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韩信败在处世_韩信的故事.docx
5页韩信败在处世_韩信的故事 一代军事奇才韩信,最终死于妇人之手人们常说,胜利是一种偶然,失败是一种势必韩信的人生悲剧,是和他致命的性格缺陷分不开的,只懂军事,不懂做人与处世,最终落了个夷灭三族的下场依据《史记》中的《淮阴侯列传》我们可以看到韩信的大致人生脉络,从而找出他的悲剧人生缘由: 一、处世孤傲,人缘太差 先看史书上记载的一个细微环节:十二月,人有上变事告楚王信谋反,上问左右,左右争欲击之意思是说把(韩信)那小子逮住活埋了这说明韩信的人缘不怎么人都是被自己战胜的好,因为这次是诬告,朝中却没有一个人为他说句公正话,说先去查证一下 而他的人缘太差,在他少年时代就表现出来了始为布衣时,贫无行,不得推择为吏,又不能治生商贾,常从人寄饮食,人多厌之者”,就是什么也不会干,老蹭白食,弄得别人都厌烦他而同样不事生产的刘邦,却被推为县吏,为泅水亭长,这说明刘邦给人的印象比韩信得意得多,而且刘邦身边总是聚集了一大批“帮闲”的人而韩信却是孤寂一人,没什么挚友。
韩信之所以人缘太差,也许由于自负志向远大,不屑与庸人为伍在年轻时明明连饭也吃不饱,却成天佩带着标记贵族身份的长剑,这和鲁迅笔下那个不愿脱下长衫的孔乙己很相像结果,身处底层当然不能被上流社会所接纳,其思想行为也不能为同一阶层的人们所认同,最终成了寓言故事里的蝙蝠,被兽类和鸟类共弃,一个人可以心怀高志,却不能因此而轻视芸芸众生我们知道韩信对天下大势分析得很透彻,自己也确有奇才,这可能是他整日考虑这类事情的结果,人的精力有限,韩信估计就是无视了对怎么做人的考虑,不懂得和众人相处,以致招来了胯下之辱从这时候起,他做人处事上的缺陷就为他大喜大悲的人生埋下了隐患 《易经》上说:“潜龙勿用”,就是说人在潜藏期应当和光同尘,要身平凡而心非凡,外表和众人一样,内心静默积蓄力气在韩信飞黄腾达后,他仍旧自恃功高而“羞与绛、灌等列韩信被贬为淮阴侯后,一次韩信路过樊将军府,樊哙行跪拜礼恭迎恭送,并自称臣,说:“大王竟肯光临臣下的家门,真是臣下的荣耀韩信出门后,笑道:“我这辈子怎么会与樊哙等同列!”看不起周勃、灌夫等人也就算了,还极端亵渎樊哙,樊哙在鸿门宴上对刘邦有救命之恩,又有一层裙带关系,是刘邦妻子的妹夫。
这么重要的人对韩信称臣,韩信尽然坦然受之,末了还自负地说我怎么与樊哙这等人为伍,这实在有着一股小家子气越是身居高位,越要虚怀假设谷,韩信或许不明白,人们在面对大人物的时候,没有人盼望被大人物轻视平常不留意团结众人,以至于有事的时候无人帮助,墙倒众人推,可以想像得到在刘邦想整理他的时候,别人当然恨不得立马把他活埋了 二、出尔反尔,失道寡助 项羽手下的大将钟离末与韩信关系很好,在项羽败亡后,投靠韩信,韩信把他收留了,而刘邦非常怨恨这个人,一心想把他杀了在有人诬告韩信谋反时,刘邦就采纳陈平的计谋巡狩会诸侯,韩信知道这是冲着他来的,想发兵反叛,又自以为无罪,这时有人就给他出了个馊办法:“把钟离末杀了送给皇上,皇上必定开心,那样就没有祸害了韩信也许被吓得发昏了,竟然接受了既然已经收留了挚友,就要爱护究竟,否那么起先就91j收留,到事情紧急时就抛弃人家,这是典型的小人做派,韩信既然把自己降格为一个小人,那他就势必失去道义上的支持,连挚友都出卖的人即使受冤屈,又有谁会怜悯他呢? 在那个时代,有着这样的社会删那么,就是小人“人人得而诛之”,刘邦完全可以把他当小人诛杀钟离末自刎前估计很痛恨自己看走眼,怎么把这样的人当挚友,大骂韩信:“公非长者。
意思是韩信不是一个厚道的、慈爱的、讲义气的人出卖挚友取媚于敌人,就先在心理上输了三分,因为让敌人看出了他内心的软弱和恐惊,同时也让刘邦瞧不起:这样的人不会有真正的挚友,没有挚友的人无疑是很没长进的因此,人在任何时候都要坚持根本的做人原那么,坚持道义 而刘邦作为那个时代的英雄,是有着英雄惜英雄的心态的,他在听了别人的辩白后,不杀游说韩信谋反的说客,而且与“胳膊肘往外拐”的项伯定下儿女之亲,说明刘邦同样敬重义士,厌恶小人,假如韩信坚持道义,说不定刘邦也不会下手,钟离末也会赤胆忠心地保卫韩信抛弃道义,连自己的敌人也会厌烦这种人 三、出言无忌,心性不定 在有人劝韩信另起炉灶自己打天下时,他以“汉王遇我甚厚,载我以其车,衣我以其衣,食我以其食吾闻之,乘人之车者载人之患,衣人之衣者怀人之忧,食人之食者死人之事,吾岂可以向利背义乎”的原因拒绝反叛,这时候的韩信有着朴实的做人原那么,吃了人家的饭穿了人家的衣,就耍赤胆忠心地为人家办事既然这样想了,就应当一心为刘邦打仗但他却在刘邦被项羽打得最困难的时候要挟刘邦封他为齐王,史书上记载刘邦大怒,在陈平、张良的示意下才明白不封韩信是不行的。
笔者以为,其实刘邦这时就对韩信起了杀机 韩信这一招只是小孩子的智商和做法:假设真想要权,自己干不就得了,自己的力气刘邦是限制不了的,既然要依附刘邦忠心就得了,这么做真不知道他是怎么想的,可能既想要权力又想要忠诚的美名,结果最终一样也没落下还有那个“韩信将兵多多益善”的典故,刘邦问他:“我能统帅多少人马?”韩信说:“陛下最多不过能统帅十万人马刘邦问他:“那你能统帅多少?”韩信就说:“我是越多越好在刘邦早就疑心他不忠心时,说出这样让刘邦恐惧的话来,不是催着刘邦向他下杀手吗?可叹他那么精通军事,却于人事上一窍不通,说话如此肆无忌惮,能不招来灾难吗? 当然,韩信在做人上也有亮点,他最大的亮点就是把他年轻时羞辱他,让他从裤裆里钻过去的那个人提拔为楚中尉,他说这人是个壮士能看出他当年胸怀宽广,气度非凡我们知道,一个胜利的人大多有着迷人的人格魅力,能把四周人严密地团结在自己的四周,这样的人干事业是会立于不败之地的,而有着高尚人格魅力的人都是擅长做人处世的人正如《道德经》所言:“江海所以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也惋惜韩信没能把这样的胸襟保持到最终假如能像对待壮士那样对待全部人,估计也不会落得如此凄惨的下场。
韩信的悲剧再次印证了,一个人的命运,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与他做人与处世实力的凹凸 编辑 张金余 第5页 共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