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维诗《画》优秀教学设计.doc
5页王维诗《画》优秀教学设计 《画》为初唐诗人王维所做的一首五言绝句全诗表达了诗人对画中美妙事物的憧憬和对现实的悲伤全诗语言清爽朴实而韵味无穷,历来为人传诵教学目标:1、会认“远、色”等11个生字,会写“人、火”等4个生字相识偏旁“辶、忄”2、正确、流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3、了解“远”与“近”、“有”和“无”、“来”与“去”是意思相反的词,懂得这首诗讲的是一幅山水画 课前打算:老师打算写有反义词的头饰;一幅山水画(题写“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生字卡 教学重点:练习朗读、认字教学难点:了解诗句和画的关系 教学过程: 一、 视察图画,收入诗句1、呈现一幅山水画(画上有山、水、花、鸟,并题写课文《画》的20个字:“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师:小挚友,大家看到了什么?(老师依据学生的回答相机评价并板书“山、水、花、鸟”)师:会认这四个字吗?(生个别读、自由读、齐读,再抽读)师:你们还发觉了什么呢?(引导学生发觉画上有题字或诗句)师:细致看,画上题了哪些字?(如生发觉题字是课文的四句诗,就干脆板书课文的四句诗如不能发觉,则干脆引导学生与书上的《画》比较)2、学生读诗师:四句诗中,你会认哪些字呢?读一读。
师:哪些字不会认,请用铅笔标出来 二、 初读正音,突出重点1、学生自读诗句,用铅笔标出的字借助课文的拼音多读几遍2、学生充分自读,同桌互读互考发觉不对的,同桌教读3、全班齐读,轮读4、老师用生字卡片个别抽读要求会认的“近、色”等11个生字留意倾听下列生字的发音:“色”是平舌音,“声、春”是翘舌音;“近、春、人”是前鼻韵母,“声、惊”是后鼻韵母有错刚好订正5、学生自由读,重点抽读,抽读重点用生字卡抽读,主要抽读“声、春、近、人、惊”等5个易错的重点字;再抽读学生中平舌翘舌、前鼻韵母发音不准的重点学生全班齐读提示新的偏旁:“辶”叫“走之旁”;“ 忄”叫“竖心旁 三、 背诵诗句,领悟其义1、看谁背诵得最快学生自由背诵)2、背得不错!你在朗读背诵的时候有什么疑问吗?(跟我们平常看到的现象正好想反)师:是呀!真有点怪!怎么“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呢?怎么“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呢?师:我们平常看到的景象是怎样的?(老师归纳板书或课件呈现“远看山无色,近听水有声春去花不在,人来鸟儿惊)3、读一读,看看两道诗有什么不同远看山有色, 远看山无色,近听水无声 近听水有声春去花还在, 春去花不在,人来鸟不惊 。
人来鸟儿惊待学生发觉沟通后)师总结性引导:我们巡游时,看到的自然景色大多数是“远看山无色,近听水有声春去花不在,人来鸟儿惊”而课文所说的景色却刚好相反大家想一想,在哪种状况下才会有“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呢?(假如学生说出是“画”,则确定学生的答案并在黑板上板书课题“画”;若学生说“照片”,也确定学生的答案“照片”也是图画的一种方式”)4、戴头饰,演一演;说一说,读一读1)来去 什么是来,什么地去?演一演,表现出相反意思2)高矮 哪种是高,哪种是矮?演一演,表现出相反意思3)远近 哪种状况算远,哪种状况算近?演一演,表现出相反意思4)白黑 什么东西白,什么东西黑呢?说说相反的例子5)晚早 什么晚,什么是早?说说相反的例子6)读一读5组反义词 四、写字指导,练习书写1、呈现“人、火、文、六”4个要求会写的字,让学生视察4个字形的笔顺、笔画特点留意“火”先写“点”,再写短“撇,第三画是长“撇”,最终是“捺”2、细致视察生字的笔画位置人”的其次笔从竖中线和横中线交叉处偏左一点起笔火”的第四笔“捺”从竖中线和横中线交叉处起笔3、老师范写,学生书写4、学生练写,老师指导。
板书设计:画远看山有色, 远看山无色,近听水无声 近听水有声春去花还在, 春去花不在,人来鸟不惊 人来鸟儿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