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优秀的小学语文优质公开课获奖教案设计设计.docx

20页
  • 卖家[上传人]:大米
  • 文档编号:537354775
  • 上传时间:2023-07-08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26.56KB
  • / 20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优秀的小学语文优质公开课获奖教案设计设计 优秀的小学语文教案设计1 教学目标 1.认识“劈、浊、丈”等7个生字,会写“微、劈、缓”等13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用自己的话复述课文 3.读懂课文,体会盘古的献身精神,培养想象力,积累课文中优美的词句 教学重点 1.引导学生了解盘古开天地的故事内容,体会盘古的奉献精神,激发阅读神话故事的兴趣,培养想象力 2.学后能用自己的话讲述这个故事 教学难点 能用自己的话讲述这个故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和会写生字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用自己的话复述课文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设计 一、谈话导入 1.(播放音乐)(课件出示2)师:在人类悠远的历史长河里,流传着许许多多动人的故事,这些故事你知道吗?(课件出示3:古代神话故事图片) 指名回答后出示答案 师:这些故事之间有什么共同点? 生:都是神话故事;都是成语;都写了谁干什么。

      2.今天我们要认识另一位神话中的人物——盘古,学习他“开天地”的故事板书:12盘古开天地) 二、初读感知 1.自由朗读课文,借助注音认读生字然后,同座互读互查 2.分析记忆字形教师要鼓励学生开动脑筋记忆 出示生字“劈、浊、丈、隆、肢、躯、液”(课件出示4) 劈:不要只读一半,不要读成“pì”; 浊:不要只读一半,不要读成“chónɡ”; 隆:“隆”和“降”是形近字,不要读成“jiànɡ”; 躯:“躯”和“区”是形近字,都读“qū” 3.书写指导 出示生字“劈、缓、浊、丈、撑、竭、累、血、液、奔、茂、滋、宗”(课件出示5) 指导书写:“缓、浊、撑、竭、液、滋”都是左右结构的字,书写时都要左窄右宽 指导学生按笔顺规则写字,并注意学生的写字姿势 4.找出多音字,组词识记 5.指名接读课文,纠正读音二三自然段重点齐读) 6.师:同学们读了课文,对课文的题目有了哪些理解?(简单说说)课文的哪句话是直接写“盘古开天地的”,画出句子,读一读。

      反馈“人类的老祖宗盘古,用他的整个身体创造了美丽的宇宙齐读 7.师:是啊,在盘古开天地之前,天地是怎样的呢?(混沌一片)你能找到课文中的句子说一说吗?(很久很久以前,天和地还没有分开,宇宙混(hùn)沌(dùn)一片,像个大鸡蛋) 8.说说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很久很久以前,天和地还没有分开,宇宙混沌一片盘古拿起斧子猛劈,将天和地分开,他头顶天,脚踏地,不让天地合拢盘古用他的身体创造了美丽的世界)(课件出示6) 9.默读课文,划分段落,同学交流,集体订正 三、朗读提升 自由练读,把自己最愿意读的部分读给大家听 四、布置作业 找其他神话故事读一读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盘古的奉献精神,用自己的话讲述故事; 2.体会神话故事充满想象的特点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设计 一、激情导入,复习生字 上节课我们认识了一个传说中的人物盘古,初读了课文今天,老师要考考大家,咱们来听写几个词语 1.听写词语: 浑浊 劈开 肌肤 血液 茂盛 祖宗 (课件出示8) 教师集体订正。

      2.谁能把课文的主要意思说一说: 盘古将黑暗的天地分开,创造了美丽的宇宙 3.课文哪一段告诉了我们这个信息? (1)先自己读,然后齐读,读出伟大的盘古 (2)说说对盘古的印象 (3)读最后一段 二、研读文本,体会伟大 (一)出示词语:(课件出示9) 混沌一片 黑乎乎 轻而清 重而浊 缓缓上升 慢慢下降 1.指名读 2.找找这些词语在课文的什么地方?是用来写什么的? 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 1.学生自读课文,指名读句子 2.这混沌一片的世界是怎样的呢?指名说,句式:(课件出示10)很久很久以前,天和地还没有分开,宇宙混沌一片 ____________没有____________ 3.师:这是多么荒凉寂寞的世界齐读课文第一段 4.出示句子:(课件出示11) 轻而清的东西,缓缓上升,变成了天;重而浊的东西,慢慢下降,变成了地 引导学生用成语概括段意板书:开天辟地) 齐读找出其中的反义词 (二)出示词语:(课件出示12) 拿 起 劈 顶 撑 1.齐读。

      2.这些词语是表示什么的?它们是用来写谁的?读有关句子,想象盘古顶天立地的样子出示课件,学生看图想象课件出示13) 引导学生在读懂第3自然段的基础上,也用成语概括段意板书:顶天立地) 过渡:巨人的神力也是有限的,盘古终于累倒了 (三)出示词语:(课件出示14) 飘动的云 隆隆的雷声 辽阔的大地 奔流不息的江河 茂盛的花草树木 滋润万物的雨露 1.指名读 2.找出这些词语在课文的什么地方出现的,是用来写什么的? 师:盘古的身体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课件出示15) 他呼出的气息——   ; 他发出的声音——   ; 他的双眼——     ; 他的四肢——     ; 他的肌肤——     ; 他的血液——     ; 他的汗毛——     ; 他的汗水——      同桌对读,说说你有什么发现 (板书:身化万物) 3.交流发现,反馈:(课件出示16) (1)他的____________,变成了____________的____________。

      举例) (2)句子前后有联系 (3)总分段式 (4)并列句式……(读读,体会语调的变化教师范读) 4.师:盘古临死了还想着为人类造福,这是多么高尚的品质啊! 5.师:让我们再来关注一下这段中的“……”请你想一想,省略了什么?盘古身体的其他部位还会发生怎样的变化?请展开合理的想象,仔细思考,写下来 6.反馈交流四人小组合作展示,学着课文的样子,先说“盘古倒下后,身体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师:面对这样一个美丽的世界,你想说什么?让我们通过自己的朗读来展示这美丽的画面齐读第五自然段) 指导朗读:排比段读出语调的高低 7.师:面对这样一个神奇美丽的世界,我们不得不感谢:“人类的老祖宗盘古,用他的整个身体,创造了美丽的宇宙齐读) 8.师:同学们,是盘古,使混沌的世界有了光明;是盘古,使万物生灵生存繁衍;是盘古,使我们看到了花开的灿烂、日出的辉煌……这一切,全是因为:“人类的老祖宗盘古,用他的整个身体创造了美丽的宇宙齐读) 三、拓展延伸,体会精神 1.“人类的老祖宗盘古,用他的整个身体,创造了美丽的宇宙。

      这句话非常朴实,却比任何语言都更深情;这句话甚至连感叹号都没有用,却饱含着人类对盘古的无限敬仰与赞叹师读)“人类的老祖宗盘古,用他的整个身体创造了美丽的宇宙齐读) 2.课件出示盘古身体各部位的变化课件出示17)师引读 3.指名复述这部分课文课件引导)(课件出示18) 四、总结拓展,布置作业 1.师总结: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了课文,认识了盘古千百年来,盘古已经逐渐积淀成一种独特的文化,在华夏热土上,盘古文化不断繁衍,传播中外,是中华传统文化中一颗璀璨的明珠同学们可以通过很多途径查找有关盘古的资料 2.布置作业:课后寻找其他的英雄神话,交流一下你了解到的更多的知识 板书设计: 12盘古开天地 开天辟地 顶天立地 身化万物 优秀的小学语文教案设计2 教学要求: 1、学习课学,了解课文主要内容,体会女娲为人们解除痛苦的勇敢精神 2、引导学生根据课文展开想象,训练学生合理想象的能力 3、联系臭氧层对环保教育 4、自学课文生字词 5、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重难点、关健: 1.学习课文,了解课学主要内容,体会女娲为人们解除痛苦的勇敢精神 2.引导学生根据课文展开想象,训练学生合理想象的能力 教学目的: 1、学习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2、学习课文生字词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具准备: 1.课文插图投影 2.生字词卡片 3.有关”五彩石”的实物(如雨花石) 课时划分:两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 同学们,你们爱听神话故事吗?你们都读过哪些神话故事?说说看 《西游记》、《封神榜》、《宝莲灯》…… 师:今天,我们再来读一个神话故事 二、出示插图投影,指导看图 图上是谁?她在干什么? 三、揭题,释题 1.板书题目:12.女娲补天 2.引导学生据题质疑 3.学生讲自己知道的女娲补天的故事 四、录音朗读,学生自由读 五、检查学生自学生字词情况 1.出示生字卡片,指名拼读。

      (1)读准”窟隆冶”的读音 (2)指导书写生字 注意以下字形 娲:右下部是”内”隆:右边中间的一横别漏写 窟窿:两个字都是穴宝盖 冶炼:冶字是”两点水”不是”三点水” 炼:是火字旁,右边不是东 六、读生字,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字意 轰隆隆:像声词 塌下:倒,下陷 窟窿:洞,小孔 山冈:地面形成高低不平的山脊. 洪水:指可能酿成灾害的大水 熄灭:停止燃烧 纯青石:指颜色只有青色的石头 五彩石:传说中用来补天的各种颜色的石头 冶炼:用高温熔炼或电解等方法将矿石中的有用成分提取出来 七、指名读文,正音。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