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论皮亚杰作为心理学方法论的“心理学解释”.doc

7页
  • 卖家[上传人]:wd****9
  • 文档编号:309075542
  • 上传时间:2022-06-13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19.16KB
  • / 7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论皮亚杰作为心理学方法论的“心理学解释” 论皮亚杰作为心理学方法论的“心理学解释” 【作 者】熊哲宏从方法论的角度看,当代心理学已不再只是研究那些可感知的和可量化的“观察物”,而是要更进一步地作出某种“解释”但什么是“心理学解释” (psychological explanation)?对于心理学来说,怎样才算是达到了一种解释?这是心理学哲学或心理学方法论的重大理论问题之一本文试图论证,皮亚杰发生认识论的解释理论,为回答和解决这一问题作出了实质性的理论贡献  一、“心理学解释”的性质关于心理学解释的性质,似乎皮亚杰的看法非常明确:心理学解释是一种“因果解释”(causal explanation)他说:“很清楚,行为心理学不得不采用发生学的观点,并由此而解决因果解释问题例如,我们如何解释那些感知运动的位移所形成的一种结构?——这种结构包含一种直接的位移组合(AB并且BC并且AC,如果ABC不在一条直线上),一种可逆的组合(回复)和一种结合性的组合(迂回)这种结构是天赋的吗?(我们已经看到它不是天赋的如果不是天赋的,那么它只是物理经验的简单总和,还是感知运动协调渐进平衡的结果?”〔1〕在皮亚杰看来,心理学解释就是对导向运算思维的过程进行因果解释。

      那么,究竟什么是“因果解释”呢?皮亚杰认为,因果解释就在于将联结客体的各种法则加以演绎具体地说:“因果性预先假定:(1)法则; ( 2)从这些法则那里演绎而且( 3)应用于真实的基体(substrate)因果性的因素(1)和(3)属于被解释的实际事件(来自于某理论家的某种概念化),而因素(2)则被某理论家所引入(作为该解释的主体作者[subject-author])简单地说, 因果性就是把客体之间的物质动作同化到主体理论家的运算中去〔2〕根据对因果解释的这种规定,皮亚杰把心理学研究划分为三个阶段:(1)首先是确立“一般的事实”或“法则”(laws) 因为实验性发现总是结束于法则建立之际然而,法则本身不“解释”任何东西,这是由于它局限于描述事实关系的普遍性;它只是对观察结果的简单概括,并没有提供观察结果背后的理由;皮亚杰认为,“解释”仅仅随着“法则的协调”才开始,这种协调以如下两种补充的方式出现2)简单的概括是不够的 必须引进一个不包含在法则观念之内的新因素,这就是“演绎推论”人们以此为手段,把需要解释的法则从假定用来解释它的法则中区分出来解释以法则系统的存在为前提,在这个系统中,一种法则可以演绎地从其他法则中构造或重新构造出来。

      但是,把一种法则从其他法则的集合中演绎出来,仍然还不构成一种“因果”解释3)需要解释的法则从用来说明它的法则系统中演绎出来, 不是只处于理想的或逻辑的状态,而是能应用于一种真实的、具体的“基体”(如神经系统、社会、行为、行动等)或者是模型的、抽象的基体假定这种基体,是用来支撑一种法则来自其他法则的形式化演绎,并“表征”(represent)它们的各种关系的 皮亚杰写道:“如果说通过探寻物理学中的恒常性而得出结论说在能观察到的东西背后存在着真实的物理客体,这就是大大地修正了对因果关系的解释;因为,如果科学家把自己局限在可观察到的东西的范围之内,那么,因果关系就失掉了它的意义,如果科学家相信客体的存在,那么,因果关系就变成一个不可避免的概念了〔3〕这样,所谓因果解释就在于:法则或一般事实是普遍的;这些事实能彼此从形式上加以推演;必须应用于一种真实的或模型的、具体的或抽象的基体,这种基体为逻辑演绎提供潜在的实在在确认心理学解释的性质是一种因果解释,并具体规定了因果解释的一般涵义和步骤之后,皮亚杰就可以以此为标准,高屋建瓴地审视当代心理学中心理学解释的各种类型或模式了  二、当代心理学中的七种解释模式皮亚杰从因果解释的观点出发,把当代心理学许多可能的解释类型归类为七种,并逐一作出了客观、公正的评价。

      这在我们看来特别具有心理学方法论的意义1.向“心理发生原则”还原的解释 皮亚杰亦称之为“心理学的 还原论”:它通过把某些反应或行动归之于在整个转换过程中保持不变的同一的因果原则的办法来寻求解释   这种借助“同一性”  (identification)进行解释的例子,可以在弗洛伊德以及弗洛伊德派精神分析家近期关于“客体关系”的发展的实验著作中找到弗洛伊德的解释追随着梅尔森的同一论模式起初,集中在某一器官活动(口腔,然后是肛门阶段)上的同样的“心理”能量(里比多),转换到某人自己的整体活动(自恋),最后转换到自身以外的他人(“客体”和客体关系的选择)这样,创新来自于情感负荷的转换,而不是来自于情感结构的改变但是从这种解释模式的观点看,中心问题是要理解:这种情感的转换是怎样出现的在皮亚杰看来,弗洛伊德的解释“还不可能说到真正的情感‘建构’,因为情感负荷的同一来源无论什么时候都存在,而仅仅只是改变它的客体; 性质的变化将被假定为依靠‘开花结果’而不是新因素的整合而产生于这些简单的转换或再分布〔4〕“里比多”的同一性不能解释发展解决这个问题的一个可能出路是,在每一特殊的转换过程中将认知建构过程与真正的情感建构协调起来。

      2.向“心理社会学原则”还原的解释皮亚杰亦称之为“心理学的社会学解释”:试图把个体的反应解释为个体之间或群体结构的各种水平之间相互作用的一种机能其原则是,当一种新的行为形式出现以丰富先前的行为时,它较少地归咎于内部变化,而更多地归咎于社会相互作用的效应皮亚杰指出,从心理学解释的观点看:第一,它或迟或早会使“内部发展”的原则成为必要例如,在确信个体相互之间的协同运算足以解释儿童发展中出现的逻辑结构的形成之后,我们不得不承认:一方面,这种形成也假定以主体的动作以及它们在运算中内化的协调为基础的内部建构机制;另一方面,协同运算本身来自将动作和运算法则加以协调,以致于来自一种循环关系而不是在协同运算之间的单向联系第二,社会学解释可借助于抽象模式例如,列维—斯特劳斯关于亲属关系的卓越著作,把某种几何学技术应用到社会关系,以致于社会学解释与类似于在逻辑命题的构造中所发现的定性的计算相吻合3.向“物理主义原则”还原的解释这就是格式塔理论的模式它不仅倾向于把心理现象(知觉和智慧)还原到生理学的事实,而且还进一步通过使用“场”的概念把它们归属于物理结构结果,某些解释几乎直接从心理学导向物理学——正如在“良好知觉形式”下,根据“物理格式塔”的结构加以解释。

      对此皮亚杰作出三点评价:第一,虽然物理模式无疑展示了一种至关重要的理想,但是当生物学本身使这种模式成为必然的,即当某种心理结构可能还原到物理结构被心理结构独特地还原到生物结构所中介的时候,这种模式将更可信地被使用第二,人们可以通过援引补充格式塔模式的其他模式而扩展物理主义格式塔心理学研究的物理特征是从那些具有不可逆的、非附加因素的现象那里挑选出来的而我们可以把由附加因素组成的可逆结构(智慧的运算结构)和诸如格式塔心理学那样的简单结构对立起来这不再与格式塔理论一致,而无疑是被一种扩展了的物理主义所启发第三,物理主义不仅表明实际的还原,而且也表明抽象模式的使用例如在热力学的解释模式和机遇论或决策论、信息论所使用的解释模式之间存在着紧密的关系物理主义还原的两种优势是:它能补充机体论的还原,以及提供使用某种抽象模式的机会 4.“机体论还原”的解释皮亚杰指出,这种解释模式构成当代实验心理学的主要潮流之一在许多心理学家看来,由于被心理学所揭示的领域是把生物学方法与社会学方法划分开来的领域,因而心理学解释的最好形式是从高级还原到低级,即生理学模式的同化皮亚杰认为,机体论还原解释的成功最终要取决于抽象模式的使用。

      机体论的还原与使用抽象模式不相冲突,其简单的理由是,在神经学变得更精确——不管它是否重复机械—生理学企图——的范围内,它与概率和一般代数学的处理相交迭〔5〕例如,M·-A·弗萨德(Fessard)把他的“格”(lattice)描述为“依赖的随机的格”所谓随机的, 是因为该系统的每一神经元有一种特殊的(作为时间的一种函数的)放电概率;所谓依赖的,因为它依赖于其他相似的神经元的活动皮亚杰认为,“格”模式的选择导致许多基本的涵义,因为它是一般(逻辑的和数学的)代数学最有代表性的结构之一和命题逻辑的基础W ·麦卡洛克和皮茨精确地表明,神经联结的多样组合与命题逻辑的关系——以普遍的方式与布尔代数的关系——是同构的,这足以说明格模式怎样或早或迟能在最大胆的“抽象”模式中被考虑5.行为的解释在这种解释模式看来,被解释的东西是在环境条件和可观察反应之间的因果关系但这种因果联系的性质是什么?在赫尔的解释系统中,似乎除“法则”之外没有什么别的东西存在:如联想法则、驱力还原法则、强化联想的加固(成功,等)法则、目标梯度变化(接近目标时反应加速)法则、 “习惯族系层次” ( habit familyhierarchies)的形成和结构化法则。

      但赫尔更强调这些法则之间的演绎关系赫尔及其追随者还提供了三种演绎模式:(1)首先是使用普通语言协调所获得的各种法则,即通过使用逻辑学家称为“简单的”演绎的演绎模式2)布什和莫斯特勒的“学习概率理论”:法则的演绎更数学化地展示出来已知以特殊的参数为特征的特殊情境,可演绎出学习的概率与计算的特殊模式是一致的3)赫尔本人更逻辑化的演绎理论——以完全显明的方式描述了该系统所包含的所有过程6.发生学的解释 这种方法被学习理论家们用来解释心理发展的所有方面在他们看来,作为环境的一种机能的成熟和学习仅仅构成所涉及到的两个因素,并没有穷尽所有的可能性他们强调在认知发展过程中主体的活动,并用“行动”(conduct, 即“行为”加伴随着各种形式的意识到的“内化活动”)取代行为主义简单的行为动作皮亚杰在概述自己的发生学解释的基础上指出:“因为这类解释关系到确立运算结构,它达到逻辑数学的建构然而必须注意的,它不是一个被心理学家所使用的已经存在的逻辑系统问题(正如在赫尔体系的形式化中那样);也不是主体本身的过程和逻辑的问题,因为中心问题始终是要知道这些过程和逻辑是怎样被建构的在求助于抽象模式之前,提出了解决发展的解释类型的尝试,所使用的模式追溯学习和社会因素(以及成熟)的效应,以便说明平衡系统,以致于整个过程可以作为一个概率的序列来对待。

      〔6〕很显然, 这种发生学解释——一种平衡的因果模式——势必会导致一种抽象的概率模式,以及或是代数的或是逻辑的模式7.以“抽象模式”为基础的解释皮亚杰指出:“心理学中最严格的实验思路之一,来自于抽象模式的使用一方面,其概率性质旨在确立统计因果性,另一方面,逻辑上揭示解释过程的演绎性质而且,演绎模式的这种使用显然无论如何不与这些系统的还原论方面相矛盾,因为在这种较低水平上向神经联结的最终还原,提出了我们必须使用类似概率的或代数的模式来解决的解释问题〔7〕那么, 究竟如何运用抽象模式呢?它的解释功能又何在呢?  三、“抽象模式”的解释功能就皮亚杰所区分的七种解释类型而言,前六种以因果性为基础,本质上是根据它们所乞求的真实的基体彼此区分开来,而抽象模式则是根据以演绎蕴涵为基础的演绎类型被区分开来的皮亚杰认为,我们能以两种独特的方式规定以抽象模式为基础的解释:(a)在一般的方式中,当人们选择取自概率论数学(经典概率论 、机遇论、决策论、信息论等),或者取自包括布尔代数和逻辑(格理论、群论、形式化的命题逻辑等)在内的一般代数学这样的演绎模式,以便取代满足于以日常语言为基础的“简单”演绎时,就使用了抽象模式。

      根据普遍接受的观点,当需要精确程度比近期所使用的精确程度更高时,使用抽象模式就实现了迄今所设想的某种“解释”这首先意味着,一种精确的语言代替了普遍语言,而且往后它导致解释的新发展例如,“格”或“群”结构的引入,使人们能觉察比以前所注意到的。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相关文档
      局长在2025年全市医疗保障重点工作调度会暨定点医药机构违法违规使用医保基金自查自纠工作推进会上的讲话稿.docx 2025年春教体系统安全工作会上的讲话范文.docx 2024年度街道机关支部党组织书记述职发言材料供参考.docx 2025年干部谈心谈话内容范文.docx 主管发改部门党组书记在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研讨会上的发言材料供参考.docx 学习关于党的建设的重要思想交流发言材料供参考.docx 纪委书记2025年全面从严治党的研讨材料范文.docx 2025年春季防汛防旱工作部署会上的讲话范文.docx 2025年村“三资”管理工作计划供参考.docx 村“两委”2025年工作计划供参考.docx 乡镇在全市履行职责事项清单工作会议上的交流发言.docx 银行行长在学习2025年一号文件精神专题会上的研讨发言供参考.docx 乡党委乡村振兴工作经验总结供参考.docx 党组书记、主任在2025年展改革委民营企业座谈会上的讲话范文.docx 领导干部在2025年“纪检监察工作规范化法治化正规化建设年”行动动员部署会议上的讲话范文.docx 关于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报告范文.docx 在2025年基层履行职责事项清单工作会议上的交流发言例文.docx 2025年理论学习中心组党风廉政建设专题学习研讨会议上的交流发言供参考.docx 在理论学习中心组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专题学习研讨会议上的交流发言两篇.docx 党支部2024年民主评议党员工作情况报告供参考.docx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