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家园遗产”守护与新农村文化建设.doc

5页
  • 卖家[上传人]:ldj****22
  • 文档编号:32972697
  • 上传时间:2018-02-13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27KB
  • / 5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家园遗产”守护与新农村文化建设【摘 要】 “家园遗产”即文化遗产,是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原生性、原属性与存续性需要等方面特别加以强调的,它是人类遗产原初纽带或原生态表述的根据在人类生活节奏加快和审美不断变化的今天,强调文化遗产的“家园感” 、“家园遗产” 守护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文化遗产的利用与传承和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关系密不可分,而新农村文化建设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以桂林灵川县大圩镇毛村彩调传承为例,探讨“家园遗产” 守护与新农村文化建设的问题 【关键词】 “家园遗产 ”;守护;新农村文化建设;彩调传承 2005 年,国务院发布《国务院关于加强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通知》 ,要求进一步加强我国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其中一个重要举措是从 2006 年起,将每年六月的第二个星期六定为中国“文化遗产日 ” “文化遗产日”每年都有一个主题,2006 年第一个“文化遗产日” 的主题为 “保护文化遗产,守护精神家园”,由此, “文化遗产”和“精神家园” 这两个关键词成为我们对文化遗产思考、保护的切入点 2013 年“文化遗产日 ”的主题为 “文化遗产与全面小康”,国家文物局副局长董保华这样解释其含义:“文化遗产是社会发展、文明进步的物化载体,凝结了民族智慧,体现了民族精神,在进行公民爱国主义教育、道德教育,养成社会规范,培育良好风尚方面,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保护好、利用好文化遗产,建设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让人民享有健康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 ” 文化遗产的利用与传承和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关系密不可分,而新农村文化建设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对新农村建设的目标与要求作了明确指示,可以用“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二十个字来概括,全面体现了新形势下农村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发展的要求我国的新农村建设,文化是根本与关键因素之一,本文以笔者近几年来跟踪调查的灵川县大圩镇毛村彩调传承为例,探讨“ 家园遗产” 守护与新农村文化建设的问题 一、 “家园遗产 ”守护与新农村文化建设 “家园遗产 ”即文化遗产,是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原生性、原属性与存续性需要等方面特别加以强调的,它是人类遗产原初纽带或原生态表述的根据,其归属性包含诸如时间、空间、方位、归属、家庭构造、财产、地方感、 “神龛化” 等等 [1]在人类生活节奏加快和审美不断变化的今天,曾经长期延续的传统文化迅速消亡或变迁,古老的建筑、社区和民风民俗等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很多成为一去不复返的历史,在这种背景下,强调文化遗产的“家园感” 、 “家园遗产”守护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进入 21 世纪以来,虽然中国城镇化呈现加速发展的趋势,但是中国广大农村依然是农民赖以生存和精神维系的家园对于中国广大村落来说,其“家园遗产” 除了民居建筑、环境等有形的遗产之外,还包含民俗、民族语言、民间文学、民间美术、民间音乐、曲艺、戏剧等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国著名作家冯骥才先生曾指出:“中华民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基本上是在农村,文化的多样性也在农村它是民族重要的精神文化财富之一,是民族历史文化和精神情感之根 ” 随着经济全球化对传统民间文化价值体系冲击和过度商业化操作,传统民间文化多样性存在和原生性受到极大的威胁,加上中国城镇化建设导致农村人口结构、生存方式的改变,无疑消解了传统民间文化生存的土壤,导致当前农村文化大多数存在民间传统文化衰落和农民文化生活单调频发的局面因此我们应该清醒地认识到,新农村文化建设过程中必须注重传统民间文化的保护,即必须重视“ 家园遗产” 的守护 二、灵川县大圩镇毛村和毛村彩调组    灵川县大圩镇毛村是一个风景秀丽、历史悠久的客家古村落,坐落在漓江支流牛河东岸,与党村、大村、大宅江村、廖家村相邻距大圩镇政府约 3 千米,现有住户 145户,总人口 623 人。

      毛村的人都姓黄,是典型的单姓血缘宗族村落,他们是江夏堂邵武黄峭山的后裔,村中所藏手抄本《黄氏族谱》载:“今我祖由黄冬进而来原籍广东省广州府三水县人氏因在宋朝初年兵伐不测,自往广西桂林临桂县东乡富家庄马山胆,居于网山之下只因世乱兵伐,逃至茅茼洲居住所生二子,分住平乐府恭城县白洋江山背,土名黄瑶河次子随父,后生子在茅茼州,后改名毛村,捕鱼为业子祠森森,分作四房,自始至今 ” [2] 毛村格局合理,环境适宜居住,整个村落诸峰环绕、阡陌交错、清溪环流、风光旖旎村子西、北、南三面皆为农田,背靠祖龙山,东面紧连凤凰岭,前西南面有矮山相护,西北的牛河西岸有麻雀岭为屏障其中牛河从西北经廖家村、党村至毛村后又西折向东南,从村前的田垌流过汇入漓江,形成中国风水学所倡导的“藏风聚气” 格局,毛村人自豪地称之为“莲花宝地” 此外,毛村人还将牛河水和凤凰岭的山泉水引入村中,分别从村西、东两端流入,穿过田垌汇入牛河,因而毛村有“一塘、二井、四溪、十八桥”之说 毛村的村落文化底蕴深厚,除了重视风水的村落格局外,现在保存完好的圣母宫是村中古建筑的代表,它同该村的“土地龙神 ”崇拜、圣母信仰、龙王信仰与结众亲习俗,以及村落传说、独特的“毛村话” 、龙船歌、唱彩调等等构成了毛村宝贵的“家园遗产 ”。

      其中结众亲习俗是每隔十年与周边村落一起举行盛大聚会,众亲会又称“龙船会” 、 “龙舟会”,期间要进行祭祀龙王、游神、吃众酒、赛龙船等一系列活动 毛村彩调组是村民自发组织的业余剧团,最早成立于 1937 年彩调是缘起于桂北农村,流传至各地城乡,深受广西各族人民喜爱的地方戏曲剧种彩调的唱、念、白都是用广西各民族基本上能够听得懂的“官话” ,剧目多是广大群众所熟悉、喜爱,反映劳动人民家庭伦理故事和民族民间传说,唱腔是易唱易学的民歌、小调,表演程式基本接近生活,因而流传于广西各地各民族毛村彩调组成立后,逢年过节、村里有人结婚或办喜事,彩调组在毛村圣母宫内演出,同时彩调组也受别的村、乡、县邀请演出毛村彩调组表演的传统剧目有《广结试妻》 、 《三看亲》 、《女反情》 、 《三世仇》 、 《王三打鸟》等,新中国成立后还自编过《一心为修水利》 、 《青狮潭》等现代彩调剧,这些剧目都受到观众的喜爱。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