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课件.ppt

16页
  • 卖家[上传人]:工****
  • 文档编号:591301218
  • 上传时间:2024-09-17
  • 文档格式:PPT
  • 文档大小:134.50KB
  • / 16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护理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护理 •36床,刘同英,患者因“头晕伴视物旋转半天”入院,神志清,四肢肌力正常,自述有颈椎病史数年,既往因“眩晕症”住院治疗,入院查体T36.6℃,P70次/分,R17次/分,BP130/90mmhg,初步诊断1.颈性眩晕,2.颈椎病 概述•是指由于椎基底动脉供血系统障碍,导致内耳、小脑、脑干等组织的功能缺损,所引起的眩晕、复视、头痛为主要症状,呈一过性发作或间歇性复发的临床综合症 疾病描述• 椎动脉自锁骨下动脉发出后,于前斜角肌和颈长肌之间上行,穿第1-6经椎横突孔,向上行走至寰椎侧块上关节面后方转向后内,通过椎动脉沟,穿寰枕后膜和硬脊膜,经枕骨大孔入颅,向前达斜坡,于脑桥下端两侧脊动脉汇合成基底动脉,基底动脉行至脑桥上边时分为终末支,即左、右大脑后动脉椎-基底动脉沿途发出脊髓动脉、小脑后下动脉、小脑前下动脉、迷路动脉、脑桥支、小脑上动脉供应脊髓颈段、迷路、脑干、小脑、丘脑、大讨颞叶基底部和枕叶 发病机制•1、血流动力学改变:患者椎基底动脉系统某一动脉原有严重狭窄或闭塞,平时靠侧支循环尚可维持该处的血液供应,一旦血压降低,脑血流量减少,靠侧支循环供血的区域即可发生短暂性缺血。

      •2、机械因素:椎动脉因动脉硬化或先天性迂曲,过长而扭曲,或颈椎骨质增生压迫椎动脉,当头颈部过伸,过屈,或向一侧转动时常可出现供血不足 发病机制• 3、血管壁病变:最常见者是脑动脉硬化,包括动脉粥样硬化及高血压动脉硬化两种此外,尚可有脑动脉炎、先天性血管异常、血管损伤等因素•4、其他:如脑动脉盗血综合征、脑血管痉挛、高凝状态、严重贫血等总之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是多因素综合所致,以颈椎以颈椎病、脑动脉粥样硬化及高血压动脉硬化患病、脑动脉粥样硬化及高血压动脉硬化患者最多见者最多见 临床表现•常见症状:眩晕、平衡障碍,不伴耳鸣;• 特征性症状:跌倒发作跌倒发作(病人转头或仰头时下肢突然失去张力而跌倒,无意识障碍)和短暂性全面遗忘短暂性全面遗忘(发作性短时间记忆丧失,持续数分至数十分钟)• 可能出现症状:复视、眼震、构音障碍、吞咽困难等 辅助检查•1.血液流变学检查血液流变学检查•主要表现为全血黏度、血浆黏度、血细胞比容、纤维蛋白原及血小板聚集率等指标均增高•2.脑血管检查脑血管检查•如经颅多普勒检查、颈动脉B超检查、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检查、MRA检查等•3.颈椎检查颈椎检查•可选用颈椎X线、颈椎CT扫描或颈椎MRI检查等。

      •4.头颅头颅CT扫描或扫描或MRI检查检查•观察颅内缺血情况,除外出血性疾病•5.心电图心电图•主要是排除诊断患者是否有房颤、频发早搏、陈旧心肌梗死、左室肥厚等超声心动图检查是否存在心脏瓣膜病变,如风湿性瓣膜病、老年性瓣膜病 治疗要点• 1、病因治疗 消除病因、减少以及预防复发、保护脑功能如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颈椎病、高脂血症等,消除微栓子来源和血流动力学障碍•2、药物治疗 (1)抗血小板聚集药,如阿司匹林、氯吡格雷可减少缺血性卒中发病率2)抗凝药物,可用低分子肝素钙或口服华法林钠等抗凝剂3)钙通道阻滞剂,可扩张血管防止脑血管痉挛,抑制血小板聚集,常用药物有氟桂利嗪、尼莫地平等4)活血化瘀药,如疏血通、血栓通等5)其他 扩容药低分子右旋糖酐静脉滴注,可扩充血容量、稀释血液和改善微循环 治疗要点•手术治疗•可行血管介入治疗,椎动脉再造术或成形术,以改善其血流 护理诊断•1、有受伤的危险•2、舒适的改变:头晕 •3、舒适的改变:恶心、呕吐 •4、周围组织灌注不足•5、焦虑•6、睡眠形态紊乱•7、知识缺乏•8、潜在并发症:脑卒中 护理措施•1、一般护理 发作时予卧床休息,注意枕头不宜太高,以枕高15-25为宜,以免影响头部的血液供应,转动头部时动作宜轻柔、缓慢,防止颈部过度活动,平时应适当运动或体育锻炼,注意劳逸结合,保证充足睡眠。

      •2、饮食护理 指导病人进食低盐低脂、清淡、易消化、富含蛋白质和维生素的饮食,多吃蔬菜、水果,戒烟酒,忌辛辣油炸食物和暴饮暴食,避免过分饥饿,合并糖尿病的病人还应限制糖的摄入,严格执行糖尿病饮食 •3、用药护理 嘱病人按医嘱服药,不要随意更改药物及停药;告知病人药物的作用、不良反应及注意事项如发现TIA反复发作,症状加重,应及时就医•4、心理护理 安慰关心病人,帮助病人了解本病治疗与愈后的关系,消除病人的紧张、恐惧心理,保持乐观心态,积极配合治疗,并自觉改变不良生活方式,建立良好的生活习惯 出院指导•1、保持心情愉快、情绪稳定,避免精神紧张和过度疲劳;•2、合理饮食,戒烟酒;•3、生活起居有规律,养生良好的生活习惯,坚持适度运动和锻炼,注意劳逸结合,对经常发作的病人应避免重体力劳动,尽量不要单独外出;•4、按医嘱正确用药,积极治疗高血压、动脉硬化、心脏病、糖尿病、高脂血症和颈椎病等; •5、定期门诊复查,尤其出现肢体麻木乏力、眩晕、复视或突然跌倒时应随时就医。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