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京沈高速公路穿越方案31+000.doc
13页盘锦输油管道改造工程(松山-葫芦岛段)京沈高速公路(线路30Km处)穿越施工方案辽河石油勘探局油建一公司一分公司二00七年十二月二十四日编制: 马跃星审核: 审批: 监理批准:业主批准:目 录1.0编制依据 32.0工程概况 43.1项目组织机构 43.2施工组织机构 54.0施工技术措施 54.1施工程序 54.2施工技术措施 65.0质量保证措施 96.0HSE保证措施 107.0施工工期计划 128.0施工平面布置示意图 121.0编制依据1、中油辽河油田分公司油气集输公司提供的《盘锦线输油管道改造工程(松山-葫芦岛段)》设计图纸;2、国家现行的有关标准及规范,详见下表:序号标 准 名 称标准编号1石油天然气管道穿越施工及验收规范SY/T4079—952输油输气管道线路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SY0401—983涂装前钢材表面预处理规范SY/T0407—974埋地钢质管道硬质聚氨酯泡沫塑料防腐保温层技术标准SY/T0415—965钢质管道熔结环氧粉末外涂层技术标准SY/T0315—976管道下向焊接工艺规程SY/T4071—937钢质管道聚乙烯胶粘带防腐层技术标准SY/T0414—988钢质管道外防腐层和保温层现场补口补伤施工及验收规范SY4058—939石油建设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 管道穿跨越工程SY4104—9510石油天然气钢质管道无损检测SY/T4109—200511压力管道安全与监察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部)12顶进施工法用钢筋混凝土排水管JC/T640-19963、有关法律、法规的要求;4、以往类似工程施工的相关资料和现场踏勘。
2.0工程概况盘锦输油管道工程-锦朝高速穿越位于线路里程31Km+000m处,管道规格为Φ426×8螺旋焊缝钢管,采用加强级环氧粉末泡沫夹克的防腐保温结构,其结构组成为:环氧粉末(400μm)+硬质聚氨酯泡沫保温层(50mm)+聚乙烯夹克防护层(3.0mm)采用顶管穿越方法施工,采用DRC 1000×2000 QⅡAJC/T640钢筋混凝土套管,套管必须经过耐压等检验合格的钢筋混凝土套管(沈阳铁路局抚顺顶管厂),顶管穿越长度为88m;埋深为管上皮距地面1.2m;3.1项目组织机构项目经理:崔玉友项目总工:王晓江项目副经理:肖丽华材料负责人 王凤铁HSE负责人 梁林技术负责人 马跃星质量负责人 路国利外协负责人 姜贵海预算文控负责人 历明执行经理:肖小平3.2施工组织机构3.2.1施工人员构成工种机组长QHSE员材料员管工电焊电工防腐工测量工操作手普工合计人数11132111510263.2.2施工设备及机具构成序号名称规格及型号单位数量备注1液压顶管机YD-4000台12挖掘机日立220台13吊管机25T台24推土机D85A台15潜水泵2″台26发电机组75kw台17鼓风机220V 200w台18照明灯充电盏69试压泵台110导向支架自制台24.0施工技术措施4.1施工程序施工准备管线预制测量放线挖顶管操作坑操作坑示意图地基处理安装支架就位顶管机、套管测量校正顶 进排 土拆除顶管设施封堵套管恢复地貌无损检测水压试验补口补伤穿越工作管校正测量4.2施工技术措施4.2.1施工准备1、施工前熟悉施工图纸,了解穿越地点的详细情况。
2、按穿越施工计划及时向监理和业主递交施工程序文件,以便向当地路政等部门办理公路穿越施工许可证3、安排施工队伍、机具、材料及安装安全防护和安全警示设施4、在公路南侧修筑一场地,作为材料堆放和设备进出及顶管操作坑场地,面积为长90m×宽15m,在另一侧穿越点中线两侧位置平整一块面积为5m×2m的场地,作为接收坑及临时顶管场地,必要时采取两端顶管对选定场地内的树木、农作物等地表附着物进行征占和拆迁5、液压千斤顶选择:1)、混凝土套管:混凝土套管顶进长度为88m,根据经验公式计算得,F最大=nGL (n-土质系数,G-管节单长重量,L-顶进长度)其中n取最大值4,L=2m F1节=nGL=4*855*9.8*2=6.84KN; L=4m F2节=4*855*9.8*4=134.064KN; L=6m F3节=4*855*9.8*6=201.096KN; L=88m F44节=4*855*9.8*88=2949.408KN,允许顶力=70.3KN/m;因此本工程选择4000 KN液压千斤顶,可以满足穿越要求;4.2.2测量放线1、根据设计控制桩,用GPS-RTK打出穿越管线的中心桩,并撒上白灰线。
2、确定发送坑和接收坑的尺寸并撒上白灰线根据工程需要,发送坑坑尺寸为长5m,宽4m,深度为5.0米,接收坑尺寸为宽5m,长2m,深度为8.7m两侧工作坑距离高速刺线10m以外;发送坑的长度标准计算方法是:发送坑长度=套管长度+顶管机静态长度+工作余量4.2.3修筑施工便道及场地平整1、利用公路两侧线路施工的作业带作为进场道路,进场路上如有坑洼地段采用山皮实进行铺垫,保证设备及车辆通行即可2、利用单斗和推土机对确定的施工场地进行精细平整场地的形状应结合现场地形确定4.2.4开挖发送操作坑、接收坑1、用单斗挖掘机和人工配合按照测量放线的尺寸开挖操作坑,操作坑边坡比为1:0.52、从操作坑开挖至地貌恢复前,将全天候维持坑下水位降水方式采用轻型井点降水,降水井分布在顶管操作坑两侧,每侧打两眼降水井,间隔5米,井深10米,由专业打井施工队伍施工4.2.5发送操作坑地基处理1、发送操作坑底要精细找平2、找平后铺垫400mm碎石,碎石上铺垫200mm厚黄沙,并夯实3、液压顶管的发送坑内,要对承受顶进反作用力的立面坑壁采取加固措施,主 要材料为枕木、钢板,立面坑壁应处理成垂直形式,后背厚度为600mm,后背墙具体要求如下:l 要考虑充分的强度,在顶进中能承受液压千斤顶的最大反作用力而不破坏。
由于地质较软,在靠背处打8根钢桩,钢桩直径为DN150,长度为每根6m;l 要有足够的刚度,当受到千斤顶的反作用力时,应使压缩变形小,当反作用力取消时,应能基本恢复原位,以充分发挥千斤顶的作用l 后背墙表面要平直,后背墙要采取相应的加强措施,在后背墙立放一层枕木及挡板,挡板采用规格为6m×4.5m,δ=20mm厚的钢板4、采用的液压顶管机的参数为:液压顶管机主要性能参数型号产地外形尺寸自重YD-6000吉林四平Φ600×18002.5t配用功率液压介质背压出厂日期35Kw20#润滑油>300MPa1997.12顶管操作坑示意图4.2.7顶进过程1、启动液压千斤顶开始穿越,开始时速度要缓慢,第一节混凝土套管的对中度必须控制好顶管机每顶进30~40mm后,退回原位,由人工排净管内淤土,更换纵向顶铁,然后继续顶进,直到行程达到第一节混凝土套管的长度时,吊装下一节混凝土套管,准备顶进2、两节混凝土套管对接时,先预留20mm的间隙,用内涨圈撑住内壁,然后从外壁塞沥青麻绳,穿进混凝土套管,使两端压实,然后开始正常顶进内涨圈采用自制卷焊钢管Φ1000×12×6003、顶进过程中需随时观测套管进土的对中度,一旦发现有偏移趋势,要立即停止顶进,采用螺旋式千斤顶人工校正。
方向纠偏可以在套管的前端底部支垫楔形垫块逐渐进行方向纠偏,方向纠偏量每次不能超过5´~20´套管顶进允许偏差:(1) 上下偏差:顶进长度在30m以内的套管,偏差不应大于100mm顶进长度在30m-42m以内的套管,偏差不应大于150mm顶进长度在42m以上的套管,偏差不应大于200mm2)水平偏差不应大于套管长度的2%4、如此反复,使混凝土套管抵达铁路或公路另侧的接收坑,即完成顶进过程顶进结束后,应检查沥青麻绳的密封状况,在对渗水处进行处理后,再用1:2防渗水水泥砂浆勾缝5、套管两个端面的位置应按对应的线路单出图的设计图纸确定4.2.8排土1、由人工操作自制小车将管内土排出2、人工排土时,管内应架设安全电压照明灯具和通风管3、人工排土只许取管内淤积的泥土,严禁探出套管范围外取土,以避免造成冒顶或其它意外事故4.2.9拆除顶管设施1、套管出土长度达到设计要求后,经监理验证合格,停止顶进2、利用16t汽车吊在人工配合下,拆除导向支架、枕木等设施并运走顶管机4.2.10工作管预制、穿越1、焊口经探伤合格后进行补口、补伤,防腐层经电火花检验合格后方可进行试压2、工作管应经水压试验合格试压用水使用通过过滤的井点降水所排出的地下水,管道升压采用电动试压泵进行,试验压力为6.0Mpa、稳压时间4小时,合格后降到严密性试验压力4.4Mpa,持续稳压不小于24小时。
压降均不大于1%为合格试压过程要做好记录经现场监理确认合格后方可组织进行管道穿越施工3、预制合格的管段在安装好扶正滑块后,由一台推土机在接收侧牵引,2台吊管机先将管道吊放到发送沟内,然后在发送端吊管行走来完成穿越工作4.2.11套管封堵在穿越两侧连头施工完毕后,按设计要求封堵穿越后的主管段两端与套管之间的环形间隙方法为:两端用砌砖抹灰封堵,刷沥青麻丝封堵防水按设计要求安装排气管4.2.12恢复地貌施工结束后,回填操作坑及管沟,拆除降水井或对其进行封堵,恢复原状地貌5.0质量保证措施1、测量控制:在进行穿越测量过程中,应认真测量并绘制穿越断面图,掌握顶管穿越断面情况,防止在顶进过程中因测量误差出现顶进曲线偏移2、控制点测量,对控制点高程和坐标进行严格定位和控制3、顶进过程中,穿越轴线的高程控制,穿越轴线高程应严格按设计曲线顶进4、基坑开挖时,应将基坑起始位置开挖在远离公路边沟1.5m以外,防止基坑塌方,放坡严格按照要求进行,基坑开挖完后必须进行坑壁支护5、顶进套管时,套管顶埋深应满足设计要求6、取土时孔洞不能大于套管外径7、主管道的质量控制按照主管道施工质量控制要求进行8、每顶进1.0m进行一次方向测量,发现偏离应立刻采取措施进行纠偏处理。
9、除采取以上质量措施外,其余按照《质量计划》、《质量检验计划》及有关标准规范的有关章节要求执行6.0HSE保证措施1、进入施工现场作业人员必须佩戴安全帽,穿戴相应劳动保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