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心理发展与教育 自测题四.docx
9页心理发展与教育 自测题四第四章 练习题一、概念说明1.社会认知:顾名思义就是个体关于社会现象的思索,它涉及的是像思索个人问题、思索社会关系以及思索社会体制这样的认知活动2.自我中心:皮亚杰提出的心理学名词指儿童在前运算阶段(3-6岁)只会从自己的立场与观点去相识事物,而不能从客观的、他人的立场和观点去相识事物如当自己的汤是热的时,就认为别人的汤也是热的这种相识上的自我中心与利己主义不同幼儿不能区分自己和别人的观点,不知道除了自己的观点,还存在着别人的观点,他只能从自己的观点看事物,以为事物就是他看到的样子,不行能再有其他的看法3.去自我中心:它使得婴儿不再把一切事情都归功于自己,学会把自己看成是由很多永久客体组成的世界中的一个客体,在情感方面,婴儿那么从不能区分自我和外在环境,起先向着群体交往或心情沟通开展,从而通过人与人之间情感的沟通而区分自我和别人,或是通过对事物的各种新奇心的驱使而区分自我和外界事物4.假想观众:这是青春期思维的自我中心的一种表现无法区分自己的关怀焦点与他人关怀焦点的不同想象中有一群人在看着自己的活动5.个人神话:是每个人都会经验过的青春期情结青少年时时会有这样的想法,“别人不能理解我正经验的一切”,“那种事不会发生在我身上”或“我能应付一切”这些观念反映出青少年认为自己的情感和体验是别出心裁的,他们坚信自己是独特的、无懈可击的、无所不能的。
这是一种极端的自我意识,一种认为自己特别别出心裁并且总是受到他人评价性关注的感觉属于青春期的自我中心,是认知开展的一个功能,可以协助我们形成完整的自我6.观点采择:经常被形象地譬如为“从他人的眼中看世界”或者是“站在他人的角度看问题”塞尔曼把观点采择定义为个体“区分自己和他人的观点以及发觉这些不同的观点之间的关系的实力”观点采择与自我中心是相对立的,它 共10页: 上一页12345678910下一页要求个人在对他人作出判定或对自己的行为进展打算时把他人的观点或视角考虑在内,即能够站在他人的角度对待问题因此,观点采择首先是要把自己的观点和他人的观点区分开来,然后再对他人的观点进展精确的推想,最终到达采择他人的观点 7.社会观点采择:是观点采择的一局部,其开展与幼儿社会实力的开展严密相关它沿着一系列的阶段进展的在观点采择实力开展的前青春期阶段,年轻人可以设身处地地思索问题,但仍不明白一个人的感觉和想法是如何与另一个人的感觉和想法产生联系的在青春期早期阶段,个体进入了相互的观点采择阶段,他们能够以第三方身份对待问题,同时能够明白一个人的观点和行为是如何影响另一个人的,即能看到人际间的互动以及互动对彼此的影响。
个体的社会认知到达这一水平,其人际关系的应对方式也不同于过去8.心理理论:是指个体对自己和他人心理状态,如须要、信念、意图、感受等的相识,以及以此为根底对相应行为做出因果性预料和说明9.内隐人格理论:是社会心理学领域的一个重要概念Bruner和Tagiuri〔1954〕首次提出这一概念,他们认为,内隐人格理论并不是一般意义上的人格理论,而是平凡人〔lay person〕在人际交往过程中的一种信念,这种信念描述了一些平凡、且互不相关的人格特质换句话说,即内隐人格理论不是心理学家的人格理论,而是平凡人对人的根本特性〔human attribute〕如智力、品德和人格特征等,持有的根本认知图式或朴实理论[2]内隐人格理论确定了个体对其他人根本特性的相识,所以天经地义的,内隐人格理论从一起先就影响了个体与其他人的交往,这种影响贯穿个体与他人交往过程的始终,也贯穿人际交往中的个体自身开展过程的始终10.社会标准:指人们社会行为的规则,社会活动的准那么它是人类为了社会共同生活的须要,在社会互动过程中衍生出来,相习成风,约定俗成,或者由人们共同制定并明确施行的其本质是对社会关系的反映,也是社会关系的详细化。
二、单项选择题〔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的选项〕 共10页: 上一页12345678910下一页详细来讲,社会认知的内容包括,1〕关于个体的行为、心理特征及缘由的认知2〕关于诸如感知、愿望、意图、信念、思维及学问等心理状态的认知3〕关于个体间关系,包括权威、友情、冲突关系等的认知4〕关于群体内关系,包括社会角色和社会构造的认知 2.青少年自我中心主义主要表现是什么?答:青少年自我中心主要是指在开展历程中的青少年的一些心理现象,分别是假想观众(imaginary audience)与个人神话(personal fable)前者指的是青少年有时会感觉自己站在舞台上,四周相识或不相识的人都是舞台下的观众这些假想观众(imaginary audience)随时随地都在审查自己、指责自己,因此特别留意服装仪容他们特别重视别人对自己的评价,所以花许多时间和心力来应付这些假想的观众而后者是说,个体会认为自己的经历非常独特,视冒险的事务为上天赋与的考验,而产生一种无懈可击的错觉3.青少年社会观点采择的主要特点是什么?答:青少年社会观点采择是观点采择的一局部,其开展与幼儿社会实力的开展严密相关。
它沿着一系列的阶段进展的在观点采择实力开展的前青春期阶段,年轻人可以设身处地地思索问题,但仍不明白一个人的感觉和想法是如何与另一个人的感觉和想法产生联系的在青春期早期阶段,个体进入了相互的观点采择阶段,他们能够以第三方身份对待问题,同时能够明白一个人的观点和行为是如何影响另一个人的,即能看到人际间的互动以及互动对彼此的影响个体的社会认知到达这一水平,其人际关系的应对方式也不同于过去4.青少年的内隐人格理论的开展特点是什么?心理理论是对他人心理活动和心理状态的认知判定,由于个体心理活动和心理状态的内容非常丰富,由此个体心理理论包含多种成分不同年龄阶段个体心理理论具有不同的开展水平和特点,儿童早期的心理理论是以信念或愿望心理学为特征的进入青少年阶段,个体对心理的相识不仅内容更加丰富,而且变得更 共10页: 上一页12345678910下一页为困难和抽象,他们能够对他人的特性和和社会行为进展认知推断近年来,开展心理学关于青少年心理理论的探究重点集中在青少年的内隐人格理论方面 须要指出的是,内隐人格理论〔implicit personality theory〕不同于心理学家所指的人格理论,而是平凡人关于人格的概念,即个体对人的根本特性,如智力、品德和人格特征等,持有的根本认知图式或朴实理论。
内隐人格理论的说法来自于心理学家凯利〔G.A.Kelly〕他认为,每一个平凡人对人都有他们不同于别人的独特的理解,都认为人们的特性品质是相互联系的,因而只要相识了其中一个占重要位置的特征,就可以推知其他品质从功能上说,内隐人格理论是人们适应多变的社会情境的一种方式人们建立起了自己对人的理解,就可以使自己所处的四周环境构造化,从而可以对自己及他人在一个社会情境中的行为进展预料由于受社会文化以及个体的社会地位、动机、心情情感等因素的影响,每一个人所形成的内隐人格理论是不一样的因此,个体的内隐人格理论是通过经历的途径建立起来的非科学的观念,没有系统的科学依据 详细差异表现为三点〔1〕假如赐予有关他人的信息,青少年更倾向于把当前信息和以前的信息结合起来进展考虑,而儿童仅仅会凭借现有资料做出判定〔2〕青少年更简单看到特性的情境性和可变性,而儿童通常把特性看做是一成不变的〔3〕在描绘他人的特性时,青少年不像儿童那样仅仅留意个体的外表特征,相反他们更有可能探究个体特性更深一层的、困难的、甚至隐藏的缘由六、论述与案例解析题1.如何促进青少年社会认知实力的提高?一、诱发动机 明确学习方向一个优秀学生的化学学习非认知心理品质是:动机端正、目标明确。
目标是学海中的“灯塔”,有了它,学生的学习才有目标性,有助于学习的详细化所以明确的学习方向,对造就学生学习素养具有导向和调控作用依据化学教学实际,应从本学科的管用性、鼓励性来明确学生的学习方向如,在初中化学《绪言》中讲化学的应用时,它广泛应用于工业、农业、医药、环保 ,这门课开展 共10页: 上一页12345678910下一页为生物化学、医物化学、海洋化高分子化学等等由此,使学生相识学习化学学问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讲“侯氏制碱法”时,指出侯德榜是我国制碱工业的先驱鼓舞学生为人类文明作奉献,要有剧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从而树立远大的志向和理想 二、激发爱好 发散创新思维宏大的文学家托尔斯泰说过,“胜利的教学所须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爱好”物理学家爱因斯坦说,“爱好是最好的教师,它恒久赛过责任感”从这些名言中领悟到:“爱好”是驱动学习和记忆的玄机,它能造就和发散学生的创新思维实力因此,要调动一切踊跃因素,造就学生学习爱好1)融会师生情感造就学习爱好大多数后进生缺乏学习激情,没有责任感,有的学生心情冷漠,过分焦虑甚至逃学等,作业行为不端正,如不完成作业,抄袭作业等,在心理上都有必须的压抑感、自卑感,不太情愿接近教师,同时又对教师的评价很敏感。
所以,老师首先应全面了解他们各自的心理世界,有针对性地作心理交底假如是来自家长造成的心理障碍,得和家长联系,共同进展心里诊断其次,在教学中多给后进生以鼓舞的目光,多让其发言,多沟通,多表扬,多指导学习,多当面改作业,消退他们内心的压抑,增进师生情意,从而发挥学生主体的踊跃性,到达对学习产生深厚爱好的目的2)标准行为,潜移默化,造就学习爱好“学高为师、身正为范”,老师的表率作用和潜移默化影响是很大的在教学与非教学活动中,学生时时会自觉或不自觉地摸仿老师的言行举止,老师应充分发挥自己的主导作用,对自己的化学试验操作的示范性,绘制试验仪器装置的标准化,板书的工整性,语言的生动性和解题的标准化等,都应严格要求严于律己,宽以待人严谨的教学看法,学生反觉得轻松,自然而然就会亲近教师,酷爱化学这门学科,对这门课产生深厚的爱好,无声胜有声这样,学生听课就用心,完成作业细心,审题不马虎,到达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共10页: 上一页12345678910下一页三、发挥试验作用 造就学生独立自主品质 青少年学生的新奇心和求知欲很强,尤其是后进生在试验教学中与其他相比明显显得压力小、兴致高、思想单纯、可塑性强、所以在课堂教学中,多支配学生试验,凡要求的演示试验都要做、勤动手、多思维,如师生共同完成电解水的试验后,老师问提醒了什么规律学生精确地归纳出结论。
又如,学生试验中的二氧化碳灭火,将二氧化碳倒入放有燃着的一高一低的蜡烛的烧杯里,学生从描述现象到得出结论,都验证学生思维方法的正确性,从而造就了学生独立自主的品质四、运用现代化媒体,造就良好学习习惯利用现代化媒体,可将某些疑难问题比拟直观地呈此时此刻学生面前如:把氧气、氢气、二氧化碳三大试验室制法及其性质试验制作成的录像带、图片卡,利用电视、幻灯和课堂教学融为一体,动静结合、视听结合、仿真模拟,使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从而减轻了后进生的心理压力,对学习充溢了自信念,不知不觉之中造就了学生乐学、易学、活学、会学的良好习惯总之,老师只有谨慎探究青少年的学习心理,驾驭学生的心理特征,开发非认知潜能,就能明确变更化学学习上两极分化的现象,具有转化“差生”的独特功能,能很好地促进学生素养的提高理论必须要和实践结合也就是说,书要看,也必须要有实践2.设计一个变更青少年假想观众倾向的教育活动一、主题:团结互助,让友情放光芒二、活动目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