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刘铁芳《读后感》.doc

16页
  • 卖家[上传人]:金诺****简谱
  • 文档编号:279447260
  • 上传时间:2022-04-19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42.50KB
  • / 16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刘铁芳《读后感》 什么是好的教育 刘铁芳 读后感 什么是好教育 教育是国计,教育是民生不同的发展阶段,人们对教育会有不同的价值追在教育呼唤均衡化、优质化、多样化的今天,我认为好教育应该有以下四个方面的价值追—— 追更加公平的教育 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基础,是人生公平的起点好教育追的公平应该是机会公平、过程公平和结果公平 一要坚持有教无类,保障机会公平 机会公平是教育公平的关键,其责任主要由教育行政部门来承担《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把教育公平作为国家教育基本政策,重点是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和扶持困难群体,根本措施是合理配置教育资源,向农村地区、薄弱学校倾斜作为教育行政部门,一定要把教育公平奉为天条,公平配置资源,努力统筹师资、生源、设备、经费等教育资源,逐步缩小区域、城乡、校际差距当然,促进教育机会公平,也并不是对教育资源进行平均分配,更不是削峰填谷,教育均衡是扬峰填谷、整体提升、动态发展 二要坚持因材施教,保障过程公平 促进教育过程公平应该成为每位校长、教师的良知和天职对一所学校而言,校长只关注几个重点班,教师只关注几个尖子生,这是对其他大部分学生的不公平。

      同样,只关注到了后20%学生,而忽视了特别有天赋、有个性的优秀学生,也是一种不公平教育的过程公平有赖于校长、教师去合理配置时间、课程、师资等资源,对学生进行因材施教,让每个孩子都实现最优的发展,成为最好的自己要警醒的是,虽然追过程公平,但是要注意摒弃平庸发展、统一发展的错误观念,因为学生是生动活泼的个体,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个孩子,过程公平就要体现在让每个孩子获得最适合的教育,得到最充分的发展 三要坚持人尽其才,保障结果公平 学生的禀赋、兴趣、爱好等方面都存在很大的差异,教育不能苛他们整齐划一地达到我们的要,而应该区别对待教育应因人而异,因势利导,人尽其才更何况社会本身需要各种各样的人才,我们必须树立人人可以成才和才尽其用的理念,坚持德才兼备原则,把品德、身心健康、能力作为衡量人才的重要标准要打破各种束缚,努力形成不拘一格培养人才的局面 追更有质量的教育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倡导,获得优质教育是一项人权没有公平的质量不是真正的质量,没有质量的公平也不是真正的公平好教育追的质量内涵是丰富而全面的 一要人人发展 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认为:“在教育工作中,百分之一的不合格都不能有。

      当前,一些学校仍旧在追“一将功成万骨枯”的应试教育,片面追升学率,以分数作为给学生划分优劣的唯一依据甚至一些学校,为了几个能考上重点高中、重点大学的学生,从初三、高三甚至初二、高二开始就放弃了其他学生,让多数人为少数人陪读这种将少数人的所谓成功建立在多数人的失败上,是没有质量的教育,也是没有良知的教育要是这样早早地放弃学生,那儿童时期留给老师的印象是“淘气、愚笨、好动”的爱迪生,“懒惰、迟钝,九岁才会说话”的爱因斯坦,又如何能成为杰出的科学家?因此,面向全体,促进人人发展,不“放弃”每一个孩子,是追有质量教育的一条基本底线 二要全面发展 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是教育的本质内涵之一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提出:“坚持全面发展全面加强和改进德育、智育、体育、美育……使学生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高振东先生认为,德育是一切教育的根本,智育没有德育做基础,智育就是犯罪的帮凶;体育没有德育做基础,体育就是暴力的前卫;群育没有德育做基础,群育就是社会动乱的根源;美育没有德育做基础,美育就是腐化的催化剂毛泽东同志早就指出:“体者,载知识之车而寓道德之舍也。

      但是,令人忧心的是,当下基础教育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学校教育被窄化为智育,甚至只是“唯分数是”的教育,从而导致德育、体育、美育等成为学校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工作作为教育工作者,要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把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作为自己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 三要个性发展 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是现代公民综合素养的一体两面,全面发展不是统一发展,更不是平均发展,而是整体发展和个性发展的和谐统一就像世界上找不到两片相同的树叶一样,受先天遗传和后天环境的影响,学生的禀性、天赋、潜能、品行、习惯、性格、气质等从来就不相同加德纳多元智能理论学说告诉我们,教育要尊重学生的差异,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同时,发展学生的兴趣、个性、特长实现学生个性发展,这是未来教育的方向在教学单位设置上,要积极推进小班化教学,减少大班授课教师无法关照到每个学生需的弊端在教学方式上,要采用启发式教学,提倡用50种方法教育一个学生,而不是用一种方法教育50个学生在课程设置上,要积极开设选修课程,丰富校内外文体活动,大力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评价制度上,要采用多元评价方式,多一把尺子多一批好学生,让每个学生都找到成长的自信。

      四要终身发展 基础教育是为孩子将来的发展提供可能和奠定基础应试教育获取的分数,只是升学的敲门砖,就如车票一样,上了车就没有用了这样的教育,耗费的是学生最为宝贵的青少年时光只要学不死,就往死里学”,这条2012年在微博上流传甚广的高考“励志”口号让人感到悲哀;衡水中学连跑步都要背书……青春如此凝重和残酷,教育如此偏离常识,这是身为教育人的耻辱好的教育要培养学生高尚的情操,良好的习惯,健康的心理,强健的体魄,让学生学会知,学会做事,学会合作,学会做人只有对学生的一生发展负责,教给学生一生有用的东西,才是负责任的、有良知的教育 追以人为本的教育 教育是培养人的社会活动,教育的对象是正在成长的学生,教育的实施者是有思想有情感的教师,教育的本质是以爱育爱,用灵魂塑造灵魂以人为本,尤其应该成为好教育的基本理念 一要为了学生发展 为了一切学生,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一切,培养人是学校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教育是“农业行为”,而不是“工业行为”,要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培养学生从“自然人”变为“社会人”然而,当今教育的现状就像易中天所嘲讽的:“中国教育的目标是‘望子成龙’,标准是‘成王败寇’;方法是‘死记硬背’;手段是‘不断施压’, 还美其名曰‘压力即动力’。

      至于孩子们是否真实,是否善良,是否健康,是否快乐,没人去想在最需要‘以人为本’的领域,却最不拿人当人,这真是一个奇迹!”说的不无道理!我们的教育过于重视知识的掌握,缺乏人性的温暖,过于强调标准而缺乏个性的培养,学校像工厂,教室像车间,学生像机器学校教育不应透支学生的未来,不能伤害学生的内心世界,要努力促进学生全面、充分、自由的发展 二要依靠教师办学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所以,教师应该是学校的真正主人,我们要树立全心全意依靠教师办学的理念北京十一学校校长李希贵先后出版《学生第二》、《学生第一》两本书,有人疑惑,在学校中究竟是学生第一还是学生第二?是教师第一还是教师第二?李希贵解释说:“从管理学的概念出发,教师第一;从教育学的取向出发,学生第一因此,学生是第一,教师也是第一;既要以学生为本,也要以教师为本没有教师第一的落实,就没有学生第一的达成;不以教师为本,就不可能以学生为本依靠教师办学,就要努力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督促每位教师设计自己的发展规划;就要民主办学,健全教职工代表大会制度,广泛听取意见,让教师成为学校的主人;就要努力解决教师的切身困难,为教师排忧解难,让其身心愉悦,能感受到职业带来的尊严和快乐。

      三要实施人性管理 师生既是管理的客体又是管理的主体,是学校管理中最核心的因素,因此,一切管理均要以调动人的积极性为根本实施人性管理,校长要有三个敬畏:敬畏法律,办学行为以《未成年人保护法》、《教师法》等法律法规为准绳;敬畏规律,按照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去实施教育,按照专业发展规律去培养教师,按照办学规律去推进学校发展;敬畏师生,校长要眼里有老师,心中有学生,充分尊重师生,公平对待师生,真诚服务师生,最大限度地去满足师生的需要,使每位教师、学生感受到人文关怀 追适应社会的教育 教育有自身的发展规律,从内部来看,要适应并促进人的发展;从外部来看,要适应并促进社会的发展生产力水平决定教育的规模和速度,制约着教育结构、内容和手段因此,《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指出:“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适应社会需要作为衡量教育质量的根本标准好教育应该是适应社会的教育,同时应该拥有教育发展的良好环境 一要促进各类教育的协调发展 学前教育、义务教育、高中教育、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协调发展是一个地方好教育的重要标志就温州而言,其教育在结构上存在明显的失调,教育短板问题突出促进各类教育协调发展,学前教育阶段要加大投入,合理布局,培养师资,解决低小散、师资不稳定和优质资源不足的短板问题;义务教育要解决城乡教育差距,加大对薄弱学校和农村山区教育的扶持力度,促进教育优质均衡发展;职业教育要协调普职比例,改善职业教育办学条件和人才培养模式;高等教育要坚持“扩大规模、调整结构、增强内涵、提高质量”的原则,大力发展高等职业教育,加强对接地方经济,提高服务区域产业升级的能力。

      二要培养适应社会的各类人才 人才数量取决于教育结构,人才质量取决于教育目标、教育内容、教育手段培养适应社会的各类人才,要转变教育目标,摒弃高分低能的教育,培养品学兼优、实践能力强的学生要改进教育内容,重视人文教育、科学教育、艺术教育要更新教育手段,依靠先进的传播技术和手段来推进教育变革 三要营造教育发展的良好环境 教育在经济社会发展中起着基础性、先导性、全面性的作用,就像朱永新先生所说的,教育是“最廉价的国防”,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最稳定最持续的力量因此,全社会要坚持教育优先发展,为教育发展提供组织领导、人才技术、规划建设、财政投入和舆论宣传等方面的强有力保障唯有如此,才是好教育的坚实基础 好教育是国家之需、百姓之盼在举国上下共筑中国梦之际,我们憧憬好教育,追好教育,践行好教育…… 希望采纳! 《给教育一点形而上的关怀》读后感 [《给教育一点形而上的关怀》读后感] 一次偶然的机会让我在图书馆邂逅了这本书——黑色的封面上嵌着一张作者(刘铁芳)的照片,深沉而又稳重,《给教育一点形而上的关怀》读后感翻开扉页,有这样的一段话:“总有那么一些人。

      他们的眼睛深深的系于这个世界之上的某个地方他们关心这个世界背后的事情胜过对这个世界本身的关注他们深信这个世界之上的许多事情其实比我们肉眼周遭的任何事情都更重要他们孜孜于另一个世界的真理却把深深的爱全部的留在这个世界之中初读并不能理解其中之意,于是被驱使来读这本书经过一段时间的阅读后明白了,作者的意思是让人们更多的关注教育,给教育更多的人文关怀 手捧着这本书细细阅读觉得作者对教育的看法很独特,当别人在大肆批判教育体制的各种弊端时,他却将眼睛放在教育的各个细节上,想通过改变细节来改善教育正如赵汀阳所说:“如果我们改变不了世界,那就改变我们的世界观是啊!在现实的教育体制下,我们无力去动摇它,那就换一种比较乐观、积极的方式来适应它文中这样写道“虽然我们不能改变世界,但我们依然可以改变自我,依然可以改变自我的人生观;虽然我们不能改变世界,但我们依然可以改变我们的课堂我们不是灯光,但我们可以做烛光,温暖我们周围的人们整篇的文字读下来是一种诗意的感觉,就如作者所说的散步的哲学这是一种人生的姿态,是每个人都应具备的一种生活的态度,诗意的栖居在大地上!。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