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与蓝:性别色彩的社会行动转换研究.docx
15页红与蓝性别色彩的社会行动转换研究 谭浃曦 杨梦婉【摘要】 过去人們普遍认为红色系象征男性,而蓝色系象征女性,这种认知在20世纪20年代左右发生了转换,现今红色系是女性的象征,蓝色系是男性的象征文章通过文献法、跨学科研究法、观察法等对红蓝色系的社会性别色彩转换进行社会行动视角的解读,以社会时代为背景来探究性别色彩转换的原因,为性别色彩转换的研究作出贡献关键词】 社会性别;性别色彩;社会行动;红色系;蓝色系[]J51 []A一、性别色彩的释义性别色彩为性别与色彩结合而成的名称,色彩是一种象征文化和情感的视觉语言而性别则可分为生理性别与社会性别,生理性别在传统上的区分为男和女,以及其他,对于满足生殖需求的哺乳动物来说,只有男和女是符合生物常规并且被社会普遍认可社会性别则是指社会文化判识的男女两性差异及其互动关系的社会属性,具体来说两性差异包括外形、角色、思想、感觉、幻想、行为、符号、语言、价值观、阶层、种族、社会地位、生活方式等因素这些差异在相对稳定的社会环境中,经由个体与个体、群体与群体的相互影响与认同,形成以族群文化为基础、以符号为特征的对两性不同的期望、规范与限制,从而界定出男性与女性具有差异的群体特征与行为方式,并以此定位其性别所属的社会权利关系方位。
[1]社会性别的建造以生理性别为基础,后在其基础上发展出社会性别,强调对男性特质与女性特质的社会性分割一)性别色彩是视觉化的生理性别象征性别色彩是对男女两性的视觉化抽象区分,红蓝色系作为十分明显的区分男与女的方式,与用姓名、服装样式、仪式、身体控制等的区分两性的方式有着异曲同工之处,人们给男孩和女孩取不同的姓名,用以作为语言符号表示两者的差异,而在服饰的选择上,在西方服饰文化为主流的世界大部分地区,男性的服饰为裤装,而女性则身着裙装,男女两性的生理构造与社会分工不同而形成着装的差异,也是一种区分和表达性别角色的符号象征人们通过仪式区别男女两性,男孩有成人礼而女孩没有在通过对身体控制的区分上,方式则是激烈与血腥的,男性在有些社会文化中需要接受割礼,女性也是如此红蓝色系作为最直观的区分男女性别的可视化方式,有着直接将“人”的概念分类直接转移到对性别的二元区分上来的暗示作用二)性别色彩是社会性别的符号化表达1.性别色彩构筑自性别群体性别色彩的其中一种构筑源为处于亲密关系或婚姻关系中的性别群体,以艺术家弗里达夫妇、欧姬芙夫妇、波洛克夫妇为例,男性艺术家在婚姻中存在一定的主导性,弗里达的丈夫迭戈里维拉是墨西哥壁画运动三杰之一,弗里达在与其的亲密关系中,艺术的创作风格受到很大程度的影响,她模仿里维拉的创作风格,后被指出应专注于自己的表达方式,探索自身的艺术理念,弗里达后被公认为20世纪墨西哥先锋现代女艺术家的代表,其创作出的55幅自画像将视线聚焦到作为女性的自身上,记录情感与生活,第一幅自画像《穿天鹅绒衣服的自画像》(图1)通过女性视角解读身体与心理的痛苦,她的空洞且感伤的目光透过暗红色与黑色的折射更显细腻富有女性特色,建造了一个释放痛苦的空间。
20世纪40年代早期弗里达与里维拉离婚,同年创作了另一幅作品《戴着荆条与蜂鸟项链的自画像》(图2),画面以热带绿叶为背景,她被宠物猴子、黑猫、花头蜻蜓簇拥着,脖子则被挂着蜂鸟饰物的荆条刺破,滴下在画面中并不明显的血液,画中的弗里达眼神飘离似看向画框外,她将自己伪装成对痛苦无动于衷的女战士,绘画的方式分解她的个人情绪,婚姻的破碎为她在艺术创作中提供新的源动力,画中留着胡须刚毅的面庞与柔弱放空的眼睛构成男性特质与女性特质集合的矛盾空间,其中里维拉对弗里达艺术造诣的影响显而易见乔治亚欧姬芙的丈夫史蒂格利兹是将欧姬芙作品推入公众视野的人,本是知名摄影师的他在20世纪初期前后两次为欧姬芙举办个展,欧姬芙逐渐获得名气她最著名的花卉系列作品强调了女性精神的内涵,花是女性特质的植物象征,在传统观念上,也是女性区别于男性的符号面具明亮的红、黄色系半抽象花卉诉说着女性艺术家将女性与男性的生理差异气质化的愿望杰克逊波洛克与妻子李克拉斯纳尔是美国行动绘画派的艺术家,两人有着极其相似的绘画风格,均为抽象表现主义风格李克拉斯纳尔自身小有成就,在与波洛克婚姻关系的十五年里,她的光芒被隐藏起来,创作的作品数量比之前有着明显的下降,作为极具个性的女画家她的角色转换为家庭主妇,为家庭操持家务且辅助丈夫的工作,波洛克此时则处在尝试改变现代艺术的时期,人们对她的称呼由克拉斯纳变成了波洛克夫人,但是她还是一个女人、犹太人、寡妇、画家和一个完全独立的人,性别色彩作为差异化个体或群体的可视化象征符号在不同的社会群体中被构建出来,男女两性在社会家庭生活中的能动性被社会文化结构所限制、规范,如上文艺术家夫妇们的社会地位与声望的实现,男性与女性实践各自性别的同时较量权力的关系,性别色彩将其抽象化,成为男女两性刻板印象的文化滤镜。
两性群体间的行为随着性别色彩的构筑而发生视角的聚焦,男性是引领者,是主动且作为得当的群体,男性创造的艺术作品具有鲜明的特点,与此差异极大的女性群体则在艺术作品中表现出被动的色彩,阳刚与阴柔、主动与被动作为两性的性别气质通过具体的个人凸显2.性别色彩规约于社会制度性别色彩受到社会制度的限制与规约修道院制度、行会制度、沙龙制度与学院制度中女性的地位存在差异,行会制度中的女性艺术家不能像男性艺术家一样临摹优秀艺术家的素描作品,接受到的艺术教育不平等而17世纪的沙龙制度则是以女性为中心的制度,女性作为制度的核心组织者,为女性艺术家的生存带来新机会,在制度的规约下,涌现出来非常多的艺术作品,也出现了如玛丽亚路易斯伊丽莎白维吉—勒布朗一般成功的女性艺术家,即便如此,社会性别对于女性艺术家的束缚并未被打破,玛丽亚路易斯伊丽莎白维吉—勒布朗仅仅只能绘制肖像画或是风景画,而无法接触男性主义宏大叙事的历史画题材,学院制度中的女性也同样囿于传统的社会性别之中,社会制度使得女性被分隔在某种范围之外,女性的理想化追求受到不同程度的限制,并且在社会制度的框定下缺失了部分能动性红蓝两色作为直观的性别色彩受到社会制度的影响。
3.性别色彩具有非物質特性性别色彩的非物质特性透过男性与女性濡化中所创造的物质资料显现,以女性艺术家克莱拉佩特斯绘制的《橘子、橄榄和馅饼的桌子》为例,习以为常的食物规整地摆放在画框内,用色细腻庄严,黄灰色的基调再现真实生活物品的同时予人以宗教情怀的错觉,女性画家对生活的温柔注视以作品为载体展现出来,细致入微的阴柔情感包含在其中,画作就变成具有性别色彩意味的躯壳,提纯自原始的物质基底性别色彩的非物质特性由视觉化的性别群体文化意蕴和社会认同诉求构成脸书根据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性别平等资源中心、华盛顿大学Q中心以及《社会正义倡导者手册:性别指南》将社会性别作出56种划分,包括顺性人(Cisgender)、流性人(Gender Fluid)、非常规性别(Gender Nonconforming)、无性别(Neutrois)等等,对于社会性别的区分,社交网络上有着不同的色彩组合作为象征,这些差异性的色彩组合传达着不同群体的精神文化特征,也加固了群体对自身的认同二、性别色彩转换表征(一)20世纪20年代作为时间点依据粉红色是女性从出生开始的识别色Rosa(粉红色)”是一个世界性的女孩子的名字女婴用品为粉红色的习惯是如此的家喻户晓,以至于许多人以为这个习惯自古就有。
但事实并非如此:这个风俗产生于1920年左右,而且这个风俗与我们色彩的象征意义相违背因为红色是男性的色彩,而粉红色是淡一些的红色——小男孩的色彩蓝色是玛利亚的色彩——依照传统,浅蓝色是小女孩的色彩[2]德国学者爱娃海勒在《色彩的性格》一书中如是提到马里兰大学教授JoB.Paoletti在其专著《Pinkand Blue: Telling the Boys from the Girls in America》描述了这一社会现象的细节:最早的例子,从1910年到1920年,只是有印有婴儿名字的小卡片;当一种颜色被使用,它被限制在一个狭窄的边界,通常是柔和的蓝色,无论是男孩或女孩1920年以后出现了更多的颜色、插图和诗句,但是粉色和蓝色作为“婴儿色”一起使用一直到1950年代大多数人没有提到孩子的性别,只是在孩子的名字上留了一个空格许多婴儿书籍,还包括收到的祝贺婴儿的卡片、情人节卡片和第一次生日的卡片,只有后者通常是专为男孩或女孩设计的甚至这些卡片也没有按照现在传统的方式使用粉色和蓝色,而是重复了服装上已经注意到的图案:当卡片上的孩子是蓝眼睛时使用蓝色,男孩和女孩都使用粉色,粉色和蓝色组合在一起作为“托儿所”调色板的一部分。
[3]由此可见,20世纪20年代左右是红蓝色系作为男性与女性象征的转折阶段二)20世纪20年代前的性别色彩象征1.红色系是男性特质的文化符号红色是一种男性的色彩,红色象征男性的力量、活跃和进攻性,它对立于消极、温和的蓝色,火代表男性,而水代表女性在所有的文化里,红色均代表男性,而在问卷调查中,几乎没有人将红色列为男性的色彩,更多的人认为红色代表的是女性的颜色今天的人们会想到浅蓝与粉红这两种婴儿的色彩,因为粉色源于红色,红色可以被归于妇女的色彩[2]红色是血的颜色,也是战争的颜色,是力量、掠夺、权力和控制的象征,红色代表着男性的气质特征女性一直被象征性的与自然联系在一起,而男性则是文化的象征[2]红色系色彩成为代表男性气质的文化符号(图3、图4)2.蓝色系是女性特质的自然符号蓝色是圣母玛利亚的颜色,因为圣母玛利亚的画像中最普遍的是她身着蓝色披风的形象Celeste”的词义为天蓝的,传统上在多数的国家文化中是属于女孩的名字有学者对两性特质做了严格的划分,男性作为认知主体而女性则是认知客体,给予女性的语言词汇是自然、原始、阴柔、生殖、情感、依赖等,自然界孕育生命,创造万物,而女性的自然属性源自其承担繁殖的职能,蓝色成为社会群体认同为气质的自然符号(图5)。
三)20世纪20年代后的性别色彩象征19世纪20年代《时代》杂志对当时的各大百货公司婴幼儿百货部门进行一项主题为粉色与蓝色:婴幼儿性别色彩偏好的调查,结果有四成百货公司认为蓝色是男婴幼儿的颜色,五成认为粉色是女幼婴儿的颜色,红蓝色系的性别色彩象征存在这至少20年的过渡时期同年比利时公主阿斯特丽德(Astrid)的女儿出生的消息传出,她使用粉红色装饰了小公主的摇篮,这一行为极具号召力,促进红色系作为女性性别颜色的转变2.蓝色系转变为男性象征色在好莱坞1962年制作的电影《杀死一只知更鸟》中扮演童子军的年轻女演员玛丽巴德汉姆身着蓝色的连衣裤,蓝色在作为男性象征的色彩之前,存在明显的过渡时期,即代表着中性,即女性性别气质的男性化表达如今的市面上对于男性婴幼儿的宣传均使用蓝色系,这已经成为人们默认的事实(图6)三、社会行动与性别色彩的关联性(一)社会行动显性功能与性别色彩社会行动的显性功能是指特定类型的社会活动中参与者知晓并且意欲的那些功能性别色彩的转变现象是一项社会行动,其显性功能为群体对性别色彩认同的重塑,男权社会群体的优越认同感伴随着性别色彩这一视觉符号的转变也发生变化,女性对于红色系专属色的认同取得性别平等的心理满足,加强性别身份的认同感并且在社会群体间得到互相的确认(图7)。
二)社会行动隐形功能与性别色彩社会行动的隐性功能是指参与者未意识到的那些后果性别色彩转换的隐性功能为强化社会性别的结构,社会性别的结构由社会性别体制规范、社会性别观念、性别家庭角色分工、性别评价、权力与决策关系等组成红蓝色系性别色彩的转换促进个体对社会性别的实践,性别差异、阶层和种族差异在此过程中也被强化个体或群体对性别色彩的重新认同被结构所规约,也反作用于结构的迭变。

卡西欧5800p使用说明书资料.ppt
锂金属电池界面稳定化-全面剖析.docx
SG3525斩控式单相交流调压电路设计要点.doc
话剧《枕头人》剧本.docx
重视家风建设全面从严治党治家应成为领导干部必修课PPT模板.pptx
黄渤海区拖网渔具综合调查分析.docx
2024年一级造价工程师考试《建设工程技术与计量(交通运输工程)-公路篇》真题及答案.docx
【课件】Unit+3+Reading+and+Thinking公开课课件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pptx
嵌入式软件开发流程566841551.doc
生命密码PPT课件.ppt
爱与责任-师德之魂.ppt
制冷空调装置自动控制技术讲义.pp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