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论清末德国法对中国近代法制形成的影响 论文.doc

4页
  • 卖家[上传人]:新**
  • 文档编号:496218466
  • 上传时间:2022-12-25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14KB
  • / 4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论清末德国法对中国近代法制形成的影响 论文论清末德国法对中国近代法制形成的影响 论文自1840年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国家之后,清政府面对列强屡战屡败当时许多有识之士强烈要求变法,建立新的制度,以富国强兵,抵御外侵本文就当时清政府变法过程中以德国法为范本来改变传统中国封建法律的原因,中国引进德国法的直接途径和间接途径,德国法对中国近代法制的积极影响作了客观分析^p 和研究,指出中国近代法制是以德国法为蓝本、并间接参考了____明治维新后仿效德国法根底上制定的____法德国法对中国近代法制由落后残酷的封建法变为相对先进文明的资本法具有积极影响作者王立民,1950年生,华东政法学院法律系副教授、博士1840年以后,清政府与列强频频交战,又屡屡败退许多有识之士强烈要求变法,以富国强兵、抵御外侵鉴于“如今日中国不变法,那么必亡是已”①,清政府不得不承受变法要求那么,中国变法应以哪种法律为范例并作为重点引进对象呢?首推“欧法”,其中主要是德国法以后的历史也证明,德国法对中国清末时期的影响最大,与其他国家的`法律相比,可称第一一为什么中国重视从德国引进其法律呢?原因主要有以下四种第一,当时的德国法是欧洲最优秀的大陆法。

      德国法继承和发扬了罗马法的优良传统,是罗马法的直接继承者播乎欧洲为罗马法系,是为私法之始,更进为日耳曼法系②罗马法被认为是“以私有制为根底的法律的最完备形式”③德国法又优于罗马法的其他继承者就以民法典来说,德国民法典与法国民法典虽同宗于罗马法,但前者更胜后者一筹德国《民法典》与法国《民法典》同属大陆法系,但前者编纂于后者施行一个世纪以后,因此,更能获得法学理论和理论上的成就各国法学家都认为前者比后者更系统化、现代化、条理化,用词更简练,内容更确切④这同样为其它欧洲国家的民法典所不及正因为它的这种优越性,所以德国法实是当时欧洲大陆法系中的最优秀者德国法的这一优越性由其独特的社会条件为背景,其中它的古典哲学尤为注目德国的古典哲学在世界上享有盛誉,它在唯物论和辩证法方面的成就,为世人所信服以这种哲学为根底,德国法便具有了逻辑严谨、概念准确和规定细密的优点,民法典就是如此德国民法典比法国民法典更为开展,它有德国的古典哲学为根底,能准确地表达法条的含义⑤与此有关联的是“德国的立法技术比拟好”⑥中国的传统法律以成文法为特征,接近大陆法,远于普通法因此,中国在引入“欧法”的时候,首选欧洲的大陆法,并以它的最优秀者德国法为主要参考形式便是顺理成章之事了。

      第二,有引进德国法并获得成功的先例在中国吸收德国法以前,已有许多国家引进过德国法并获得成功这里既有欧洲国家,也有亚洲国家在欧洲,德国法作为大陆法的优秀者而被一些欧洲大陆国家所援用,并成功地制定了自己的法律,形成了自己的法制其中,袭用德国民法典的情况非常普通德国民法典被中欧一些国家所承受,因为它被认为是最好的⑦对于这一点,清政府的考察团成员在考察欧洲后,亦有深深的体会一位考察大臣在回国后说:“详考〔欧洲〕各国制度,以德为主,以各国为辅所以,他认为中国有必要学习德国的各种制度,“妥筹方法”⑧在亚洲,____是出色引入并运用德国法的国家以军事法为例在甲午战争前已沿用德国的军事法,并使自己的军队日益强盛,以致能在甲午和日俄战争中取胜军事无论事之巨细,无不奉德国为师,甲午之役,既经战胜,去岁夏挫强俄⑨其他国家能在承受德国法后变得强大,中国为什么不能以他们为鉴,也走一走这条路呢第三,德国的有些社会情况近似于中国德国虽是欧洲国家,但与其他欧洲国家相比,有些社会情况较近似于中国比方国家的政体和人民的节俭质朴之风都是如此经过考察和比拟,一些清政府的要员已认识到德、中的政治制度非常相近当时任直隶总督的袁世凯曾说过:“各国政体,以德意志、____为近似吾国”。

      因此,他认为有必要再派员出使到德日两个国家,去进一步理解宪法情况拟请特简明达治体之大臣,分赴德、日两国,会同出使大臣专就宪法一门,详细调查,博访通人,详证故事”⑩清末考察大臣戴鸿慈在德国考察数月以后,觉得德国人民的节俭质朴的风俗与中国人民的非常相似,说:“其〔德国〕人民风俗,亦觉有节俭质朴之风,与中国最为相近法律植根于社会,其内容又由社会所决定因此,在相似的社会情况下,完全有[1] [2] [3] [4] 第 页 共 页。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