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探究环境污染对生物的影响》说课稿.doc
4页《探究环境污染对生物的影响》说课稿一、教材分析《探究环境污染对生物的影响》为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生物学》七年级下册第七章第二节的内容,本节安排了“模拟探究”──“酸雨对生物的影响”, 探究有相关的背景资料和探究提示,既创设了问题的情境,又为学生在预习的基础上初步设计探究方案提供了指导和帮助这一节内容特别注重体现技能方面的目标在上一节了解了人类活动对生物圈正、反两方面的影响后,通过学生亲自动手去探究并确认人类活动造成的污染对生物确实有很大的影响既培养了学生探究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又增强了学生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使其深刻体会到“保护环境,人人有责”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同时,又为下一节的拟定保护生态环境计划奠定了意识基础二、教学目标认知目标:以酸雨为例,说明人类的破坏性活动造成的环境污染对生物的危害技能目标:⑴设计并完成酸雨对生物的影响的探究实验 ⑵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创新实践、发散思维、小组合作交流等多种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提高环保意识,增强关心爱护生物圈的情感三、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通过本节的学习,使学生确认人类活动造成的污染对生物确实有很大的影响,认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并将这种认识转变成真正的行动。
教学难点:设计并完成酸雨对生物的影响的探究实验四、教学方法和教学用具 教学方法:实验探究法、启发法、观察法、讨论法 教学用具:探究实验用具,多媒体五、学情分析和学法指导 学情分析:通过上学期的学习学生对于实验探究有了较多的经验,但初一学生没有进行过探究方案的设计,对这方面还缺少经验 学法指导:根据学生的情况,可充分地运用小组合作的的方式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放手让学生设计探究方案,通过小组讨论来完成方案设计和探究过程教师不对学生做出限制,只作一些必要的完善指导,充分发挥学生的发散思维和创新能力六、教学内容设计课前准备1.学生准备(1)搜集人类活动造成的环境污染对生物影响的图片、资料,有关酸雨的成因、危害的图片、资料2)预习探究实验,小组成员合作,初步拟定本组探究方案2.教师准备(1)搜集由人类活动造成的环境污染对生物的影响的图片、资料,有关酸雨的知识、成因、危害的图片、资料2)设计并制作课件3)探究实验的材料用具:用食醋配制不同pH(pH=3和5)的模拟酸雨,清水,培养皿,标签,注射器,绿豆幼苗,绿豆种子课时分配 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新课导入:复习探究的一般过程,根据自己的设计和教师所举的例证,分析归纳出探究的一般过程。
举例指导并帮助学生归纳探究的一般过程,导入新课 (二)确定探究主题、制定探究方案1、认识酸雨指导学生看书了解什么是酸雨?酸雨是怎样形成的?2、各小组成员根据本组的探究兴趣,确定探究主题,并从教师提供的多种供选用的材料用具中,自主选择本组所需的材料用具,同时对本小组感兴趣的探究主题初步制定探究计划,通过教师的探究提示,各组将探究计划补充和完善探究提示内容如下:(1)你选用的材料用具有哪些?你为什么要这样选取?(2)是否需要设计对照实验?如果需要,你将怎样设计?对照组和实验组在材料和条件(如环境、管理、观察记录等)上有什么要求?(3)本实验是否需要数量统计?如果需要,尝试设计一种你认为简单明了的统计格式,以便记录观察实验的结果四)初步实施探究方案各小组成员分工合作,实施探究方案教师提示课后的管理、记录等工作,以保证探究过程的连续性和完整性提示的内容如下:1.课上完成实验装置,对所选用的材料进行初步处理后送到本组所分配到的位置2.课后小组成员继续分工合作,做好管理、观察记录工作3.还需做哪些工作才能完成此次探究的全过程? (五)探究过程的课外延续1、利用课外活动时间进一步实施探究计划各小组成员分工合作,对实验材料进行定时管理、观察、记录,最终在实验室中合作完成探究过程,并对记录的数据和观察的结果进行分析,撰写探究报告。
2、提出和酸雨有关的问题,让学生在课外通过阅读教材或上网搜集资料来尝试做出解答,使得学生更能加深了解环境污染对生物圈的影响,提升学生对环境的责任感和使命感问题如下:l 酸雨是怎样形的起因是什么?l 酸雨只影响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吗?l 本地区是酸雨地区吗?l 如果本地区是酸雨地区,酸化程度如何?l 如果本地区是酸雨地区,一定是由本地排放的有害物质造成的吗?l 要治理酸雨应该如何做?提出治理和改进的措施l 除了酸雨,还有那些影响生物的环境污染?第二课时(一)分析结果、表达交流、教师评价1、各小组组长代表全组同学在全班汇报交流探究报告,包括提出问题、做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分析结果、得出结论.2、各小组长在汇报交流时,可以展示或复述实验材料的变化情况以及各组的实验记录表3、如果实验结果不支持假设,全组同学讨论分析导致该结果的原因4、其他同学可对各组的探究报告提出质疑,提问或发表自己的观点,使每个学生都拥有平等的发表自己见解的机会5、在每组发言之后,教师及时对该组的探究情况予以客观评价,既要赏识鼓励,又要指出存在的问题6、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实验中出现的在以后的探究实验中应引起足够重视的问题,如设置对照实验组、设置实验中的变量等.或在环境变化,实验材料的管理 ,观察记录的误差等方面出现的问题.7、各组发言完毕,教师进行总结评价:肯定学生的科学探究、分析解决问题、自评互评、合作交流等能力的提高及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鼓励学生在漫长的科学探究的道路上知难而进,培养自己坚韧不拔的科学探究精神。
二)小组代表通过幻灯片展示第一课时所布置的探究拓展问题的解答三)课堂小结,并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最后,请学生观看视频(温室效应和臭氧层空洞), 使学生对环境污染给生物圈造成的危害有了更加深刻的了解,增强了学生环保的紧迫感和使命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