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因物说理散文写作图式及运用.docx

11页
  • 卖家[上传人]:I***
  • 文档编号:229149433
  • 上传时间:2021-12-25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35.23KB
  • / 11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因物说理散文写作图式及运用 贺克春世界上的道理千千万,世界上的事物万万千,可以这样说,所有的道理都可以在事物中找到,或者说,所有的说理散文都可以用某些事物来阐释说理本身是枯燥的,尤其是中学生,形象思维比抽象思维活跃,写写事物,写写围绕事物的事件,然后顺理成章地过渡到对道理的阐述和证明,这样的说理散文,论据充足,形象生动,有人物,有事件,让人读起来情思涌动,回味无穷以小见大和联想是说理散文常用的表达技巧,因物说理散文也概莫能外因物说理散文就是指一种通过对物的描摹、分析、感悟,从而表达出具有普遍意义的道理的散文因物说理的“物”只是说理时的凭借,因此描写要精要,要为说理服务,讲道理才是文章的重点一个小小的“物”,一个深深的“理”,“物”可以是平凡的、常见的,但“理”应该是独到的、新颖的、有穿透力的物”与“理”紧密的内在联系,往往通过联想自然贴切地表达出来例如《我的空中楼阁》借助于栖居的小屋寄托了作者热爱自由快乐的生活,保持独立人格的思想感情《病梅馆记》借写梅揭示了压制人才、摧残人才的社会现实,借“梅”表达了解除人才束缚、恢复人才生机、解放人才个性、改革沉闷政局的强烈愿望,充分展示出作者要不顾一切来“疗梅”、“护花”的自我牺牲精神。

      一、因物说理散文的构思及其图式说理散文往往以联想为核心,分为三个构思环节:“由头”发起——联想思索——回扣“由头”1)“由头”发起由头”是引发思索感悟的一个触发点因物说理议论散文的“由头”非常重要,因为“物”须及人,与人没什么关系的“物”拿来毫无用处因此,发起“由头”易,引发联想难所以,好的“由头”是因物说理散文成功的基础2)联想思索这是文章的核心部分,关键在两个思维层面:由物及人,由人及理联想思索”不是胡思乱想,而是要有这两个层次其中“由人及理”部分还可以再联系相关事例、名言(论据)进行分析3)回扣“由头”第二部分要“放得开”,行文到最后要“收得拢”即再由理及人,回扣“由头”之物下面以林清玄的散文《松子茶》为例来加以说明:朋友从韩国来,送我一大包生松子,我还是第一次看到生的松子,晶莹细白,颇能想起“空山松子落,幽人应未眠”那样的情怀松子给人的联想自然有一种高远的境界,但是经过人工采撷、制造过的松子是用来吃的,怎么样来吃这些松子呢?我想起饭馆里面有一道炒松子,便征询朋友的意见,要把那包松子下油锅了朋友一听,大惊失色:“松子怎么能用油炒呢?”“在台湾,我们都是这样吃松子的罪过,罪过,这包松子看起来虽然不多,你想它是多少棵松树经过冬雪的锻炼才能长出来的呢?用油一炒,不但松子味尽失,而且也损伤了我们吃这种天地精华的原意了。

      何况,松子虽然淡雅,仍然是油性的,必须用淡雅的吃法才能品出它的真味那么,松子应该怎么吃呢?”我疑惑地问即使在生产松子的韩国,松子仍然被看作珍贵的食品,松子最好的吃法是泡茶泡茶?”“你烹茶的时候,加几粒松子在里面,松子会浮出淡淡的油脂,并生松香,使一壶茶顿时津香润滑,有高山流水之气当夜,我们便就着月光,在屋内喝松子茶,果如朋友所说的,极平凡的茶加了一些松子就不凡起来了那种感觉就像是在遍地的绿草中突然开起优雅的小花,并且闻到那花的香气,我觉得,以松子烹茶,是最不辜负这些生长在高山上历经冰雪的松子了松子是小得不能再小的东西,但是有时候,极微小的东西也可以做情绪的大主宰诗人在月夜的空山听到微不可辨的松子落声,会想起远方未眠的朋友,我们对月喝松子茶也可以说是独尝异味,尘俗为之解脱我们一向在快乐的时候觉得日子太短,在忧烦的时候又觉得日子过得太长,完全是因为我们不能把握像松子一样存在我们生活四周的小东西朋友的话十分有理,使我想起人自命是世界的主宰,但是人并非这个世界唯一的主人就以经常遍照的日月来说,太阳给万物以生机和力量,并不单给人们照耀;而在月光温柔的怀抱里,虫鸟鸣唱,不让人在月下独享即使是一粒小小松子,也是吸取了日月精华而生,我们虽然能将它烹茶,下锅,但不表示我们比松子高贵。

      佛眼和尚在禅宗的公案里,留下两句名言:水自竹边流出冷,风从花里过来香水和竹原是不相干的,可是因为水从竹子边流出来就显得格外清冷;花是香的,但花的香如果没有风从中穿过,就永远不能为人体知可见,纵是简单的万物也要通过配合才生出不同的意义,何况是人和松子?我觉得,人一切的心灵活动都是抽象的,这种抽象宜于联想;得到人世一切物质的富人如果不能联想,他还是觉得不足;倘若是一个贫苦的人有了抽象联想,也可以过得幸福这完全是境界的差别,禅宗五祖曾经问过:“风吹幡动,是风动?还是幡动?”六祖慧能的答案可以作为一个例证:“不是风动,不是幡动,是仁者心动仁者,人也在人心所动的一刻,看见的万物都是动的,人若呆滞,风动幡动都会视而不能见怪不得有人在荒原里行走时会想起生活的悲境,大叹:“只道那情爱之深无边无际,未料这离别之苦苦比天高而心中有山河大地的人却能说出“长亭凉夜月,多为客铺舒”,感怀出“睡时用明霞作被,醒来以月儿点灯”等引人遐思的境界一些小小的泡在茶里的松子,一粒停泊在温柔海边的细沙,一声在夏夜里传来的微弱虫声,一点斜在遥远天际的星光……它们全是无言的,但随着灵思的流转,就有了炫目的光彩记得沈从文这样说过:“凡是美的都没有家,流星,落花,萤火,最会鸣叫的蓝头红嘴绿翅膀的王母鸟,也都没有家的。

      谁见过人蓄养凤凰呢?谁能束缚着月光呢?一颗流星自有它来去的方向,我有我的去处灵魂是一面随风招展的旗子,人永远不要忽视身边事物,因为它也许正可以飘动你心中的那面旗,即使是小如松子 这是一篇典型的因物说理散文台湾作家林清玄是参禅的大师,本文也不例外,处处充满禅意,启发读者领悟生活的哲理由头”之物是“松子”,从对松子食用的错误认识到领略人生的真谛及理,这个“理”便是“灵魂是一面随风招展的旗子,人永远不要忽视身边事物”行文中,作者的思想经历了一个复杂的变化过程朋友带来松子建议“用淡雅的吃法才能品出它的真味”于是,用油炒松子变成泡茶,对月喝松子茶时展开联想思索联想:①松子烹茶的感觉;②由朋友的话“极微小的东西也可以做情绪的大主宰”想到人与世界的关系;③引用佛眼和尚的两句名言“水自竹边流出冷,风从花里过来香”,阐明纵是简单的万物也要通过相互配合才能产生出各自不同的重要作用的道理;④禅宗五祖与六祖慧能的问答引出人心所动的遐思最后两段回扣“由头”,用沈从文的话语得出结语作者从自身出发,由自身追寻人与周围世界的关系悟出人生至理——坦然地面对生活,不要在快乐的时候觉得日子太短,在忧烦的时候又觉得日子过得太长,而要像把握小松子一样把握存在我们生活四周的小东西。

      富有思辨性由此看到物本身并不代表什么,关键是人心所动由世事之理上升至人的本心,可见其深刻如果用图式加以呈现,可以这样表示出来:由物“松子”引出话题+与朋友喝松子茶感悟“人与世界”的关系并阐述+联系佛语探讨人心所动的内在动机+素材印证+提出观点这一图式也是对因物说理散文三个构思环节的精彩运用二、因物说理散文的模考例文分析在一次以“留一点空间”为题的高三模拟考试中,一位同学在考场上成功运用了因物说理散文三个构思环节,获得了作文满分留一点空间①极爱丰子恺先生的一幅漫画,标题是句诗:小桌呼朋三面坐,留将一面与梅花②好一个“留将一面与梅花”!③雅趣如此,竟是坐也不用坐满的,反而留出这一点空间,看那月山梅枝隐隐月色梅影扶疏,方是真正的赏心乐事了吧④留一点空间,定是一种大智慧所谓“月盈则亏,水满则溢”者便是如此了吧若是完满到了极致,不是固步自封便只能是江河日下在艺术中,这便是让人失却了回味的余韵和悠长留白”一词,由此而生⑤留一点空间,留一面给梅花,不如说是留给自己心灵一片栖息地若桌边团团四人,多半就是吆五喝六地“筑长城”“抹骨牌”了,哪还有月白风清,品茗赏香的雅致?追求俗世繁华的人们更应该学会如此当生命中只剩下奔波劳碌,人人都在期盼一种完满人生——有家有室,养尊处优的物质生活的境界时,我们要把自己的心放在哪里?不妨给自己的心灵留一点空间,这便是心灵的自由,诗意的栖居。

      不戚戚于贫贱,也不汲汲于富贵,这并非坚守安贫乐道,而是一种乐天知命的豁达⑥因为,在工业文明高度发达、人口极速膨胀的今天,我们的生存空间越来越小了古人的屋宇,檐下有衔红香归梁的燕,庭中有“绿叶发华滋”的树庭院深深,那不仅是人自己的居所,更是万物万生的和谐如今呢?我们怕是一点空间都不留给它们了呢喃双燕一去不返,只剩下路边凄惶的树永远长不高⑦当我们独自挤在一方小天地里时,我们的心又在哪里呢?外部的物质世界我们无法改变,可是我们可以让自己的心不那么完全地被名利世俗所霸占,留一点空间给自己⑧周庄、李庄曾齐名天下后来,一个在不遗余力地开发中失去了水乡的灵秀,只剩喧嚣浮躁,另一个却在静默中保全了那一份质朴的本真⑨“五一”小休,静好光阴之下,将如山的高考复习资料弃掷一边,独自欣赏丰子恺先生的这幅漫画,做一回宁静的李庄,让周庄在万人拥堵的喧闹声中老去本文是一篇因物说理散文全文分为三个部分,紧紧围绕“‘由头引发——联想思索——回扣‘由头”这个关键构思逻辑设计物”为丰子恺的一幅漫画,“理”是“留一点空间保全质朴的本真”1)“由头”发起①-③段为开头部分,借助丰子恺一幅漫画的标题诗“小桌呼朋三面坐,留将一面与梅花”引起“留一点空间”的话题。

      2)联想思索④-⑧段为主体部分,由物及人,指出留一点空间是“一种大智慧”,是给自己的心灵留一片“栖息地”第⑥-⑦段借助古今对比,不同心境对比,分析“留一点空间”的重要性第⑧段用两个风景区进行对比,肯定李庄在开发中“留一点空间”保全了一份质朴的本真3)回扣“由头”第⑨段为结尾部分,回扣丰子恺的漫画,写在高考重压之下,“我”“将如山的高考复习资料弃掷一边”,给自己留一点空间,“做一回宁静的李庄”,形象且有余韵如果用图式来表示,本文行文思路应该是这样的:由物“漫画”开头点题并阐述+由物及人深度分析+古今对比由人及理+素材印证+联系自我回扣由头三、因物说理散文的文题训练2014年“苏教国际杯”江苏省第十四届中学生(高中组)作文大赛初赛作文题目为:子在川上曰该题目来自论语《子罕》,原是“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意思是指时光像流水一样一去不复返面对这个只取“子在川上曰”这个没观点只有情境的作文题目,一般参赛学生很难下手但我们无妨借用因物说理散文的写作策略来构思一篇子在川上曰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川即河流,有动人的线条,它流畅、贯通、空灵,它智慧、伟大,它造就了文明它源源不断,滚滚不止,亦是文人墨客倾爱之物。

      在我看来,思想便如同这河流流淌在人间,贯穿了中国几千年的古老文化思想如同这河流般流畅,是河流孕育了智慧,它是文明的发源子在川上曰,圣人的光芒普照大地,圣人的光辉超越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一股思想之潮便在此处流转这是智慧的发源,文明的新的开始,儒家经典学说便流淌在中华大地 思想又如这河流般贯通他,公元前251年任蜀郡守,一直苦于四川的旱涝于是他总结出了“深淘滩,低作堰”的心得,这永远水气淋漓的学问都江堰这一伟大水利工程造福了直至今日的人们,而正是他——李冰,让这股股河水都精神焕发,合在一起踊跃着飞奔的力量当水遇到江心的分水堤,刷地一下一分为二,得以治流后人把李冰的雕像立在河中来纪念他他大智又大巧,死于两千多年前,却明明还在指挥他以老农的思想,进入了最澄澈的人类思考学都江堰,为民众送出了汩汩清流,永远地滋润着中华民族思想如这河流一样源源不断、滚滚不止一朝又一朝,一代又一代,多少文人墨客对着这滔滔不绝的流水抒写自己的情怀有“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