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精选】黑龙江省地下水资源评价.doc

6页
  • 卖家[上传人]:豆浆
  • 文档编号:898010
  • 上传时间:2017-05-20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59.50KB
  • / 6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黑龙江省地下水资源评价黑龙江省地质环境监测总站黑龙江省水资源丰富,但分布不均衡北部和东部山区降雨充沛,地表迳流发育,西部和东部的松嫩平原、三江平原及 兴凯湖平原赋存丰富的地下水资源由于受所处地理位置及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影响,我省 80 个市(县)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参差不齐,缺水地区主要为大庆、哈 尔滨、绥 化等大中型城市及鸡西、七台河等矿区水资源缺乏已制约了上述城市经济发展速度,严重缺水地区已影响居民的日常生活饮用黑龙江省地处祖国的东北部,幅员辽阔,山 环水绕黑龙江和乌苏里江控制北部和东部疆界,松花江如一条玉带从西南向东北横贯黑土大地连绵起伏的大小兴安岭、 张广才岭、老爷岭、太平岭及那丹哈达岭将松嫩平原、三江平原、兴凯湖平原和逊河平原围隔起来在平原中形成大型的地下水贮水盆地,在广大的丘陵山区形成风化裂隙、构造裂隙、孔洞及溶洞等蓄水构造根据黑龙江省地下水循环的总体特征及地形地貌、含水岩组的特点,将全省地下水划分为三级资源区(资源区、亚区、子区)首先按地下水流域及汇水范围划分六个地下水资源区;按地形地貌划分十一个亚区黑龙江省地下水资源区划分表资源区符号面积 亚资源区 符号 面积黑龙江中上游流域地下水资源区 Ⅰ 10.64丘陵山区地下水亚资源区 Ⅰ 1 9.30逊河平原地下水亚资源区 Ⅰ 2 1.33丘陵山区地下水亚资源区 Ⅱ 1 4.95松花江上游流域地下水资源区 Ⅱ 17.10 松嫩平原地下水亚资源区 Ⅱ2 1.21丘陵山区地下水亚资源区 Ⅲ 1 7.81松花江中游流域地下水资源区 Ⅲ 8.10 松花江中游地下水亚资源区 Ⅲ2 0.29丘陵山区地下水亚资源区 Ⅳ 1 1.85松花江、黑龙江、乌苏里江下游汇流流域地下水资源区 Ⅳ 6.22 三江平原地下水亚资源区 Ⅳ 2 4.38丘陵山区地下水亚资源区 Ⅴ 1 2.01乌苏里江中上游流域地下水资源区 Ⅴ 3.01 兴凯湖平原地下水亚资源区 Ⅴ2 1.00绥芬河流域地下水资源区 Ⅵ 0.78 丘陵山区地下水亚资源区 Ⅵ 0.78根据含水介质组成特征及赋存条件,将我省地下水可划分为松散岩类孔隙水、碎屑岩类裂隙水和基岩裂隙水等三种基本类型。

      松散岩类孔隙水主要分布于松嫩平原、三江平原、兴凯湖平原、 逊河平原及广大山区的山间河谷和盆地内含水层岩性为第四系砂、砂砾石、 砾卵石含水层厚 10-300mm 不等,地下水位埋深一般小于 10m,富水性较好,单井涌水量一般 500-3000m3/d地下水化学类型以重碳酸钙或钠钙型为主,矿化度多小于1g/l碎屑岩类孔隙裂隙水分布于平原第四系含水岩组之下(局部地段直接出露)和山区的中、新生代坳(断)陷盆地中(即:牡丹江、七台河、双鸭山、鸡西等地区)含水层岩性为新近系、古近系、白垩系、侏罗系砂、砂砾岩及煤系岩层含水层岩性、厚度、埋藏深度变化较大,富水性极不均一,地下水具有一定的承压性一般在构造复合部位水量较丰富,在第四系松散岩类孔隙水缺乏地区,具有重要的供水意义基岩裂隙水分布于广大的基岩山区及溶岩台地区,按含水裂隙成因及其功能特征,可分为构造裂隙水、风化裂隙水、玄武岩孔洞裂隙水(五大 连池和镜泊湖地区)基岩裂隙水的分布与富水程度受岩性、地形、水文及气象等因素控制,其富水性差异极大,一般不具有大规模集中供水意义全省地下水化学类型较为简单,属低矿化度、重碳酸型淡水山区基岩裂隙水循环交替强烈,一般在接受大气降水补给, 经暂短的迳流后,部分沿途以地下径流形式补给山间沟谷潜水;部分径流至山前地带,以泉的形式排泄或补给平原区。

      地下水矿化度大多小于 0.5g/l,水化学 类型为 HCO3-Ca.Mg 及 HCO3-Ca.Na型受地形条件的限制,平原区松散岩类孔隙水及碎屑岩类孔隙裂隙水循环交替作用相对较弱,地下水矿化度一般小于 1.0g/l,PH 值 6.0-8.0,水化学 类型为HCO3-Ca 或 HCO3-Ca.Na 型在松嫩平原中部和西部地区,水循环交替作用滞缓,年蒸发量大于降水量,地下水矿化度一般为 1-3g/l,为微咸水或咸水,出 现HCO3.Cl 或 HCO3.SO4-Na 型水全省地下水中普遍存在铁、锰离子含量偏高现象,铁离子含量一般为 1-10mg/l,三江平原中部 铁离子含量多在 4-20mg/l,最高达32mg/l另外,在松嫩平原和一些山区向平原区过渡地带,存在高氟水及低碘低硒水,为 地方病多发区黑龙江省地表水资源较丰富,全省地表水多年平均迳流深 149.52mm(1956-1999 年),多年平均地表水 资源量为 685.58×108m3/a其中,枯、丰变化基本与年降水量变化一致1999 年 为枯水年,年迳流深为 92.99mm,地表水 资源量为426.35×108m3/a全省地表水资源分布不均,年迳流深度变化在 10-500mm 之间。

      南部拉林河、牡丹江上游区,年迳流深在 500mm 以上,北部及中东部的大、小 兴安岭、张广才岭、完达山脉地区年迳流深一般在 250mm 左右,松嫩平原、三江平原 迳流深度在 10-25mm黑龙江省地下水天然补给量为 314.86×108m3/a其中平原区为218.00×108m3/a,占 69.2%,山区为 96.86×108m3/a,占 30.8%黑龙江省地下水可开采量为 215.14×108m3/a,其中平原区为 182.07×108m3/a,占 84.6%,山区为 33.06×108m3/a,占 15.4%黑龙江省地下水资源预测结果表2010 年 2030 年平水年 地下水天然补给量可开采资源量地下水天然补给量可开采资源量平水年(50%频率) 266.76 182.86 316.98 217.29平水年(75%频率) 197.72 135.22 247.93 170.22据不完全统计,黑龙江省地下水开采量七十年代为 28.01×108m3/a,八十年代为 58.21×108m3/a,九十年代为 65.00×108m3/a二十年间地下水开采量增加了36.91×108m3/a现状年全省地下水利用量按行业统计:农业为 42.45×108m3/a(其中包括林、牧、渔业 利用量为 2.11×108m3/a),占用水量的 65.30%;工业为 12.33×108m3/a(其中包括矿坑排水量为 1.87×108m3/a),占用水量的 18.96%;生活为10.23×108m3/a(其中大中型城市约为 6.00×108m3/a),占用水量的 15.74%。

      受区域水文地质条件的影响和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制约,我省各市(县)地下水开采程度(即地下水实际开采量与可开采资源量之比值)存在较大差异其中哈尔滨、大庆、鸡西、 绥化、双 鸭山、七台河、海 伦等市区,地下水开采程度大于100%;阿城、木兰、甘南、呼兰等城镇,地下水开采程度大于 80%;其它市(县)地下水开采程度均低于 70%而北部和东部低山丘陵区各市(县)地下水开采程度多在 1.34-40%之间,表明当地地下水开发利用水平很低我省的大、小兴安岭以及东部山地区,地形 变化大,地质构造复杂,含水层分布不均一,地下水开发利用条件差,虽然目前该区地下水开采程度很低(地下水可开采资源剩余量达 50×108m3/a)但在大部分地区,地下水难以开发利用因此,开采潜力较小需要指出的是,在山间河谷区及山间 盆地区,地下水相 对富集,为区地下水开采具前景地段我省三大平原,总体上水文地质条件较好,地下水剩余量达 102.04×108m3/a,具有较大的开采潜力特别 是东部的三江平原与兴凯湖平原,地形条件简单,地下水埋藏浅,含水层厚度大,且分布较稳定,富水性好因此,具有很大的开采潜力松嫩平原是黑龙江省最大的平原区,省会哈 尔滨 市以及西部重要中心城市齐齐哈尔、油城大庆、商品粮基地绥化市均位于区内,是我省经济发展最快地区,地下水开采程度相对较高。

      由于松嫩平原水文地质条件较为复杂,地下水开发利用条件有较大差异,决定了地下水开采潜力也存在较大差别在东部高平原,地势较高且上覆厚层亚粘土层,不利于地下水的补给和赋存,相对贫水 仅在双城、绥化、海 伦和肇东—五站一 带的第四系承压水盆地,地下水相对富集,适宜建 设小型水源地或分散供水中部低平原,地势低平,有利用地下水赋存,且含水层多层叠置,构成大型蓄水盆地,具有较大开采潜力但是,低平原深部前第四系含水层构成半封闭型承压水盆地,补给条件差, 调节 能力低,且局部存在微咸水和高氟水因此,对该区地下水的开采应加强规划,科学布局,避免引发不良环境地质问题西部扇形平原埋藏有丰富的第四系潜水,且开采条件优越,适合开辟中型或大型地下水水源地分布于松花江、嫩江干流及各支流两侧的河谷平原,是松嫩平原最具开采潜力地段根据中期预测,至 2010 年,全省需水量将增至 297.83×108m3/a,较基准年(1999 年)增加 63.13×108m3/a其中地下水需供水 89.35×108m3/a,地表水需供水208.48×108m3/a至 2010 年,地下水可开采量平水年 (50%频率)为182.86×108m3/a,枯水年(75%频率)为 135.22×108m3/a。

      界时,地下水需供水量仅占平水年资源量 48.86%,枯水年资源量 66.08%,表明地下水资源供水保证程度较高根据远期预测,至 2030 年,全省需水量将增至 417.02×108m3/a,较基准年(1999 年)增加 182.33×108m3/a其中地下水需供水 125.11×108m3/a,地表水需供水 219.91×108m3/a至 2030 年,地下水可开采 资源量平水年(50% 频率)为217.29×108m3/a,枯水年(75%频率)为 170.28×108m3/a界时,地下水需供水量仅占平水年资源量的 41.12%,枯水年资源量的 52.47%,其保证程度虽较 2010 年有所下降,但仍满足远期供水需求地下水水质分级及其空间分布:Ⅰ类地下水主要反映地下水化学组分低天然背景含量,适用于各种用途分布于我省北部及中东部的广大低山丘陵区,兴凯湖平原大部分地区及松嫩平原、三江平原区的深层承压水区Ⅱ类地下水主要反映地下水化学组分的天然背景含量,适用于各种用途分布于嫩江、松花江、牡丹江及其支流河谷区和松嫩低平原东部、三江平原大部分地区Ⅲ类地下水以人体健康基准值为依据,主要适用于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水源及工农业用水。

      分布于松嫩低平原闭流区及三江平原七星河流域Ⅳ类地下水以农业和工业用水为依据,适当处理后可作生活饮用水主要分布于哈尔滨、大庆等大中型城市的建城区地下水污染程度及其分布:我省地下水重度污染区主要分布于哈尔滨、大庆、佳木斯、 齐齐哈尔等大城市人口稠密的中心地带,主要污染质为总硬度、硫酸根、 氯离子、锌、铅等其次为耗氧量、铵氮、亚硝酸盐氮.反映该区工业污染占主 导地位,生活 污染次之中度污染区分布于大中型城市的郊区及城镇中心区污染质主要为总硬度、硫酸根、氯离子及铵氮等反映受工业和生活污染的复合影响轻度污染区分布于松嫩平原、三江平原和兴凯湖平原农作区及村屯所在地污染质主要为氨氮、亚硝酸 盐等反映生活、农药和肥料 污染未污染区主要分布于广大低山丘陵区,地下水中检出的各项组分均未超过背景值主要地下水环境问题:黑龙江省主要地下水环境问题分原生地下水环境问题和次生地下水环境问题原生地下水环境问题主要有:天然水质不良、土壤盐渍化等受原生地质环境影响,我省地下水中 Fe、Mn 离子含量普遍较高,局部地区存在高氟水和低碘水高铁锰水主要分布于松嫩平原、三江平原及兴凯湖平原,其次为山间河谷地带高氟水集中分布于松嫩低平原,零星分布于海林、尚志、鹤岗等地。

      低碘水在全境内普遍存在由于存在天然水质不良,我省为地方病高发区,主要的地方病有甲状腺肿、克汀病、大骨节病、克山病及氟中毒病等黑龙江省土壤盐渍化分布于。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