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昌黎县开展新农村建设调查报告.pdf
9页昌黎县开展新农村建设主要途径与方式的调查报告学校:河北旅游职业学院指导教师:马立 、 杜晓春学生:孔凡彬、 黄浩柴磊 、 尹中子按照 2012 年暑期河北省百万大学生和青年教师千乡万村“体验省情、服务群众”主题实践活动的总体要求,河北旅游职业学院组成调研组,通过参观走访、问卷调查、召开座谈会等形式,重点围绕昌黎县开展新农村建设的主要途径与方式进行了深入细致的调研,并对调研结果进行了认真分析和总结,形成了如下调研报告:一、昌黎县基本情况(一) 、基本县情昌黎县位于河北省东缘,东临渤海总面积1184 平方千米总人口 58 万人(2011 年) 辖 11 个镇、5 个乡县政府驻昌黎镇,距秦皇岛市区 44 千米年降水量695.6 毫米,年均温11℃海岸线长 52 千米,建有国际滑沙游乐中心,国务院于1990 年将黄金海岸批为首批国家级海洋自然保护区京沈铁路、山广公路横贯北部,抚(宁)昌(黎)乐(亭)、昌(黎)卢(龙) 、昌(黎)黄(金海岸)等公路纵横境内名胜古迹有建于金代的源影寺塔,还有九帝登临的历史名山“碣石山”、千年古刹“水岩寺”、李大钊先生从事革命活动的“五峰山” 、国内独有的海洋大漠风景区“翡翠岛”等;昌黎还拥有亚洲第一大地下花岗岩酒窖“中国干红葡萄酒城”、中国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昌黎地秧歌” 、全国农业旅游示范景点“昌黎葡萄沟”以及中国最大海上养殖基地。
二)、自然资源储量昌黎县境内水系比较丰富,有滦河、饮马河、七里海等三条主要水系组成 滦河水系在昌黎境内流域面积为353.4 平方公里有大型湖泊碣阳湖,淡水储量440 万立方米地下水存量达2.7亿立方米,其中矿泉水存量1500万立方米全县水资源总量平均为 37375 万立方米,平均每平方公里占有水量为30.8 万立方米昌黎具有适宜多种农作物生长的肥沃土地,土质以潮土、褐土、盐土、风沙土为主优质耕地94 万亩已探明的矿藏有铁、锰、铜、石英、粘土、石灰石、砂等,其中具备开采条件的铁矿储量 1 亿吨以上,花岗岩储量83 亿立方米,水泥灰岩储量2 亿立方米,且灰分含量高,易开采,石英砂储量7685 万吨境内还有集疗养、洗浴于一体的温泉资源三处,目前已探明可供开采的地热资源达116.5 亿立方米三)、经济发展情况2011 年, 全县生产总值完成160.7 亿元,比 2006 年增长 80% ,年均增长 12.5% ,其中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分别完成55.8 亿元、65.7 亿元、 39.2 亿元,分别比2006 年增长 79% 、91% 、60% 财政总收入达到11.09 亿元,其中地方一般预算收入达到5.26 亿元,分别是 2006 年的 2.38 倍和 3.37 倍。
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 73.7 亿元,是 2006 年的 4.7 倍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 17127 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8430 元,分别是2006 年的2.1 倍和 1.8 倍二、昌黎县新农村建设现状根据《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中指出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的基本要求,昌黎县严格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坚持从各地实际出发,尊重农民意愿,扎实稳步推进新农村建设2006 年起,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在昌黎县开始组织实施,按照新农村建设的二十字要求,全县广大农村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等方面的建设逐步推进,在农村经济繁荣、设施完善、环境建设、文化和社会建设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2008 年,农村危房改造试点工程启动, 2009 年起农村危房改造工程在全县全面铺开,同时,生态文明家园建设试点工作正式启动,2010 年,继续实施农村危房改造工程的同时,生态文明家园建设工作在全县铺开,推广实施几年来,通过农村危房改造工程与生态文明家园建设工作、村庄整治工作等相结合,全县农村面貌产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发展能力不断增强,农民收入稳步增加,促进了全县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生态文明与和谐社会健康向前发展。
一)、基础设施逐步改善,生活环境不断优化在国家政策和省、地的大力支持下,积极争取国家项目和资金,组织实施了昌黎县农业旅游示范性建设、林业生态建设、 加大对畜禽养殖业扶持力度、饮水安全工程、农网改造、县乡镇村道路建设、民居房屋改造工程、 村庄整治等一批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农民住房情况得到了改观,农村基础条件进一步改善全县乡镇村道路畅通,计生工作稳步推进, 生态保护、农业旅游稳步发展、 养殖业范围明显增加、农村电网改造等公共服务事业和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取得明显进步,科教文卫等各项社会事业发展迅速,建立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机制、医疗救治和疾病预防控制机制移动、计算机开始进入农户家庭,扩大了农户接受外界信息的能力和渠道,农村居民的信息化水平、文化生活水平不断得到改善和提高,农民自编自演开展文体活动和县组织的科技、文艺下乡活动,丰富了群众的业余文化生活二) 、产业结构调整效果明显,农民增收渠道逐步拓宽为加快转变昌黎县农村经济发展模式,大力发展现代农业, 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抗风险能力、市场竞争能力,促进农业生产经营专业化、标准化、规模化、集约化,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全县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坚持以点带面、示范先行,因地制宜、特色化发展,以短养长、长短结合,区域化布局、规模化开发,标准化管理、产业化经营,政府引导、市场主导,企业带动、农民主体,科技支撑、协调发展的原则,围绕“ 4322 ”特色农业产业发展规划,大力发展蔬菜花卉产业、经果林产业、茶药产业、草地生态畜牧业、乡村旅游业,取得了明显成效,产业结构调整后劲进一步增强。
三) 、科技教育加快发展,农民素质不断提高随着农村经济的稳步发展和农民收入的不断提高,逐年加大了对教育和科技的投入,中小学校舍、农业信息网络、电化教育设施建设发展较快不断加大对农民科技培训力度,组织实施了科技入户、阳光工程等科教工程,培养了一大批农村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广大农民积极学用新型科技, 农用新科技在农村得到广泛普及,农民素质不断提高四) 、民主法制不断健全,基层组织进一步加强在国家加强民主法制建设的大环境下,昌黎县广大干部群众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普遍增强,以宪法为核心,农业法、村民委员会组织法为重点的与农民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广泛普及,依法建制、以制治村、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工作格局逐步形成全县基本形成了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体系,进一步提高了群众的思想觉悟, 增强了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的信心和决心,党群干群关系更加密切,齐心协力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氛围更加浓厚三、昌黎县新农村建设的主要途径和方式(一) 、利用农业旅游推动新农村建设的西山场村西山场村位于昌黎县城西北偏北7.2 公里处,就是曹操“东临碣石,以观沧海”名句中的碣石山的背风坡葡萄沟属于碣石山脉山谷村庄中最里面的一块人集地。
依山傍谷,屋前檐后,山溪西侧,坡上崖下,满山的葡萄, 400 多年来,世代培育,覆盖整个山岩,形成天然的葡萄沟是由有着“葡萄之乡”美称的十里铺乡管辖的一个行政村而如今昌黎葡萄沟已经成为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河北省著名旅游景点,现已成为昌黎县和秦皇岛市发展生态旅游和观光旅游的一个新的亮丽的王牌葡萄沟的土壤、气候同样适合多种果类生长,现有山杏、沙果、柿子、红枣、黑枣、酸枣、梨、核桃、山楂、板栗等,这些果类从开春至初冬先后成熟还有许多野果游人可以随意采摘昌黎葡萄沟绿化率达85% 以上,可以进行登山踏青游、田园风光游,是理想的自然游憩地,是市民亲近自然,享受自然的较近的目的地葡萄沟物产资源丰富,西山场村共有农民124 户,只有100 多亩山地,年产葡萄却达100 万斤葡萄栽植历史达400 年之久,最古老的葡萄树有180 岁的高龄,依旧枝繁叶茂,硕果累累几十年树龄的更是比比皆是其口味极佳的“玫瑰香”、“龙眼”、“马”等主要品种已享誉中国现在又引进了许多外地和国外的先进品种,使现有早、中、晚熟葡萄品种的种类已达100 多种,从 7 月至 11 月都可以品尝到不同种类和品位的葡萄如:7 月份成熟的品种有:红玛瑙、凤凰51、香妃、里扎马特、新华1 号、巨星等 20 余个品种。
随着知名度的不断提高,这里的农民也有了品牌意识,为自己的葡萄注册了商标,取名“碣石山”牌 近年来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葡萄酒已走上了百姓的餐桌十里铺乡瞅准市场,外引内联,先后建成了三家干红葡萄酒厂,建立赤霞珠酒葡萄基地3000 亩,既进一步巩固了昌黎县“干红县”的地位,又为当地农民创造了良好的经济效益为了解决葡萄保鲜的问题,全乡建有30多个保鲜库,能存放上千吨葡萄,又建成温室大棚38 个,使葡萄成熟期进一步提前十里铺乡的葡萄,源源不断的供应着各地市场,让人民一年四季都能吃上昌黎县甜滋滋的玫瑰香葡萄昌黎葡萄沟景区经过10 年的开发建设, 已经建成由十八里碑通往西山场村的 3.3 公里水泥公路,辟有一个大型停车场,立有景区风光示意图,镌有“葡萄沟”等摩崖石刻,设立了一些农户饭店、旅馆葡萄沟的开发规划已经拟定,正在抓紧组织实施,力争三五年内把北国胜境 --昌黎葡萄沟,建设成一个集生态游、名胜游、探险游和 农家乐为一体的大型综合性新兴旅游观光胜地二) 、利用海上养殖业推动新农村建设的团林乡团 林乡 位 于昌 黎 县 城东 南 部 ,东 、南 两面 临 海 ,行 政 区域面 积 93.3 平 方公 里 ,全 乡 23 个 行 政 村共 有 人 口 6934 户 ,2011 年全 乡 完 成社 会 总 产值 9.05 亿 元 , 完成 社 会 固定 资 产投资 1.5 亿 元 ,实 现 财 政收 入 476 万元 , 人 均纯 收 入 6500元。
团 林乡 作 为昌 黎 县 的海 上 门 户, 被 誉 为“渔 米之 乡 ”, 经过多 年不 懈 努 力,团 林 已经 发 展 成为 全 县 沿海 经 济 产业 的 核心区 ,占 据 了 全县 养 殖 、加 工 产业 的 半 壁江 山 16.2 公 里 海岸线 孕育 了 二 十余 万 亩 的浅 海 及 滩涂 资 源 , 曾先 后 获得“河 北省无 公害 养 殖 基地 认 证 ”、 “中 国 河 豚 鱼养 殖 基 地”等 荣 誉称号多 年 来 ,团 林 乡立 足沿 海区 位 优 势,积 极推 广 围堰 精 养 、浅海 筏养 、池 塘网 箱 、工 厂 化 养 殖等 多 种 科学 养 殖 方式 , 努力探 索生 态 养 殖、健 康养 殖 等 新模 式 ,初 步 形成 了 品种 互 补 、良性 互动 的 格 局,先 后 有河 豚 、牙 鲆 、大 凌 鲆 、海 参 、舌 鳎 、“黄 海一 号 ”中 国 对 虾等 数 十 个珍 贵 养 殖新 品 种 在团 林 乡 “安家落 户” 目 前, 全 乡 已发 展 浅 海扇 贝 养 殖面 积 10 万亩 , 年产扇 贝 7 万 吨 ,产值 2 亿 元 滩 涂 养殖 面 积 达 1.5 万亩 ,其中,车 虾 养 殖 面 积 1 万 亩,年 产 车虾 130 吨 ;发 展 海参 养 殖户 100 户 ,养 殖 面积 7000亩 。
建 成 工厂化 养殖 厂( 育 苗 室 )55 座, 养 殖 总水 体 达 到 20 万 立 方米 捕 捞业 向 深 、远 海 发展,拥 有 240 马 力以 上 船 只 500 多 条 ,年 捕 捞 1.2 万 吨 建成水 产品 冷 冻 加工 企 业 22 家, 总 库 容达 2 万 吨, 年 加 工能力达 20 万吨 ,有 5 家 企 业拥 有 自 营进 出 口 权,产 品远 销 日 、韩、 美等 国 三) 、利高效种植业业推动新农村建设的葛条港乡葛条港乡位于河北省秦皇岛市昌黎县东北部,地理条件非常优越该乡是典型的农业之乡,土地面积42.1 公里,耕地 40954 亩,果树种植面积 8854 亩,蔬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