蝙蝠侠三部曲赏析.doc
36页蝙蝠侠三部曲赏析 06年我在英国,那时候刚高一的我跟一个同龄的法国姑娘有一场交谈,当中她问我:你喜欢什么电影?当时还走卡哇伊小男生路线的鄙人立刻想起了半个月前在济南一家现在已经倒闭的电影院里看过一场名叫超人归来的电影,恰好英文名我知道(Superman Returns),当时我那个蹩脚的词汇量让我处在一个“赶紧说一个以防尴尬”的境地,就脱口而出她眼神中的失落我大概能感受到,大概在她印象里,所谓的“超级英雄电影”与幼稚是划约等号的想不到六年过去了,自认思维水平与当时不可同日而语的我会真的为一个超级英雄系列如此执迷,我想,这就是诺兰的功力 纵观诺兰迄今为止的几部电影(当然其实我没没看过前两部),实际都是“逻辑为表,情感为里”的,在铺陈的悬念、庞杂的叙事、缜密的逻辑背后,是一个又一个近乎偏执狂的角色,为了自己内心最隐秘的动机疲惫而倔强地找寻着自己,为了实现自己内心的“保险柜”里面那一个隐秘的心结做着疯狂却不失逻辑的抗争蝙蝠侠也不例外,他的偏执、痛苦和负罪感驱使着他完成了伟大的事业,而比“英雄”本身更重要的是,在成为英雄的过程中,那个曾经消沉、悲伤、脆弱的贵族男孩完成了真正意义上的成长。
他不停偏离着人生航道,却又一次又一次回归,每一次都带着憧憬和憧憬的无力在力量和智力的角逐中坚守,个中滋味实在令人唏嘘 蝙蝠侠系列的另一个主题是关于“社会向何处去”的讨论,其他主要人物也带着自己的动机和蓝图试图改变世界在一个几乎完全封闭的城市里,他们以此为据,或进或退,遑论正派反派,都指向了一场关于选择和博弈的“意识形态战争”世界是人民群众的,有时候他们会受限于有限理性和信息不对称而犯错,但最终他们选择了在电影世界观中看最好的模式,那就是仅仅在现有社会形态上面加入蝙蝠侠从这个角度来看,蝙蝠侠成功得很彻底 蝙蝠侠的自我实现和高谭市的艰难抉择是贯穿蝙蝠侠系列的两条主线,互为因果又平行发展,带着对人心、人性、人生和人类社会的深刻思考,铺开了一张宏大的叙事地图 《侠影之谜》的第一段故事交待了布鲁斯韦恩,我们的大男主整个人生历程的力量源泉:父母被害《侠影之谜》的主题是“蝙蝠侠是怎么来的” 《侠影之谜》开头介绍了韦恩家族,这个家族是典型的欧式贵族和你我身边的那些暴发户X二代不同,韦恩家族身上就有明显的欧陆遗风:那种为了某些形而上的追求而约束自己行径的力量,让人们想到了很多欧洲王室:强大的道德自律感、关怀弱势群体的使命感和承担社会责任的骑士精神。
年幼的布鲁斯韦恩就成长在这样一个环境当中韦恩家族,像很多百年老店一样,依靠着自己的理念聚拢了一批人,其中就包括了老管家阿尔弗雷德、智者福克斯和前两部当之无愧的女一号瑞秋 电影开始于布鲁斯坠井这一场戏,重点交代了托马斯韦恩这个人物,他的成熟和高贵,在这里表露无余注意到当自己儿子坠井之后,请注意他的一系列表现:亲自爬绳索下去救儿子,面对瑞秋母亲的道歉表现出丝毫不虚伪的宽容,然后用那一句倾倒众生的“Why do we fall”教育并安慰自己的儿子短短几个镜头,信息量非常大从他说完这句话时老管家赞许到甚至崇拜的眼神中,一个完美的父亲的形象就这样被建立了 此后就是父亲在自己设计并投资的轻轨上介绍自己的家族,父亲说,我们对这座城市心怀感恩,我们的今天都是这座城市给的,我们要报答它这可能是一种也许只有在基督教社会才有的高尚情操,人与历史建立起了一种形而上的联系,心怀感恩,而非空泛的、唯物的予夺关系在这里,高谭市这个城市,作为一个抽象的符号,已经上升到一种上帝的具象化的地步 于是在整个《侠影之谜》中,轻轨变成了联系韦恩家族和这座城市感情的纽带在蝙蝠侠出走的几年中,轻轨被荒废,象征着随着父亲的离世,家族与城市的这种情感的互动进入冰河期,但最后,蝙蝠侠却正是靠着这座轻轨拯救了城市,这里说明,布鲁斯韦恩对这座城市的感情与他的祖先都是一脉相承的。
而忍者大师 通过轻轨完成对高谭市的总攻,一方面也凸显了韦恩家族之于这个城市的重要性,另一方面也是忍者大师对当年托马斯韦恩阻击经济侵略的报复 悲剧就是把美毁灭给人看,这样一个完美的父亲,就在一瞬间死于非命在“谋杀小巷”,两声枪响改变了世界幼稚地讲,如果不是布鲁斯害怕蝙蝠而从剧院跑出来,他父亲就不会死(请参照佟湘玉佟掌柜)不过尽管这种推理看起来并不正确,肤浅,但是在小布鲁斯心里面埋下了种子,他陷入了深深的自责父母双亡,对一个这么大的孩子来说,是如此毁灭性的打击!世界充满了未知,他充满了恐惧,在这种情况下,自责是缓解痛苦的唯一方式 戈登警长这个人物出场了,他的出场在《侠影之谜》中是很僵硬的,根据剧场版漫画《蝙蝠侠 第一年》的介绍,警长来到高谭市应该是和蝙蝠侠海外游历归来的时间差不多在万念俱灰的小孩儿面前,这个笨嘴拙舌的警长也就只有一句“It’s OK”了不过这个当时看来可有可无的东西在《黑暗骑士崛起》中终于成为了一个重要的伏笔:最后时刻,戈登警长得知蝙蝠侠要以身殉城,他说,我从不在乎你是谁,可总该让市民知道他们的英雄是谁,蝙蝠侠回答说,做英雄有很多方式,比如给一个绝望的男孩披上外套,让他知道还有另一个世界在等着他。
《黑暗骑士》里面布鲁斯韦恩飞车救了Reese(发现他是蝙蝠侠并意图敲诈他的工程师),戈登警长还冷嘲热讽说你这样的大人物都不看电视吧,此情此景,不知大警长现在在想什么? 好在人在成长,如果布鲁斯韦恩的世界观一成不变,他很有可能就变成一个自闭的男孩儿但几年过去了,他开始把仇恨外在化:那个杀死他父母的凶手,变成了自己仇恨的对象,他开始用仇恨代替自责以缓解痛苦,这也是蝙蝠侠后来的生命里一直潜藏着黑色和暴力元素的根源,他知道,一定要这个人付出代价,他必须死当然,这个想法还是偏颇的 灰暗的大学生活行将结束时,郁郁寡欢的布鲁斯来到了凶手的减刑听证会,他想靠着青春期的躁动一泄多年的痛苦他对这么做的代价一知半解,那就是法律的制裁,不过在他眼里,这些都比不上良心对他多年的折磨但他此时不知道,如果当初这一枪下去,他将失去的不只是自己的自由或者生命,更有可能是这个家族的声誉他失败了,费康尼的杀手抢先了,表面上,布鲁斯此刻又欣慰又失望,一方面仇人这么便宜地就死了,另一方面仇人不是自己杀的深层次里面,他开始想到一个词:规则 从前两部来看,规则这个词是诺兰最想在电影里探讨的,小丑无原则地破坏规则,瑞秋狂热者般地坚守规则,哈维利用规则实现公平,忍者大师无视规则清洗种族,当然,还有蝙蝠侠超越规则去维持规则,并且自己设定了一个最低规则,然后不依靠规则而依靠自律来维系它……每个人的规则观直接决定了他的立场。
不过很遗憾的是这条线在《黑暗骑士崛起》里面断了,塔利亚和贝恩本质上是忍者大师的延续,而猫女果不其然是一个有理想无蓝图的小人物,约翰布莱克是蝙蝠侠世界观的继承人,没有一个角色提出了新的“社会理想”,这是《黑暗骑士崛起》非常令人遗憾的地方话说回来,此时布鲁斯想的是,自己家族的命运、仇人的命运都深深地被这个叫做规则的东西束缚着,规则让他不能复仇,可规则又纵容其他人滥杀灭口一如《黑暗骑士崛起》里面,戈登警长对约翰说,当这个体制已经腐败到坏人逍遥法外好人却失去自由,面对这个困惑,布鲁斯迷茫了 布鲁斯和瑞秋的对手戏是电影的第一个逻辑高潮瑞秋,作为美国大学培养出来的法律工作者,身上带有一些明显的书生意气:她迷信法律,坚守法理之光,甚至为了自己的目标不肯妥协,她显然并不畏惧现实的情况给她的梦想造成的阻碍,她坚信,只要把坏人都绳之以法,社会就能变成最理想的状态她的原话,叫“harmony”,翻译成中文就是“和谐社会”布鲁斯不同,他显然还处在以牙还牙的初级阶段,情绪化地认为杀人就该偿命,这是没商量的,他不去考虑这件事对社会有什么后果,他认为,仇恨就是两个人之间的事 瑞秋发现自己青梅竹马的男朋友竟然认识水平还停留在小学生阶段,怒不可遏地打了一个耳光,抛下了一句“你父亲以你为耻”。
这里瑞秋甩出了他们万恶的资本主义知识分子都喜欢干的一件事:下定义只有法律才能维系Harmony,复仇只能让你自己感觉好一些,从这里看,她的认识水平比后来以复仇终结内心痛苦的忍者大师强多了 这一剂社会药方是蝙蝠侠里面最为简单粗暴的一个,尽管提出它的是一个姑娘:那就是如果社会法制失灵而无效率,那就加强法制建设,执法必严违法必究不过似乎瑞秋自己也对自己的这个蓝图没有什么信心,《侠影之谜》里面她在酒店门口看到了搂着欧洲豪放女“Swimming”归来的布鲁斯,布鲁斯说,你不可能一个人改变世界(当然这是违心的话),而瑞秋的回答是“What choice do I have”这份执着像极了欲要搬走太行王屋的愚公,明知不可为而为之,态度很伟大,效果很一般,根本原因在于,瑞秋并没有超越体制的能力,无论是武力上还是经济上,所以她的伟大抱负只能通过体制内的手法解决 这个耳光多少让布鲁斯明白了一个事实,那就是,导致父亲离世的直接凶手和根本凶手不是一个人,而罪魁祸首是那些带头违反规则,让法制和正义颜面扫地的恶棍们是他们让这个社会没有了希望,人们不再相信正义,只相信私利,才逼出了一个杀死父亲的凶手。
就像咱们大家以前小学班级里面,那几个带头违反纪律的小孩儿一样,是他们让每个人都觉得违反纪律没什么大不了的,这个班就乱了……某一个凶手的出现是一种偶然,但是那个凶手出现的原因,却是必然起码在那一刻,布鲁斯被说服了,他冲进去对自己新发现的罪魁祸首示威,想证明自己并不害怕,不过但凡急于证明自己不XX的,一般心里其实都XX得不行,这个我想各位都有所体会 布鲁斯和费康尼的对手戏我认为是《侠影之谜》里面最精彩的一段,费康尼作为一个黑道头子,比后作那个憨厚的Maroni牛逼多了我不怕你那是你不了解我,傻叉!你以为你爸妈被杀了你就了解人间疾苦了?(注意这里费康尼用的词是mommy and daddy,充满了屌丝阶级对高帅富的鄙夷)你永远不了解我们的世界,人总是会恐惧自己不理解的东西!”费康尼让我们未来的大英雄颜面扫地他告诉布鲁斯的是,你不怕我,因为你根本不了解这个世界,因为你根本没有生存的压力,你从未体验过绝望的痛苦,你当然拥有无所畏惧的自由可是,爷还是随时能要你的命,这中威势和权柄是老子我腥风血雨若干年拼出来的,是你拿多少钱也买不来的,等你弄清楚这个,你就怕了这是一个嚣张的中年对一个小愣头青毫不留情面的教育! 布鲁斯无话可说。
但是我想那时候他想明白了一些,每个人,面对未知的环境,总要经历从无知者无畏,到知之者甚畏,再到全知者无畏这三个阶段回想我08年上大学之前,因为高考考得很牛逼,我也曾经自大到觉得大学无非就是这么回事儿,斗胆报了最有挑战性的数学系,后来真的开始学了,才发现原来不是这么回事儿,自己的确低估了这个“科学王冠上的鸟屎”,开始对数学非常恐惧,谈莱布尼茨拉格朗日伽罗瓦高斯而色变费康尼说的,就是这个过程但是现在大四马上要毕业了,回头想想,如果当时沉住气,慢慢去了解,数学其实没什么可怕,当我们了解得多了,恐惧就没了从根本上讲,恐惧来自不确定,这一点印度哲学家克里斯穆纳提在著作「On Fear」当中有讨论过 无论布鲁斯当时有没有了解,但是凭借着少年证明自己的愿望,他启程了,深入犯罪团伙内部,亲自去犯罪,来到了世界最黑暗的地方,此处略去敏感词五千字此时的他,试图在自己的内心求索一个稳态,通过“了解”消除畏惧,因为一方面,仇恨每天在困扰他,心里的魔鬼逼他复仇以图一时之快,另一方面,自己对规则的敬畏和家族遗传的道德自律在束缚着他,两方面的力量纵横交错,蝙蝠侠大人心力交瘁用后来忍者大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