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堵河水生态修复可行性研究报告.doc

28页
  • 卖家[上传人]:自***
  • 文档编号:79768437
  • 上传时间:2019-02-17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331.50KB
  • / 28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竹山县堵河水生态保护与修复规划可行性研究竹山堵河水系生态修复规划可行性研究目 录1. 项目背景 22项目概况 32.1地理位置 32.2自然生态系统概况 32.2.1地形地貌 32.2.2气象 32.2.3流域概况 42.2.4水质 42.2.5水温 42.2.6植被 42.2.7生物多样性状况 52.3水利工程现状 53规划总则 53.1指导思想 53.2规划原则 53.3规划依据 63.4规划的必要性及任务 63.4.1水生态系统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63.4.2规划的必要性 73.4.3规划任务 73.5规划范围及分区 83.5.1规划范围 83.5.2规划分区 84生态需水及保障 84.1 河流生态系统现状 84.2 河道生态需水 84.2.1 水文学法计算生态需水 94.2.2 各河段水位 94.2.3 合理性分析 95河流生态治理和修复 105.1河流功能分区 105.2主要治理方向和任务 105.2.1河岸硬化及侵蚀治理 105.2.2绿色廊道建设 115.2.3滨水区景观建设 125.2.4截污导流 126水质安全保障 136.1水功能区划 136.2城市排水系统现状 136.3水体污染成因分析 136.3.1 污染源分析 136.3.2 排污方式 146.4 水质安全保护措施 146.4.1 各区总体防治要求 146.4.2 水质保护对策 156.4.3 污染控制预期效果 166.5水质保护保障措施 167水库及湿地的保护与修复 177.1水库及湿地现状 177.2湿地保护与修复措施 178水土保持 188.1设计依据及标准 188.2水土流失防治标准执行等级 198.3项目区水土流失及其防治状况 198.4主体工程水土保持评价 208.5水土流失防治责任范围 208.6水土保持措施设计 208.7水土保持监测 209管理措施 219.1加强水生态系统的检测,提高信息化水平 219.2划分自然保护区,依法保护水生态系统 229.3加强面向生态的水资源管理和保护能力 229.4管理和参与机制 229.5生态补偿制度 2210规划实施的环境影响分析 2310.1规划实施的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2310.1.1有利影响 2310.1.2不利影响 2310.2规划与相关政策和规划的环境协调性分析 2410.2.1 规划与国家政策相容性分析 248.2.2 与其他规划相容性及环境协调性分析 2410.3 预防或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与措施 2510.4环境影响评价结论与建议 2611保障措施 2611.1加强领导,部门协作 2611.2强化法制,依法保护 2611.3加强管理,完善制度 2611.4开展研究,科技创新 271. 项目背景竹山县位于湖北省西北秦巴山区腹地,属十堰市。

      山地占总面积80%以上,南部山地尤为险峻,海拔多在1500米以上,仅中部河谷有狭小坪坝矿产资源丰富,目前全县已发现矿产32种,石灰石、辉绿岩、花岗闪长岩等矿产资源储量及品位很高,极有开发潜力竹山县雨量充沛,水资源丰富,全县河流均属于堵河水系,堵河水资源量约62亿立方米,水能理论蕴藏量98.6万千瓦,可开发装机容量62.02万千瓦,已开发15.65万千瓦竹山地貌类型复杂,气候变化明显,物产丰富,有多种国家级珍稀动植物该县自然景观秀丽多姿,坐拥堵河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驴头峡画廊、九华山原始森林公园、霍河水库等特色各异的旖旎风光,具有巨大旅游潜力集秦楚文化特色于一体的戏曲、民歌、故事、剪纸、泥塑、书法等民间文化艺术底蕴深厚,民俗风情风味独特丰富的物产为当地发展医药业、金银珠宝饰品产业的发展创造了条件襄关省道以及鲍竹路、竹向路构成了县公路交通“大十字”路网架构,为竹山县的高速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凭借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竹山县人民的生活水平得到有力保证,并正加速向全面小康迈进竹山县总面积3587.8km2,总人口43.87万人堵河自西南向东北流经中部,主要支流有深河、霍河和苦桃河松树岭、潘口、小漩等水电站的先后建设,带给了竹山人民光明与财富,更是全县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动力。

      近几年按照省、市的战略部署,县委、县政府确立了“走一主三化(县域经济以民营为主,推进工业化、农业产业化、城镇化)之路,建生态水电大县”的总体战略目标,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打生态牌,走特色路,致力于建设水电富县、生态大县、茶叶名县、旅游新县,加快实现迈向小康第二步战略目标2项目概况2.1地理位置堵河有西、南两源西源为正源,发源于川陕交界的大巴山三个包,海拔2603米,源头名大暑河,注入南江河,南江河在陕西省境长95公里,于彭家台进入湖北省竹溪县改称汇湾河,在新洲镇东南会南来的泉河后称泗河,到竹山县两河口与南源官渡河汇合后始称堵河西源河长230余公里,流域面积4860余平方公里,平均坡降约4‰南源官渡河发源于大神农架,海拔3052米,在神农架区叫洛阳河,由南向北流至房县九道与阴峪河汇合称九道梁河,于义渡坪会罗汉洞河称凉台河,于老码头会杨泗庙河和马厂河后称白河,继续北流至官渡镇始称官渡河堵河自两河口向北流经竹山县城、姚坪、叶滩、叶大、黄龙出口汇入汉江,河口海拔154米南源上游发源处有大九湖和小九湖大九湖宽7.5公里,长15公里;小九湖宽1.5公里,长7.5公里,涨水时,湖水面可占全湖面积的7/10,枯水时约占3/10。

      因枯水期实为一高山盆地,据当地居民传说该地是唐薛刚屯集大军之营地,西南有太平山,为其屯兵前哨2.2自然生态系统概况2.2.1地形地貌堵河流域,全境皆山西源大巴山逶迤东向,南源神农架耸立插天,普陀、武当环抱东北,地势高亢上游均为高山,海拔1200~2500米,下游属中、低山地,海拔500~1200米干流弯曲系数1.87,属山地弯曲河型2.2.2气象堵河流域属副热带季风气候区,雨量较充沛4~10 月间暴雨出现频繁,是堵河汛期形成堵河暴雨的主暴雨中心大多不在本流域,锋面雨型暴雨主要集中在流域西南面大巴山迎风坡附近,少数台风暴雨一般发生在东北面武当山的迎风坡及南河流域形成堵河暴雨的天气系统大致有锋面、暖槽、高压和台风4 类,锋面类暴雨是造成堵河大洪水的主要天气类型据统计,堵河流域内的暴雨中心约70%出现在泗河上游杨家扒和辽叶湖一带,约20% 出现在官渡河上游九湖坪和黄家湾一带而台风天气只间接或直接地影响竹山以下地区产生大暴雨,暴雨中心多在下游关帝庙和叶大一带堵河流域暴雨持续时间一般为1~2d,最长可达4d以上工程区位于竹山城区,城区竹山气象站设于1955 年7 月,位于东经110°14′,北纬32°14′,海拔高度307.0m。

      根据实测资料统计:多年平均年降水量811.2mm;1958 年7 月降水量最多,为465.3mm,1963 年1 月降水量最少,为0.0mm;年内7 月降水量最多,多年平均月降水量为134.1mm,1 月降水量最少,多年平均月降水量为10.5mm,4~10 月降水量约占年降水总量的85.6%竹山气象站的主要气象特征值见表2.1表2.1 竹山气象站特征值序号项目单位数值发生日期1多年平均年降水量mm811.22多年平均气温℃15.53极端最高气温℃43.41966.74极端最低气温℃-10.41991.125多年平均蒸发量mm1366.26多年平均相对湿度%747历年最大风速m/s16.71987.58相应风向NNW9多年平均风速m/s0.810多年平均日照时数h1651.111多年平均雾日d21.912多年平均霜日d41.32.2.3流域概况堵河流域位于湖北省鄂西北地区,地处东经109°31′~111°40′,北纬31°21′~32°50′之间,系汉江中游南岸支流,发源于陕西省镇坪县大巴山北麓,河流全长约354km,流域面积12502km2,总落差500余m堵河上游分两支,西支称泗河,属干流,南支称官渡河,汇合于竹山县的两河口后称堵河。

      堵河向下经田家坝镇、潘口坝址、竹山县城进入黄龙滩水库,由西南流向东北汇入汉江泗河流域面积4848km2,河道长270km,平均坡降2‰泗河上游陕西省境内称为南江河段,其中游为湖北省竹溪县的江家垭至支流竹溪河入口津河止,称为汇湾河段,以下则称泗河官渡河发源于大神农架的台子乡,流经神农架林区的板仓,房县的九道梁,竹山境内的洪坪、梁家、官渡、峪口,由田家坝镇的两河口汇入堵河,是堵河最大支流官渡河流域面积2961km2,河长约126.9km,平均坡降4.73‰流域内两支上游植被覆盖较好,其余大部分地区植被一般至上世纪80年代初,森林破坏较明显,水土流失较严重80年代后期至今,随着国家水土保持政策的落实,实施退耕还林等,流域内水土流失逐年减少,基本得到了控制2.2.4水质北部以碳酸型水为主,PH值在6~7.8之间南部以重碳酸钙型为主,为弱碱弱酸性,硬度3~5德国度,矿化度一般每升小于0.5克,为低矿化淡水在西北部大庙、得胜、茅塔的浅变质岩和岩浆岩裂隙水中,局部含铀、锶、砷、钡、锰、镭、氡射气等放射性元素和微量元素,含量均超过国家规定的饮用水标准2.2.5水温据竹山县水文站(设城关)实测资料,堵河多年平均水温15.4℃,最低月(1月)平均水温4.7℃,最高月(8月)平均水温25.2"C,极端最高水温31.3℃(1977年8月7日),极端最低水温0.212(1977年1月30日)。

      2.2.6植被竹山县有宜林面积349.37万亩,占全县土地总面积的64.92%,其中有林地139.5万亩,疏林地1.6万亩,未成林造林地3.1万亩,无林地96万亩在宜林土地中,一、二、三级土壤面积只占总面积的5%,四~八级土壤占95%县域自然植被以森林、草场为主全县共有林业用地349.37万亩,占全县土地总面积的64.92%由于气候因素的影响,从河谷至高山分布着亚热带和温带的各种植物类群,具有明显的立体分布特点高山区,林业用地面积约占总面积8.2%,植被以常绿阔叶、针叶混交林为主二高山区,林业用地面积约占总面积的30.1%,植被以常绿阔叶和针叶混交林为主低山区以下,林业用地面积约占总面积的23.1%,植被主要是常绿阔叶混交林及散生马尾松、柏、杨、竹、果等由于岩石松软,岩溶发育强烈,故保水保土能力较差加之50年代末至60年代过量砍伐森林,坡地过垦,开荒种地,扒黑土,刨草皮,致使大量自然植被遭到破坏,全县森林覆盖面积大量减少有相当多的低、中山地丧失了林被,成为灌木丛或草地,有的则沦为荒山秃岭水土大量流失,危岩裸露,气候失调,直接破坏了生态平衡,自然灾害频率明显上升2.2.7生物多样性状况随着城市建设的加速,山区的日益开发,森林植被面积日渐缩小,县域内野生动物活动区日窄,加之肆意捕杀、贩卖,许多珍贵动物逐年减少,如虎、豹、梅花鹿等濒临绝迹。

      县域内有鱼类4目,科,41种主要有鲤、鲫、鲢、草鱼、团头鲂、青鱼、马口鱼、宽鳍鱲、麦穗鱼等爬行类动物主要有大鲵、壁虎、蜥蜴、蛇、乌龟等2.3水利工程现状位于堵河干流本工程上游较大的水利工程有潘口水电站(控制流域面积8950km2,装机容量510MW)和潘口下游的。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