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生的背诵能力在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性.doc
3页学生的背诵能力在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性郭丽红河北省临漳县第三小学摘要:近年来,在中学语文教学中扭转了过去片面强调双基的倾向,大力加强了 能力的培养,特别是语文新教材的全面推广,更起到了重要的导向作用素质教 育理念的进一步落实,研究性学习的普遍开展,乂极大地改进了现行的传统模式 但仍有一些老师,在重视培养学生的能力时,却放松了语文知识和技能的教学 这就从根木上否定了自己,抽掉了自己的釜底之薪因为,能力是不能凭空培养 的,发展能力需要只有一定的基础和条件,知识就是发展能力的基础关键字:小学语文、背诵、能力、培养背诵就是一种语文基木技能,确切地说,是一种智力技能从心理学意 义上看,它是一种智力活动方式一一熟记教材的记忆活动,语文学习中需要种种 记忆活动,诸如“记住字形和读音、词义、课文大意、层次结构、作者姓名、写 作年代等而背诵是一种特殊的记忆活动,要求学生对课文或某种语文知识按照 原样一一固定的顺序和语言一一逐字逐句、厘毫不爽地进行记忆其主要方式有 背诵课文,背诵语法、修辞、逻辑或文章的定义、概念等一、背诵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背诵,是一种传统的语文教学方法,对学生语文知识的积累,智力的开 发和语文能力的提高起着良好作用。
然而,一段时间以来,这种方法始终没能引 起广大教师的高度重视,这对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是极为不利的,要恢复背诵应 有的地位,首先要解决两个问题通过背诵,学生多次接触课文,必然加深对文 章思想内容和表达方式的理解,读的遍数越多,理解也就越深,从而受到教育感 染久而久之,既熟记了课文,巩固了语文知识,又提高了思想境界战国时代 的大思想家荀子对阅读的主张是“诵数以贯之,思索以通之”据朱熹解释,所 谓“诵数”就是诵读的遍数,并在反复诵读的过程中思考领会,达到通晓文章的 大意朱熹也强调熟读成诵的作用他说:“凡读书……要多诵遍数,自然上口,久远不忘语文课本中所选文章,多为脍炙人U的名篇佳作,熟记大量的词汇、 各种句式和修辞格式,各种表达方式和艺术技巧,从而积累丰富的材料在运用 语文工具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时,这些材料便会从舌底笔端奔涌而出杜甫所说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神”,这“神”从何而来?即从头脑中储存的大量语言信 息所酝就,一经触发,便势如泉涌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在背诵课文时,会自动地根据不同的文章采用不同的识记 方法,如逐句识记、合句识记、按内容分层识记、按文章顺序分步骤识记、抓住 关键词语识记、通过形象识记、运用联想识记等方法,都是人们常见用的。
当然, 学生掌握识记方法的能力是随着年龄与知识的增长而逐渐形成和提高的二、 引导辅佐,掌握技巧,提高学生背诵能力指导小学生背诵课文,除了帮助他们树立信心以外,还要教会他们掌握 一定的技巧首先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背诵,对于比较难的课文,首先理解课 文意思,分段,分层,分句背,然后连接起来;要想让学生学会背诵,首先让学 生学会朗读,在初读课文这个环节吋,就要要求学生读正确,读通顺,不添字不 漏字经验告诉我们,如果一开始学生就把这句话读错,添字漏字,如不及吋指 出纠正,那他形成定势后,就很难纠正了所以在初读这个环节,教师可以采取 指名读、冋座位互读等方式帮助学生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有些课文,还可以 通过感觉、知觉和表象再现的方法,要求学生按照课文叙述的过程和在脑子里的 映像来强化在读正确、读通顺的基础上,教师再引导学生理解语言材料,帮助 学生找准语言材料的感情基调,让学生进行有感情的朗读,从而达到富有感情的 背诵例如,背诵《荷花》一课,冇感情的背诵,学生一边背诵荷花,一边陶醉 在那一池美丽的荷叶、荷花中,忘了自我这样的背诵会让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 也许会记一辈子,可见理解对背诵的重要性三、 开展经常性的教学反思教学反思有不同的视角,可以分别从学生、教师两个方面进行。
从学生 的方面,教师可作如下反思:是否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课堂教学中是 否对学生表现出应冇的热情和宽容;是否注意发展学生的求异思维,培养创新意 识;是否营造了一个平等、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生生关系,强调了多向互动 和多方对话;是否及时抓住奋价值的生成问题,充分利用新的课程资源并因势利 导;是否注重了新旧知识的联系;是否注重学生正确价值观的培养;是否引导学 生动脑、动口、动手,进行自主、合作、探究等体验性学Ah教学是否密切联系 生活,贴近教学实际,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从教师的方面,可确定以下反思 内容:看0标的设定是否科学,内容的安排是否恰当,重难点确定是否突出,问 题的设计是否有序,环节的安排是否合理,方法的选择是否灵活,氛围的营造是 否浓厚,反馈的吋机是否适吋,评价的对象是否个性,语言的表达是否畅达,0 标的达成是否有效等总之,课堂教学要紧密结合教学内容,在把握课堂教学流程的基础上突 出重点,进行总结和提升,重在有所悟,有所获,实现课后反思与课堂教学的良 性循环,运用多种方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的听说能力和背诵能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