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贵州省2021年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doc
9页贵州省2021年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语文试题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共36小题,考试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2.答题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将条形码横贴在答题卡“考生条形码区”3.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4.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第一卷选择题选择题共35小题,每小题3分,共10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一、(45分,每小题3分)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解剖(pāo) 纤维(qiān) 浅尝辄止(zhé)B.提防(dī) 浸渍(zì) 引吭高歌(háng)C.莅临(wèi) 疫情(yù) 冠状病毒(guān)D.岑寂(chéng) 菲薄(fěi) 杳无音信(chá)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晌午 辐射 短小精悍 B.长篙 笙箫 义愤填赝C.云宵 湮没 礼上往来 D.肆业 寒喧 无精打采3.下列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14年的抗战史,充分 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
伟大民族精神,成为抗战题材美术创作的重要内容《大刀进行曲》《风云儿女》等作品,从不同角度 了中华儿女“前仆后继赴国难”的英勇抗争群像,充满浓郁的家国情怀A.显现 弘扬 雕刻 B.彰显 表扬 雕刻C.彰显 弘扬 刻画 D.显现 表扬 刻画4.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关联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新中国成立70余年来, 是在一穷二白的建设年代, 是在大国崛起的关键时期,我们党 十分注重发挥知识分子的作用A.即使 或 却 B.无论 还 都C.即使 或 都 D.无论 还 却5.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贫穷曾经是贵州的代名词,过上丰衣足食的生活是贵州人孜孜以求的梦想B.抗击新冠疫情期间,人们积极响应党的号召“宅”在家里,街道万人李巷C.人的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他因为贪吃野生动物而死可谓死得其所D.树叶与木叶虽一念之差,但意思不同,“木叶”有落叶的微黄与干燥之感。
6.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必须以科技为先,发挥科技创新的关键作用B.党史学习抓得好,不能只看材料好不好,更要看是否落实在为人民办实事上C.作为我国空间站任务阶段第一艘载人飞船,不断刷新着载人航天技术的新高度D.该技术的突破将为中国芯片的应用、发展和制造奠定坚实基础和积累宝贵经验7.下列句子的表达,没有歧义的一项是A.我们力求刊发好同志的作品 B.老张同意儿子和小明去爬山C.几个高校的学生参观娄山关 D.民法典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8.下列各句使用的修辞手法,依次判断正确的一项是①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②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③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A.设问 对偶 排比 B.设问 夸张 对偶C.反问 比喻 夸张 D.反问 对偶 比喻9.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句子,最恰当的一项是人只不过是一根苇草,是自然界最脆弱的东西, 用不着整个宇宙都拿起武器来才能毁灭他, 然而, ,人却仍然要比致他于死命的东西高贵得多,因为他知道自己要死亡,以及宇宙对他所具有的优势,而宇宙对此却是一无所知。
①纵使宇宙毁灭了他②但他是一根能思想的苇草③一口气、一滴水就足以致他死命了A.①②③ B.①③② C.②①③ D. ②③①10.与下面这副对联内容相对应的名人,正确的一项是身比闲云,羁鸟池鱼同悟道;心同流水,东篱南山共忘机A.杜甫 B.陶渊明 C.苏武 D.廉颇11.下列语句的表述,得体的一项是A.徐悲鸿的《八骏图》,如挂在您家里,必定使寒会增辉不少B.听闻四爷爷贵体有恙,令堂特嘱我前来看望,祝您早日康复C.第一篇小说发表后,我不理农桑,高就于县文联,专事写作D.今奉上拙著一本,鄙人才疏学浅,书中谬误甚多,敬请斧正12.对下面语段中必须删去的词语的判断,正确的一项是中国的茶俗以大众文化为主流,茶馆茶客盈门,就完全①足以说明这一点;而文人雅士②在饮茶上另有讲究历来的研究者在饮茶著述中,试图想③教给人们一种优雅的饮茶方式,如茶舍要大方雅致④,茶叶需上品极品,入茶之水最好⑤是甘美清甜⑥的泉水等A.①②⑤ B.①③⑥ C.③④⑥ D.⑤⑥13.下列名句的书写,有误的一项是A.仰关宇宙之大,俯查品类之盛 B.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C.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 D.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14.下列文学常识的搭配,错误的一项是A.《寡人之于国也》——孟子——战国 B.《游褒禅山记》——王安石——宋代C.《窦娥冤》——关汉卿——元代 D.《再别康桥》——戴望舒——现代 15.下面短讯的标题,最恰当的一项是北京时间2021年6月17日9时22分,搭载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的长征二号F遥十二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发射。
此后,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与火箭成功分离,进入预定轨道,顺利将聂海胜、刘伯明、汤洪波3名航天员送入太空,飞行乘组状态良好,发射取得圆满成功A.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发射取得圆满成功B.长征二号F遥十二运载火箭在酒泉点火C.载人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D.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飞行状态平稳良好二、(21分,每小题3分)(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6~20题衡善机巧,尤致思于天文阴阳历算安帝雅闻衡善术学,公车特征拜郎中,再迁为太史令遂乃研核阴阳,妙尽璇机之正,作浑天仪,著《灵宪》《算论》,言甚详明顺帝初,再转复为太史令衡不慕当世,所居之官辄积年不徙自去史职,五载复还阳嘉元年,复造候风地动仪以精铜铸成,员径八尺,合盖隆起,形似酒尊,饰以笨文山龟鸟兽之形中有都柱,傍行八道,施关发机外有八龙,首衔铜丸,下有蟾蜍,张口承之其牙机巧制,皆隐在尊中,覆盖周密无际如有地动,尊则振龙,机发吐丸,而蟾蜍衔之振声激扬,伺者因此觉知虽一龙发机,而七首不动,寻其方面,乃知震之所在验之以事,合契若神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尝一龙机发而地不觉动,京师学者咸怪其无征后数日驿至,果地震陇西,于是皆服其妙自此以后,乃令史官记地动所从方起。
节选自范哗《后汉书·张衡传》)16.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A.公车特征拜郎中 拜:任命 B.著《灵宪》《算罔论》 著:著作C.再转复为太史令 为:担任 D.复造候风地动仪 造:制造17.下列句子中,属于宾语前置的一项是A.遂乃研核阴阳 B.饰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C.未之有也 D.果地震陇西18.下列句中加点的“之”字的意义和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A.妙尽璇机之正 B.张口承之C.而蟾蜍衔之 D.验之以事19.下列对文章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第一段写张衡迁升为太史令及其在科学发明和著述两个方面的成就B.第三段记述地动仪制造时间、材质、大小、形状、内外结构和装饰C.第三段按“中”“傍”“外”“下”的顺序介绍地动仪的构造特点D.文章最后记述了地动仪的正式使用,但没有肯定地动仪的实用价值20.下列对文中画线句子的翻译,正确的一项是衡不慕当世,所居之官辄积年不徙A.张衡因为不趋附当时的达官显贵,所以他所担任的官职,多年没有改任。
B.张衡不趋附当时的那些达官显贵,他所担任的官职,就多年得不到提升C.张衡因为愤世嫉俗,不趋炎附势,所以担任的官职就多年没有得到改任D.张衡因为愤世嫉俗,不趋炎附势,他所担任的官职,就多年得不到提升二)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21~22题汉江临眺王 维楚塞①三湘接,荆门九派通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郡邑浮前浦,波澜动远空襄阳好风日②,留醉与山翁注】①楚塞:指楚国地界②好风日:好风光③山翁:指山简,晋代竹林七贤山涛之子,曾任晋朝征南将军,好饮酒,每饮必醉21.下列对这首诗内容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A.首联写汉江流经楚塞又折入三湘,汇合九派支流通向长江B.颔联写远望江水好像流到了天地外,所见山色缥缈若有若无C.颈联写郡邑宛如在水面漂浮,波涛翻滚,远方天空好像在摇动D.尾联写襄阳的风景的确令人陶醉,但我无缘与山翁豪饮酣醉22.下列对这首诗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首联写诗人伫立汉江之滨,勾勒了汉江雄浑壮阔的景色,展现了汉江的浩渺B.颔联前句写出江水的流长邈远,后句又以苍茫的山色烘托出江势的浩瀚空阔C.颈联“浮”“动”两个词渲染了磅礴的气势,表现了诗人泛舟江上的苦闷愁绪D.该诗堪称王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代表作之一,体现了王维诗歌的风格。
三、(12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3~26题生活在东非地下的裸腿鼠是一种变温的冷血动物,这一特征足以让它去角逐最奇异的哺乳动物的头衔裸殿鼠和其他冷血动物一样,主要通过与环境的热交换来调节体温,有时也通过大家扎堆来取暖它们的皮肤为此变得裸露无毛,因为皮毛不仅不能起到调节体温的作用,反而会妨碍热交换裸解鼠为什么变成变温动物呢?它们生活在温度变化不大的地下,保持恒定体温不那么重要在非洲鼹形鼠中,裸鼹鼠体积最小,比大动物更易丧失热量,保持恒定体温很困难它的体积大约是达马拉兰腿鼠的20%,但身体表面积约是达马拉兰眠鼠的40%,裸蹊鼠如果像它们那样维持恒定体温,就必须以2倍的速度加速产生体热的代谢过程来弥补体热的散失它的食物主要是低能量的块茎,而地下氧气又非常稀薄,所以干脆不再试图去维持恒定体温裸眠鼠生活在干旱地区,主要食物是块茎,而越是干旱的地区,块茎会越大,但是数量也越稀少有的块茎的重量甚至是裸骚鼠体重的上千倍,如果碰巧挖到一个,一窝裸腰鼠一年的口粮就全有了但是在地下乱挖地道,刚好碰上块茎的几率极低,而且只有在下雨的那几天,土壤比较潮湿时才适宜挖地道挖地道要耗去大量能量,很可能挖了几天却一无所获。
因此,想要提高生存机会,它们必须组织起来,分头去找食物虽然成员数量越多找到食物的机会越大,但也意味着找到的食物不够分既要增加个体数量,又不增加对食物的总需求量,就需要把每个成员的饭量减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