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部编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阅读理解突破训练及答案.doc
21页新部编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阅读理解突破训练及答案一、 课外阅读姥姥家的小院今年暑假,我的生活真是丰富多彩,最有趣的是到农村的姥姥家居住的日子我最喜欢姥姥家的小院早晨,一轮红日渐渐升起,给小院涂上了一层金黄色鲜艳的花朵上挂着晶莹的露珠,晨风夹带着香味迎面扑来院子西面,几根长竹竿架子上,爬满了瓜藤,稠密的绿叶衬着紫红色的花朵,又娇,又鲜艳,远远望去,好像一匹美丽的花布东北角是由金瓜架搭起的棚子,光溜溜的金瓜像吊灯似的挂在藤上瓜棚下面有几张桌子晚上,灯亮了,孩子们在这里嬉戏、下棋,大人们在这里乘凉、闲谈院子东面有几株像巨人一样高的白杨,还有几株果实累累的果树白杨树挺着高大的躯干,碧绿的叶子被风吹得哗哗直响,在响声中,可以闻到旁边果树上果子的清香院子南面是一片碧绿的小园,里面种着各种各样的蔬菜韭菜绿油油的,茄秧上挂满了嫩茄子,半红半绿的辣椒像害羞似的,藏在茂密的绿叶中,还有西红柿、黄瓜……姥姥家的小院,多么富有诗情画意啊!1.根据意思从文中找出相应的词语1)形容内容丰富,种类多样2)指诗画一般的美好意境2.“韭菜绿油油的,茄秧上挂满了嫩茄子,半红半绿的辣椒像害羞似的,藏在茂密的绿叶中,还有西红柿、黄瓜……”文中最能概括这句话的一个词语是__________,写出了小菜园的蔬菜种类之多。
从“_______”一词可以看出这句话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3.短文是围绕哪句话写的?( )A.我的生活真是丰富多彩B.最有趣的是到农村的姥姥家居住的日子C.我最喜欢姥姥家的小院4.“姥姥家的小院,多么富有诗情画意啊!”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 阅读练习登泰山观日出(节选)①泰山是闻名中外的游览胜地今年春节期间,我有幸登上泰山观看日出②凌晨2点半,我开始登山起头的路不算陡,我走得很快一路上很寂静,除了夜风偶尔带来的松涛声之外,什么声音也没有山势越来越陡,抬头望去,夜色中的整个泰山就像一堵高大的墙顶天而立,给人以天有多高,山有多高的感觉③到了中天门,刚4点半,天还是黑黑的,我怕耽误看日出,不敢停留,仍继续往前走④到达对松亭时,天已微明我站在亭前向下俯视,虽有浓浓的云雾笼罩着,但山势依稀可辨,有的如马鞍俯卧,有的如驼峰耸立云雾不断地扩展着,飘动着,升腾着,有的像雪白的棉絮层层叠叠地飘落在山峰中间,有的像长长的绸带悬在空中,有的撞碎在山崖上,像涨潮时的海水在岸边溅起无数朵白色的浪花。
这时,我才发现自己的四周竟是一片云海⑤从对松亭往上,路更险峻了,我一步三喘地往上爬猛抬头一看,南天门正在头顶上,山路宽一丈,像一张瀑布从峭壁上直落而下我扶住路边的铁栏杆,沿着窄窄的石板砌成的台阶,艰难地向上攀登着⑥爬了几十级台阶,我实在累得不行,就坐下来休息这时,几位老人拄着拐杖缓步走到我身旁其中一位白胡须老大爷笑着对我说:“小伙子,累了吧?”我被老大爷的精神所鼓舞,说了一声不累就站起来,跟在他们后面继续向上攀登1.用“——”画出第⑤自然段中的一个比喻句,并完成练习这句话把______比作______,这样写是为了说明泰山山峰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第④自然段画“ ”的句子用了______和______的修辞手法,用______、______、______来比喻云雾作者笔下的云雾可以用词语________来形容3.选文按________的顺序,写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景物,重点写了________的景物4.文中的老大爷有着怎样的精神?遇到老大爷后“我”心里会怎样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读了选文,你感受到东岳泰山有怎样的特点?除了东岳泰山,你还知道其他几岳分别是哪些山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屋顶上的月光(节选)夏夜,一家人在房顶睡觉是常有的事在房顶睡觉,特别凉爽,比闷在屋子里睡舒服多了母亲收拾着枕头,被单,我们姐妹顺着梯子早早爬上房顶屋顶上的月亮,从一弯新月,到一轮满月,我看着它缺圆盈亏不变的,是月亮的光芒,莹白,安详,静静的,柔柔的, 自高远的夜空倾泻下来屋顶的月光,就这样无声无息流淌着妈妈与我们轻声地说着话她讲嫦娥的故事,我似乎看到了月亮上的桂花树,闻到了随着月光飘来的桂花香;她讲牛郎织女的故事,我仿佛看到浅浅的银河微波涌动,听到院子里葡萄架下的耳语……妈妈的故事真多啊!月色朦胧,在妈妈的话语中,我们姐妹不知不觉睡着了半夜觉得夜凉了,忽然醒来,睁眼看到妈妈正轻轻地为我们盖上薄被月光下,年轻的妈妈,真的好美啊,柔和的脸上带着笑音,眼睛特别亮她的动作很轻,仿佛是怕惊扰了我们的好梦我觉得自己快要融化在月光中,融化在妈妈深深的爱里面了多年以后,我离开故乡,读到席慕容的诗《乡愁》:“故乡的歌,是一支清远的笛,总在月亮的晚上响起……”我的眼前,是屋顶上的月光,亮堂堂的月光下的母亲,依然年轻1.从短文中找出两个 ABAC 式的词语,再仿写两个 ___________ ___________ ___________2.短文中妈妈在月光下给我们讲的故事是________、________。
3.文中省略号的作用是( )A.表示话未说完 B.表示列举事物的省略 C.表示语言中断4.阅读短文,判断对错对的打“√”,错的打“”1)因为故乡屋顶的月光莹白、安详,所以作者一直怀念至今 (________)(2)姐妹俩在屋顶不知不觉第睡着了,是因为妈妈讲的故事很无聊3)“她的动作很轻,仿佛是怕惊扰了我们的好梦 这是一个比喻句 (4)短文表面上写屋顶的月光,实际上表达了作者对母亲的怀念5.读了这篇短文,你有什么感想?写一写吧四、 课内阅读白鹅(节选)鹅的高傲,更表现在它的叫声、步态和吃相中鹅的叫声,音调 ,似 它的旧主人告诉我:养鹅等于养狗,它也能看守门户后来我看到果然如此:凡有生客进来,鹅必然厉声叫嚣;甚至篱笆外有人走路,它也要 ,不亚于狗的狂吠鹅的步态,更是傲慢了大体上与鸭相似,但鸭的步调急速,有局促不安之相;鹅的步调从容,大模大样的,颇像京剧里的净角出场它常傲然地站着,看见人走来也 ;有时非但不让,竟仲过颈子来咬你一口鹅的吃饭,常常使我们发笑我们的鹅是吃冷饭的,一日三餐它需要三样东西下饭:一样是水,一样是泥,一样是草先吃一口冷饭,再喝一口水,然后再到别处去吃一口泥和草。
大约这些泥和草也有各种可口的滋味这些食料并不奢侈,但它的吃法,三眼一板,一丝不苟譬如吃了一口饭,倘若水盆放在远处,它一定从容不迫地大踏步走上前去,饮一口水,再大踏步走去吃泥,吃草吃过泥和草再回来吃饭1.将下列词语的选项填到文中的横线上A.引吭大叫 B.毫不相让 C.厉声呵斥 D.严肃郑重2.用“﹏﹏﹏”分别画出第二、三、四自然段的中心句3.“鹅的高傲,更表现在它的叫声、步态和吃相中”这句话在全文中的作用是( )A.总结全文 B.总领全文 C.承上启下4.鹅需要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三样东西下饭作者写鹅的吃相时,写得诙谐、幽默,请找出能体现这一语言特点的词语和句子,写在下面的横线上5.作者善于运用对比的方法来突出鹅的特点例如,用鹅的_______与狗的________对比;用鸭的_______与鹅_______的对比用文中的词句概括)五、 课外阅读上课上课了,董老师扶着一叠大大小小的书本,笑眯眯地走进教室她将书放在讲台上,便用缓慢而清晰的声调开始讲课一个假期没有见到老师了,同学们都用亲切的目光注视着她,好像在说:“董老师,我们多么惦念您啊!”不知为什么我的眼前浮现出电视剧中一位受人尊敬的老师的形象,她是那么慈祥,像辛勤的园丁培养着小树苗。
我们的董老师,多像一位循循善诱的引路人,带领我们去探索知识的海洋,去打开科学宝库的大门同学们完全被董老师的讲课吸引住了,随着她脸上的表情,时而凝神深思,时而神采飞扬,时而频频点头,时而低首微笑……1.根据意思填词语1)形容善于有步骤地引导别人学习 (_____________)(2)形容兴奋得意,精神焕发的样子 (_____________)2.“笑眯眯”是对老师( )的描写A.动作 B.语言 C.神态 D.心里3.文章的最后一句话是( )A.比喻句 B.拟人句 C.排比句4.用“______”画出文中一个比喻句,它是把___________比作____________我还能再写一句比喻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请用几句话描述一下你的老师上课时的样子六、 阅读语段,完成练习周恩来和同学一路上左顾右盼,忽然发现巡警局门前围着一群人他们凑了过去,只见人群中有个女人正在哭诉着什么一问才知道,这个女人的亲人被外国人的汽车轧死了,她原本(希望 盼望 指望)巡警局给她撑腰,惩处这个外国人,谁知中国巡警不但不惩处肇事的外国人,反而(训斥 谴责 批评)她。
围观的中国人都紧握着拳头,但这是在外国人的地盘里,谁又敢怎么样呢?大家只能劝慰这个不幸的女人此时的周恩来才真正体会到“中华不振”这四个字的沉重分量1.在语段中的括号里选择恰当的词语,打上“√”2.给语段中画“”的句子换一种说法,意思不变3.“这个不幸的女人”的“不幸”遭遇是( )A.在外国人的地盘里,她的亲人因病而死B.在中国被外国人占据的地方,她的亲人被外国人的汽车轧死,中国巡警不但不惩处肇事的外国人,反而训斥她4.理解语段,选一选,填一填填序号)A.为虎作伥 B.怒不敢言 C.哭诉无助 D.得意扬扬周恩来亲眼见到:妇女的(______),洋人的(______),警察的(______),群众的(______),让人真切感受到“中华不振”5.“此时的周恩来才真正体会到‘中华不振’这四个字的沉重分量”中的“中华不振”指的是( )A.中华人民不凶狠B.中国贫穷落后,遭受帝国主义欺凌C.中国不强势,没有话语权D.中华民族萎靡不振,没有生气七、 阅读文章,回答问题 杨靖宇誓死不降1938年冬,日寇实施惨无人道的归屯并户政策,并勾结日本武装屯田移民,加强对南满抗日根据地的摧残,抗日联军的处境更加艰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