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同伴进行曲》教学设计---鲁春芳.docx
16页《同伴进行曲》——小学三年级音乐课教学设计教学设计个人信息 姓名单位联系方式设计者鲁春芳首都师范大学附属小学13552987995教学基本信息课题《同伴进行曲》学科音乐学段中段年级三年级教材《人民音乐出版社》1.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一)指导思想通过对《同伴进行曲》的聆听,体验作品中“第一部分A段a、a1和B段b、c“的主题旋律结合体态律动感受、图形谱感知、模唱体验等来对音乐作品中主题旋律特点、力度变化、曲式结构顺序等进行学习,从而加深对“同伴进行曲”特点与风格的感知二)理论依据本课以《音乐课程标准》——“感受与欣赏中应以音乐为本,从音响出发,以听赏为主,采用多种形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音乐体验,引发他们的联想和想象在学生精细聆听的基础上,综合声响、演唱、动作、想象、描述等方式感受并表现音乐,从而逐步培养良好的音乐感受能力与欣赏能力2.教学背景分析(一)教学内容分析1、作曲家:卡尔.泰克(Karl Teike,德国,1864-1922年)2、作品风格体裁:进行曲3、乐曲特点节拍速度节奏曲式结构演奏乐器2/2 =108稍快以四分音符、八分音符、四分休止符、八分休止符为主复三部曲式:第一部分:A段 B段 第二部分:C段 第三部分再现:A段 B段木管铜管打击乐4、 曲 式 分 析(如下)第一部分A段主题a4句 主题a14句 出现对比旋律B段主题b4句主题c4句主题b4句主题c4句第二部分C段d段4+4句(d+d )e段4+4句(e+e)第三部分A段主题a14句 对比旋律出现主题a24句 对比旋律出现B段主题b4句主题c4句5、人音版小学一至六年级进行曲风格的乐曲各学段目标(如下)年级曲目名称目 标演奏形式作者介绍一年级上册《玩具兵进行曲》能够听着音乐走一走管弦乐德国:莱昂.耶赛尔一年级下册《狮王进行曲》感受音乐所描绘的动物形象管弦乐组曲法国:卡米尔·圣-桑三年级上册《同伴进行曲》1、聆听感受乐曲所表达的同伴间的友谊。
2、能够哼唱乐曲主题,并听辨主题旋律3、知道作者和演奏形式吹奏乐德国:卡尔.泰克三年级下册《进行曲》1、 能够听辨手风琴的音色2、 结合听出乐曲的主旋律手风琴独奏俄罗斯四年级上册《拉德斯基进行曲》1、 知道作者和演奏形式2、 聆听和演唱乐曲主题旋律,对比感受两个主题的不同特点,体会作品丰富的情绪3、 听辨出乐曲的曲式结构管弦乐奥地利:约翰.巴普蒂斯特.施特劳斯五年级上册《土耳其进行曲》1. 聆听乐曲,记忆主部、第一插部的旋律2. 介绍莫扎特钢琴独奏莫扎特五年级下册《中国人民解放军进行曲》原名《八路军进行曲》1、 通过乐曲聆听,感受进行曲所带来的行进感受2、 知道进行曲均为2/4拍3、 感受进行曲的节奏特点4、 结合其他进行曲的聆听,用拍手、踏步、走队列等方式感受进行曲管乐合奏郑律成(二)学情分析: 1、学生在此之前有欣赏、聆听的良好习惯培养,孩子们懂得聆听的时候要认真、安静地去感受,能够运用简单的体态动作对音乐的速度、节拍、音乐形象进行表现与感知进行曲风格的乐曲我们在一年级时欣赏过两首:《玩具兵进行曲》和 《狮王进行曲》,孩子们都比较熟悉,能够听着进行曲的音乐,按照其节拍、速度,以及音乐形象等准确的进行表现。
本课《同伴进行曲》将在此基础上,初步培养学生对主题的记忆和听辨,以及尝试对乐曲第一部分主题进行结构顺序分析的培养 2、我校有管乐社团,从二年级开始招收新生,目前三年级每班都有一些孩子在乐团学习管乐 孩子们经过一年多的学习,对自己所学乐器的名称、样子、音色等特征有一定的认识并在合曲过程中,知道管乐团的声部结构(木管、铜管、打击乐)本课欣赏《同伴进行曲》通过课内外结合,对孩子们更进一步了解和学习音乐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3、学目标(含重、难点)一、教学目标(一)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对音乐活动的感知与体验,培养学生良好的聆听习惯,并结合作者介绍对乐曲中“同伴”进行聆听,从而感受乐曲表达的同伴之间的珍贵友谊二)过程与方法 借助体态动作、演唱模仿、图形谱和旋律线等体验、感受乐曲的力度、速度、节拍、旋律等特点,巩固对进行曲的音乐风格的感受三) 知识与技能1、能够听辨出乐曲的演奏速度和节拍,并有韵律的进行体态动作感知和表现2、结合聆听、感受,初步学习模唱乐曲第一部分A段的主题,以及初步尝试分析乐曲第一部分A段和B段结构的顺序3、知道《同伴进行曲》是德国作曲家泰克创作的一首吹奏乐二、教学重点 深入精细的带领学生聆听《同伴进行曲》的第一部分(A段和B段),通过体态律动、模唱、表现、小组讨论(完成欣赏卡)等,由浅入深地逐渐让学生去感受、听辨和记忆乐曲的乐句、乐段特点。
培养学生良好的欣赏习惯和能力三、教学难点模唱第一部分A段主题时注意音准、节拍与速度、节奏和力度大小二度音程、四分音符、八分音符和空拍节奏的运用、能够用有弹性地声音演唱等)4.教学过程与教学资源设计(可附教学流程图)四、教学过程预设:(一)情境关联导入: 设计目的:通过对三首进行曲风格的乐曲片段的律动感知,检测孩子们对音乐速度与节拍的掌握,为后面学习做好准备1、首先播放三首曲目片段,组织学生聆听,学生通过听辨进行节拍律动与音乐形象的感知与表现已知乐曲:《玩具兵进行曲》和《狮王进行曲》以及新授乐曲:《同伴进行曲》(节拍、速度与形象的感知)2、聆听后,教师引导学生回忆:“刚才听到的音乐中你都听到了哪些我们熟悉的乐曲?”3、学生回答:(《玩具兵进行曲》和《狮王进行曲》)4、教师总结过渡:除了《玩具兵进行曲》和《狮王进行曲》这两首,还有一首它叫《同伴进行曲》,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和欣赏这首《同伴进行曲》板书呈现:同伴进行曲(二)聆听乐曲第一部分A段主题a(4个乐句35秒)1、聆听第一遍(35秒)设计目的:初步进行乐曲速度和节拍感知(1)边听边用动作进行感知、同时提出聆听要求:“听一听乐曲的速度、节拍是怎样的,你还有什么感受?(学生和老师围成圈坐在一起边听边感受和思考)(2)学生聆听后回答:“速度稍快,是2拍子的,节奏很有弹性,听起来很有力量……”(3)教师小结:是的,同学们听得很仔细,2拍子、节奏有弹性、有力量这些也正是进行曲的特点。
那么,我们一起来看看这段音乐的旋律(出示a部分旋律),教师演唱,哪里体现了你们所说的弹性呢?哪里是有力量的感觉呢?......(4)学生思考回答:在里面它用到了很多休止符还有跳音记号,让我们听起来很有跳跃感,还使用了这些二度音程和紧凑的节奏,音程三度三度地推动音乐不断向上迈进,并在句尾从高到低跳跃着向下进行最后又冲向远方5)教师带领学生做手势唱一唱2、聆听第二遍(35秒)设计目的:继续聆听加深对主题的记忆,同时感受乐曲第四句力度的变化(1)教师出示小棉球组织学生拿着小棉球聆听音乐进行感受教师发给孩子们每人一个小棉球,组织孩子们围坐在一起,成一个圆形将棉球放在自己的左手心上,伴随音乐的速度和节拍轻轻地点动,要随着音乐的上行进行表演并在乐句结束的长音把小球球拿起来,在空中画一个长长的弧线,然后把小球球放在右边同学的手心里 特别强调,老师带领学生在第四句出现两次力度变强的节奏时,教师有意识的引导孩子注意,自己随着音乐做出有力量的动作2) 聆听后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刚才我们一起在聆听合作动作表现音乐中?你还发现了什么特别的地方吗?(3)学生回答:(这两次力度变强了......)播放音乐a (动作图示如下)(4)教师:你们听得很仔细!那这个地方我们想要区别一下跟小棉球轻快有弹性不一样的力度,你还可以怎么表示呢?(5)孩子们思考后回答:(可以用拳头或拍手动作表现,也可以用篮球拍击来表现这两处的强音......)(6)出示谱例如下:教师演唱,学生用自己想的方式尝试表演。
3、 (聆听第三遍35秒)设计目的:完整聆听和表现(1)再次聆听带领学生完整表现音乐a段四句的特点(前三句轻快有弹性并伴有阶梯式的上行动作——小棉球,第四句突出两次强有力的动作表现——有拍手、有拍篮球、又挥舞拳头等)2)教师小结:这段音乐节奏弹性跳跃、节奏紧凑,像阶梯一样,给人一种不断前进,勇往直前的感觉,结束的两次强有力的声音更是带有一种推动力量3)教师小结:我们给这段主题音乐叫a教师板书——a(4)收回小棉球(防止学生在下一个环节影响注意力)【教学意图】 :本环节主要通过对第一部分A段主题a的聆听与演唱,让学生感受乐曲的节拍(2拍子行进的步伐)节奏(一拍节奏、以及四分和八分休止符带来的弹性)、速度(欢快),以及力度(前三句和最后一句中强与更强通过学生的小棉球和篮球的表现形成对比)、旋律(像阶梯一样层层推动)、上的特点并通过哼唱、模唱加强对主题a的记忆三)聆听乐曲第一部分A段主题a1(4个乐句)1、聆听第一遍(30秒)设计目的:感受主题a1段中的对比旋律的特点,并进行模唱(1)教师提出思考问题:刚才我们听到了乐队一起演奏的这段音乐,那么下面这段音乐发生了什么变化呢?我们一起来仔细听一听,孩子们请闭上眼睛。
2)聆听后学生回答:“里面多了一条新的旋律”;“另外一个旋律和主题a旋律一起演奏”或者“上面主题旋律节奏紧凑欢快,一层一层的向上、有弹性、有力量,跳音多下面这条旋律节奏舒展、速度缓慢,优美连贯,长音多....”(3)教师小结:同学们说的真好,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两条旋律4) 教师带领学生先分别唱一唱上下这两个乐句(学生唱上面的句子,教师唱下面的句子)(5) 出示:对比旋律的乐谱组织学生分组并面对面分别演唱这两个旋律(一句即可)设计目的:带领学生进行旋律的模唱感受和体验对比旋律的特点,通过分声部演唱两个对比旋律,加深对a1主题的记忆6)演唱之后,教师提问,那这段音乐我们用什么字母来表示呢?教师板书——a’或a1【教学意图】:以上环节主要通过对a和a1的聆听、模唱,以及a与a1的主题比较,初步培养学生进行段落的划分,以及分析它们旋律或者节奏特点的能力四)聆听乐曲第一部分B段主题b和c(16个乐句)1、先聆听第一遍b c(8句31秒)设计目的:结合图形谱帮助学生感受和记忆b和c段的特点1)出示图形谱,教师先带领学生看着图形谱聆听和模仿教师:下面我们继续来欣赏,这次这段音乐我们来尝试一种新的聆听方法——图形欣赏法。
出示图形谱如下: 说明:图中的小圆我们用点动来完成;弯曲的线,我们用手指跟着它的轨迹来完成;向上的直线我们由↓到↑随着音乐前进;弯曲的小短线我们用手指像划勾一样完成;还有直线和大圆点等(2) 聆听后教师小结,同学们听得很认真,通过之前a和a1的聆听以及刚才的聆听,我们可以发现,这首同伴进行曲都是以四句为一段划分的,那么这部分分为几段呢?你能用什么符号表示呢?(3) 学生回答:“两段”;“因为它与a段截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