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小升初语文文言文阅读真题50题(含答案).pdf

77页
  • 卖家[上传人]:缘***
  • 文档编号:333279570
  • 上传时间:2022-09-01
  • 文档格式:PDF
  • 文档大小:11.28MB
  • / 77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小升初语文文言文阅读真题50题(含答案)学校:姓名:班级:考号:一、文言文阅读阅读短文,回答问题王冕好学王冕者,诸暨人七八岁时,父命牧牛陇上窃入学舍,听诸生诵书听已,辄默记暮归,忘其牛或牵牛来责蹊田者父怒,挞之已而复如初母日:“儿痴如此,曷不听其所为?”冕因去,依僧寺以居夜潜出,坐佛膝上,执策映长明灯读之,琅琅达旦注释陇:田坟窃:偷偷地,暗中辄:总是、就或:有人;有的人蹊田:践踏田地,指踩坏了庄稼挞:鞭打曷:为什么执策:拿着书卷旦:早晨,天亮1.“父怒,挞之”,“之 指的是2.“冕因去,依僧寺以居读这一句时,正确的停顿方式是()A.冕/因去,依僧/寺以/居B.冕因/去,依/僧寺/以居C.冕因/去,依僧寺/以居D.冕/因去,依/僧寺/以居3.结合注释,说一说下面这句话的意思夜潜出,坐佛膝上,执策映长明灯读之,琅琅达旦4.文中最能体现王冕好学的是哪一个字?说说你的理解阅读短文,回答问题北人食菱明 江 盈 科北人生而不识菱者,仕于南方,席上啖菱,并壳入口或日:“食菱须去壳其人自护其短,目:“我非不知,并壳者,欲以去热也问者日:“北土亦有此物否?”答曰:“前山后山,何地不有?”夫菱生于水而日土产,此坐强不知以为知也。

      注释 北人:北方人菱:菱角,水生植物,果实有硬壳,可以煮着吃席:酒席O并:连同,一起或:有的人去:去除,去掉强:勉强5.读一读下面的内容,用“”划出文中相应的语句菱角生长在水中,(他)却说是在土里生长的,这是硬把不知道的说成知道的6.结合注释,写出下面语句的意思或日:“食菱须去壳7.下列说法对的打“4”,错的打“X”A.北人家乡的菱与南方的菱不同,它是长在山上的B.北人根本没有吃过菱,但他却“强不知以为知“,结果才会闹笑话C.北人之所以并壳吃菱,是因为菱壳可以去热D.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个人的认识能力是有限的,不要不懂装懂只有虚心好学,才能得到真知文言文阅读学者有四失,教者必知之人之学也,或失则多,或失则寡,或失则易,或失则止此四者,心之莫同也知其心,然后能救其失也教也者,长善而救其失者也注释:失:过失,缺点失则多:意思是,失之于学得过多(而不去实践)止:遇到困难就停止不前心之莫同也:心理各有不同长善:发扬他们的长处8.解释句中字体加粗的词更失则多 然后能救其失也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9.用现代汉语翻译划横线的句子10.假如你是一名教师,针对学生存在的某个缺点,你会采用什么方法来教育他们呢?文言文阅读。

      郑人爱鱼郑人有爱惜鱼者,计无从得鱼,或汕或漆或设饵笥之列三盆庭中,实水焉得鱼即生之鱼新脱网罟之苦,惫甚,浮白而唳逾旦,鬣尾始摇郑人掬而观之日:“鳞试卷第2页,共26页得无伤乎?”未几,梅摘而食,复掬而观之日:“腹将不厌乎?”人曰:“鱼以江为命,会处以一勺之水,日玩弄之,而曰 我爱鱼我爱鱼,鱼不腐者寡矣!不听未三日,鱼皆磷败以死,郑人始悔不用或人之言1 1 .解释加点字腹将不医乎?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得鱼即生之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1 2 .郑人爱鱼告诉了我们一个什么道理?1 3 .“鱼皆磷败以死,郑人始悔不用或人之言”的原因是什么?用自己的话来表达1 4 .“郑人始悔不用或人之言这句话的正确意思是()A.郑人后悔听了别人的劝告B.郑人后悔没有听别人的劝告C.郑人后悔听了有的人的劝告D.郑人后悔没有听有的人的劝告郑人买履(l u)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d u 6)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谓曰:“吾忘持度(d返归取之及反,市罢,遂 (s u i)不得履人日:“何不试之以足?”日:“宁(n i n g)信度,无自信也。

      注】度(d u o):测量坐:同“座”,座位操:拿,携带及:至 I,等到反:同“返”,返回遂:终于宁:宁可无:不,没有1 5 .郑人最可笑的语言是哪句?用 一”画出1 6.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1)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2)宁信度,无自信也1 7.郑人买履这则寓言告诉我们的道理是课内阅读两小儿辩日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一儿日:“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一儿日:“我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一儿日:“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一儿日:“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孔子不能决也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18.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 以:认为 B.问其故 故:原因C.及其日中如探身 汤:汤水 D.孔子不能处也 决:判断19.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A.孰为汝多知乎?”意思是“谁说你很聪明呢?”B.“日初出沧沧凉凉”意思是“太阳刚出来时很苍茫凄凉”C.“而日中时近也”意思是“到了正午时离人近”D.“见两小儿辩斗”意思是“看见两个小孩在争辩”20.“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朗读这句话的语气应该是()A.反问,带有嘲笑,表现出小孩子的机智可爱。

      B.疑问,幸灾乐祸,冷嘲热讽21.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A.本文告诉我们,即使是非常熟悉的事物和现象,也可能包含着我们不了解或不确定的知识,需要多观察,多思考B.从两小儿辩论的角度我明白了;只要善于观察,勤于思考,即使是小孩子也能有独特的发现和独到的思考C.从“孔子不能决也”的角度我明白了:学识渊博,德高望重的孔子能在两个小孩面前坦率承认自己“不能决”,而不是故作高深或恼羞成怒,也很令人敬佩D.本文主要通过动作描写来表现人物,展开故事情节阅读楚有祠者,赐其舍人卮酒,舍人相谓曰:“数人饮之不足,一人饮之有余请画地为蛇,先成者饮酒一人蛇先成,引酒且饮之,乃左手持卮,右手画蛇,目:“吾能为之足未成,试卷第4页,共26页一人之蛇成,夺其卮目:“蛇固无足,子安能为之足?”遂饮其酒为蛇足者,终亡其酒注释】祠(C 1)者:祭祀的官员舍(s h e)人:手下办事的人卮(z h T):古代饮酒用器具相谓:互相商议且:将要遂:于是;就亡:丢失,失去2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意思子酒且饮之()孥亡其酒()23.“蛇固无足,子安能为之足?”译成现代汉语24.请为古文拟一个题目写在文前“上阅读理解多言何益子禽问日:多言有益乎?墨 子 曰:”虾(h A)蟆蛙电(m e n g),日夜恒鸣,口干舌敝,然而不听。

      今观晨鸡,以时而鸣,天下振动多言何益?唯其言之时也选 自 墨子墨子后语【注释】子禽:人名,墨子的学生虾蟆:蛤蟆蛙电:青蛙恒:常常敝:疲惫、困乏以时:按时25.墨子为了解答子禽的疑惑,把蛤蟆、青蛙与 的 叫 声 进 行 对 比:前 者,叫得口干舌疲,结果;后者,结果:人们早早起身26.“多言有益乎?”和“多言何益?”这两句问句分别是()A.反 问 句 疑 问 句 B.疑 问 句 反 问 句 C.疑 问 句 疑 问 句27.文中墨子要说明的观点是()A.多说话有好处B.多说话没有好处C.说话要看准时机,把话说到点子上D.多说鼓励别人的话才有用阅读下面的文言文永之氓威善游一日,水暴甚,有四五氓乘小船绝湘水中济,船破,皆游其一氓尽力而不能寻常其侣日:“汝善游最也,今何后为?”曰:“吾腰千钱,重,是以后目:“何不去之?”不应,摇其首,有顷,益怠已济者立岸上呼且号曰:“汝愚之甚!身且死,何以货为?”又摇其首,遂溺死注释】永:永州氓:百姓绝:横渡中济:渡到中间2 8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1)永之氓感善游()(2)有顷,益息()2 9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1)其一氓尽力而不能寻常2)汝愚之甚!身且死,何以货为?3 0 .这则寓言告诉人们的道理是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3 1 .本 文 作 者 是,他是一家思想的代表人物,被后人尊奉为3 2 .解释下列句中画线的字1)城非不高也,迫非不深也()(2)寡助之至,亲戚晓之()3 3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3 4 .下列对本文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用攻城做例子,目的在于启发君主学习如何行军打仗B.在作者看来,要获得“人和”,君主必须要施行“仁政”,这样才能成为“得道者C.文章论证了“人和”对战争的重要性后,又顺势推论出“人和”在治理整个国家中的作用D.本文虽然篇幅短小,却体现了作者逻辑清晰、说理缜密的行文特点文言文阅读试卷第6页,共2 6页楚人有逆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芸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选 自 吕氏春秋 察今)35.解释文中加点的字。

      涉:契:36.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37.成语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出自此则文言文38.这则寓言故事说明了什么道理?阅读熟 读 精 思(节选)凡读书,须整顿几案,令洁净端正,将书册齐整顿放,正身体,对书册,详缓看字,仔细分明读之须要读得字字响亮,不可误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多一字,不可倒一字,不可牵强暗记,只是要多诵遍数,自然上口,久远不忘古人云,“读书千遍,其义自见”,谓读得熟,则不待解说,自晓其义也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_心不在此,则眼不看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诵读,决不能记,记亦不能久也三到之中,心到最急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注释】几案:书桌顿放:安放详缓:仔细从容牵强暗记:勉强硬记,指没有读熟文章,就一句一句在心里硬记39.文 中 第2自然段加点字“见”的读音应该是()40.完成第3自然段的填空.41.第3自然段画横线的句子中“急”的意思是这句话是提醒我们42.请你试着从文中提炼出一条学习方法,写下来策略整理,参与阅读交流感受能力提升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

      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为是其智弗若与?目:非然也43.回顾“同读一本书”的交流策略后,我们就这样交流滨滨:我来说“主 要 内 容 本 文 主 要 讲 了 (两字概括)的故事晓晓:我来说“人 物 评 价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琪琪:我来说“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44.联系生活实际,说一说你学习本文后的感受阅读文言文,完成练习学弈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授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为是其智弗若与?日:非然也45.学弈选 自 作者用 的写作方法叙述了两人对待学弈的态度他们两人的表现分别是“”和 学 习 态 度 的 不 同,导致学习的结果是“(后三空填写文中的原句)46.写出下列句子的大致意思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