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民俗学视域下的杜甫诗歌研究探索汉语言文学专业.doc
24页民俗学视域下的杜甫诗歌研究摘 要爱国主义诗人杜甫一生经历了漫游、困居、为官、漂泊四个时期每到一处,都将自己的所见所闻通过诗歌记录下来,流传下来的共有1450多首诗在其四处漂泊时期,注意当地人的生活,所写诗歌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所处之地的民俗生活从民俗学的角度反映唐代民俗生活,具体而言有以下几个方面:饮食民俗、岁时节日民俗、战争民俗、信仰民俗和乡土民情从中可以看出唐代生活的方方面面,唐代民俗不仅仅是一种文化,也是当时生活本身通过对杜诗民俗学的解读,去感受唐代那丰富多彩的生活关键词:杜甫;诗歌;唐代;民俗AbstractPatriotic poet Du Fu life experienced roaming, trapped, official, wandering four periods. Everywhere, will see and see their own through the poetry recorded, handed down a total of more than 1450 poems. In their wandering around, pay attention to the lives of the locals, written poetry to a certain extent, reflects the place where the folk life.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folklore reflects the folk life of the Tang Dynasty, specifically in the following areas: diet folklore, age festival folk, war folk, folk and local folk customs. Which can be seen from all aspects of life in the Tang Dynasty, the Tang Dynasty folk is not just a culture, but also the life itself. Through the interpretation of Du Shi folklore, to feel the colorful life of the Tang Dynasty.Key words: Du Fu; poetry; Tang Dynasty; folklore被誉为“诗圣”的杜甫,有着充满坎坷的一生,坎坷之中透露着传奇。
下面我将跟随民俗学的角度去深挖杜甫以及他的诗歌创作一、杜甫生平与诗歌研究现状杜甫诗歌创作内容大都与他的生活经历密不可分,从诗人的诗歌出发,去体验诗人生活过的轨迹因此了解诗人的生平是必不可少的一)杜甫的生平及诗歌创作杜甫(公元712—770),字子美,祖籍襄阳(今湖北襄樊),后迁至河南巩县(诗人于唐玄宗先天元年出生在这里)他出身于一个“奉儒守官”的封建官僚之家,从小就受到了儒家传统思想的教育[1]诗歌内容广泛,有对生活苦难人民的同情,也有对造成人民苦难生活的统治阶级罪行的憎恶杜甫是中国古往今来古典诗歌的开创者,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人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流传下来的诗歌大约有1450多首二)杜甫诗歌研究现状杜甫是我国唐代的一位现实主义诗人,诗歌是文化的表现形式文化作为一种软实力,不仅影响和作用我们的日常生活,对于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国家的富强,无疑都具有积极的意义从对杜甫的诗歌研究出发,对于后世诗歌的传承与发展具有引领作用杜诗的题材十分丰富,思想内容博大精深这些诗歌创作都与他的生活经历有关杜甫一生经历了许多地方,比如长安、成都、甘陇等如今流传下来的一千四百余首诗,都有着诗人生活过的轨迹。
诗歌之中映射着诗人所到之处的地域文化特色[2]就目前对杜甫诗歌的研究现状来看,主要分为两大类,内容层面和艺术层面内容层面有论杜诗的现实主义精神他有着一颗强烈的爱国之心,心系百姓,关注民生,所写诗歌也便是现实生活的反映杜甫的生活地点不稳定,也有对杜诗 漂泊意识的探析研究分析了杜甫漂泊的原因,以及在漂泊之中所创作诗歌的人文价值每个地方都有属于它自己的地方文化,地域文化对于诗歌创作也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创作动机受到地域文化的影响除此之外,还有对杜诗的家国情怀、杜诗中的悲剧主题、杜诗的意境美、杜诗与兵家思想、杜诗中的“风俗画”、杜诗中的农事诗、杜诗中的饮食、酒文化、以及与唐代节日习俗的研究艺术层面有论杜诗的艺术风格杜甫虽然从小受着儒家思想教育,但是随着生活圈子的不断扩大,他的思想也发生着变化,由此便形成了独特的沉郁顿挫的艺术风格以上为目前杜甫诗歌研究的现状,可谓是从不同角度来对杜甫诗歌进行了深层次的解剖纵观前人研究的理论成果,可以看出杜甫关注民生,热爱生活而这些理论成果,对于我将从民俗学角度来研究杜甫诗歌也起到了一定的帮助作用三)从民俗学角度来研究杜甫诗歌的创新与价值唐代作为强盛的时代之一,国家繁盛、社会安定、人民安居乐业使得唐诗的发展空前绝后的繁荣。
杜甫是一位“多产”的诗人,诗歌具有一定的广度和深度,诗歌的写实性将唐代士人的多种民俗生活也就都表现出来了民俗文化是民俗学的体现,包含了生活的方方面面具体而言有信仰与行为,像动物、植物、民间的巫术等等还有一些习俗,像历法、斋戒、岁时节日等等除此之外,还有一些民间故事、俗语、歌谣等等,其中包括故事、俗语、谚语和谜语、俚语等[3]杜甫诗歌是对生活的记录与反映,杜甫一生都具有一颗做官之心,但一直仕途不畅在困居长安时期,生活潦倒,他仍不断寻求应试,由于种种原因的阻碍,最后都以失败告终穷苦的生活与不顺的仕途,使他的世界观与人生观有一个很大的转变,对于人生有了一个新的认识他开始关注与他一样生活穷困潦倒的人民,对他们表示同情同时也关注与穷苦人民形成鲜明对比的上层统治阶级,对他们的丑恶行径的憎恶与批判所写诗歌客观揭露了统治阶级的罪恶行径安史之乱时期,诗人心系国家、关注战争、关注人民在弃官后的四处漂泊时期,用诗歌记录所到之地的风土人情所作诗歌折射出了民俗文化,而民俗文化作为民俗学中的组成部分,是值得我们继承与发展的民俗是对生活的反映,来源于生活,同时也作用于生活对于杜诗中民俗学的诗歌研究,也即是对唐代生活的研究。
我选择从民俗学视角来研究杜甫诗歌,首先,透过诗歌创作,可以去感受唐代生活的气息其次,想深刻体会诗人那种崇高的现实主义精神最后,通过杜甫诗歌的深入挖掘,来对杜诗中所弘扬的传统文化进行继承与发展二、杜甫诗歌民俗文化的体现诗人杜甫除了热爱生活外,也十分热爱诗歌而民俗作为一种人们长期生活的文化产物,渗透于诗歌之中下面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对杜诗中的民俗文化进行解读一)饮食民俗自古以来民以食为天的理念就深入人心,饮食是人类社会在长期发展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钟敬文在其《中国民俗史》(隋唐卷)中说道“饮食是人类在适应自然、改造自然的过程中,与自然界的物质交换不同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对一个民族的饮食民俗具有决定性的作用的影响[4]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从民俗学的角度来看待饮食,不仅仅局限于食品方面,也包含饮品方面下面我将从两个方面对杜诗中的饮食民俗进行解读1.主食与辅食从历史考证来看,唐代人的日常饮食多为早、中、晚三餐[5]诗人杜甫在成都时,写下了一首《槐叶冷淘》,所谓“槐叶冷淘”是古时的一种面食,也就是我们今天的凉面他在诗中这样写道:青青高槐叶,新面来近市,汁滓宛相俱中略) 君王纳凉晚,此味亦时须。
[6](P1992)此诗介绍了槐叶冷淘这种中国传统著名的凉食的做法普通的食物面食在作者的笔下就如同被赋予了活的灵魂,使人望诗欲试这与诗人的经历有关,一生之中处于漂泊之中的他,很多时候都与饥饿为伴而“吃”不仅仅是一种物质享受,也是一种精神的追求[7]在隋唐五代时期,人们的主食也主要分为饭与饼诗人的这首《立春》,就描写了饼的吃法诗中这样描写:春日春盘细生菜,忽忆两京梅发时盘出高门行白玉,菜传纤手送青丝[6](P1933)唐代的“生菜”也就是我们今天的韭菜,碧绿纤细,有种淡淡的清香这种春饼就是以薄薄的面饼裹着切丝的韭菜而食,白色的薄饼与碧绿的“青丝”搭配,如同晴朗天空下的蓝天白云这样的食物充满了浓浓的春天气息除了面食和饼的描写外,在大历元年,杜甫寓居夔州瀼西草堂时,写下了这首《驱竖子摘苍耳》苍耳”,即卷耳,一年生草,叶形似鼠耳,丛生如盘,嫩叶可食关于如何摘苍耳的,诗人是这样来描写的:侵星驱之去,(中略)登床半生熟,下箸还小益加点瓜薤间,依稀橘奴迹[6](P2016)将整个摘取的过程描写的十分细致,读此诗如同身临其境采摘一样,这便是杜甫诗歌创作的高出所在综上所述,介绍了唐代饮食中的主食凉面和春饼,以及辅食苍耳。
千百年来,饮食文化不断传承与发展,吃的种类也是灿若繁星当然除了以上三种饮食描写之外,诗人还有其他饮食的描写,在这里就不做一一介绍了2.饮酒酒文化作为华夏文化的组成部分,历史久远 在唐代人们好喝酒,饮酒成为唐人的一种风气,上自文武百官,下至普通老百姓,无不爱喝酒,喜喝酒得益于当时的社会条件,国家稳定,统治者注重生产关系的调节,社会稳步向前各类手工业的不断发展,为酿酒业提供了坚实而稳固的基础吴玉贵的《中国风俗通史》(隋唐五代)云:“饮酒可以佐餐助兴,使人暂时摆脱俗世的烦扰,袒露出人性中真率的一面,在社会各阶层,尤其是在文士的饮食生活中有着重要的作用‘热饮三杯即是家’,饮酒还是人际交往的重要介物,易于增进人们之间的相互了解同时,饮酒风俗的盛行还对唐代诗歌、音乐、歌舞等艺术门类的繁荣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8]杜甫流传下来的1400多首诗中,与酒相关的就有200多首,可见杜诗中酒文化的份量是不清的[9]与友人相聚时,尤其是在饭桌上,酒是不可或缺的在上元二年,诗人晚年时期客居成都草堂,有友人前来拜访,诗人写下了一首《客至》,诗中描写了招待友人的场景诗人好客,酒菜盛情款待当然是不在话下,正如诗中所云:盘飧市远无兼味,樽酒家贫只旧醅。
肯与邻翁相对饮,隔篱呼取尽余杯[6](P960)表现出了诗人与友人直率、真挚的友情我们可以从短短的28个字中感受到与友人举杯畅谈的情景,话语淳朴,具有浓浓的生活气息如同日记一般,让人读起来也是倍感亲切饮酒之风盛行的唐代,饭桌上离不开酒,与友人相聚时离不开酒,就连生病时也不能少了喝酒正如天宝年间杜甫所作《病后过王倚饮赠歌》:长安冬葅酸且绿,金城土酥净如练兼求蓄豪且割鲜,密沽斗酒谐终宴[6](P245)这首诗主要描写的是款待之情,不过在此强调了生病的状态而以斗买酒,使宴会充满了亲密的氛围除了与友人相聚需要喝酒,爱情也是离不开酒的作于上元二年的这首《琴台》,描写了司马相如与卓文君两人之间的爱情,司马相如年老体衰时依然能够像最初一样,不忘初心的爱着卓文君就像诗中所曰:酒肆人世间,琴台日暮云[6](P978)这两句诗十个字主要描写了司马相如家中窘迫,靠以卖酒为生,维持生计歌颂了两人坚贞不渝的爱情在这里,酒是被赋予感情的,就像一个载体酒可以助兴、为生还可以为文人士子带来灵感,诗人作于天宝年间的《饮中八仙歌》,讴歌了贺知章、李白、苏晋等八个人喜爱喝酒的品性在这里,就不做详尽的分析了二)岁时节日民俗在唐代,人们庆贺和挥洒激情都有固定的日子,而节日就成为这个固定日子的名称。
岁时节日是唐代人民生活的组成部分,岁时节日民俗也是隋唐五代民俗史的重要内容1.社日社”是中国土神的象征,而“社日” 是古代祭祀社神的日子据史书记载,自汉至。
