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传统康复学名词解释.doc
5页传统康复方法学名词解释1.传统康复方法:指在中医理论指导下,于伤病早期介入,以保存、改善和恢复患者受伤病影响的身心功能,提高其生活质量为主要目的的一系列传统治疗方法和措施,它包括中医针灸、推拿、中药内外治法以及传统太极拳、八段锦等2.中药外治法:是指利用中药的各种外治方法介入疾病康复治疗,以促进病人更快恢复各种功能的疗法,具有作用迅速、简便廉验、易学易用、容易推广、使用安全、毒副作用少的特点3.推拿康复疗法:是推拿疗法的重要分支,指治疗师在中医阴阳、脏腑、经络、气血等中医基本理论指导下运用手法或借助一定的器具以力的形式作用于患者体表经络、穴位或特定的部位,并让患者加以相应的肢体活动,从而减轻患者各种病痛、改变患者肢体运动功能、感觉认知功能、提高生活质量与生活自理能力,促进患者自身功能康复,达到个体最佳生存状态的一种治疗方法4.中药内治法:是以中医辨证论治为指导,应用中药方剂,针对病伤残者病情进行调治,促使身心康复的一种疗法5一指禅推法:是用拇指指端、罗纹面或偏峰着力于一定位或经络穴位上,沉肩垂肘,以腕关节悬屈,运用腕间的摆动带动拇指关节的屈伸活动,以使之产生的功力轻重交替、持续不断地作用于经络穴位上的手法。
6. 滚法:以第五掌指关节背侧吸附于体表施术部位, 通过腕关节的屈伸运动和前臂的旋转运动,使小鱼际与手背在施术部位上作持续不断的滚动,称为滚法7.按法:以指或掌按压体表其法分为指按法和掌按法两种指按法 1)指按法 以拇指罗纹面着力于施术部位,余四指张开,置于相应位置以支撑助力,腕关节屈曲约40°~60°拇指主动用力,垂直向下按压当按压力达到所需的力度后,要稍停片刻,即所谓的“按而留之”,然后松劲撤力,再做重复按压,使按压动作既平稳又有节奏性2)掌按法 以单手或双手掌面置于施术部位以肩关节为支点,利用身体上半部的重量,通过上、前臂传至手掌部,垂直向下按压,用力原则同指按法8点法:用指端或屈曲的指间关节部着力于施术部位,持续地进行点压,称为点法点法首见于《保生秘要》,由按法演化而来,可属于按法范畴点法具有着力点小、刺激强、操作省力等特点,与压法基本相同,其区别点在于压法的着力面积较大,而点法着力面积较小点法主要包括拇指端点法、屈拇指点法和屈食指点法等临床以拇指端点法常用9 捏法:用拇指和其它手指在施术部位对称性的挤压10拿法:用拇指和其余手指相对用力,提捏或揉捏肌肤,称为拿法有“捏而提起谓之拿”的说法。
拿法可单手操作,亦可双手同时操作根据拇指与其它手指配合数量的不同,而有三指拿法、五指拿法等11拔伸法:握住肢体的一端,做相反方向用力牵拉另一端的方法;或利用肢体自身的重量做反方向牵拉,或两手握住肢体远端,向上或向后牵拉的一种手法12 振动类手法:以较高的频率进行节律性的轻重交替刺激, 持续作用于于人体,使受术部位产生振动、颤动或抖动等运动形式13抖法:用双手或单手握住受术者的肢体远端,做小幅度的上下连续抖动,称为抖法14拍法:用虚掌拍打体表,称拍法拍法可单手操作,亦可双手同时操作五指并拢,掌指关节微屈,使掌心空虚腕关节放松,前臂主动运动,上下挥臂平稳而有节奏地用虚掌拍击施术部位用双掌拍打时,宜双掌交替操作15揉法:用指、掌等肢体为着力部位,吸定于体表施术部位或穴位上,带动该处的皮下组织做环旋运动的一种手法16摩擦类手法是指以手的掌面或指面及肘臂部帖附在体表,做直线或环旋运动的一类手法.17摩法:用指或掌在体表做环形或直线往返摩动,称为摩法18擦法:用指或掌帖附于体表一定部位,作较快的直线运动,使之摩擦生热,称为擦法其分为指擦法、掌擦法、大鱼际擦法和小鱼际擦法19推法:以指、掌、拳或肘部着力于体表一定部位或穴位上,做单方向的直线或弧线推动的手法。
成人推法以单方向直线推为主,又称平推法20搓法:用双手掌面夹住肢体或以单手、双手掌面着力于施术部位,做交替搓动或往返搓动,称为搓法包括夹搓法和推搓法两种21摇法:被动地使关节作环转运动的手法,称摇法主要包括肩关节、颈项部、腰髋部、四肢关节部的摇法22虚掌拍法:五指并拢,掌指关节微屈,使掌心空虚腕关节放松,前臂主动运动,上下挥臂平稳而有节奏地用虚掌拍击施术部位23拿法类手法:拿法适用广泛,是按摩推拿中的重要支柱手法之一具有袪风散寒、美容保健、镇静止痛、开窍提神、解除疲劳的作用,它适用于肩部、腹部、上肢和下肢部分为三指拿法五指拿法和掌拿法三类24拍打类手法:五指并拢,掌指关节微屈,使掌心空虚腕关节放松,前臂主动运动,上下挥臂平稳而有节奏地用虚掌拍击施术部位可分为指拍法和掌拍法25拿揉法:拿揉法为拿法与揉法的复合运用在施用拿法时增加揉动,则成为拿揉复合手法在拿法动作的基础上,使拇指与其他手指在做捏、提时,增加了适度的旋转揉动,所产生的拿揉之力连绵不断地作用于施术部位上26按法类手法:在临床上有指按法和掌按法之分按法亦可与其他手法结合,如果与压法结合则为按压法若与揉法结合,则为按揉法简答题:1抖法的动作要领?答1.松 —— 被抖动的肢体自然伸直,肌肉放松.2.传 —— 连续小幅度抖动,使抖动感由远端向近端传导。
3.小 —— 抖动幅度小,通常在2~3 厘米以内4.快 —— 频率快,上肢250次/分,下肢100次/分.5.抖腰——复合手法,拔伸牵引加上短振性振动,掌握好发力时机2.传统康复方法学的理论基础是什么?答:(1)整体观:具体体现在人与自然一体观、人与社会一体观,人的形神一体观三个部分内容;(2)辨证观;(3)功能观;(4)正气为主 ;(5)治未病 :主要体现在未病先防和既病防变两个方面 (6)杂合而治 3简述擦法的临床应用?答:擦法具有宽胸理气止咳平喘,健脾和胃,行气活血,消肿止痛的作用,主要用于呼吸系统,消化系统及运动系统疾病如咳嗽,气喘,胸闷,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慢性胃炎,消化不良,不孕,阳痿及四肢伤筋,软组织肿痛,风湿痹痛等病症的康复治疗4简述摩法的动作要领?答:1.肩臂部放松,肘关节屈曲约40°~60°左右2).指摩法使腕关节要保持一定的紧张度,掌摩时则腕部要放松3).摩动的速度、压力宜均匀4).要根据病情的虚实来决定手法的摩动方向5 简述推摩搓擦的异同点 ? 答: 推以指、掌、拳或肘部着力于体表一定部位或穴位上,做单方向的直线或弧线推动的手法成人推法以单方向直线推为主,又称平推法。
1).着力部位要紧贴体表2).推进的速度宜缓慢均匀,压力要平稳适中3).单向直线推进4).拳、肘推法宜顺肌纤维走行方向推进摩用指或掌在体表做环形或直线往返摩动,称为摩法1)肩臂部放松,肘关节屈曲约40°~60°左右2).指摩法使腕关节要保持一定的紧张度,掌摩时则腕部要放松3).摩动的速度、压力宜均匀4).要根据病情的虚实来决定手法的摩动方向搓用双手掌面夹住肢体或以单手、双手掌面着力于施术部位,做交替搓动或往返搓动,称为搓法包括夹搓法和推搓法两种1).操作时动作要协调、连贯2).搓动的速度应快,而上下移动的速度宜慢3).夹搓法双手用力要对称擦用指或掌帖附于体表一定部位,作较快的直线运动,使之摩擦生热,称为擦法其分为指擦法、掌擦法、大鱼际擦法和小鱼际擦法1)肩关节宜放松,肘关节宜自然下垂并内收2).操作时,着力部分要紧贴体表,压力要适度,须直线往返运行,往返的距离多数情况下应尽力拉长,而且动作要连续不断,有如拉锯状3).指擦法时应以肘关节为支点,前臂为动力源,擦动的往返距离宜小,属擦法中的特例掌擦法、大鱼际擦法及小鱼际擦法均以肩关节为支点,上臂为动力源,擦动的往返距离宜大4).透热为度6简述拿法的动作要领?1)用拇指和其余手指的指面着力,不能用指端内扣。
2)捏提中宜含有揉动之力,实则拿法为一复合手法,含有捏、提、揉这三种成分3)腕部要放松,使动作柔和灵活,连绵不断,且富有节奏性7简述颈项部疼痛功能障碍的推拿治疗要点?1)治疗原则:舒筋通络,活血化瘀,解痉止痛2)取穴与部位:以颈项部周围的斜方肌、菱形肌、肩胛提肌、胸锁乳突肌、前中斜角肌、头颈夹肌为主,即颈项部的足太阳膀胱经、手足少阳经、手阳明经、督脉的循行路线,取风池、风府、颈部夹脊、肩井、大椎、天宗3) 主要手法: 法、按法、揉法、点法、拨法、擦法、推法、拿法 4)操作方法: (1)放松方法医者用 、按、揉、推、拿手法在患者颈项背部脊柱两侧的斜方肌和头半棘肌施术此法作用在于改善局部血液循环,缓解颈项背肌肉痉挛 2)镇痛方法医者用拇指点、按、拔等稍重刺激手法依次点按脊柱两侧夹脊、膀胱经、肩井、天宗及阿是穴,在点按穴位时应加以拨,以产生酸、麻、胀感觉为度以指代针”,可调和气血,提高痛阈.从而减轻疼痛3)整理方法:上法结束后,再直擦颈项背部两侧膀胱经,横擦上背部,以透热为度以达疏通经络,活血散瘀,消肿止痛之目的8. 简述颈项部肌力减弱功能障碍的推拿治疗要点? 1)治疗原则:疏通经络2)取穴与部位:以颈项部周围的斜方肌、菱形肌、肩胛提肌、胸锁乳突肌、前中斜角肌、头颈夹肌为主,即颈项部的足膀胱经、手足少阳经、手阳明经、督脉的循行路线,取风池、风府、颈部夹脊穴、肩井、大椎、天宗。
3)主要手法:按法、揉法、摩法、擦法、推法等操作方法:放松方法,镇痛方法,整理方法4)注意事项:各种原因均可导致肌力减弱,如神经源性、肌源性、关节源性和废用性;颈项背部肌力减弱多见于神经源性及废用性肌力减弱;推拿手法治疗神经源性颈项背部肌力减弱的同时,应积极逆转神经病变,并尽力维持关节活动功能;推拿治疗废用性颈项背肌肌力减弱的同时,尽量做关节的主动运动及抗阻力运动9 简述腰背部活动功能障碍的推拿治疗要点?1)治疗原则:舒筋通络,松解粘连,滑利关节取穴与部位:以腰背部的背阔肌、腰方肌、竖脊肌等肌肉为主,即腰背部的足膀胱经、督脉的循行路线为主,膀胱经的各俞穴、督脉的各穴位、环跳主要手法: 法、按法、揉法、点法、拨法、擦法及摇法、抖法等 操作方法: (1)放松方法患者俯卧位,医者用 、按、揉手法在患者脊柱两侧竖脊肌和臀大肌施术3~5遍,以腰背部为重点然后医者用双手掌重叠用力,沿脊柱由上至下按压腰背部,反复2~3遍,此法作用在于改善血液循环,缓解腰背肌肉痉挛 (2)镇痛方法对于腰背部活动障碍的患者,在缓解腰背部肌肉痉挛和减轻腰背部疼痛后,主要采用腰部摇法、抖法和拔伸法以滑利关节(3)整理方法患者俯卧位,上法结束后,再直擦腰部两侧膀胱经,横擦腰骶部,以透热为度。
以达温经通络,活血散瘀,消肿止痛之目的5)注意事项:推拿对于增加腰椎的活动度疗效显著,每种疾患应根据具体情况灵活运用手法的轻重和被动运动的配合也要从实际出发因为急性腰扭伤的活动功能障碍在不同病例上差别很大,所以在治疗时,对于活动功能障碍严重的患者,就适宜用较轻柔的手法,如轻柔的揉法、推法和掌按法等;反之对活动障碍较轻的患者,就可用较强的刺激的手法,如拨法、点按法等10 肩部疼痛功能障碍的推拿治疗的镇痛手法要点有哪些?答:治疗原则:舒筋通络,活血化瘀,解痉止痛取穴及部位:以三角肌、肱二头肌、肱三头肌和冈上肌、冈下肌、肩胛下肌及小圆肌的肌腱组成的肩袖为主,即以肩部的手三阳经循行路线为主,取肩井、肩髃、肩贞、臂臑、手三里、曲池及阿是穴主要方法: 法、按法、揉法、点法、拨法、擦法、理法等镇痛方法患者取坐位或仰卧位,医者用点法在患者肩部及手三阳经施术,然后用按、拔等稍重刺激方法依次施术于部受损肌肉及阿是穴,继而施拍法于肩部周围及上肢,最后施理法结束,以解痉止痛 11简述肘关节活动障碍的治疗原则,取穴和治疗方法要点?答:治疗原则舒筋通络,松解粘连,滑利关节取穴及部位:以肘部周围的旋前圆肌、桡侧腕屈肌、掌长肌、指浅屈肌、尺侧腕屈肌、肱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