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老龄化情况.doc
7页根据2000年11月底全国第五次人口普查显示,65岁以上老年人口已达8811万人,占总 人口的6.96%; 60岁以上人口达1.3亿人,占总人口的10.2%如果按照国际通行的65 岁以上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7%,即为老年型人口结构类型的话,那么早在2000年,我国 已开始迈入老年型社会老龄化已成为21世纪不可逆转的世界性趋势,与1953年第一次 人口普查65岁以上老年人口为2620万人相比较,47年中增长了 2.36倍,年均递增2.6% 近十年老龄化速度加快,每年以3%的速度递增,而且80岁以上高龄人口也以平均年百万 人 的 速 度 增 长据联合国预测,1990-2020年世界老龄人口平均年增速度为2.5%,同期我国老龄人口的递 增速度为3.3%;世界老龄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从1995年的6.6%上升至2020年的9.3%, 同期我国由6.1%上升至11.5%中国老龄化进程无论从增长速度和比重都超过了世界老龄 化进程到2020年我国65岁以上老龄人口将达1.67亿,约占世界老龄人口 6.98亿人的 24% , 全世界四个人中就有一个是中国老年人另据2002年人口抽样调查显示,65岁以上老年人口占全国人口比重为8.2%,比2000年 人口普查的7.0%高1.2个百分点。
按地区分,老龄化程度以上海最高达13.4%,进入8% 以上的地区是浙江11.2%,北京10.8%、天津10.7%,江苏9.9%,重庆9.2%,胡北8.8%, 湖南、广西、四川均为8.6%,山东8.5%,安徽8.2%,辽宁8.1%,陕西8.0%,共14个 省市总人口达6.9亿人,占全国总人口的54%西北地区和云贵藏等17个省区均在8%以 下,呈现了经济发达地区率先跨入了老龄化社会的状况截止2004年底,浙江省60岁以上老年人口达640.83万人,占全省总人口的13.96%;成 都市60岁以上老年人口达152.7万人,占全市总人口的14.6%;上海市早在5年前,65 岁 以上老年人口 就已经达到了 11.46% 发达国家老龄化进程长达几十年至100多年,如法国用了 115年,瑞士用了 85年,英国用 了 80年,美国用了 60年,而我国只用了 18年(1981-1999年)就进入了老龄化社会,而 且 老 龄 化 的 速 度 还 在 加 快概言之,我国人口老龄化与先期进入人口老年型的国家相比,具有老龄化发展快、老年人口 数量大、地区之间不平衡、超前于社会经济发展等特点另外,一个普遍的规律是:发达国家社会进入老龄化时,人均GDP —般在5000美元以上, 有的甚至达到8000美元,具备一定的经济实力,有能力解决老龄化带来的一些社会问题。
相比之下,2003年我国人均GDP仅为1000多美元,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很大我国经济发 展水平尚处于世界中下水平时,老龄化程度却已进入了发达国家的行列,呈现了"未富先老" 的 特 征从2020年开始,中国将步入老龄化严重阶段;2050年,中国将步入超高老龄化国家行列老 年 问 题 不 容 忽 视发达国家由于较早进入低生育率阶段,儿童人口减少,老年人口所占比例不断上升因此, 严格来讲,老龄化最早是在发达国家先出现的我国社会步入老龄化前后不到20年,不可否认,我国的计划生育政策是推动和加速社会老 龄化进程的主要原因同时,由于近20年我国经济、社会高速发展,疾病控制、卫生条件 及生活质量快速提升,那种普遍存在的 "少生、少死、高寿"的现象也是重要因素人口老龄化已经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重大社会问题首先,劳动年龄人口对老年人的赡养负担加重据一项研究测算,2000年我国每100个劳 动年龄人口只需负担15.6个老年人,2050年则要负担48.5个老年人研究认为,在未来 50年中,前20年,我国存在一个低抚养比时期,这期间儿童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已经下 降,老年人口在总人口中比重刚刚上升,总抚养比处在从下降到上升的低谷,呈V字形。
其次,社会保障问题突出浙江省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副所长杨建华说:"农村不像城 镇那样,老年人享有各种社会保障,原先集体供养老人的制度随着集体经济的解体而瓦解, 农村养老主要通过家庭赡养自行解决,而农村家庭养老受到他们子女本身经济实力和是否具 有孝心两个方面的影响,老年人赡养纠纷和因赡养引起的自杀事件时有发生农村老年人口 普遍缺乏养老、医疗、照料服务等基本社会保障,因此出现老人因病致贫,因病返贫,最后 看不起病的问题这在我国中西部贫困地区尤为突出,影响社会的和谐发展和小康社会的建 立随着老年人口的增加和寿命的延长,因疾病、伤残、衰老而失去生活能力的老年人显著 增加,给国家、社会和家庭带来沉重负担,因此急需解决好社会保障问题" 由于二元经济结构的存在,社会保障重在城镇,城镇职工社会保障基本框架虽已初步形成, 但正经历着未来人口老龄化的考验工业化城镇化发展,使得大批农村人口转为城镇人口 根据建设部对城市住房需求的预测,2020年将新增城市人口 2.6亿,2050年将再增3.3亿 届时,城镇化水平将达到70%在城镇化进程中,结合小城镇实际情况和承受能力的养老 保 险 办 法 急 需 研 究 出 台。
第三,老年人的生活质量问题身体健康状况下降是影响老年人生活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 与此相关的心理、膳食和社会因素也不容忽视研究表明,有大约1/3左右的老年人存在 失落、孤独、抑郁、焦虑等心理问题城市部分老年人体重超重,农村部分老年人营养不良 忽视个体在体力和智力上的差异,"一刀切"的退休制度,也在一定程度上造成老年人才的丧 失,使老年人过早处于被"养"起来的生活状态"活到老,学到老",目前我国老年教育和科学发展滞后拿美国来说,美国从20世纪30年 代就开展老年学研究,40年代国际老年学学会成立,老年学很早就引起他们的重视而我 国目前老年学的研究和教育基本上是空白作为占世界人口四分之一的老年人口大国,我国 没有一所正规的老年病医疗研究机构,人口老龄化需要的护理和照料专业人员严重不足 1998年我国医护人员比为1: 1.1,远低于1952年的1: 2.26,也未达到卫生部规定的1: 2, 2000年我国护理人员与实际需求相比尚缺336万全科/家庭医生奇缺,康复医学发 展缓慢,衰老机理研究投入严重不足空巢老人、高龄老人增长较快,老年服务和养老方式面临挑战,目前全国约有2340万65 岁以上的空巢老人。
据调查显示,京、沪、津等大城市空巢家庭已达30%以上全国约有 1400多万老年人要求进入老年福利机构养老,而目前各类福利院的床位只有一百多万张,远远满足不了老年人的需要存在养老机构总量满足不了需要和养老院利用率不高的矛盾 社 会 影 响 不 是 儿 戏老年 问 题对经济 的影响尤为 突出一个国家的国民收入经过初次分配和再分配之后,最终要形成积累基金和消费基金两部分 积累基金是扩大再生产的源泉,是促进经济发展的必要条件在国民收入一定的情况下,积 累基金和消费基金是此消彼长的关系,消费基金多,积累基金就少,反之,消费基金少,积 累基金就多积累基金多意味着国家和企业可以拿出更多的钱用于投资和扩大再生产,这对 拉动经济增长是至关重要的但是,人口老龄化会导致养老经费的不断增加,从而导致消费 基金的增加,相应地就使得积累基金相对减少,这对扩大投资是不利的加上老年人口的不 断增加,使得退休金总额也在不断地上升,1978年全国离退休人员社会保险福利费用总额 为17.3亿元,到1997年增加为2068.3亿元,19年间增长了 119倍有人预测,到2030年, 这一费用将达到73219.5亿元,2050年将达到182195.2亿元。
这个庞大的数字会对国家的 财政和经济发展造成严重 的 困扰另一方面,劳动年龄人口比重的下降,导致劳动力不足劳动力是构成生产力的最基本的要 素,劳动力数量的多寡及其在总人口中所占比重的大小,对经济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我国 虽然已进入了老年型社会,但劳动力资源却十分丰富,在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都不会 出现劳动力短缺的现象但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发展,劳动力老化的问题将十分明显,目 前一大批中青年劳动力在若干年后也将步入老年,由于劳动年龄人口老化不利于劳动生产率 的提高,从而会对经济发展产生不利影响老年问题对社会稳定也将产生一定的影响我国目前实行的是现收现付的养老社会保险体制,养老金是直接从企业收入中支付的,如果 企业的退休人员多,企业用于养老的负担就重,在职人员的收入就可能受影响,这样,就可 能导致在职人员的不满,从而引发在职和退休的两代人在利益分配上的矛盾而实际上,退 休人员所领取的养老金,是他们过去所创造的财富的一种补偿但是,由于在实际操作上表 现为直接从在职人员创造的价值中支付,所以容易引起在职人员的误解老年问题对家庭代际关系也会产生一定的影响传统家庭,由于子女多,加之那时候老年人 寿命较短,家庭供养老年人的时间相对也较短,子女供养老人的负担相对来说也比较轻。
而 现代,特别是推行独生子女政策以来而导致的"4-2-1"家庭格局的出现,导致一对夫妇要面 对供养双方的父母和抚养一个未成年子女的沉重负担这种负担不仅仅限于经济上,还包括 用于照料和护理老人的时间支出上照料和护理老人需要时间,而对于劳动人口而言,时间 就意味着收入的高低久而久之,子女对尊老爱老的道德观念会产生排斥心理,厌弃老人、 歧视老人、虐待老人的现象会增多,两代人之间的矛盾会不断加剧而代际矛盾如果解决得 不好,就必然会影响到整个社会的和谐与稳定,影响到社会的发展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 的 实 现我 们 该 如 何 面 对 改革开放以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领导下,我国老龄事业有了较快的发展1994年12 月,国家计委、民政部等部门联合制定了《中国老龄工作七年发展纲要(1994-2000年)》; 1999年10月,党中央、国务院决定成立全国老龄工作委员会;2000年8月,党中央、国 务院又下发了《关于加强老龄工作的决定》从新世纪开始,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 权益保障法》、《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老龄工作的决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 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结合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实际,制定《中国老龄事业发 展"十五"计划纲要(2001-2005年)》,有力地推动了我国老龄事业的发展。
老年人的经 济供养与医疗保障得到改善,老年福利、文化、教育 体育事业有了较快发展,老年人合法 权益受到重视,敬老、养老、助老的社会氛围逐步形成,老年人生活质量明显提高,老龄组 织健康发展,各级老龄工作委员会及其办事机构正在健全和加强但是,我国老龄事业总体上仍滞后于人口老龄化的要求和社会经济的发展土会保障制度不 够完善,老年设施、产品、服务短缺,老年精神文化生活不够丰富,侵犯老年人合法权益的 现象时有发生,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老龄事业发展机制尚待建立和完善目前已步入老龄阶段的人群,都是在60年代以前参加工作的,他们在解放战争和新中国建 设事业中做出了巨大贡献,为国家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财富但他们长期以来在收入低、劳 动报酬没有全部到位、生活质量差的情况下,过度透支,提早退休一些效益差、濒临破产 的企业,不能享受足额的退休金和医疗保障,相当一部分退休人员生活窘迫,农村老人基本 不享受社会保障因此,无论从收入水平、生活质量和健康状况,一亿多老年人的社会生活 困难问题必须加以关注,真正落实'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教、老有所学、老有所为 老 有 所 乐 " 在城镇,要加快建立统一、规范、完善的养老保险体系,确保企业离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按 时足额发放,全面实行基本养老金的社会化发放;依法扩大基本养老保险覆盖面,鼓励发展 个人储蓄性养老保险;进一步完善基本养老金的正常调整机制,随着经济发展和职工工资水 平的提高,合理增加基本养老金,使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