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国大学生网络聊天专题调查报告2700字.docx
13页全国大学生网络聊天专题调查报告2700字 ——全国大学生网络聊天专题调查报告因势利导提高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作者:孙彩平 周艳培 张慧 发表时间:2008-1-12 7:06:11 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中国教育报 访问次数:832编者按:为客观、深入地了解网络对大学生学习生活的影响,在教育部“十五”青年专项课题、吉林省“十一五”重点课题和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南京师范大学道德教育研究所立项课题资金的支持下,东北师范大学进行了全国范围内大学生上网情况的专题深度调查本报特选取其中网络聊天和网络游戏两个专题调查报告连续刊发作为一种新型的交往方式,网络聊天以其超越空间界限、隐匿现实身份、便捷而经济的特点,对网络时代的大学生充满了吸引力我国的大学生如何看待网络聊天?参与网络聊天的情况如何?网络聊天在他们的人际交往方面产生了怎样的影响?为了客观、深入地了解这类问题,在教育部“十五”青年专项课题、吉林省“十一五”重点课题和南京师范大学道德教育研究所立项课题资金的支持下,从20xx年春季开始,东北师范大学对全国10个省、直辖市、自治区11所高校的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共发放问卷4811套,回收有效问卷4645套,有效回收率为96.5%。
大学生在不同程度上以不同方式参与网络聊天九成以上的大学生参与网络聊天本专题是选做题,限有网聊经验者参与,有效问卷回收率为96.5%,可以看出,网聊对大学生而言是一项普遍参与的活动,而且在性别、年级、性格倾向上不存在统计学意义上的差异参加网聊的大学生中42.3%的人认为自己善于交往,认为自己不善于交往的占19.4%,说明参加网聊的大学生并没有明显的性格倾向(内向、孤僻等或者外向、活泼等)近七成的大学生网聊时间在每天一小时之内,超过8%的大学生存在一定程度的聊天依赖67.7%的大学生将网聊时间控制在每周5小时之内;也有23.7%的大学生网聊时间在每周5-15小时之间;每周网聊时间在15-30小时及30小时以上的分别占5.8%和2.5%,这部分人已经存在聊天依赖现象此外,调查数据表明,网聊时间与专业之间存在显著相关性,从时间长度看,按文→理→工→医→商,逐步减少,但是在每周5-15小时、15-30小时、30个小时以上的时间段上,商学院和医学院的学生明显占据多数一半的大学生把网络聊天当作经济便捷的通讯工具根据调查数据,51.6%的大学生选择只同熟人聊天,31.6%的大学生则选择从陌生人到熟人,女生更倾向于同熟人聊天。
网络聊天对大学生人际交往有积极影响的一面改善了大多数大学生的人际交往观调查表明,58.5%的大学生通过网聊认识到人际交往是一种需要,59.0%的大学生认为网聊让他们感受到与人交流是一件快乐的事68.8%的大学生认为网聊使他们认识到真诚在现实中很重要,但是网聊时间长度对这个问题的回答产生了影响,每周聊天时间在30个小时以上的学生倾向于否定态度同时,网聊使45.2%的大学生更信任现实中的朋友,31.2%的大学生认为网聊使自己更敏感对多数大学生的人际交往行为产生了积极影响42.6%的大学生认为网聊使自己与人谈话更主动积极,45.5%的大学生认为通过网聊,自己与陌生人交流更自如放松,41.5%的大学生认为网聊使他们在现实中与他人有更多的话题,而32.1%的大学生认为网聊使他们在聚会中更活跃其中,男学生更倾向于认为网聊对他们的人际交往行为产生了积极的影响,性别差异显著一位接受问卷调查的大学生在访谈中指出:“网络聊天促进了我的人生经历,丰富了对各种人性的辨别能力,因为网络交往的真实性与虚拟性让我能够思考现实交往对象,现实中的他们会不会像网络中的他们那样也有虚假的一面呢?通过网络我加深了对现实交往对象的认识,当网友表现出不真实的行为的时候,我会想到现实中的交往对象是否也会这样。
在态度和礼仪方面,网聊使超过半数的大学生(55.3%)在交往中更尊重别人,同样有超过半数的大学生(51.7%)认为网聊使他们更加注重礼节,但随网聊时间的增多,礼节的重要性在大学生心中慢慢减弱45.3%的大学生认为网聊使他们对自己不喜欢的人更宽容提高了多数大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超过一半的大学生认为网聊使其交往能力得到改变,44.1%的大学生认为网聊使自己的语言交流能力得到提高;在网聊时间逐步增加的情况下,越来越多的大学生认为自己的语言交流能力得到提高55.8%的大学生认为网聊使自己从多种角度、以多种方式表达想法,聊天中加入表情符号会使交流变得生动活泼,有时符号比文字更能完整准确地表达感情超过一半的大学生认为,网聊使他们能与不同性格的人有效交流,他们“更愿意与不同观点的人交流”,45.4%的大学生认为网聊使自己能更好地理解、体察他人的意图、心情与此同时,也有20.4%的大学生否认网聊在人际交往能力方面有积极影响,他们认为网络的交流是一套有别于日常交际的语言体系,“上网时间长了,我连用嘴怎么说话都忘了,和人说话很费力”锻炼了大学生人际交往的技巧网聊使61.4%的大学生认识到与人交流在不同情况下应该使用不同方式,有学生说:“上网聊天提高了我的判断能力,如果在将来碰到了类似的情况,我就知道怎样处理它。
69.1%的学生认为幽默感有助于交流合理利用网络聊天改善大学生的人际交往状态把网络聊天作为大学生锻炼交往能力的有效途径多元智能理论认为,传统的智力观仅把智力限于语言和数理逻辑是狭窄的,事实上,每个人至少拥有七项智能,其中人际交往智能对个体发展具有重要影响美国杰出的教育家卡内基强调:“一个人的成功,15%靠他的专业知识,85%则是依靠他的人际关系由此可见人际交往智能的重要性网络聊天作为一种全新的动态的人际交往形式,对提升大学生的人际交往智能、丰富个性具有重要的作用应对网络聊天进行指导,帮助大学生,尤其是部分不善于交往的大学生通过网络聊天锻炼自己与人沟通和交流的能力在网络聊天的引导中注意专业与性别差异针对男生的对网聊过高的评价,应当引导其客观对待网聊,并引导其在网络生活中的负责意识;鼓励女生在网络交往中更加积极和开朗,在谨慎的前提下,通过网络聊天拓展自己的交往范围引导学生提高自制力,警惕网络聊天成瘾的情况发生对于少数存在网络聊天依赖现象的学生,应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使大学生增强自制力,在有所节制、合理选择的条件下发挥网络聊天的积极作用,在网上聊天与网下交流之间找到平衡点,避免沉溺和迷信网络。
特别提醒:本文如有发表看法,仅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立场或情感倾向第二篇:大学生公的问题调查报告 5000字对大学生公的问题的调查论文公共生活领域的不断扩大,是社会进步和文明的必然反映在共同的生活当中,人们自觉或不自觉地产生了一种希望,希望以社会的力量和公众的名义制定人们的行为规则,以保障公共秩序协调有序社会公德就是在历史上逐渐形成的一定社会的全体成员为维护社会公共生活所遵循的最起码的生活准则和行为规范,它是整个社会道德的重要组成部分社会公德的作用在于解决在社会公共生活中社会对其成员的要求与其在实际行为之间的差距,引导社会成员自觉遵守公德要求,以适应社会公共生活的需要大学生是社会整体文化素质水平较高的青年群体,社会对大学生社会公德的修养和实践水平有更高的期望与要求大学生对宣传和维护社会公德也有不容推辞的责任,社会公德与人们在社会中的实践活动有着紧密的联系,因此培养社会公德意识离不开社会实践活动,大学生应当在实践中不断增强社会公德意识,努力做社会公德规范的传播者和实践者 对于一名大学生来说,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社会公德意识1)加强学习,形成对社会公德的认知,培养社会公德的情感。
通过对社会道德活动中的社会公德相关知识和规范进行认知和体验,可以逐步形成公德判断意识与是非评价标准我们不仅要知道社会公德的具体要求,还要有实践社会公德的感情在社会公德实践中,要培养自己以遵守社会公德为荣,以违背社会公德为耻的道德情感,正确地进行道德行为与活动的选择和判断另外,我们要不断磨炼自己的意志社会上也存在种种不良风气,但是我们要用自省和慎独等修养方法,抵御外界的不良影响,自觉、主动地选择符合社会公德的行为通过经常性的道德行为,体验遵守社会公德的乐趣,养成遵守社会公德的好习惯2)积极参与各种社会活动,在实践中培养社会公德意识和责任意识参与志愿者服务等公益事业和社会实践活动对大学生了解社会、拓展实际工作能力,尤其是对增强社会责任感有极大的帮助,并且大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本身也是一种学习,可以从实践中体会到什么是符合社会公德规范的行为,什么是不符合社会公德规范的行为,从而在实践中不断提高自身的社会公德素养,并积极带动他人,做社会公德意识的宣传员我们可以参加社会公益组织,参加社会公德的宣传活动普及社会公德规范,也可以结合自己的兴趣、爱好、专业有选择性地参加一些社会公益组织或活动,发挥自己的作用。
3)从小事做起,从小节做起,带头践行社会公德规范社会公德规范的行为包括社会公共生活中最微小的行为细节,因此,社会公德意识要在点点滴滴的日常小事中培养,“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在一些微小的事物中,甚至一举一动就可以体现一个人的道德修养,同样,在细微处我们也可以提升自己的道德修养,升华自己的社会公德境界我们同时做了下面的一项调查:当你有饿又累在食堂排队数十分钟之后突然有人插队时,你有何感想?经过调查表调查显示:17%的人表示无所谓,大约40%的人表示心里会抱怨一下,46%的人表示会提醒一下从数据上就可以看出大学生公德问题大学生产生这样的问题是甚么原因呢?原因主要涉及规范人与人之间关系的社会公德与规范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社会公德两个层面研究结果表明,多数大学生对社会公德的观念选择与社会主流文化相一致,即在观念层面已经具有某些现代工业文明的社会公德意识虽有少数较缺乏在观念层面上的认识,但从总体上看,其趋势是现代社会的社会公德观念正在逐步确立在行为层面,也能有所践履但是,由于大学生尚未真正确立工业文明的道德价值观,因此,他们在社会公德的行为选择上与其观念选择呈现某种不一致、不协调甚至自相矛盾,表现为社会公德水平低差,甚至缺乏某些最起码的社会公德行为。
概言之,大学生观念选择与行为选择存在一定距离怎样加强大学生的公德意识教育呢?一方面要注重社会公德教育全面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要综合运用教育、法律、行政、舆论等手段,规范和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大力提倡文明礼貌、助人为乐、爱护公物、保护环境、遵纪守法的社会公德,约束和制止不文明的行为,形成扶正祛邪、扬善惩恶的社会风气另一方面要加强思想道德教育接受正确的思想教育,让同学们自觉的遵守,自觉地去排队,自觉地去遵守这样的一个游戏规则就会达到相应的效果大学生公德问题调查报告之饮酒问题篇附录:调查总体情况,实印问卷三十份,调查54人,接受调查30人,人员分布:29,30号楼原住民10人,25,26号楼访客及原住民10人,其他人员10人对于饮酒的问题,14%的同学表示身边有同学有一周多次大量饮酒的习惯,而对于这种不健康的饮酒行为只有6%的人明确的表示反对,60%的同学表示不饮酒,但是也不关心身边是否有人会不健康的饮酒,26%的同学认为,作为大学生,每个人应当具备一定的自我控制能力,没有必要强制约束饮酒行为,另外的6%同学表示,因为以后进入社会社交需要,应酬会比较频繁,现在有一定频率的大量饮酒是锻炼能力的行为,表示予以支持。
从表面来看,饮酒问题似乎显得不是十分严重,小范围调查中14%的大量饮酒率还是维持在一个比较低的水平上,但是在这14%的背后是一个庞大的对饮酒呈中立或者支持态度的群体由于这94%对饮酒行为的宽容率,使得过量饮酒的一小部分人更加的感到没有什么约束正是这种默许和宽容使得过量饮酒行为有了滋生的土壤,并且存在着发展的空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