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阴道分泌物检查.ppt
60页l女性阴道的生理解剖结构特点l 阴道分泌物的标本采集l阴道分泌物理、化学检查l阴道分泌物病原生物学检验为女性生殖系统分泌的液体,主要由阴道粘膜渗 出液、宫颈腺体及子宫内膜分泌物混合而成,总 称阴道分泌物,又称“白带”(1eukorrhea) 阴道分泌物(vaginal discharge)上页不同时期女性阴道的结构和功能特点: 1、阴道的组织解剖学特点卵巢子宫输卵管阴道上页青春期: 雌激素↑上皮增厚,层次↑2、生物化学作用 表层中层底层绝经期: 雌激素缺乏 上皮变薄上页表层细胞角化的阴道鳞状上皮(10×100)上页中层阴道鳞状上皮细胞(10×40)返回 上页-采集前24h禁止性交、盆浴、阴道灌洗及局部用药 等 -采样所用器具必须清洁干燥、无菌、无化学药品 或润滑剂 -应根据不同的检查目的来选择采集部位-应应根据不同检测检测 方法进行阴道分泌物涂片的制备备-采集后立即送检阴道分泌物采集要求:返回 上页一、颜色与性状 二、阴道清洁度三、阴道炎五联联合检测上页白色稀糊状、透明似蛋清,无气味、量多少不等 正常阴道分泌物 :上页异常阴道分泌物 :常见于应用雌激素药物后 卵巢颗粒细胞瘤 2.脓性: 泡沫状脓性 黄色、黄绿 色,味臭 多见于滴虫化脓性细菌感染常见于滴虫性阴道炎 1.大量无色透明粘性: 上页白色豆腐渣样或 凝乳状小碎块 4.血性 分泌物内混有多 少不定的血液, 有特殊臭味 真菌性阴道 炎的特征 可见于宫颈息肉 、子宫粘膜下肌 瘤等 3.豆腐渣样 上页异常阴道分泌物 :5.黄色水样 病变组织变性 、坏死所致常见于子宫粘膜下肌 瘤、宫颈癌等 稀薄均匀 粘度很低见于细菌性阴道病( bacterial vaginosis,BV)6.灰白色 奶油样 上页异常阴道分泌物 :根据阴道分泌物生理盐水涂片,高倍镜下观察 白细胞、上皮细胞、乳酸杆菌与杂菌的多少初步判 断 。
上页清洁度 阴道杆菌杂菌上皮细胞 白细胞临床意义Ⅰ度++++无或少许 满视野 0-5正常Ⅱ度+++1/2视野 6-15正常Ⅲ度+++少许 16-30提示有炎症Ⅳ度少许 ++++无或少许 >30严重阴道炎 上页返回正常阴道分泌物:l 阴道乳酸杆菌l 上皮细胞l 大量白细胞l 细胞内革兰阴性双球菌 异常阴道分泌物:上页1 过氧化氢浓度测定生态优势菌指标,了解阴道的生态优势菌活力上页H2O2是阴道乳杆菌产生的一种物质,对防止其 他致病菌的定居、增殖,维持阴道微环境发挥重 要作用,并且其浓度与乳杆菌数量呈正比关系 用来表示分泌物中有益菌如乳酸杆菌的多少,阴 性表明乳酸杆菌多,阳性则指示阴道环境可能处 于病理或亚健康状态2白细胞酯酶活性测定宿主反映指标,了解阴道粘膜损伤的程度用来表示白细胞的多少,阳性表明白细胞多于 15/HP,有阴道炎3唾液酸苷酶活性测定致病菌指标,了解有无引发BV的病原体定居和 繁殖用来表示唾液酸苷酶活性,阳性表明有细菌性阴 道病4 氨基葡萄糖苷酶活性测定致病菌指标,了解有无引发VVC或TV的病原菌 定居和繁殖白色念珠菌和滴虫有强的氨基葡萄糖苷酶活性, 水解对硝基苯乙酰氨基葡萄糖苷,释放出对硝基 苯酚,后者在碱性条件下呈黄色,呈色深度与氨 基葡萄糖苷酶活性成正比。
乙酰氨基葡萄糖苷酶 阳性,若同时pH≥4.8,表示滴虫感染;若同时 pH≤4.6,则表明霉菌感染5 阴道PH值阴道生态平衡最直接指标,了解阴道生态恢复情 况 一般来说,正常白带pH为3.8-4.5,BV白带 pH>4.5,滴虫白带pH可大于5-6,霉菌白带pH 在4.0-4.7一、阴道毛滴虫(trichomonas vaginalis, TV)二、细菌 1.阴道加德纳菌(gardnerella vaginalis,GV) 2.弯曲弧菌(Mobilancus) 3.淋病奈瑟菌(Neisseria gonorrhoeae) 三、阴道真菌(vaginal fungus) 上页阴道的致病性厌氧寄 生原虫,虫体为8~ 45 μm,呈梨形或椭 圆形,无色透明,大 小多为WBC的2~3倍细胞核 前鞭毛 后鞭毛 波动膜 轴 柱 上页阴道毛滴虫形态(生理盐水涂片 ) 上页阴道毛滴虫形态(革兰染色)梨形园形、三角形无色透明环 上页• 阴道毛滴虫形态(革兰染色)皱缩形异形上页为革兰阴性或染色不定(有时可呈革兰阳性)的 球杆菌,有细胞壁,无鞭毛,不形成荚膜和芽胞兼性厌氧最适温度35℃~37℃最适pH6.0~6.5,pH4.5时不易生长,pH4.0不生长上页革氏染色:大小:O.5µm×1.5µm~2.5µm;形态:具有多形性,呈小杆状或球状 ;排列:呈单个或成双排列。
正常:无此菌或仅见少许细菌性阴道病:可见到大量的加德纳菌上页革兰染色阳性或阴性小杆菌革兰染色阴性球菌上页为厌氧菌 革兰氏阴性弧菌 形态:呈弧形,两端尖细;排列:呈单个或呈双排列正常:无此菌或仅见少许细菌性阴道病:除最常见的是加德纳菌外,其次 是动弯杆菌上页革兰氏阴性弧菌上页是诊断BV的重要指标之一 定义:是阴道鳞状上皮细胞的胞质表面粘附大量 GV及Mobilancus或其他厌氧菌,其边缘不整齐 ,呈锯齿状,为线索细胞 上页粘附大量加德纳菌(革兰染色)粘附大量弯曲弧菌(革兰染色)上页阴道生态环境的改变,GV和大量致病性厌氧菌增多,GV 可产生丙酮酸和氨基酸,脱羧基生成的胺促使阴道 pH值升 高;精液可使阴道pH值升高,在此环境下GV逐渐形成优 势菌厌氧菌产生的胺可导致上皮细胞脱落和大量分泌物排出, 阴道分泌物中氨增加,产生特殊腥臭味,导致BV的发病BV属STDGV还可引起早产、产褥热、新生儿败血症上页精液(碱性) BV患者 促使 (杀死厌氧菌的 作用减弱或消失) 乳酸杆菌↓ 阴道 分泌物 产生 GV获得合适的pH环境, 逐渐形成优势菌 过氧化氢↓ (过度生长,可达1千-1万倍 ) 胺 ↑使 阴道pH↑(≥4.5) 阴道分泌物↑胺↑ 可引起 产生臭味(鱼腥味)导致BV 使 GV +某些厌氧菌大量繁殖↑ 生成相应产生 高浓度的 丙酮酸和氨基酸厌氧菌1、皮肤粘膜过敏,血管通透性↑ 2、阴道上皮细胞脱落和大量分泌物排出BVBV发病机理示意图发病机理示意图脱羧基阴道pH↑早产、产褥热、 新生儿败血症等上页①阴道分泌物增多,灰白色稀薄均匀如奶油样 ②分泌物的pH值>4.5 ③胺试验阳性(即有鱼腥气味) ④线索细胞阳性。
以线索细胞检出≥20%为阳性), 革兰染色见特定菌群分布 第4项加上前3项中2项即可诊断BV实验室诊断标准:上页l俗称淋球菌l人类是淋球菌的唯一宿主,主要引起泌尿生殖系 统粘膜的急性或慢性化脓性感染l淋病是发病率较高的性传播疾病之一l临床上多表现为急性症状,少数为慢性过程上页l为革兰阴性双球菌l形态:似肾形或咖啡豆状l排列:常成双排列,凹面相对l急性淋病患者的淋球菌常被吞噬于中性粒细胞内l慢性淋病患者的淋球菌多分布在细胞外上页细胞内细胞外上页①涂片革兰染色法 §将分泌物涂片作革氏染色后,选择细胞均匀部位,油镜观 察;§白细胞内或细胞外呈肾形或咖啡豆状,成对排列,凹面相 对的革兰氏阴性双球菌;§报告:找到“细胞内或细胞外革兰氏阴性双球菌”检查方法及方法学评价:上页①涂片革兰染色法简便、快速,阳性结果结合不洁性生活史及症状 ,即可作出初步诊断但病情较轻者,涂片中淋球菌较少,形态不典型 ,又位于细胞之外时,则往往难以下结论还必须从形态上与其他革兰阴性双球菌鉴别上页检查方法及方法学评价:淋球菌 其他革兰阴性双球菌上页• 最终靠培养鉴定②培养法是诊断淋病的重要手段对于涂片检查呈阴性的可疑患者,可作淋球菌培 养 上页检查方法及方法学评价:③淋球菌直接玻片协同凝集反应 淋球菌的抗体致敏具有SPA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可 以和分泌物中的淋病奈瑟球菌抗原发生凝集反应 。
简便、快速、特异性高 上页检查方法及方法学评价:④多聚酶链反应(PCR)法 可检测到微量的淋球菌 DNA,敏感性较高但也正由于敏感性很高,所取标本即使仅有极微 量的污染,也可显示为阳性 上页检查方法及方法学评价:⑤直接荧光抗体染色法将抗淋球菌抗体用荧光素标记以后,加到可疑病 人的涂片上,如为阳性,则可在荧光显微镜下见 到发特异荧光的淋球菌简便、快速,对死菌也可呈现阳性上页检查方法及方法学评价:一种条件致病菌,约10%—15%的健康妇女阴道内寄居有念珠菌,平时并不致病当阴道抵抗力降低或局部环境改变时,容易引起 真菌性阴道炎,属于性传播疾病使人类致病的阴道真菌85%为白色念珠菌上页找到真菌为诊断真菌性阴道炎的依据可直接作阴道分泌物涂片检查采用湿片法、染 色法或培养法 上页检查方法:湿片法:取10%氢氧化钾或盐水涂片镜检,找到单个或成 群卵圆形、无色透明的孢子或假菌丝或菌丝,即可 报告“找到真菌”;该法在识别孢子或假菌丝或菌丝上较染色法困难 上页上页革氏染色法:取少许阴道分泌物涂片,风干后革兰染色,油镜 下寻找革氏阳性的孢子、菌丝或假菌丝孢子菌丝 孢子上页真菌和加德纳菌的混合感染真菌和滴虫的混合感染• 阴道真菌常可与其他病原生物 发生混合感染上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