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华经典古诗文读本九年级1-7墨子篇章.doc
6页墨子章句兼相爱,交相利,〖译文〗既爱自己也爱别人,与人交往要彼此有利夫爱人者,人必从而爱之;利人者,人必从而利之;恶人者,人必从而恶之;害人者,人必从而害之〖译文〗凡是爱别人的人,别人也随即爱他;有利于别人的人,别人也随即有利于他;憎恶别人的人,别人也随即憎恶他;损害别人的人,别人随即损害他爱人利人者,天必福之;恶人贼人者,天必祸之〖译文〗爱护他人,给他人带来好处的人,天必定给他降福;相互厌恶和残害人的人,天必定给他降祸天下之人皆相爱,强不执弱,众不劫寡,富不侮贫,贵不敖贱,诈不欺愚凡天下祸篡怨恨,可使毋起者,以相爱生也〖译文〗天下的人都相爱,强大者就不会控制弱小者,人多者就不会强迫人少者,富足者就不会欺侮贫困者,尊贵者就不会傲视卑贱者,狡诈者就不会欺骗愚笨者举凡天下的祸患、掠夺、埋怨、愤恨可以不使它产生的原因,是因为相爱而生产的若使天下兼相爱,国与国不相攻,家与家不相乱,盗贼无有,君臣父子皆能孝慈,若此,则天下治〖译文〗假若天下的人都相亲相爱,国家与国家不相互攻伐,家族与家族不相互侵扰,盗贼没有了,君臣父子间都能孝敬慈爱,象这样,天下也就治理了志不强者智不达;言不信者行不果;〖译文〗意志不坚强的,智慧一定不高;说话不讲信用的,行动一定不果敢;子墨子曰:天下从事者,不可以无法仪;无法仪而其事能成者,无有也。
〖译文〗墨子说:天底下办事的人,不能没有法则;没有法则而能把事情做好,是从来没有的事一目之视也,不若二目之视也;一耳之听也,不若二耳之听也;一手之操也,不若二手之强也〖译文〗一只眼睛所看到的,不如两只眼睛所看到的;一只耳朵听到的,不如两只耳朵听到的;一只手操拿,不如两只手强君子不镜于水,而镜于人镜于水,见面之容;镜于人,则知吉与凶〖译文〗君子不在水中照镜子,而是以人作镜子在水中照镜,只能看出面容;用人作镜,则可以知吉凶国有贤良之士众,则国家之治厚;贤良之士寡,则国家之治薄故大人之务,将在于众贤而已〖译文〗这是因为王公大人治理国家不能做到尊贤使能在一个国家中,如果贤良之士多,那么国家的治绩就大;如果贤良之士少,那么国家的治绩就小所以王公大人的急务,将是如何使贤人增多有能则举之,无能则下之〖译文〗有能力的就举用他,没有能力的就罢黜他得意,贤士不可不举;不得意,贤士不可不举尚欲祖述尧舜禹汤之道,将不可以不尚贤夫尚贤者,政之本也〖译文〗得意之时不可不举用贤士,不得意之时也不可不举用贤士如果想继承尧舜禹汤的大道,就不可不尚贤尚贤是政治的根本所在子墨子言见染丝者而叹曰: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所入者变,其色亦变;〖译文〗墨子说,他曾见人染丝而感叹说:“(丝)染了青颜料就变成青色,染了黄颜料就变成黄色。
染料不同,丝的颜色也跟着变化今小为非,则知而非之;大为非攻国,则不知非,从而誉之,谓之义此可谓知义与不义之辩乎?〖译文〗现在小范围内做不对的事,人们就都知道指责其错误;大范围内做,却不知道指责其错误,反而跟着称赞他为义举这可以算是懂得义与不义的区别吗?大不攻小也,强不侮弱也,众不贼寡也,诈不欺愚也,贵不傲贱也,富不骄贫也,壮不夺老也是以天下之庶国,莫以水火、毒药、兵刃以相害也〖译文〗大的不攻打小的,强的不欺侮弱的,多的不残害少的,狡诈的不欺骗愚笨的,尊贵的不傲视卑贱的,富足的不傲慢贫困的,年壮的不掠夺年老的所以天下众国,不以水火、毒药、刀兵相互杀害据财不能以分人者,不足与友;守道不笃,遍物不博,辩是非不察者,不足与游〖译文〗有财富而不肯分给人的,不值得和他交友;守道不坚定,阅历事物不广博,辨别是非不清楚的,不值得和他交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