克尔所说,通过变革,大学的“教学、学术研究和服务这种永恒的主题,以一种或另一种结合的形式继续存在”[15] 在改革进程中秉持和弘扬大学的传统内核,是永葆大学生命与活力的精神源泉现代大学已经成为社会进步的核心动力,知识的保存、传播、创新,文明的传承和进步,人才的发掘与培育,科学的发展与技术的更新,文化的国际交流与沟通,无不以大学为基础。

卡西欧5800p使用说明书资料.ppt
锂金属电池界面稳定化-全面剖析.docx
SG3525斩控式单相交流调压电路设计要点.doc
话剧《枕头人》剧本.docx
重视家风建设全面从严治党治家应成为领导干部必修课PPT模板.pptx
黄渤海区拖网渔具综合调查分析.docx
2024年一级造价工程师考试《建设工程技术与计量(交通运输工程)-公路篇》真题及答案.docx
【课件】Unit+3+Reading+and+Thinking公开课课件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pptx
嵌入式软件开发流程566841551.doc
生命密码PPT课件.ppt
爱与责任-师德之魂.ppt
制冷空调装置自动控制技术讲义.pp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