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卓越铸就品质 创新实现价值.docx
15页卓越铸就品质 创新实现价值 北京师范大学产业是依托着这所百年学府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强大的学科科研优势、丰富的教育服务资源,伴随着学校日新月异的建设和发展,从无到有,由积弱到渐强,逐步振兴和发展起来的从早期的机电厂、电子厂、印刷厂,到科技开发总公司、产业总公司、资产公司,北京师范大学产业按照国家和教育部的指示和要求,与时俱进,开拓进取,在不断调整中发展壮大在新的历史时期,北京师范大学产业的功能定位更为具体和明确,即调动并整合一切产业资源,形成合力,突出优势,努力获取经济效益,给予投资人最大的利益回报,支持学校的跨越式发展 2007年12月,经教育部批准,北京师大资产经营有限公司正式成立作为由北京师范大学出资的国有独资一人有限公司,公司以学校投入的全部国有经营性资产作为法人资产,代表学校对外投资,并对学校对外投资形成的股权资产进行统一的经营和管理,维护学校权益,承担国有资产的增值保值责任公司实行独立核算、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独立承担经济和民事责任,以其投入的资产控股、参股下属企业,并对企业行使投资股东的权利公司同时承担着调整、整合学校产业资源的责任按照教育部“非改即撤”的原则,公司对于长期经营不善的企业坚决给予关闭,对同类企业进行重组。
经过清产核资,调查摸底,共对15家企业进行了清算,8家企业进行了资产重组,2家企业的股权进行了挂牌转让,2家企业进行了股份制改造,并对1家对外投资层次多、产权关系复杂、涉及资金量大的企业停止了经营活动通过“关、停、并、转”,北京师范大学产业真正实现了“轻装上阵” 作为一所以教师教育、教育科学及文理基础学科为主要特色的综合性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产业从起步就处于先天不足的状态,基础薄弱,经营分散,规模不大,效益低下,难以形成整体的强势和竞争力如何利用学校的学科优势和教育资源,探索出一条具有自身特点的产业发展之路,是摆在北京师范大学产业人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在教育部及学校有关文件精神指引下,北京师范大学积极推动产业规范化建设和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建设,通过调整、整顿、改制、划转等工作,逐步形成文化出版产业、教育服务产业、科技产业、资源服务产业及文化创意产业等几大相对稳定的业务模块,并结合学校产业的实际情况,明确了做“强”文化出版产业、做“大”教育服务产业、做“精”科技产业、做“实”资源服务产业、做“新”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思路,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年上缴学校利润每年都达到1亿元以上,有力地支持了学校的改革和发展。
一、 做“强”文化出版产业 在北京师范大学产业系统中,出版集团无疑是潜力巨大、发展迅猛,在业内最具强势和竞争力的产业单位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集团成立于2007年,是国内高校第一家以教育出版为核心业务,集图书、期刊、音像、电子、网络、印刷、合作办学、教育培训等多介质产品于一体的现代出版集团,成员单位包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有限公司、安徽大学出版社有限责任公司、北京师范大学音像电子出版社有限责任公司、北京京师数字传媒有限公司、北京京师普教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北京京师印务有限公司、《中国教师》杂志社、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科学研究院 五年来,北师大出版集团始终坚持以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在全国文化体制改革大潮中抓住机遇,解放思想,勇于实践,开拓创新,深化改革,实现了跨越式发展,2012年,生产总值突破20亿元,已经成为名符其实的大型国有企业,利润总额继续扩大,资产规模继续扩大,呈现出了健康可持续的发展态势其核心企业北师大出版社2012年销售码洋达15.12亿元;净资产收益率、营业利润率、净利润率等指标与同行业上市公司相比均名列前茅,尤其是人均利润远远高于同行业水平。
在销售业务总量激增的情况下,退书率、库存数、管理费用均保持低位,实现了又好又快的发展安徽大学出版社2012年销售码洋达1.69亿元,资产总额同比增长13.07%,核心竞争力大大提高,合资重组后的优势初步显现北京京师普教公司2012年销售码洋达3.14亿元,比2010年公司成立时的销售码洋实现翻番;利润同比增长30.89%,不仅成功遏制住了出版社助学读物图书下滑的趋势,而且实现了国有资产的保值和增值2007年,完成北师大音像社人员重组和技术性改造,2008年成功扭亏为盈,2012年生产产值破亿元大关2007年,完成京师印务公司技术性改造和股份化改造,2008年成功扭亏为盈,2012年工业生产总值破亿元大关;同时,富有前瞻性地开创绿色印刷、数字印刷,目前,京师印务公司已经获得了北京地区第一批10家绿色环保印刷资质,并与北大方正电子有限公司合作建立了喷墨数字印刷示范基地 经过五年的改革发展,北师大出版集团成立时设立的改革目标已经全部实现:图书结构转型已经完成,经济结构转型初见成效;营销体制改革已经完成,营销体系重建正式启动;分配体制改革已经完成,单品种图书成本核算已经实现;人员结构转型已经完成,人才队伍建设正在推进;顺利完成安徽大学出版社的合资重组,适时、适度跨地区经营已经实现;顺利完成北师大音像社的人员重组和技术性改造,适时、适度跨媒体经营已经实现;顺利完成京师印务公司的股份制改造和技术性改造,控股成立京师普教公司,适时、适度跨所有制经营已经实现。
同时,北师大出版集团社会地位明显提升,囊括“全国文化体制改革先进企业”和“全国文化体制改革工作先进个人”双项大奖,囊括“中国出版政府奖先进出版单位奖”“中国出版政府奖优秀出版人物奖”“中国出版政府奖图书奖”三项大奖,荣获“全国百佳图书出版单位”称号,成为国家一级出版单位 未来五年,北师大出版集团将继续坚持以图书出版为主体,音像电子网络出版和印刷产业为两翼,以教育出版为主体,专业出版和大众出版为两翼的发展思路;继续坚持适时、适度进行跨地区经营,适时、适度进行跨所有制经营,适时、适度进行跨媒体经营,适时、适度进行多元化经营的发展定位;继续坚持不断扩大生产规模、提高经济效益和改善员工生活相结合,面向市场和为学校教学、科研服务相结合的原则,以优质教育资源的集成、开发、提供和服务为宗旨,以数字出版为先导,以内涵发展为主、外延扩张为辅,出效益、出精品、出人才,使北京师范大学出版集团成为特色鲜明、规模适度,国内顶尖、国际知名的现代文化企业 二、做“大”教育服务产业 依托综合实力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的教育学科优势,北京师范大学在中国教育科学研究、国家重大教育政策咨询、教育学术人才培养、教育培训等诸方面都具有权威性和引领作用,其中教育培训服务作为北京师范大学产业最具特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全国范围内具有其他高校无可比拟的影响力。
鉴于学校培训机构众多,隶属关系复杂,管理不够规范,加之社会上各类培训力量鱼目混珠、竞争激烈,北京师范大学决定以资产公司直接管理的教育培训中心为主体,进一步整合校内教育培训资源,形成合力,打造品牌,将教育培训中心构筑成具有专业品质和权威性的公共服务平台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培训中心的前身可追溯到上世纪80年代,经过几十年的发展,目前已成为学校唯一授权和认可的从事各类教育培训、继续教育、职业教育、国际教育交流与合作、合作办学的专业教育服务机构中心”采取事业部制的治理结构,在业务上,按学前教育、继续教育、国际交流与合作划分三个模块并分别设立相对应的事业部,“中心”以合同契约授权委托经营的方式进行管理;北京师大励耘教育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作为“中心”的业务合作单位,主要开展区域教育服务、学校发展服务、教师培训、校长培训、心理健康教育和职业技能教育,仍归属资产公司直接管理,“中心”与之形成业务指导关系在地域上,以设立“分中心”的形式扩大规模,占据市场份额,寻找差异化服务,提供满足当地发展需求的产品和服务中心”力图从提供单一的教育培训服务,发展到集办学、教育培训、教育咨询、教育软件开发等为一体的系统化服务,着力打造核心品牌和整体竞争力。
随着我国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推进,“中心”适时推出了“北京师范大学基础教育实验学校”服务模式,其基本内涵是:以“基于学校、为了学校、在学校中”为基本原则,以专家入校指导(陪伴研修)为主要方式,辅之以督导、评估、规划、管理制度创新、经验与信息交流、科研课题研究等手段,有针对性地对学校教师队伍建设及课堂教学管理给予全面的支持与指导据统计,先后加入“北京师范大学基础教育实验学校”阵营的有全国各地的近百所中小学校此外,“中心”还与各地合作建立北京师范大学基础教育教师培训合作校近200所,中国基础教育网网络实验学校850所、教改实验学校120所 “中心”整合以后,相继推出了“北京师范大学名师名校长(园长)培养工程”、“北京师范大学教师专业化发展实验区”、“励耘教育援助计划”、“百名中小学卓越校长培养工程”等项目,在全国产生较大影响,实施范围遍及十多个省、市、自治区中心”定期举办的“京师教育论坛”和“中国基础教育高峰对话”,是目前国内较为著名的教育论坛,为教育行政官员、教育理论工作者、中小学校长和教师之间的沟通与交流搭建了理想平台 “北京师范大学教师专业化发展实验区”项目是基于“2011计划(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为加强高校与地方政府之间的协同创新,由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培训中心独立设计并实施的。
该项目的核心内涵在于把教师专业化发展和区域教育整体发展以及区域内特色学校(幼儿园)的打造紧密地结合在一起,使彼此之间形成良性互动,以期构建一个三维立体的教师专业化发展模式,并且以集团化、系列化的支持与服务,推进区域内学校(幼儿园)的整体发展从2010年开始,“北京师范大学教师专业化发展实验区”项目在海南、甘肃、江苏、新疆以及浙江等地全面推广,并在河北、安徽、甘肃、四川等地逐步开展全面区域教育战略合作 针对幼儿园的培训和服务需求,“中心”学前教育事业部自主研发了新标准体系幼儿园合作模式,并建立起集品牌推广、运营管理、课程体系、培训体系为一体的服务模式,服务范围辐射全国十几个省市和地区 为更好地促进中小学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培训中心对过去十几年我国中小学教师培训工作进行了全面回顾与反思,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创新培训方法和手段,丰富培训内涵,使培训工作的科学性和有效性不断提升多年来为全国各地培训校长、教师、教研员以及教育行政干部累计达15万人次教育培训已成为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培训中心服务地方基础教育最有效的手段之一 三、做“精”科技产业 作为北京师范大学产业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科技产业同许多兄弟院校相比,同样存在着基础弱、规模小、效益低、整体竞争力较差的问题。
学校审时度势,指出科技产业要坚持走“小而特”的发展道路,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依托大学科技园及有关科技平台,确定主营业务和核心业务,突出特色,打造精品,用“拳头”产品来占领市场,并引领科技产业的发展 北京师范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位于海淀区学院南路北师大南校区,交通便利,地理位置优越,周边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密集,人才技术优势十分明显,有着良好的科技文化氛围园区占地面积6公顷,已有孵化面积4万平方米,园区规划一期6万平方米的孵化大厦已经落成,新的园区规划正在逐步实施之中,规划建筑面积将达到20万平方米2001年成立的北京师大科技发展有限责任公司作为科技成果转化及产业化的对外合作平台,促进了园区多方位持续的发展,目前已有20多家高新企业及留学生创业企业入驻园区2011年,北师大科技园正式进入中关村科学城项目北师大科技园以研究机构重点实验室为平台,形成了五个特色孵化器:现代放射性化学药物技术孵化器 、新材料技术孵化器 、城市防沙治沙与水土保持技术孵化器 、教育信息与远程教育技术孵化器和文化科技产业孵化器 首都科技条件平台――北京师范大学研发实验服务基地由北京师大资产经营有限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