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林海》第一课时教学设计-1.DOC

2页
  • 卖家[上传人]:飞***
  • 文档编号:40807207
  • 上传时间:2018-05-27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28.50KB
  • / 2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林海林海》》第一课时教学设计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一.引入新课,激情引趣1.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学习第十四课——《林海》板书:14 《林海》齐读 课题这里的“林海”是指哪里?(我国的大兴安岭)在三年级时我们学习一篇 《美丽的小兴安岭》,大兴安岭的景色又是怎样的呢?在学习新课之前,我很想带同 学们先去游览一下大兴安岭的风光,好不好?(出示课件)不过,老师也有一个小小 的要求,那就是你每看完一幅图之后,要找出课文中的一个句子来说说这幅图的主要 内容出示课件让学生依次说出来①目之所及,哪里都是绿的,的确是林海②兴安岭上千般宝,第一应夸落叶松③松影下开着各种小花④那是些俏丽的白桦,树干是银白色的⑤有多少省份用过这里的木材呀!2.同学们,全部图片我们都看完了,此时,你最想用哪个字来表达你心中的感 受?(引导学生说出——亲切舒服板书段:亲切、舒服)作者心中的感受又是怎样 的呢?也是——亲切、舒服这两个词语在课文中重复出现了几次?(三次)请在课 文中找出含有这两个词语的句子,用“”把它标出来分别读这三个句子3.根据作者在文章中三次表达同一种感受,我们可以将全文分为几段?这节课 我们的主要任务就是学习课文第一大段。

      二.指导阅读、理解内容1.课文的第 1 自然段总述了什么?(板书:总述、大兴安岭使人感到亲切舒服) 第一自然段与第 2、3、4、5 自然段是什么关系?(总分关系)第 2、3、4、5 自然段 分述了哪几个方面?(板书:岭分述)林花2.作者是在什么情况下,第一次表达他的亲切舒服的?齐读第一自然段,思考 这个问题眼看、脚踩、手摸)他设想中的大兴安岭是怎样的?(奇峰怪石、高不 可攀)谁来解释“奇峰怪石”的意思?“高不可攀”呢?然而作者亲眼见到的大兴安岭是这样的吗?(不是)为了让我们读者知道不 是这样,作者将大兴安岭和什么地方放在一起写?(秦岭)文章用了哪句话来表达这 个意思?指名由学生回答,然后女生齐读在这里作者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对比) 是不是真的“大兴安岭”的“岭”字跟“秦岭”的“岭”字不一样?那是什么不一样? (特点不一样)大兴安岭的特点是什么呢?秦岭的特点又是什么呢?男生齐读课文第 二自然段①大兴安岭第一个特点是什么?(板书:多)从哪句话可以看得出来?(这 里的岭的确很多……那种险句)这句话又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排比)高点的、矮 点的、长点的、短点的、横着的、顺着的……这么多形状我们可以用哪一个成语来概 括?(形态万千)②岭的第二个特点又是什么?(板书:温柔)“温柔”是相对于什么来说的? 秦岭的特点是什么?(孤峰突起、盛气凌人)“孤峰突起”的“孤”是什么意思? (孤舟蓑笠翁)(单独)突起呢?教师画简笔画山峰。

      盛气凌人的“盛气”是什么意 思?(傲慢的气焰)“凌”的意思呢?(欺侮)③从“孤峰突起”“盛气凌人”两个词语可以看出作者将大兴安岭与秦岭比 较,表现在两方面:一是秦岭孤峰,大兴安岭岭多;二是秦岭盛气凌人,而大兴安岭是温柔可亲)④“既看不完,也看不厌”你是怎样理解的?(看不完说明岭多,看不厌是 由于每条岭都很温柔)从这里可以看出它是一个什么句?(过渡句,承上启下)假如 要你分层,你会将它分在上面呢还是下面?(下面)那这第二自然段可以分为几层? 怎样分?层意是什么?3.同学们,正是大兴安岭岭多而温柔,作者才说“亲切舒服”(指着板书)4.下面,我们来小结一下学习“岭”这一段的学习方法:① 提问题;② 读课文(齐读第二自然段)③找修辞理解请同学们用同样的方法来学习“林”这一层5.提问题:林的特点是什么?下面全班同学带着这个问题去自由读课文第 3、4 自然段,并找出这段中的修辞手法分别用“比喻”“排比”“反问”标出来①作者在这一层中用了哪些修辞手法?(比喻、排比、反问)比喻句有哪些?目之所及……的确是林海这个比喻句把什么比作什么?(把大兴安岭的 林比作海这个比喻句在全文中还起了什么作用?(点题作用)题目是林海,这句话 又点题,这是文章照应的一种,叫做——题文照应。

      学生作笔记)教师指导朗读②有海就有波浪,作者把什么比作波浪?(群岭起伏)课件演示③既然是海,海水拍击岸边的时候还会产生什么?(浪花)作者又是把什么 比作浪花的呢?(白桦)哪个句子?④有没有其他的比喻句子?(看,这里是落叶松的海洋)把什么比作什么? 叶松比作海洋闪动着白桦的银裙⑤这五个比喻句可以看出大兴安岭的林的第一个特点是什么?板书:多⑥排比句是哪句?又可以看出大兴安岭的林的第二个特点是什么?(碧绿) 板书:碧绿6.反问句是哪个?连续使用两个反问句,在这里都是起了强调、突出的作用7.同学们,正是大兴安岭的“林”多而碧绿,所以作者说——亲切舒服8.放手学“花”这一段边听边思考教师范读第 5 自然段,思考下列问题课件出示)齐读问题:① 作者所写的“花”有什么特点?② 你喜欢哪些词语或句子?为什么喜欢?可以互相讨论板书:多而美丽三.读写迁移作者笔下的大兴安岭的岭、林、花各具特色岭:多而温柔;林:多而碧绿; 花:多而绚丽岭、林、花这三层是什么关系?(板书:并列关系)为什么作者写得 那么好呢?提示:细致观察,正是因为作者观察细致,所以描写才能做到——具体 (出示:具体描写)要抓住景物的什么来具体描写呢?(出示:抓住特点)为使文章 中的景物更加形象、生动,更能吸引读者,作者还使用了大量的修辞手法。

      出示: 善用修辞)这十六个字是这篇文章的写作特色,也是描写一处景物的方法板书: 《趵突泉》、《草原》、《林海》这三篇文章在定法上都有一个共同的地方?那就是 (齐读)——细致观察、抓住特点、具体描写、善用修辞四.课后思考题:为什么课文不用“美丽的大兴安岭”作题? 。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