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大-小学数学教学研究和真题答案(超级全的考试专用).doc
19页小学数学教学研究期末复习题参考一、单项选择题1. 以下不属于数学性质特征的是〔C 〕 A 抽象性 B 严谨性 C 客观性 D 应用广泛性 2.以下不属于生活数学特征的是〔D〕A经验符号B非形式化C实践活动D逻辑和推理3.“算法化〞是以〔A〕为价值取向的A功利B数学素养 C数学家D逻辑思维4.以数学素养为数学教育价值取向的特征就是〔A〕 A群众化 B公理化 C逻辑化D算法化5.以功利为价值取向的数学教育价值追求可以称之为〔C 〕A 群众化 B形式化 C 算法化 D 公理化 6.以下不属于数学素养特征的是〔A〕A 精确性 B 开展性 C 过程性 D 实践性 7.以下不属于数学素养内涵的是〔B〕A 数学思想 B解题能力 C 数学交流 D 数学价值8.皮亚杰的“前运算阶段为主向具体运算阶段过度〞阶段,相当于布鲁纳的分类来说,就是〔B〕阶段A 映象式阶段 B动作式阶段 C 符号式阶段 D映象式阶段向符号式阶段过度9.对小学数学学科的再认识包含要形成“儿童数学观〞、“现实数学观〞以及〔D〕A 科学数学观 B抽象数学观 C 形式数学观 D 生活数学观10.小学数学学科内容的呈现具有〔B〕的特征。
A 系统性 B直观性 C 精确性 D 完整性11.借以认出对象和现象的一种逻辑方法称之为〔D〕A 分析 B综合 C 观察 D 比拟12.从一种判断作出另一种判断的思维过程称之为〔D〕A 分析 B综合 C 判断 D 推理13.课程是由教师、学生、教材与〔D 〕四因素之间的持续的相互作用所构成的有机的“生态系统〞 A 目标 B 内容 C 学具 D 环境 14.传统的小学数学课程结构具有“学术中心的课程开发〞、“学科取向的课程组织〞、“螺旋式的课程结构〞以及〔A〕等等的特征A记忆为主的课堂教学B多元化的学习评价C多样化的课程内容D开展性的课程目标15.以下不属于我国21世纪小学数学新课程突出表达的理念的是〔C〕 A根底性 B普及性 C科学性 D开展性16.影响小学数学课程目标的根本因素有“社会的进步〞、“数学的开展〞以及〔D〕等 A学生的需要观B国家的需要观 C生活的需要观D儿童的开展观17.以下不属于当今国际小学数学课程目标特征的是〔C 〕A 注重问题解决 B 注重数学应用 C 注重逻辑推理 D 注重数学交流18.新世纪我国数学课程目标包括“一般性目标〞和〔B〕。
A 知识性目标 B 过程性目标 C 技能性目标 D 总体性目标19.以下不属于“客观性知识〞的是〔C〕A 运算规那么 B 数的概念 C 图形分解的思路 D 不同量之间的关系20.我国21世纪小学数学新课程目标加强了过程目标与〔B〕A 知识性目标 B 体验性目标 C 技能性目标 D 总体性目标21.数学的学科的目标不包括〔D〕A 运算能力 B 解决问题能力 C 数学交流 D 欣赏数学之美22.我国21世纪小学数学课程的总体目标具体化表现在: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和〔A〕A 情感与态度 B 运算与技能C 数学交流D自信心23. 新世纪我国数学课程内容从学习的目标切入可以分为“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以及〔D 〕等四个纬度A 数与代数 B 统计与概率 C 空间观念 D 情感与态度 24.以下不属于从数学活动的素养切入而概括出的新世纪我国数学课程内容〔D〕A数感B空间观念 C应用意识D数学思考25.新世纪我国数学课程内容从知识的领域切入可以分为“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以及〔D〕等四个领域A解决问题B符号感C推理能力D实践与综合应用26.以下不属于选择小学数学课程内容的根本原那么的是〔B〕。
A根底性原那么 B学术性原那么 C可接受性与开展性相结合原那么 D统一性与灵活性相结合的原那么27.以下不属于小学数学课程内容的编排原那么的是〔A 〕 A 统一性原那么 B 循序渐进原那么 C 简明性原那么 D 渗透性原那么 28.传统的小学数学课程内容的呈现具有“螺旋递进的体系组织〞、“逻辑推理的知识呈现〞和〔C〕等这样三个特征A 论述体系的归纳式 B 以计算为主线 C 模仿例题式练习配套 D 训练体系的网络式29.以下不属于传统小学数学课程内容的有〔B〕A 代数初步知识 B 概率知识 C 几何初步知识 D 量与计量知识30.我国21世纪小学数学课程标准将内容分为数与代数、〔C〕、统计与概率、实践活动或综合运用等四个领域A 应用题 B 运算 C 空间与图形 D 量与计量31.模仿例题式的配套练习包括“完全模仿式配套〞和〔C〕A 不完全模仿式配套 B 完全创造式配套 C 综合拓展式配套 D 层次性配套32.国际上小学数学课程内容在选择上表现出〔A〕的价值取向的特点A 贴近儿童生活 B 强化过程体验 C 注重探究发现 D 倡导解题训练33.从方法论层面予以区别,认知学习可以分为“接受性学习〞和〔A 〕两类。
A 发现学习 B 知识学习 C 技能学习 D 问题解决学习 34.以下不属于知识学习某一阶段是〔C〕A选择阶段B领会阶段C问题阶段D习得阶段35.小学数学学习中存在着“陈述性知识〞、“程序性知识〞以及〔A〕等三类互相渗透与相互支持的不同的知识 A策略性知识B过程性知识 C技能性知识D概念性知识36.从数学的陈述性知识、程序性知识和策略性知识的分类角度出发,可以将数学能力分为“认知〞、“操作〞与〔D〕等三类 A逆运算B数量关系 C解题思路D策略37.以下不属于儿童数学问题解决能力开展阶段的是〔C 〕 A 语言表述阶段 B 理解结构阶段 C 学会解题阶段 D 符号运算阶段 38.从问题解决的活动性质看,儿童具有个性特征的数学能力类别主要有逻辑型和〔D〕两种 A几何型 B 具体型 C 概括型 D 计算型39.儿童在数学能力的结构类型中所表现出来的差异主要有分析型、几何型和〔C〕三种 A 计算型 B 具体型 C 调和型 D 概括型40.以语言为媒介的知识〔概念〕的间接的、动态的建构过程可以称之为〔A〕 A 知识学习 B 技能学习 C 问题解决学习 D 接受学习41.技能可以为动作技能与〔A〕两类。
A 心智技能 B 解题技能 C 学习技能D制作技能42、小学儿童已经开始建立了守恒性原那么与〔C〕这两个最根本的逻辑原那么 A 分类规那么 B 定量性 C 可逆性 D 推理规那么43、从数学思维的直觉性看,认知学习中的数学能力可以分为“分析-逻辑性〞和〔A〕两类 A 几何—直觉型 B 分析—批判型 C 综合---概括型 D 计算---逻辑型 44.程序教学的理论根底是〔A〕A 行为主义B格式塔理论C人本主义D“数学化〞理论 45.范例教学模式在教学内容上要突出“根本性〞、“根底性〞和〔A〕这三个特征A范例性B专题性 C发现性D发生性46.发现学习教学模式的教学流程主要有:创设情境、〔B〕、检验假设和总结运用等四个阶段 A独立探究B提出假设 C理解发现D动手操作47.“再创造〞学习理论的核心概念是〔A〕 A数学化 B认知 C参与D学习准备48.以下不属于传统的小学数学学习方式特点的是〔B 〕A 客体性 B 思考性C 单一性 D 接受性 49.主要通过教师在课堂学习中的各种提示性活动,来帮助学生接受并内化既定的数学知识,形成既定的数学技能的属于〔A 〕的教学组织类型 A 接受型的教学组织 B 问题解决型教学组织 C 探索-发现型教学组织 D 自主型的教学组织50.数学课堂教学过程就是〔B〕的过程。
A接受知识B 数学活动C传递数学D解题训练51.在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之间是一个〔C〕的关系A传递与接受B控制与被控制 C交互主体D知与不知52.现代理论认为,学习是一个〔A〕的过程 A建构 B吸纳 C传递D训练53.小学数学课堂学习中的认知建构的活动过程三个“定向环节〞、“行动环节〞以及〔D〕根本环节组成的环状结构 A感受环节 B执行环节 C运动环节D反响环节54.以下不属于传统的小学数学学习方式特点的是〔B 〕 A 客体性 B 思考性 C 单一性 D 接受性55.小学数学课堂学习中儿童的参与主要是指“行为参与〞、“情感参与〞以及〔C〕A 探究参与 B 问题参与C 认知参与 D 评价参与56.不属于情感参与要素的是〔C〕A 兴趣 B 动机 C 认知 D 态度57.以下不属于小学数学课堂活动根本构成要素的是〔D〕A 教学活动的共同体 B 教学活动的对象 C 教学活动的过程特征 D 教学活动的手段58.属于学生以问题的定向思考为起点,并通过在教师引导下的尝试性探索为特征的小学数学课堂学习的活动结构的是〔A〕A 以问题解决为主线的课堂学习的活动结构 B 以信息探索为主线的C 以实验操作为主线的。
D 以自学尝试为主线的59.属于以学生面对新的问题,形成认知冲突为起点,通过在教师引导下的自学,并在集体质疑或小组讨论的根底上形成新的认知为特征的小学数学课堂学习的活动结构是〔D〕A 以问题解决为主线的课堂学习的活动结构 B 以信息探索为主线的C 以实验操作为主线的 D 以自学尝试为主线的60.以下不属于构建教学策略的主要原那么的是〔 D〕 A 准备原那么 B 活动原那么 C 个别适应的原那么 D 需要原那么 61.“以事实为根底的问答策略〞称之为〔B〕 A照本宣科型策略B简单对话型策略 C任务驱动策略D思维交互型策略62.由教师是先创设一个能刺激学生探究的就有现实性的情境,学生那么是通过自己〔小组合作的或独立的〕探究,发现对象的本质属性的教学策略称之为〔B〕 A交互式问题解决策略B探索-发现式策略 C Handson活动策略D照本宣科策略63.通过参与课堂学习活动成员〔包括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话语或行为的对话,使不同的思考和活动发生互动,从而促进学生思考的教学策略称之为〔A〕A交互式问题解决策略 B探索-发现式策略 CHandson活动策略D照本宣科策略64.接受型的教学组织主要包含着“讲解〞、“示范〞、“呈现〞以及〔D〕等这样一些具体的行为。
A 对话 B 操作 C 讨论 D 演示65.以下不属于常见教学方法的是〔B〕 A 表达式讲解法 B 探索—发现法 C 启发式谈话法 D 演示法66.通过教师的口述和示范,想学生描绘情境、表达事实、解释概念、论证原理或说明规律的一种教学方法称之为〔A〕 A 表达式讲解法 B 探索—发现法 C 启发式谈话法 D 演示法67.以下属于制约教学方法选择的主要变量的是〔C〕A 教育价值的理解 B 对学生特点的认识 C 对学业成绩的要求 D 教师的自身特点68.以下不属于常见教学手段的是〔C〕 A 操作材料 B 辅助学具 C 音像资料 D 计算机技术69.以下不属于小学数学学习评价价值的是〔B〕A导向价值B甄别价值C反响价值D诊断价值 70.以下不属于学习评价的目的地是〔C〕A师生活动质量的判断B进一步明确学习目标C依据学业对学生排序D为师生活动提供反响71.以下不属于按评价的取向角度而划分的学习评价的是〔B〕A目标取向的评价 B量化的评价 C主体取向的评价 D过程取向的评价72.以科学实证主义为哲学根底的评价是〔B〕A形成性评价 B量化的评价 C表现性评价D质性的评价73.以自然主义和人本主义为哲学根底的评价是〔 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