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0年)时间管理来回路程花费时间约须四小时.docx
8页路線規劃說明瑞芳國小中正路瑞峰橋三爪子坑路瑞芳國中土地公廟明燈路琉榔步道入口觀景平台頌德公園五番坑豎崎路九份國小集合後原路返回學校 說明事項 來回路程花費時間約須四小時,教師可自行斟酌調配休息時間瑞芳至九份有客運可搭乘,教師可擇去或回程搭車,做單程之步道設計從步道入口到九份沿途無廁所,教師可在土地公廟讓同學如廁進琉榔步道入口前,步道為通往九份之車道,教師應叮嚀同學靠邊行走,注意來車琉榔步道沿途皆有舖設階梯,階梯兩旁植有杜鵑及其它野生植物,教師可指導同學細心觀賞,用心維護、愛惜,不攀折觀景平台處可遠眺瑞芳鎮上及深澳港等景色,教師可將此處做為中途之休息點五年級學習步道行前的叮嚀一、出發前跟家人或同學一起蒐集琉榔步道的相關資料二、記得將活動當天該攜帶的物品放入背包例如:開水、衛生紙、帽子、雨具、防蚊液、個人藥品等三、活動前一天要有充足的睡眠,養足精神活動當天才有好的體力四、記清楚活動和集合時間,準時至集合地點集合、不脫隊、不單獨行動五、沿途行進間不推擠、守秩序,維護自身及他人的安全六、美麗的風景要靠大家共同維護,不可攀折花木,更記得不要留下垃圾喔!七、步道多是階梯,途中山洞溼滑,行經時要特別留意。
八、頌德公園內的藝術品,具有紀念價值,記得不要用手觸摸九、九份老街人潮眾多,勿與陌生人交談,注意隨身物品十、參觀選購物品時,不喧嘩,注意禮節十一、旅遊結束後,把美麗回憶寫在日記上或存在相簿裡十二、活動結束後記得直接回家不可在街上逗留五年級學習步道補充資料景點介紹---- 漫談九份國小 ----九份國小設立於瑞芳鎮九份礦區,民前二年,原為瑞芳分校民國八年獨立為九份公學校光復後(民國卅四年)改稱基山國校民國卅六年改稱永德國校過去社區出產金礦很多礦工聚居於此,班級數曾高達四十餘班;民國六十年後,由於金礦停採,人口逐漸外流,學生數亦跟著減少,目前只有小學六班,幼稚園一班學校利用空餘教室自行規劃裝潢,蒐集九份鄉土文物,歷經半年終於,創立了「九份國小鄉土文物館」於民國八十五年四月二十六日學校暨社區運動會當天,正式成立開放參觀鄉土文物館典藏之文物--- 採金用具類:乙炔燈˙試金碗˙九份礦石˙研沙秤˙金秤˙礦工頭燈˙舀金勺‧採金工具‧焦碳‧愚人金 廚房用具類:石磨‧蒸籠‧桿麵杖‧葫蘆瓢‧瑭瓷湯盤‧扁擔水桶˙飯籬‧鋁勺‧蕃薯銼‧湯盤‧酒罈‧磨刀石˙火鉗‧ 燉盅‧砧板‧碗盤‧炒碟‧菜籃˙粄簝‧電爐‧醬油桶‧笸 農牧用具類:簑衣‧畚箕‧籮筐‧斗笠‧石豬槽‧鋁水桶˙材刀‧刨刀‧桿秤‧茶‧木製豬槽 居家用品類:長板凳‧圓板凳‧桌罩‧妝檯‧衣箱‧門廉˙八仙桌‧竹椅‧鬧鐘‧搖籃‧洗腳盆‧吹風機˙水煙斗‧熨斗‧帳冊‧床腳‧水龜‧馬燈˙烘籠‧花瓶‧藥罐‧時鐘‧衣櫥 宗教用品類:謝籃‧燭臺‧八仙彩‧供盤‧銅鑼‧點香爐˙鈸‧供桌‧香爐 其他:日警配件‧路燈罩‧戲服五年級學習步道----- 五番坑 -----五番坑口,位於大竿林聚落,大竿林溪集水區上游山凹處,開鑿於民國16年(西元1927年),至民國60年(西元1971年)礦山停採,原本輕便路直接架橋而過,民國59年(西元1970年)社區建設加蓋,方成此平台,當時坑口外還有運礦車的軌道和接駁的土管,將五番坑挖出的礦土運送至搗礦場(原頌德活動中心旁)。
五番坑原本由日本人經營,台灣光復後則由九大公司承包,坑口上還可看見當年的字樣 平台左右環繞三面約十數公尺高之岩壁,由此處,可觀察上方基山街路面一層、路下數層的坡地特有山城建築形式琉瑯路觀光步道---- 產生原因:本是九份以流籠運媒到瑞芳的路線,這種流籠也可搭載乘客但要收費,以前九份人嫌流籠太貴均走路下山,於是出現這條下山的路線,如今這條舊路被規劃為「琉瑯路觀光步道」 「琉瑯」兩字源自「流籠」諧音 『流籠』--- 是輕便車在上下坡時所需要的裝置,當時九份往瑞芳的運輸需要翻山越嶺,因此需要裝置了電動絞盤,以鐵索拉動台車,以利貨運的運送 這條道路靠近九份的地方稱為「流籠頭」,靠近瑞芳的地方稱為「流籠腳」,為過去流籠運輸的終點站, 全 長:2.4公里 步行時間:約1.5小時 步 道 口:流籠腳 可搭乘前往九份、金瓜石之客運在流籠腳站下車,再向前步行約五分鐘可看到琉瑯路觀光步道的字碑即為步道口 瑞芳往九份公路,過往侯硐岔路後,約二分鐘及可見登山步道口 沿途景觀:步道沿途景觀屬低海拔闊葉林,可欣賞到成群的筆筒樹、蕨類植物、杜鵑花、、、等植物,春夏時則有成群蝴蝶飛舞,當天氣晴朗時還可眺望碧藍色的海洋。
注意事項:昔日的琉瑯頭已改建為休憩廣場,可在此稍作休息五年級學習步道----- 頌德公園 -----頌德公園在(1917)年為歌頌顏雲年的功績而設立1914)年顏氏自藤田組取得礦山經營權,開放採掘,實施分級包租制,與包租者分享利益安頓礦工生活,如此享的制度下又再次締造第二次黃金盛產礦產沒落後成本不敷,顏氏家族欲關閉礦山,因感念九份多數礦工生計,遂延後數年,安頓礦工生計後於(1971)年關閉礦山結束黃金歲月1987)年一些外來藝術工作者向縣政府提出「九份藝術村」的構想,希望將九份建立成類似紐約蘇活區的藝術城,但因構想未能與當地環境配合,最後無疾而終,只留下些許藝術家的作品遂置於頌德公園內供遊客觀賞五年級學習步道沿途生態沿途生態 構樹 別名:鹿仔樹、楮樹、紙木、噹噹樹、榖漿樹 性狀:落葉性中喬木 特徵:小枝密生短毛;葉心狀卵形,紙質,粗 鋸齒緣,常呈3-5深裂,表面粗糙,托葉廣披針形;花雌雄異株,雄花序葇荑狀,呈圓柱形,由多數密集的雄花所組成;花序為球形的頭狀花序,花柱絲狀,稍帶紫紅色,子房有肉質性柄;聚合果球形,成熟時各小果迸開,呈紅色 介紹:構樹的分布範圍可以從海平面一直到中 海拔地帶,但它似乎喜歡長在有人煙的地方,因為它們對人有不少的好處。
首先是它的葉是麋鹿的佳餚,間接給人帶來好處;它的樹皮富含甚長的韌皮纖維,可用於造紙特別是來製造每年大量進口的鈔票紙;而紅熟可愛的聚合果帶甜味,可以當野果生食;在藥用方面,它的種子為強壯劑,能壯筋骨、明目、健胃,根為傷科藥及利尿劑,葉能治風溼及疝氣等;幾乎全身每一部分都能利用 刺莓 別名:刺波、虎婆刺、台灣懸鉤子、虎蕾刺 性狀:灌木 特徵:羽狀複葉,3~5小葉,頂生小葉 最大,葉緣有雙重鋸齒,莖全株密生倒鉤刺,多毛;白色花朵,頂生或腋生,單朵或成對,萼片深鋸齒,裂片三角卵形,有長毛,內有白色茸毛,花瓣5枚,圓形;漿果由多數小核果組成,熟時為紅色 介紹:刺莓分布於平地、山區路旁、原野、廢耕地,是低海拔地區最長見的懸鉤子屬植物之一,多見群生,酸甜有勁的果實是主要特徵,不僅人類愛吃,連鳥、獸和昆蟲也都非常愛吃,是許多小動物的重要實物來源五年級學習步道二年級學習步道 五節芒 別名:寒芒、芒草、菅草 性狀:多年生草本 特徵:地下莖非常發達,莖節處常有粉狀物,葉緣含有矽質,能割傷皮膚;圓錐花序大型,長約30-50公分,小穗成對著生,但是穗柄不等長,在基部長有成束的紫紅色毛,具有兩朵小花,雄蕊3枚,花柱2枚,穎果長橢圓形。
介紹:五節芒分布於全省低海拔山野、溪流旁、荒廢地,它是個闢荒英雄,每當山林裏有塊崩塌的坡地或河床,或是被人開墾的裸露地,它的種子就會悄悄的空降,展開一部艱辛的拓荒史即使是土壤不穩定,養分貧瘠、風勢強勁、豔陽曝曬等環境,都打擊不了它;而且它還會使用秘密武器——地下莖,一分一寸地慢慢拓展它的領土,如果你想請它離開,恐怕得花上一番功夫秋天一到,開起那一把把白色的芒花,蒼茫一片,令人倍感蕭瑟與淒美,更增添了一絲絲秋日的涼意 杜鵑 別名:滿山紅、映山紅、躑躅 性狀:常綠或落葉性灌木 特徵:有原生種和雜交種,品系繁多高50-500公分;葉形多變,橢圓形、卵圓形、披針形、三角狀卵形等,全緣,有些被有密度不一的毛茸,有些則光 滑無毛,葉片大小、厚度、質地等亦極富變化春至夏季開花,花冠漏斗形、鐘形、管形等,花形、花序及花色均有各種變異;雄蕊數目亦因種而有不同;單瓣種較易結蒴果,種子細小 介紹:全省各地均有栽植和野生杜鵑,性喜冷涼、能耐低溫,所以高山地區也不乏它們的成員以本省原生的二十餘種杜鵑花為例,絕大多數都生長在中海拔以上它們能在岩石裸露地、向陽草生地以及貧瘠的岩礫地間欣欣向榮;在高大針葉樹無法成林的森林界限以上,也無視於惡劣天候,儼然為山巔峻嶺的主宰,令山友們欣喜而肅然起敬。
杜鵑花根系淺薄,種子又小又多,偏愛酸性土壤,難怪能夠在土層薄弱的絕壁或岩石縫隙中生存若是你想種幾株在家中,可要為它準備酸鹼度在4.5-5之間的栽培土,宜鬆軟而通氣良好,若能保持環境冷涼潮濕,必定可使它生長旺盛五年級學習步道 蕺菜 科別:三白草科 別名:臭腥草、魚腥草 類型:多年生草本 特徵:莖略帶紅紫色,葉互生,葉呈闊卵狀心形,葉柄多為紅色花為頂生,穗狀花序,花呈淺黃色,有四片白色的瓣狀苞片 介紹:多群體生長於低海拔林緣路旁潮濕處,全身都有魚腥味,摘片葉輕揉一下便有腥臭味,但水煮後卻反倒鮮美可口,夏季時也有人用它來煮水飲用以解暑熱 紫花酢醬草 科別:酢醬草科 別名:鹽酸草、酸味草、三葉草 類型:多年生匍匐性草本 特徵:無明顯的地下莖,主莖粗大,上端長有多數小鱗莖葉由根際叢生,具長柄,小葉三片成倒心型花粉紅或紫紅色,花莖柔軟多汁,冬春季為盛開期 介紹:紫花酢漿草生長於全島低海拔山野、路邊及荒廢地,是舊時兒童的童玩材料,偶爾發現有四片小葉的植株,更是被視為珍貴的幸運草 草嬋 科別:蟬科 特徵:體長約十四至十七公釐翅膀顏色從翠綠、黃綠到黃褐色均有、個體差異很大 介紹:草蟬是低海拔與平地草叢間常見的蟬種,成蟲出現於春、夏兩季,經常在草叢等綠葉間活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