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广播级摄像机的操作.pdf
14页广播级摄像机滤光片的使用白平衡的调整后焦距的调节摄影摄像技术 - 简易色温表晴空: 10000 薄云: 8000 多云: 6000-7000 直射阳光: 5000-6000 日出日后一小时:4000 日出日落前半小时:3000-3500 日出前或日落后半小时,烛光:2000 雪景: 7000 左右根据条件可少许变动早霞 3000k 黄昏 4000k 正午 5500k-5600k 其它白天时段4800k(晴天时)阴天 6500k 左右白天正午的阴影和月夜6700k 左右白色路灯下偏紫色色温白炽灯土黄色聚光灯 3200k 烛光 1850k 新闻灯 3200k 三基色日光灯3200k 商场日光灯4500k 色温 . 蜡烛及火光 , 1900K以下 .朝阳及夕阳 , 2000K. 家用钨丝灯 , 2900K. 摄影用钨丝灯, 3200K. 日出后一小时阳光, 3500K. 摄影用石英灯, 3200K. 220 V 日光灯 , 3500~4000K. 早晨及午后阳光, 4300K光色愈偏蓝,色温愈高;偏红则色温愈低一天当中光的光色亦随时间变化;日出后 40 分钟光色较黄,色温3000K;下午阳光雪白,上升至4800-5800K ;阴天正午时分则约6500K;日落前光色偏红,色温又降至2200K。
规范 1. 待机将 AUTO MODE 设置为 OFF. 2. 将 ATW开关设置为OFF. 3. 将 WHIT BAL开关设置在A 或 B 的位置 . 4. 用白纸充满整个屏幕. 5. 向上拨动 WHT BAL开关 . 再松开 . 6. 这时白平衡指示灯快速闪烁. 停止闪烁时所选的值自动储存在内存的A 或 B 中. 7. 不同的光线白平衡的调整值重复步骤2--4.后焦距的调节方法有的朋友可能会遇到长焦推上去很清晰,但一推回广角就模糊了的问题其实这很可能是后焦距没有调节好,导致长焦和广角的焦点不能很好吻合的原因后焦距又叫作法兰焦距,用 Ff 表示为了更准确的描述其调节方法,我不得不花功夫找出N 年前在学校的笔记,那时青春年少的我上课经常开小差 “ 调戏 ” 女同学,不知笔记有无出入,反正我这么多年都是这么用来着,如有出入,与教我摄像的老师是无关的:1:将光圈选择开关设定于M 2:光圈环调到f/1.8 (光圈调到最大,景深就最小,这样聚焦才更精确)3:将一个法兰焦距调节用图置于约3 米处(用有条纹的A4 大小的纸也可以,但一定要方便聚焦),然后调节室内的照明亮度,获得光圈在f/1.8 时的合适的录像输出水平(即在光圈固定在f/1.8时能在寻像器上清晰的得到图像的亮度)4:放松 Ff 调节掣子的螺丝5:将 ZOOM(变焦)选择开关置于M 6:手动变焦控制杆移到长焦镜头处,调节聚焦环,使测试的图谱清晰成像7:再手动变焦控制杆移到广角镜头处,调节Ff 调节掣子,使测试图谱清晰成像,切勿移动聚焦环8:反复 6、7 步,直至长焦镜头和广角镜头均完成聚焦,能够清晰成像9:拧紧 Ff 调节掣子。
1:将光圈选择开关设定于M 2:光圈环调到f/1.8 (光圈调到最大,景深就最小,这样聚焦才更精确)老师是错误的,这里要有个光线的限制,如果室内光线比较强的情况下调节,光圈定到1.8 ,调节图会出现过曝的情况,也是看不清楚的,无法正确调焦,这里少了一个环节,也就是色片调整环节,要把滤色片定在刚好接近在1.8 时能正确曝光,不出现“ 过曝” 或“ 过欠 ” 的情况下才能正确调焦,当然这时候就需要在手动位置定住光圈了由笔记可见,现在的老师害人啊,没有实践的东西也敢拿出来教学生,误导啊为国内的广电教育在色温较低时用2 号片子, 舞台摄像用1 号片子, 阳光太足时用2 号片子 室内光线用3 号片子它的色片翻转只有一个旋扭,分别为1,2,3,41 为 3200K,我们通常在演播室里或者碘钨灯情况下使用3 为 5600K,通常在日光,阴天等白天使用2 和 4 就在 5600K 的色温下混合了1/16 和 1/4 的灰片灰片的概念是,控制光通量例如1/4ND 就是允许 1/4 的的光通量经过一般在光照强烈或者太弱时加灰片和去灰片还有就是灰片的使用不影响色温按照我的经验可以给你个小窍门,如果是在偏黄色灯的情况下用1 号对白,如果是在蓝天或者白天下用3 号对白,这样是不会错的。
第二种情况:CC 和 ND分离它的色片翻转有两个旋扭CC为 A、B、C、D 四档 ND为 1、2、3、4 四档CC A-STAR (星光片) B-3200K C-4300K D-6300K ND 1-clear(直通,百分之百光通量) 2-1/4ND 3-1/16ND 4-1/64ND 使用方法:日出,日落,演播室为1B 晴天为 2or3 CorD 阴雨天气为1or2 D 广播级摄像机白平衡的调整发布 : 2010-3-17 4:31:10 | 作者 :我的数码世界 | 查看 : 53次摄影摄像技术- 简易色温表晴空: 10000 薄云: 8000 多云: 6000-7000 直射阳光: 5000-6000 日出日后一小时:4000 日出日落前半小时:3000-3500 日出前或日落后半小时,烛光:2000 雪景: 7000左右根据条件可少许变动早霞 3000k 黄昏 4000k 正午 5500k-5600k 其它白天时段4800k(晴天时)阴天 6500k左右白天正午的阴影和月夜6700k左右白色路灯下偏紫色色温白炽灯土黄色聚光灯 3200k 烛光 1850k 新闻灯 3200k 三基色日光灯3200k 商场日光灯4500k 色温 . 蜡烛及火光 , 1900K以下 . 朝阳及夕阳 , 2000K. 家用钨丝灯 , 2900K. 摄影用钨丝灯 , 3200K. 日出后一小时阳光, 3500K. 摄影用石英灯 , 3200K. 220 V 日光灯 , 3500~4000K. 早晨及午后阳光, 4300K 光色愈偏蓝,色温愈高;偏红则色温愈低。
一天当中光的光色亦随时间变化;日出后 40 分钟光色较黄,色温3000K ;下午阳光雪白,上升至4800-5800K;阴天正午时分则约6500K ;日落前光色偏红,色温又降至2200K 规范 1. 待机将 AUTO MODE设置为 OFF. 2. 将 ATW 开关设置为OFF. 3. 将 WHIT BAL 开关设置在A 或 B 的位置 . 4. 用白纸充满整个屏幕. 5. 向上拨动 WHT BAL开关 .再松开 . 6. 这时白平衡指示灯快速闪烁.停止闪烁时所选的值自动储存在内存的A 或 B 中. 7. 不同的光线白平衡的调整值重复步骤2--4. 后焦距的调节方法有的朋友可能会遇到长焦推上去很清晰,但一推回广角就模糊了的问题其实这很可能是后焦距没有调节好,导致长焦和广角的焦点不能很好吻合的原因后焦距又叫作法兰焦距,用Ff 表示为了更准确的描述其调节方法,我不得不花功夫找出N 年前在学校的笔记,那时青春年少的我上课经常开小差“ 调戏 ” 女同学, 不知笔记有无出入,反正我这么多年都是这么用来着,如有出入,与教我摄像的老师是无关的:1:将光圈选择开关设定于M 2:光圈环调到f/1.8 (光圈调到最大,景深就最小,这样聚焦才更精确)3:将一个法兰焦距调节用图置于约3 米处(用有条纹的A4 大小的纸也可以,但一定要方便聚焦),然后调节室内的照明亮度,获得光圈在f/1.8时的合适的录像输出水平(即在光圈固定在f/1.8时能在寻像器上清晰的得到图像的亮度)4:放松 Ff 调节掣子的螺丝5:将 ZOOM (变焦)选择开关置于M 6:手动变焦控制杆移到长焦镜头处,调节聚焦环,使测试的图谱清晰成像7:再手动变焦控制杆移到广角镜头处,调节Ff 调节掣子,使测试图谱清晰成像,切勿移动聚焦环8:反复 6、7 步,直至长焦镜头和广角镜头均完成聚焦,能够清晰成像9:拧紧 Ff 调节掣子。
1:将光圈选择开关设定于M 2:光圈环调到f/1.8 (光圈调到最大,景深就最小,这样聚焦才更精确)老师是错误的,这里要有个光线的限制,如果室内光线比较强的情况下调节,光圈定到1.8 ,调节图会出现过曝的情况,也是看不清楚的,无法正确调焦,这里少了一个环节,也就是色片调整环节,要把滤色片定在刚好接近在1.8时能正确曝光,不出现“ 过曝 ” 或 “ 过欠 ”的情况下才能正确调焦,当然这时候就需要在手动位置定住光圈了由笔记可见,现在的老师害人啊,没有实践的东西也敢拿出来教学生,误导啊为国内的广电教育在色温较低时用2 号片子, 舞台摄像用1 号片子, 阳光太足时用2 号片子 室内光线用3 号片子它的色片翻转只有一个旋扭,分别为1,2,3, 41 为 3200K ,我们通常在演播室里或者碘钨灯情况下使用3 为 5600K ,通常在日光, 阴天等白天使用 2 和 4 就在 5600K的色温下混合了1/16和 1/4的灰片灰片的概念是,控制光通量例如1/4ND就是允许1/4的的光通量经过一般在光照强烈或者太弱时加灰片和去灰片还有就是灰片的使用不影响色温按照我的经验可以给你个小窍门,如果是在偏黄色灯的情况下用1 号对白,如果是在蓝天或者白天下用3 号对白,这样是不会错的。
第二种情况:CC 和 ND 分离它的色片翻转有两个旋扭CC 为 A、B、 C、D 四档 ND 为 1、 2、3、4 四档CC A-STAR(星光片)B-3200K C-4300K D-6300K ND 1-clear(直通,百分之百光通量)2-1/4ND 3-1/16ND 4-1/64ND 使用方法:日出,日落,演播室为1B 晴天为 2or3 CorD 阴雨天气为1or2 D 首先摄像机调白是为了还原真是世界的原始色彩,或者达到自己想要的色彩效果,一般情况下室内用3200k(一、二号滤色片),室外(三、四号)技巧一:将摄像机的光圈打到自动光圈上,将镜头拉成全景,依次调节滤色片,看取景器的曝光是否正常,如果正常,将光圈打成手动,然后手动调节光圈,如果手动情况下还有一定的调节范围,那么此时调出了的色温是正常的技巧二:如果你调出来的是古铜色,那么就用古铜色的纸片调色温,得到的就是正常的色温(注:听同事讲的,没用过,推荐第一种)三:带个监视器,有备无患四:如果排回来的素材已经偏色,不能重排, 推荐用 ae 调色, 很好用室内拍摄加灯光,将室内的外界灯光关掉,灯光是黄色的, 用 3200K,如果有不可去去掉的光源影响,在等前面加蓝色的绿色纸,将暖暖光源转换成冷光,在开的情况,调节白平衡,室内是白光就用5600K,黄光就用3200K 户外加多少ND ,先用自动光圈看下。
根据各人艺术效果要求不同,会有不同的调白方法,如把清晨调成蓝调等以上为 BETACAM摄象机调白转贴夜晚下采光不好,光圈开到最大,嚗光仍然不足,为了避免使用增益影响画面质量,就可以使用A 片 3200K (必须手动调白,并能OK ),因为它是无色的,光可以100%通过,没有损耗,这样无形中可增大1-2个光圈,以达到嚗光正常的目的强烈建议手动调白,如手动成功就不会出现偏蓝或偏暖在使用5600片的时候寻像器里还显示色温10000呢,但色彩都很正常,这是可以靠摄像机调整三原色电路输出来平衡的虽然前期的偏色,我们后期可以很容易的调过来,但对于前期摄像人员来说依然是一项扎实的基本功,在此我将几位老师和我自己长期以来总结的经验和大家分享!(一)混合光下白平衡的调整混合光的白平衡调整问题是我们每一个摄像人员都会经常遇到问题,不同色温的光源混合照明,按照通常情况的调白方式,都很难达到理想的效果,色彩也不会得到很好的还原,总感觉画面当中多了层红或蓝的幕布通常这种情况总是在有日光但亮度又不够,不得已我们人为采用灯光照明条件下发生的我们可以采取以下几种方法:前两种方法要求很高,但效果很好,在纪录片拍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