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医院感染应知应会手册(二甲).docx
19页医院感染管理应知应会手册一、医院感染管理组织体系二、手卫生三、多重耐药菌管理四、医院感染、感染暴发与处置五、职业暴露与防护六、重点部位医院感染预防七、消毒与隔离技术八、微生物标本采集、运送、保存与处理九、相关二级医院感染管理指标十、医疗废物管理1/191一、医院感染管理组织体系1、医院感染管理三级网络是什么?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医院感染管理科 (院感办)、各科医院感染管理小组2、 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会议应多长时间召开一次?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由委员会主任主持,每年不少于 2 次我院每季度召开一次会议3、临床科室医院感染管理小组在医院感染管理中的职责是什么?各科室科主任为本科室医院感染管理第一责任人;护士长为本科室消毒隔离第一责任人 1)根据医院感染管理工作总体计划,结合实际,制定本科室相关制度,并落实到位 2)凡住院患者由床位医师负责填写医院感染病例调查表,实施前瞻性医院感染监控,掌握各类感染环节,采取有效措施,降低本科室医院感染发病率 3)发现医院感染病例时,需及时送验病原学检查,查找感染源,感染途径,控制蔓延做好感染病例的登记,并于 24 小时内填写“医院感染病例报告卡”上报医院感染管理科;出现流行趋势时及时报告,并积极协助医院感染管理科进行调查,妥善救治患者。
4)负责监督本科室医师合理用药和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严格掌握使用指征, 适应症明确,分线分级使用抗菌药物,使用率力争控制在 50%以下护士应根据各种抗菌药物的药理作用、配伍禁忌和配置要求,准确执行医嘱,观察病人用药后的反应,必要时向经治医师报告 5)负责监督本科室人员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落实消毒隔离和标准预防各项措施 6)按规定进行消毒灭菌效果和环境卫生学监测,符合有关标准要求 7)组织本科室人员积极参加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知识的培训 8)保持病房整洁,做好病人、陪客、探视人员的管理4、医务人员为执行具体工作的医院感染管理直接责任人,医务人员在医院感染管理中履行以下职责:( 1)贯彻标准预防,严格执行消毒隔离、无菌技术操作规程等各项规章制度 2)遵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和本省《实施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 >管理办法》等相关规定,做到正确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3)掌握医院感染诊断标准,持续对住院病人进行监控,发现医院感染病例时,及时留送标本进行病原学检查及药敏试验, 如实填报并积极救治患者 发现医院感染流行趋势时立即报告医院感染管理部门,并协助调查;属于法定传染病的,按《传染病防治法》规定上报,做好相关消毒隔离工作。
2/192( 4)遵循手卫生管理,加强职业卫生防护 5)参加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知识的培训 6)做好病人,陪客及探视人员的管理工作5、医院感染管理核心制度有哪些?共 17 个即( 1)医院感染组织建设及其责任制, (2)医院感染培训制度,(3)重点部门和重点部位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制度, (4)医院感染病例监测、报告与控制制度, ( 5)医院感染暴发及医院感染突发事件的监测、上报和控制制度, ( 6)抗菌药物合理应用管理制度, (7)环境卫生学及消毒灭菌效果监测与质量持续改进制度, (8)消毒隔离制度,(9)消毒药械管理制度,(10)一次性使用无菌医疗用品管理制度, (11)手卫生管理制度,( 12)无菌技术操作规范,(13)生物安全管理制度,( 14)医疗废物管理制度,( 15)医务人员职业卫生防护制度,( 16)医院感染质量控制与考评制度, (17)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制度二、手卫生1、医务人员手卫生是指什么?医务人员洗手、卫生手消毒和外科手消毒的总称目的是去除暂居菌,减少常居菌,防止交叉感染,降低院内感染发生的机会2、什么叫卫生手消毒?医务人员用速干手消毒剂揉搓双手,以减少手部暂居菌的过程。
3、卫生手消毒剂消毒可以减少常居菌还是暂居菌?减少暂居菌4、什么是外科手消毒?外科手术前医务人员用皂液和流动水洗手, 再使用外科手消毒剂清除或杀灭手部暂居菌和减少常居菌的过程5、外科手消毒可以减少常居菌还是暂居菌?清除或者杀灭暂居菌,减少常居菌6、速干手消毒剂的特点是什么?作用迅速,但不具有持续抗菌活性7、外科手消毒剂的突出特点是什么?作用缓慢,但具有持续抗菌活性8、有效的洗手设施包括哪些必备要素?3/193洗手池、非手触式水龙头、流动水、清洁剂、干手用品、洗手流程图9、手消毒效果应达到如下相应要求:卫生手消毒,检测的细菌菌落总数应≤ 10cfu/cm2外科手消毒,检测的细菌菌落总数应≤ 5cfu/cm210、哪些情况必须先洗手,然后进行卫生手消毒?接触患者的血液、体液和分泌物预计被特殊致病微生物污染的物品后;直接为特殊患者进行检查、治疗、护理或处理传染患者污物之后11、外科手消毒应遵循哪些原则?先洗手,后消毒;不同患者手术之间、手套破损或手被污染时,应重新进行外科手消毒12、对医务人员手有哪些特殊要求?( 1) 指甲长度不应超过指尖;( 2) 不应戴戒指等装饰物;( 3) 不应戴人工指甲、涂抹指甲油等。
13、洗手不可以忽视的环节有哪些?掌心、手背、指缝、大拇指、指关节、指尖14、七步洗手法是指哪七步?(内、外、夹、弓、大、立、腕)( 1) 掌心相对,手指并拢,相互揉搓;( 2) 手心对手背沿指缝相互揉搓,交换进行;( 3) 掌心相对,双手交叉指缝相互揉搓;( 4) 右手握住左手大拇指旋转揉搓,交换进行;( 5) 弯曲手指使关节在另一手掌心旋转揉搓,交换进行;( 6) 将五个手指尖并拢放在另一手掌心旋转揉搓,交换进行;( 7) 必要时增加对手腕的清洗注:整个揉搓过程不得少于 15 秒15、如何保证卫生手消毒的效果?( 1) 速干手消毒剂要足量,确保湿润揉搓;( 2) 速干手消毒剂要全覆盖,确保不留死角;( 3) 揉搓步骤像洗手步骤一样,确保消毒效果;4/194( 4) 揉搓直至彻底干燥,确保消毒时间16、戴手套的指征是什么?( 1) 进行无菌操作之前 2) 接触血液或其他体液之前,不管是否进行无菌操作和接触非完整皮肤与粘膜组织 3) 接触采取接触隔离措施的患者和患者周围区域之前17、更换手套的指征是什么?( 1) 护理患者后要摘手套,护理不同患者要更换手套;( 2) 戴着手套从同一个患者身上的污染部位移到清洁部位时要更换手套;( 3) 接触污染部位后、接触清洁部位或周围环境前要更换手套;( 4) 戴手套不能替代洗手;避免重复使用手套。
18、无需使用手套的情况?除接触隔离以外,不接触血液、体液或污染环境,不需要使用手套19、 WHO 提出的手卫生的“ 5 个重要时刻”是指什么?二前三后;接触患者前;清洁无菌操作前;接触患者后;接触患者周围环境后;接触血液、体液和污染物品后三、多重耐药菌管理1、什么叫多重耐药菌?多重耐药菌是指有多重耐药性的病原菌其含义为一种微生物对三类或者以上抗生素同时耐药2、什么是泛耐药?是指对目前推荐用于铜绿假单胞菌、 鲍曼不动杆菌、肠杆菌科感染经验治疗的药物全部耐药者,但多粘菌素类除外3、什么是超级细菌?即携带有 NDM-1 基因,能够编码 I 型新德里金属 β -内酰胺酶,对绝大多数抗菌药物(替加环素、多粘菌素除外)不再敏感的细菌4、如何预防和控制多重耐药菌的传播?( 1) 加强医务人员的手卫生;( 2) 严格实施隔离措施;5/195( 3) 切实遵守无菌技术规程;( 4) 加强医院环境卫生管理5、常见多重耐药菌指哪些?( 1) 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 MRSA );( 2) 耐万古霉素肠球菌( VRE ),如屎肠球菌、粪肠球菌;( 3) 产超广谱 β -内酰胺酶( ESBLs)细菌,如肺炎克雷伯菌、大肠埃希菌等;( 4) 耐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肠杆菌科细菌 (CRE)如产 I 型新德里金属 β -内酰胺酶【 NDM-1 】或产碳青霉烯酶【 KPC】的肠杆菌科细菌;( 5) 耐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鲍曼不动杆菌( CR-AB );( 6) 多重耐药 /泛耐药铜绿假单胞菌( MDR/PDR-PA )和多重耐药结核分枝杆菌。
6、发现多重耐药菌后如何报告?临床微生物室发现后应及时通知临床科室及医院感染管理科7、临床接到微生物室多重耐药菌报告后应如何处置?( 1) 无论是感染还是定植病例,医生都应下“接触隔离”医嘱,做好登记,并上报院感染管理科;( 2) 感染病例还应填写“感染病例调查表” ;( 3) 护士根据医嘱采取相应措施8、什么情况下方可解除隔离?临床症状好转或治愈,连续两次培养阴性(每次间隔> 24 小时)方可解除隔离9、多重耐药菌感染(或定植)病人进行检查、转科时如何处理?( 1)离开隔离区域进行诊疗时,应先通知该诊疗科室,以便及时做好感染控制措施;( 2)转科时必须由工作人员陪同,向接收方说明对该病人应使用接触传播预防措施10、耐甲氧西林的金黄色葡萄球菌( MRSA )感染(或定植)患者的隔离措施是什么?( 1) 患者安置:单间或同种病原同室隔离;( 2) 人员限制:限制人员,减少人员出入;( 3) 手部卫生:遵循《手卫生规范》 ;( 4) 眼、口、鼻防护:近距离操作时如吸痰、插管时等戴护目镜;( 5) 隔离衣:可能污染工作服时穿隔离衣;( 6) 仪器设备:用后应清洁、消毒和 /或灭菌;6/196( 7) 物体表面:每天定期擦拭消毒,擦拭用抹布用后消毒;( 8) 终末消毒:床单位消毒;( 9) 标本运送:密闭容器运送;( 10)生活用品:无特殊处理;( 11)医疗废物:放渗漏包装密闭运送,利器放入锐器盒;( 12)接触隔离:临床症状好转或治愈。
11、耐万古霉素的肠球菌( VRE )感染(或定植)患者的隔离措施是什么?( 1) 患者安置:单间隔离;( 2) 人员限制:严格限制,医护人员相对固定,专人诊疗护理;( 3) 手部卫生:遵循《手卫生规范》 ;( 4) 眼、口、鼻防护:近距离操作时如吸痰、插管时等戴护目镜;( 5) 隔离衣:穿一次性隔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