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绿色神学女性主义神学家鲁塞尔的生态思想探究.doc
9页绿色神学:女性主义神学家鲁塞尔的生态思想探究 鲁塞尔的生态女性主义神学思想植根于基督教传统神学和女性主义思潮,所以在她的思想中既可见传统神学的痕迹,又能找到近现代女性主义运动的因素;同时由于她深受民权运动、解放神学等社会运动的影响,其思想中还包含着对阶级压迫、种族歧视等社会不公现象的批判 关键词:鲁塞尔 绿色神学 民权运动 解放神学 作者:李瑞虹,宗教学博士,团结出版社编辑 从20世纪开始,人类同自然环境间的关系发生了深刻转变当人类为征服自然而欢呼时,却猛然发现被改造的地球似乎越来越不适合人类居住了当气候异常、环境灾难频发、资源匮乏、环境污染等问题越来越多地困扰着人们时,人们终于意识到人类自身的活动在推动社会发展的同时,也为生态危机的爆发埋下了种子到20世纪末,这颗种子在人类活动的催生下开始萌芽,并显示出其强大的破坏力,这是自然对人类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所做出的“反应”现在,这一“反应”已严重影响到人类的社会、经济、政治活动甚至人类的生存于是,以探究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为目的的理论与实践探索,就成为当今世界所共同关注的事业 生态女性主义神学便是在这样的社会历史条件下应运而生的。
这一神学思潮融合了女性主义、生态学和基督教的思想,站在女性主义、基督教神学的视角来分析生态危机产生之根源,并以此为基础寻求解决之道其中,美国天主教女性神学家萝斯玛丽·雷德福·鲁塞尔(Rose-mary Radford Ruether,1936~)就是其重要代表人物之一 一、对辖制思想的批判——鲁塞尔生态思想的起点 在鲁塞尔的生态女性主义神学思想中,有一个贯穿始终的线索,即对基督教文化中男性辖制女性和人类辖制自然的批判这便构成了她整个思想体系的起点 所谓辖制,既是一种意识形态,也是一种实践体系它与性别主义相关,同时也关涉到种族歧视、阶级剥削、文化差异以及人类对自然的压制我们可以从等级制、男性中心论、人类中心论等思想观念中找到辖制思想的痕迹 那么这种辖制传统的根源又在哪里?鲁塞尔对此的解释就是:把灵魂和肉体、精神和物质、人类和自然、男人和女人对立起来的二元论思维方式,以及把男人、灵魂、精神视为高于女人、肉体、物质、自然的存在,且前者应当统治后者的父权制思想是导致辖制思想存在的最根本原因 至于二元论和父权制思想的根源,鲁塞尔则指向了犹太教和希腊哲学一方面,犹太教强调父上帝对人类世界的统治和拯救,并以其神圣性来削弱人们对物质世界的向往,激发人们对上帝之城的向往。
这一宗教理念不仅把男性提升到高于女性的地位之上,同时也赋予与上帝相关的精神和灵魂等概念以超越于肉体、物质之上的特性据此,轻视女性、忽视物质世界、看重来世的宗教情怀就成为信徒内心世界的主导另一方面,鲁塞尔认为希腊哲学的代表人物柏拉图(约公元前427年~前347)及其理念论是造成基督教思想中二元论思维方式的重要原因按照这一观点,“理念世界与感觉世界是相互对立的,且前者是美好的,即使是那些可以到达理念世界的灵魂也应当被多加赞美;相反,感觉世界则是不好的次等世界,应当予以抛弃,尤其是那些沉迷其中的肉体 鲁塞尔认为,从犹太教和希腊哲学中吸收了二元论思维方式和父权制思想之后,基督教又结合其神学思想和哲学思潮对之进行不断地发展与完善,最终使男人对女人的统治、人对自然的辖制神圣化、合法化如其所述: 基督教传统中,男人是理性、灵魂、精神的象征和承载物,他们和上帝更为接近,而女人则是肉体和物质世界的象征,是堕落和欲望的载体,她们和自然更为接近这种观念造成了文化与自然、男人与女人间的巨大鸿沟,使辖制成为这些二元对立关系的基本模式,并获得了神学上的认可到了17世纪、18世纪,人类科学革命赋予人类更多的开发自然的能力,加速了对自然世界的侵犯,也巩固了人对自然世界的统治;与此同时,当时的哲学家笛卡尔所创立的身心分离、理智胜于感性的激进二元论思想则使那些把自然和女人当作利用和愉悦对象的社会观念得到进一步地加强。
基督教对二元论和父权制的利用及发展,加重了基督教世界对物质世界的轻视,最终形成了重精神轻肉体的世界观,为后人漠视自然权利、肆意掠夺自然资源埋下了伏笔 故此,她声称唯有消除二元论与父权制思想的影响,辖制传统才能被打破,女性和自然才能得到真正意义上的解放那么,如何才能摆脱二元论和父权观念的影响鲁塞尔认为,重点在于基督教所信奉的上帝的父亲形象的转变通常以男性形象出现的上帝,间接地造成了人类社会中父权体系在宗教上的合法性,并以此为基础形成了上帝统治男人、男人统治女人、人(男人)辖制自然的等级制度,而这一等级制度又与造成了人辖制自然、男人辖制女人之现状的人类中心主义和男性中心主义密切相连所以,改变这一关系锁链,对于改变妇女地位、维护人与自然之和谐关系具有重要意义在鲁塞尔看来,使这一关系锁链发生改变的根本,就在于对上帝的形象进行重新定位不过,鲁塞尔转换上帝形象的核心不在于以女神来代替父神,而是建议人们尽早摆脱性别主义之藩篱,运用整体论思想,摒弃上帝在性别上的分化为此,她提出了“神/女神”(God/Ess)的概念,又称为“原初的母体”(Primal Matris),来代替原有的父上帝鲁塞尔将其解释为:“新存有”、“既非压抑性的存在,亦非无根基的超在。
根据鲁塞尔的表述,这一“God/Ess”概念具有以下几个特性其一,“God/Ess”的形象中包含有女性角色和女性经验,同时它也把社会底层的民众和劳工阶层的活动囊括在内其二,“God/Ess”的语言不能再使用以前父权时代的语言和方式来对男性和女性的社会角色进行界定,并使之合法化其三,“God/Ess”这一概念并不含有父母的形象及性格特征对此,鲁塞尔解释道:“虽然父母的形象能够使上帝获得形象上的真实性,从而唤起人们对亲情的共鸣,但是以父母形象来诠释上帝存在着明显的负面影响在她看来,若把上帝看作父母,这就意味着在上帝与人之间存在着一种永恒的父母与子女的关系而这样的神,很有可能成为不愿看到子女长大的、神经质的父母而且,这样的上帝会把成熟后的人类所具有的责任感和自主性视为对上帝的严重亵渎鲁塞尔认为,父权神学就是通过上帝的父母形象来延长人类内在灵性的不成熟阶段,通过把人的自主性和自由意志视为罪恶来加强对人的控制所以,如果继续把“God/Ess”与父母形象相联系,那么“上帝的父母式的语言则会强化父权的力量,而不是把人们从中解放出来据此,鲁塞尔又进一步提出,基督徒应当改变过去使用的对上帝的称呼,而要称呼上帝为“救赎者”、“释放者”和“养育全人类者”。
只有在此种语境之下,才能显现出“God/Ess”的创造者和存在之源的身份鲁塞尔的此种主张意在拉近上帝和被造物之间的联系,改变其高高在上的旧有形象,代之以内在于世界万物之中且与世界紧密相连的上帝形象 鲁塞尔提出的“God/Ess”观念既是对传统上帝形象的颠覆,也是对其他女性主义者坚持的“女神复兴”的驳斥她不仅反对简单地以女神取代男性神祗的观念,也反对将男性神祗和女神仅仅进行简单的形象上的重叠她强调的乃是一种具有整体性特征的上帝形象这一形象既非男性,亦非女性,信徒不可以性别来解释上帝在上帝之中,包含着被造世界的一切元素以及上帝对这一世界的关怀,信徒也不应把人以外的地球上其他生命排除在上帝恩典之外可以说,鲁塞尔所坚持的,乃是从根本上拒绝父上帝背后隐藏着的二元论思维方式,而“God/Ess”的提出,也是她与“男性中心主义”相抗争的表现 二、回归圣经——鲁塞尔生态思想的方向 鲁塞尔是一个女性主义运动的实践者,同时也是一位基督教神学家,这决定了她的生态观念中既有女性主义式的批判,也包含有基督教神学家的现世思考虽然她的生态女性主义神学在很多方面都牵涉到对基督教神学传统及《圣经》的批判,但其生态思想的一个突出特征,却是她对《圣经》的坚持。
即使鲁塞尔提出要以新的概念来取代基督教信仰中的“God”,但她对基督教神学及《圣经》并未全盘否定,而是对其进行辩证思考和理性审视,为构建其生态思想寻找神学根据 她肯定《圣经》中包含有生态思想,只是被后人遗忘了为了证明她的观点,鲁塞尔对《圣经》中的“盟约”传统进行了重新阐释她指出在许多上帝与人类所订立的盟约中包含着丰富的生态思想例如,规定了上帝创造万物供人使用,人有权管理一切动物,人以菜蔬和果子作为食物,人应负责看守伊甸园,人不可食用善恶树上的果子等内容的伊甸园之约又如上帝、人和自然世界订立的“彩虹之约”(创9:9-17)根据这一盟约,地将不再受诅咒(创8:21);人类世界将变得繁荣昌盛,不再受洪水的威胁(创9:1-19),但若有人悖逆神旨,仍将受到惩罚再如,上帝以安息日为标记,在西奈山上与摩西立下的盟约(出19:5,6;申5:1-3)这一盟约不仅对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进行界定,还对人与土地的关系进行说明以色列人追随摩西,为的就是进入“应许之地”这片土地,不仅是犹太人维持其种族延续的根本,更是维持犹太人与上帝所立盟约的关键所以上帝向犹太人宣讲的安息年、禧年的律法,不仅提出了让佃农翻身、给奴隶自由等等关涉到人与人之关系的具体诫命,还明确了上帝就是土地的所有者,以此来限制人类对土地的剥夺,并养成人们对土地的尊重(利25)。
在这些盟约中,有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即“土地”上帝和以色列人的“约”是以“应许之地”为标记建立起土地”是连接上帝与人的纽带,是体现二者关系的重要媒介土地”也就成为鲁塞尔从圣经盟约之中挖掘生态思想的一条重要线索 首先,盟约中的上帝应许给人类的土地是上帝创造的有生命的自然世界,而不是“一个没有生气的事物它和人类一样享有上帝的恩典上帝满意于自己的创造,同时创造物也以赞美回敬造物主上帝、人和自然三者之间始终保持和谐关系其次,希伯来文化中的上帝“既是人类的国王,也是天国之王,亦是地球之君,”所以上帝在和以色列人订立盟约时并没有把历史和自然置于相对立的位置承认这一点,无疑有助于打破历史与自然相对立的二元论思想禁锢,把上帝从自然的对立面拉回到与人、自然相统一的整体系统之中 鲁塞尔之所以强调盟约传统,源于这一传统为人类提供了一个处理上帝、人与自然三者关系、保持人与人、人与自然之间的平衡关系、维护人类和自然世界应有秩序的基本模式:上帝是创造者,人虽然得到权柄管理地球,却要依靠宇宙大地的支持才能得以生存,因此三者之间需相互依靠、共荣共生这就构成了以上帝为中心、人环绕在外、土地在最外围的关系结构。
根据这一结构,不论是创造者还是被造物全部统一在一个整体之中遵守这一模式就意味着遵守盟约,就意味着对上帝的服从便会得到上帝的护佑即使在某一段时间平衡被打破,但上帝藉着与人所立盟约所具有的约束力,依然可以使失衡的世界重新归于平衡 三、生态正义——鲁塞尔生态思想的核心 生态正义亦称环境正义或绿色正义这一概念源于美国其理论基础在于:地球上的人类与自然万物均有各自生命的价值,非人类的其他生命形式的价值并不在于取悦人类,供人利用,而是“各司其职”,共同维持着宇宙的井然有序,保持着万物的和谐共生 鲁塞尔首次引用“生态正义”这一概念是于1978年所著的《生态危机的圣经视角》(“The Biblical Vision of the Ecological Crisis”)一文中她主要从神学视角对生态正义进行了阐释 首先,《圣经》中包含着生态正义的观念原因之一,根据《圣经》中的创世神学,可以得出人与自然万物同为上帝所造,共同享有上帝之恩典的结论这一结论一方面强调人和人之间的平等,这就和生态正义所强调的代际正义、代内正义的思想有着相同的本质,都强调人类在享有地球资源带来的生态利益上的平等权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