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相机的发展史.pdf
3页照相机的发展史一个不透光的盒子, 这就是照相机 照相机是用感光胶片反景物拍摄下来的 摄影器材它的发明经历了漫长的岁月 最早的照相机结构十分简单,仅包括暗箱、镜头和感光材料 现代照相机比较复杂,具有镜头、光圈、快门、测距、取景、测光、输片、 计数、自拍等系统, 是一种结合光学、 精密机械、 电子技术和化学等技术的复杂 产品 在公元前 400 年前 ,墨子所著《墨经》中已有针孔成像的记载;13 世纪, 在欧洲出现了利用针孔成像原理制成的映像暗箱,人走进暗箱观赏映像或描画景 物;1550 年,意大利的卡尔达诺将双凸透镜置于原来的针孔位置上,映像的效 果比暗箱更为明亮清晰;1558 年,意大利的巴尔巴罗又在卡尔达诺的装置上加 上光圈,使成像清晰度大为提高;1665 年,德国僧侣约翰章设计制作了一种小 型的可携带的单镜头反光映像暗箱,因为当时没有感光材料, 这种暗箱只能用于 绘画 1822 年,法国的涅普斯在感光材料上制 出了世界上第一张照片,但成像不太清晰, 而且需要八个小时的曝光 1826 年,他又 在涂有感光性沥青的锡基底版上,通过暗箱 拍摄了一张照片1839 年, 法国的达盖尔 制成了第一台实用的银版照相机,它是由两个木箱组成,把一 个木箱插入另一个木箱中进行调焦,用镜头盖作为快门,来控 制长达三十分钟的曝光时间,能拍摄出清晰的图像。
1841 年光学家沃哥兰德发明了第一台全金属机身的照相 机该相机安装了世界上第一只由数学计算设计出的、最大相 孔径为 1:3.4的摄影镜头1845 年德国人冯·马腾斯发明了世界上第一台可摇摄150°的转机 1849 年戴维 ?布鲁司特发明了立体照相机和双镜头的立体观片镜1861 年物理学家马 克斯威发明了世界上第一张彩色照片1860 年,英国的萨顿设计出带有可转动的反光镜取景器的原始的单镜头反 光照相机; 1862 年,法国的德特里把两只照相机叠在一起,一只取景,一只照 相,构成了双镜头照相机的原始形式 1866 年德国化学家肖特与光学家阿具在蔡司公司发明了钡冕光学玻璃,产 生了正光摄影镜头,使摄影镜头的设计制造,得到迅速发展1888 年美国柯达 公司生产出了新型感光材料--柔软、可卷绕的“胶卷”这是感光材料的一个 飞跃同年,柯达公司发明了世界上第一台安装胶卷的可携式方箱照相机随着感光材料的发展, 1871 年, 出现了用溴化银感光材料涂制的干版,1884 年,又出现了用硝酸纤维(赛璐珞 )做基片的胶卷随着放大技术和微粒胶卷的出 现,镜头的质量也相应地提高了1902 年,德国的鲁道夫利用赛得尔于1855 年建 立的三级像差理论,和1881 年阿贝研究成功的高折 射率低色散光学玻璃,制成了著名的 “ 天塞” 镜头,由 于各种像差的降低,使得成像质量大为提高。
1906 年美国人乔治希拉斯首次使用了闪光灯 1913年德国人奥斯卡· 巴纳克研制出了世界上第一台 135 照相机在此基础上,1913 年德国的巴纳克设计制作了使用 底片上打有小孔的、35 毫米胶卷的小型莱卡照相机 不过这一时期的 35 毫米照相机均采用不带测距器的透 视式取景器 从 1839 年至 1924 年这个照相机发展的第一阶段 中,同时还出现了一些新颖的钮扣形、手枪形等照相机1935 年,德国出现了埃克萨克图单镜头反光照相机,使调焦和更换镜头更 加方便为了使照相机曝光准确, 1938 年柯达照相机开始装用硒光电池曝光表 1947 年,德国开始生产康泰克斯S 型屋脊五棱镜单镜头反光照相机,使取景器 的像左右不再颠倒,并将俯视改为平视调焦和取景,使摄影更为方便从 1925年至 1938年为照相机发展的第二阶 段这段时间内,德国的莱兹、罗莱、蔡司等公 司研制生产出了小体积、铝合金机身等双镜头及 单镜头反光照相机在此阶段,照相机的性能逐 步提高和完善,光学式取景器、测距器、自拍机 等被广泛采用,机械快门的调节范围不断扩大 照相机制造业开始大批量生产照相机,各国照相 机制造厂纷纷仿制莱卡型和罗莱弗莱型照相机。
黑白感光胶片的感光度、 分辨率和宽容度不断提高; 彩色感光片开始推广, 从而 使摄影队伍迅速扩大并走向专业化从 1939 年之后为照相机发展的第三个阶段此阶段的前半期即本世纪六 十年代之前, 黑白、彩色胶片的质量有了进一步的提高,光学工业制成了含有稀 有元素的新型光学玻璃, 如镧、钛、镉等玻璃 从而更好地校正了摄影镜头的像 差,使镜头向大孔径和多种焦距的方向迅速发展因而,出现了变焦、徽距、折 反射式、广角等多种摄影镜头 镜头单层镀膜得到普遍推广照相机出现了计数 器自动复零、反光镜自动复位、 半自动和全自动收缩光圈等结构 照相机的质量、 产量开始飞速发展1956 年,联邦德国首先制成自动控制曝光量的电眼照相机;1960 年以后 , 照相机开始采用了电子技术,出现了多种自动曝光形式和电子程序快门;1975 年以后,照相机的操作开始实现自动化从本世纪六十年代初至今为第三阶段的后期这期间,日本的小西六摄影 公司生产出世界上第一台自支调焦照相机--柯尼卡C35A 型 135 照相机 .接着 日本又生产出世界上第一台双优先式自动曝光照相机-美能达 XDG 型 135单镜头 反光照相机 开创了一台相机具有多种曝光功能的先例。
这期间,光学传递函数 理论进入了光学设计领域, 出现了成像质量高, 色彩还原好, 大孔径,低畸变的 摄影镜头同时,镜头向系列化发展,由焦距几毫米的鱼眼镜头到焦距长达2 米的超摄远镜头,并有了透视调整、变焦徽距、夜视等摄影镜头电子技术逐 渐深入到照相机内部, 多种测光、 高精度的电子镜间快门、 电子焦平面快门以及 易于控制的电子自拍机等都纷纷出现曝光补偿、 存储记忆、 多纪录功能、 电动 上弦卷片、 自动调焦等各种功能得到愈益精美的应用,高度自动化、 小型、轻便 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估质的各种新型相机,伴随着高科技的发展不断问世, 从而为摄影艺术的创作提供了十分精良的设备如今,相机早已进入了数码时代,很难 想象吧,世界上第一款数码相机早在1975 年 就已经出现,这款由柯达公司制造的准数码相 机虽然体积有些大, 但是已经具备了现存的数 码相机的一些特点 当然,想要观看这部相机 拍摄的照片,你首先得把这部相机和电视连接 起来原因很简单,显示器并没有普及到了 2008年,小巧时尚、 高像素与高变焦倍数成为普通家庭选择相机最注 重的问题, 数码相机的发展技术到了一个相对成熟的阶段,毫不隐晦地说, 决定 了已经使现在的人们不论花多少银子,总希望自己的相机能有天文望远镜一般的 放大倍数,单反相机般的成像效果,名片一般的轻便小巧,,对照今日的相机与镜头,它们无不一模仿 人眼的奇妙结构起家,可是想要依靠生硬而笨 重的机器与玻璃,却始终无法达到人眼完美的 效果。
尤其是人眼睛中的水晶体,不管是广角、 望远变焦、对焦、动态追踪等都可以在一瞬间 完成那么,在现实当中是否有近似人眼的镜 头存在呢?近日,液体镜头在经过多年的研发 后,终于可以走出实验室,有望令上面的“科学幻想”变为现实。

卡西欧5800p使用说明书资料.ppt
锂金属电池界面稳定化-全面剖析.docx
SG3525斩控式单相交流调压电路设计要点.doc
话剧《枕头人》剧本.docx
重视家风建设全面从严治党治家应成为领导干部必修课PPT模板.pptx
黄渤海区拖网渔具综合调查分析.docx
2024年一级造价工程师考试《建设工程技术与计量(交通运输工程)-公路篇》真题及答案.docx
【课件】Unit+3+Reading+and+Thinking公开课课件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pptx
嵌入式软件开发流程566841551.doc
生命密码PPT课件.ppt
爱与责任-师德之魂.ppt
制冷空调装置自动控制技术讲义.pp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